第3頁,共7頁 第一第一 12345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21 到 30 共計 68 條
  1. #21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8,87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日本人就很重視服務!

    服務的價格取決於雙方的重視程度

  2. #22
    註冊日期
    2007-08-04
    文章
    277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服務是有價的...

    表面的價格不是唯一要素

    想想價格以外的因素

    重點是

    "不要老是放焦點在最低的價格上,除非兩家的服務是對等的"

    服務包括什麼?

    產品的展示試聽、細心的解說、售後的服務、維修、回收保證....

    "比價格,別忘了比服務"

    不僅是消費者,店家也是!

    雙方有相同認知的時候,才是良性的市場
    現在幾乎所有行業都在強調服務,我相信將來台灣人民對"服務有價"的觀念會越來越習慣接受。
    但是,這時又產生新的問題層面,既然是"買服務",誰的服務才是個別客戶所需要?誰的服務才是夠"專業"符合其價值?
    "個別"消費客戶的能力不同,店家所能提供的"服務深度"不同,所加諸的費用是不是相同?
    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經營的專業領域裡,是否真的充分準備夠水準的"服務"接受客戶的挑戰?

  3. #23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8,87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店家要提升
    消費者也要提升


    目前市場似乎處於整合期
    希望未來是往正向發展

  4. #24
    註冊日期
    2007-08-04
    文章
    277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店家要提升
    消費者也要提升


    目前市場似乎處於整合期
    希望未來是往正向發展
    :) 我覺得正向發展是必然的,重點在經銷商是否夠智慧與能力存活在這個亂世之中!
    問題不只在經銷商一環,台灣代理商也是應該調整經營,讓優質的經銷商可以有更好的生存條件。

  5. #25
    註冊日期
    2008-02-26
    文章
    9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低價入門的器材 通常會陷入價格比較的迷思跟沉淪

    因為消費者的預算不多,通常都是入門者,買器材就跟買其他東西一樣東比西比 上網比 電話比價......

    因為不懂 也不知道器材搭配的合理性跟自己喜歡的聲音到底是什麼 弄到最後只會跟最便宜的買......

    高價 HI END的產品 通常買的起這種東西的人 都是有一定的實力跟相當的聽鑑能力

    對於器材的行情跟搭配的合理性 心理早就有個底 服務以及專業知識跟器材的搭配就遠遠超過價格的高低與否.......


    倒是遇過一些店家 也挺老實的 他賣多少 要賺多少 都會跟你講清楚 反正開店就是要賺錢

    他也不怕你去買其他店家的器材 或者跟他比價 真的便宜他還叫你去跟那家買

    當然他賣的東西 如果你真的有需要 他也會算真的便宜給你 就算不是業界最低 也是次低價

    當作交交朋友 知識交流也不錯 最怕的就是碰到亂推銷 讓你失去正確判斷力的商家

    買一堆 賣一堆 中間的損失 都可以在組一套新的系統啦!

  6. #26
    註冊日期
    2007-08-02
    文章
    1,153
    Thanks
    348
    Thanked 333 Times in 17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bbs406 查看文章
    低價入門的器材 通常會陷入價格比較的迷思跟沉淪

    因為消費者的預算不多,通常都是入門者,買器材就跟買其他東西一樣東比西比 上網比 電話比價......

    因為不懂 也不知道器材搭配的合理性跟自己喜歡的聲音到底是什麼 弄到最後只會跟最便宜的買......

    高價 HI END的產品 通常買的起這種東西的人 都是有一定的實力跟相當的聽鑑能力

    對於器材的行情跟搭配的合理性 心理早就有個底 服務以及專業知識跟器材的搭配就遠遠超過價格的高低與否.......


    倒是遇過一些店家 也挺老實的 他賣多少 要賺多少 都會跟你講清楚 反正開店就是要賺錢

    他也不怕你去買其他店家的器材 或者跟他比價 真的便宜他還叫你去跟那家買

    當然他賣的東西 如果你真的有需要 他也會算真的便宜給你 就算不是業界最低 也是次低價

    當作交交朋友 知識交流也不錯 最怕的就是碰到亂推銷 讓你失去正確判斷力的商家

    買一堆 賣一堆 中間的損失 都可以在組一套新的系統啦!

    我也認為找到信任的好店家很重要....人家是以此維生,應該給予店家合理的利潤。
    版上用家都算是發燒友,基本的接線和操作不像一般消費者需要店家去示範操作,這種一般服務是可以讓店家省下一些時間成本的,我想更重要的是店家(與代理商)提供後續機器維修或保固

  7. #27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5
    Thanks
    3,756
    Thanked 5,943 Times in 1,988 Posts

    預設

    貼一篇落落落落落...長的又臭又無趣又艱難看不懂的文章來『進階』思考這個話題,看不下去不能怪我!:P 硬看下去導致腦袋打結敬請自行負責....





    看你不要看還看?沒辦法了...............











    從儒家的心物思想談音樂音響的社會現象

    一、儒家思想的心物觀點:

      在孟子的盡心上篇談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這一段話意謂著『心』是人類理性與道德覺知的基礎,只要『盡其心』就可以養性並事天,『性』是指『心』的理知所作用的對象,而『事天』則是儒家思想的最終價值關懷(例如『天人合一』思想)。故可以說,在孟子的思想中,有一種強烈的『以「心」為主體』傾向,也就是人的理知與道德的根源是對於『心』的掌握。

      但是這裡有一個含混,就是『心』到底是什麼?宋明理學對此一問題進行探討。朱熹『朱子全書』卷49說:『心是主宰....然所謂主宰者,即是理也。』,王陽明主張『心即是理』,這是朱王兩派理學的不同分岐點。但是,不論『心』與『理』的關係如何,朱熹認為:『夫心者,人之所以主乎身心也....命物而不命於物,故以心觀物,則物之理得。』(朱子文集, 卷67),換句話說,朱熹仍強烈主張理解物之理必需先使用『心』為主體。而王陽明主張『知行合一』,意謂人能擴展內心故有的分辨是非之本能,則必然會產生趨善避惡的意志與行動。

      所以,無論兩派如何不同解釋,儒家對『心物問題』的看法都脫不了『以心為主體』、『用心來理解物』的傾向。

      明朝亡後興起的考據學派一樣承襲了這種觀點,漢學大師戴東原曾說『僕生平論述,最大者為孟子字義疏證一書,此正人心之要。』換句話說他的考證目的是,避免明代理學的談理思想造成人心的毀壞,所以才要對孟子的思想進行注疏。考據學派的學術方法看起來很唯物,但是若問到『為什麼要走考據路線?』這種價值信念的問題,他們仍然認定透過考據研究可以導正『心』從而改善社會成就聖人之道。也就是說,『考據不是一個純然的學術研究旨趣,而是為了彰顯某種『心』的良善。』;即使學者本身明明只是把考據當成純然的學術興趣,仍然得強自把考據與聖人之道做成連結。這種現象,我認為仍然沒有擺脫整個儒家傳統中的心物思考方式,仍然是以『心』為主而輕視『物』,把外表上符合『物』的考據方法轉變成另一種『心』的原則。


    二、從心物觀點,到社會實踐態度

      既然儒家思想有這麼強烈的以心為主體之傾向,那麼要談社會實踐,很明顯的會認為『直接變化人心』是最正確的一條道路。所以儒家最重要的實踐哲學,主張『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明顯的這種因為心物哲學取向而產生的『由內而外』之實踐哲學。

      『由內而外』的實踐哲學中,要如何面對『由外而內』的情況?也就是說,『心』會不會被外物所變?萬一『心』被外物所變,人應該怎麼辦?

      孟子著名的一節:『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換句話說,當人面對苦難,必需要把苦難轉化成不干擾其『心』的力量,所以孟子強調『動心忍性』。因此,孟子盡心上公孫丑問:伊尹放太甲又反立,民大悅,為人臣者其君不賢可放嗎?孟子就回答:如果有伊尹的『心』就可以,沒有這種心就是篡。因此,『心』不但是心物關係的主體,還進而成為判斷社會事件是非的至高標準!

      最後孟子認為:舜當國王、皋陶當法官,瞽叟殺人,皋陶要怎麼辦?孟子回答當然要把瞽叟抓起來!而且舜不能阻止。然而舜面對的方法是『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訢然,樂而忘天下。』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主張?因為儒家極為強調孝道,認為孝道是人的根本道德基礎。所以皋陶抓瞽叟不必怕舜這個國王會干涉或不爽,因為皋陶如此行為是正義的,舜會自然知道不可干涉。但是舜就會傷到己『心』,因為孝道是人心的根本。所以孟子主張舜這時就得逃離造成己心不能兩全的情境,終身訢然,樂而忘天下。

      換句話說,主張『心』為主體者,常常面臨的就是『用什麼行為來保證「心」的完美?』。我們發現,孟子可以為了『心』而主張忘天下,這是一個很明顯的重視『道德精神』勝過『社會實質』的現象。孟子為什麼不會考慮舜這麼一跑會造成社會失去賢君的代價?理由就是他的心物理論,社會現象是可以藉由心的作用達成變化。換句話說,如果舜真的為了維護『心』的完美而放棄當國王,則這個社會會因為這個道德理想境界而達成人心的改變,進而造成社會的改善。

      這就是我所謂的『道德主義的實踐』。其中,『心』之所以要與『罪惡』或『苦難』隔離,就好像孟子主張舜必需與『孝道與正義不能兩全』的情況隔離一樣。唯有透過這種隔離,才能保證『心』的圓滿;否則,一但人心為外物所動,人就失去了『心』這一個道德與認知的主體,便不是一個完美的存在。

    註:主要參考文章:林毓生:《思想與人物》。


    三、儒家式的『道德主義的實踐』與台灣的音樂音響社會:

      上述的分析是否持續發生在我們的音樂音響社會現況呢?有的,到處都有這種實例。

      音樂好不好聽、音響好不好聽,本來就是非常主觀的個人經歷;但是這首音樂有什特色、那套音響有什麼特色,這卻是百分之百的物理客觀事實。無論你喜不喜歡聽貝多芬的合唱,你絕對不會認為它充滿了不和諧音程;無論你喜不喜歡搖滾樂,你絕對不會認為它柔和到令人昏昏欲睡。音響也一樣:真空管機有什麼特性、近場聆聽有什麼缺憾,這都是客觀現象;只是主觀上我會選擇:嫌真空管機的便宜貨很難精準鑑聽音樂、沒錢擁有大空間聆聽環境。

      上述是一種『心物平衡』的思考方式,我不會為了維護一種『心』的需要,就去否認甚至歪曲『物』的事實;更進一步,即使『心』完全不需要,也得認真面對『物』的事實。

    道德主義的第一層次

      在網路社會的音樂討論區中,『聽得爽就好』的流行觀點常常成為談論音樂與音響的普遍答案。這正是因為『心』遠遠在『物』之上:只要我的『心』得到滿足了,任何『物』的事實我都可以拋棄在一邊。如果只是拿來自我要求也罷;但是有趣的是,當有人很認真的談論『物』的種種真相時,基於這種『心遠高於物』的思想,別人如此深研『物』當然犯了我『心』的滿足,所以我便有權利跳出來批判『這麼累要幹麻?』;因為『物』太被高抬了,『心』才是最重要的。於是就常常出現邏輯錯亂的現象:『認真聽音樂的人不會去批判隨便聽音樂的人,但是隨便聽音樂的人卻反而常常批判認真聽音樂的人《那麼累幹麻?》』的特殊現象。這是心物問題產生的道德主義實踐之第一層,於是意謂著:只要很會做人、看起來很有修養、很和善且面面俱到,這樣的人即使他的音樂知識完全錯誤、音響知識完全違反科學,仍然會成為音樂音響社會最流行的觀點。

    道德主義的第二層次

      道德主義實踐的第二層,就更複雜了。當我們進行正確的唱片或音響知識之討論時,這些討論需要基本的知識水準與累人的鑽研思考,造成一般入門大眾無法共享,那要怎麼辦呢?其實只要進階的網友不會去嘲笑入門的網友沒水準,問題就很簡單解決了。問題是,基於道德主義的實踐,入門者會說:你是進階者很強我承認,但是你寫出那麼難的東西會不會造成入門者的恐懼?你應該負上完全的道德教化責任,要把文章寫得淺顯易懂才不會傷害入門者之『心』......同樣的,身為另一個進階者也一樣,A進階者批評B進階者沒有善盡道德教化責任,寫得太難了誰看得懂......所以寫太難文章是搞小圈圈,造成古典音樂愛好者越來越少,要負上古典音樂沒落的道德責任......心之用者真是大矣!連寫了讓入門者覺得很難的文章,都可以連鎖反應成台灣古典音樂環境的罪人哩!

      其實,相對的一種『入世主義的實踐』,根本不會浪費時間去批判別人寫得太難!真的肯花時間有社會使命,就幫他寫經傳注疏吧!搞學問的人都知道,怕入門者看不懂經書,就要作傳注疏;同樣的,看到別人寫得太難,與其浪費時間批評寫得太難,為何不使用相同的時間精力幫太難的文章注疏呢?這是明顯的文化問題:對於我們文化價值來說,指出『心』的虧損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如何幫忙注疏文章的『物』是不重要的;所以,如何鑽研出正確的知識不重要、如何修正知識使之更平易近人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指出『心』受到虧損,認為這樣就善盡社會責任與個人道德感的滿足了,這就是道德主義實踐的第二層。

    道德主義的第三層次

      道德主義實踐的第三層,會變成『知識論的錯亂』。音樂與音響的正確知識,卻造成道德上的不滿足,該怎麼辦?一種藝術水準很高的音樂,卻是極權暴政做政治宣傳,要怎麼辦?正確的音響知識,往往意謂著價格高不可攀,連帶可能造成炒作與高價門鑑的事實,該怎麼辦?

      從道德主義實踐的立場,當然是全部不承認。這個答案個人認為沒有對錯可言,但是要指出往往造成『知識論的錯亂』。也就是說,沒錯,華格納是附和納粹的罪人,但是不理解他的音樂,就很難理解布魯克納;如果因為道德主義的實踐而否定華格納,卻宣稱很鑽研布魯克納,那就是知識論上的嚴重錯亂了。同樣的,高價音響往往造成高門鑑,但是因此否定它的真實物理特性,只怕反而毀掉音響科學的正常社會。我的意思是,任何科學一定都是從最尖端的科學知識改良成普遍的科學知識;最尖端的科學知識沒進步,普遍的科學知識就不會進步。最高價的音響沒進步,平價的音響就不可能進步。然而,當『高價』變成一種道德主義的論戰時,它就只剩下『我爽』與『奢侈』的無意義論戰。到底高價音響有沒有意謂著科學知識的進步?至少在網路上很難看到這方面的專研,反而多的是看到高價等於冤大頭的道德主義論戰,這真的無助於音響科學社會的發展。


    四、心物平衡的音樂觀點

      西方文化的深層價值是基督教精神,它在心物問題上有截然不同的觀點。在基督教的立場中,『心』或許很重要,但絕對不是『主體』。基督教的道德主體是上帝,這是一個『外在的超越主體』,並不是從內心反省而生出來的。也就是說,『心』是被一個『有具體內容的《神》』所主控的,具體的內容就是白紙黑字的聖經。

      因此,基督教不主張『心』的獨大,人不管犯了多少錯,他依賴的不是來自內心的省察,而是來自與上帝的溝通、乞求上帝的憐憫:這個過程本來是很主觀的,極易流於『與己心的上帝』溝通之危險。幸好基督教有白紙黑字的聖經做為基礎,就算可以從詮釋學的角度質疑每個人對聖經的理解是否相同,但是那至少是一個『客體』基礎;透過對聖經唯一性的尊重與認同,避免『人心』成為基督徒與上帝的唯一溝通管道。

      於是『心』可以深入『苦難』與『罪惡』,因為在該情境中沾染上的不良習性,雖然傷害己心,但是既為上帝而犧牲,上帝當加以憐憫。所以萬一舜是基督徒,他大可以清算瞽叟的罪惡,不會因此就產生個人『心』的毀棄。這也就是聖經上耶穌為什麼說:『愛父母勝過愛我(上帝)的人,不配做我的門徒』,其背後的思考方式,就是這種高舉上帝勝過己心的思考方式。

      既然『心』不是道德主體,自然『物』的鑽研與『心』是可以獨立並行的。在西方文化會有一種有趣的現象:明明是極為虔誠的基督徒,卻在學術研究中竭力主張上帝不存在。這是一個比較誇張的例子,這表示在他們的心物問題中,『心』(個人信仰)與『物』(學術研究)是可以完全的二分,沒有任何超人可以同時擁有心物合一的完美境界,只有上帝可以接受一切人性有限的缺陷。古典音樂是一個作品,是『物』,與作曲家演奏家的『心』也一樣是完全獨立的。

      站在欣賞古典音樂的立場,越是鑽研認真理解古典音樂這種『物』,古典音樂的知識素養就一定越高,這是百分之百的物理事實,否定這一點一定會造成知識論的謬誤或道德主義的缺失。但是,古典音樂的知識素養很差,感受古典音樂的那顆『心』卻不一定會變差。心和物是完全獨立的,我百分之百能指責你的古典音樂知識素養極差,但是卻百分之百不能推論你感受古典音樂的能力也很差。如此,我們才能一方面促進古典音樂正確知識的發展,另一方面仍然能培養自己對古典音樂的深度感動。過度相信我爽就好、或者過度相信知識的重要,不是偏於心就是偏於物,通通都是偏差的音樂態度。

      只是在傳統文化下,過度偏於心的現實問題會比較嚴重,過度高舉『心』從而過度誇大『偏於物的缺失』這種問題更是嚴重!比方說,網路上有多少人會『很誠懇的』批評『認真深入的討論古典音樂之網友會造成看不起其他愛樂者、給別人壓力的後果』呢?而又有多少利益行銷是包裝在崇高的『輕鬆聽就好』口號?

      音響社會無法科學化,音樂社會無法藝術化,因為一切知識都得歸結到『人心』的是非,這大概是我們傳統文化面對現代社會的最大困境之一吧!

    (END)

  8. #28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5
    Thanks
    3,756
    Thanked 5,943 Times in 1,988 Posts

    預設

    上面落落長,簡而言之是:

    我們的大環境(社會文化)先天就是反對專業有價、輕視服務有價,所以最自然的發展一定是走向小葉與其他網友所擔心的後果,無藥可救。

    因此除非想進行文化革命,否則我們大概只能彼此珍惜得來不易的『自己人』:認識到專業服務有價的自己人。我深度經歷過唱片界與改裝車界,莫不如此;大環境一定越來越『反服務』;只能靠有心的小店撐起小眾的有識之士。

    其實我一直很敬佩小葉,玩了那麼多網站,唯一只有小葉是『雖然不同意我的論點』、『但是絕對尊重與支持我的專業』的站長了。遇到這種站長絕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才有可能發揮自己的專長。這裡就是一個有識之士的小店....

    幸好,大環境雖是如此,但是有識之士通常可以成功集結,有心的小店存活之例子也多得不勝枚舉,只是要花多心血慢慢找就是了。找到之後,還得花更多心血慢慢奉獻與支持;因為『這種小店』絕對是得來不易的,一但沒了,等一輩子有可能不會再來一次!....:) :)

  9. #29
    註冊日期
    2007-08-20
    文章
    359
    Thanks
    25
    Thanked 54 Times in 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L&J 查看文章
    看小葉兄這篇真是於我心有戚戚焉

    今天剛得知一位來試聽不下10次的客人年前已經買喇叭了

    之前的時間與心血不敵3千元...
    請問是3萬塊的喇吧還是30萬的喇吧?

    這讓我想起學生時代總是到誠品看好我要買的書,但跑去水準買,水準沒有就用訂的。

    誠品又大選書看書都很舒服,但貴。水準又小又擠很難在那選書,尤其是假日,但便宜,老闆也很妙,問他某本書好不好看?他都叫我先帶回家看免錢,覺得好看在回來付錢....

    出社會工作差不多10年了,口袋裡的錢變多了,時間變少了,我實在懶得再去水準了。在誠品看到喜歡的就買了,也不在乎那差價了。該賺的還是要給人家賺,要不然以後我就沒有一個舒服的環境可以選書了。

  10. #30
    註冊日期
    2008-05-14
    文章
    277
    Thanks
    52
    Thanked 130 Times in 7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arrisonlin 查看文章
    今天要是我這樣做,那我就真的要說我自個 淺.
    先去了解整個生態,就會知道徵結在哪?
    有些人是換了立場換了腦袋,當玩家的時候買東西非常計較價格,自己開店後就.....8)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