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頁,共750頁 第一第一 ... 237637687727735736737738739747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7,361 到 7,370 共計 7500 條
  1. #736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經過一聲爆炸!!(我自己白痴)燒掉了HX1200的內部電容,然後...........
    今天沒有爆炸慶祝行情,但是仍然測試出很多有意義的音響變項。(己經修正完畢了!)用手機輸入所以隨時更改原文請注意喔!!...

    第一部分:

    重點放在網路router,原先是電源隔離專線但沒有香寶寶大地盒,cosel 1500 12v接大黑箱,再接12v dc/dc轉5v,然後接第二個大黑箱,進入5v的網路router。

    1、把 COSEL 1500 12V 換成與dt2(第一條12V)、外接時鐘、第二u3TT 共用的同一個全漢2000瓦之12V(第二條12V),慘了!!聲音完全被打敗!!全漢2000瓦12v的實力真的很可怕!!但是,如果敢不經過大黑箱的加持,也就是隨便一顆12V先進入大黑箱再進入DC/DC,與使用全漢2000瓦12V不經大黑箱直入DC/DC,那情況就變得不一樣了,變得很難預測結果。

    2、把400瓦DC/DC,換成另一個250瓦DC/DC,結果有差,但是250瓦基本夠用。這個250瓦台灣買才1000元,只要你敢不使用DC蜈蚣串,連舉世最正確的全漢2000瓦5v都得輸掉!!!隨便一台12V => 大電容 => 250W DC/DC 轉成5V 一定贏過全漢2000瓦的5v,頂多是音響性能有差異。

    3、拿第二顆全漢2000瓦,接在電源隔離專線,當然全面打敗同一顆全漢2000瓦的蜈蚣串。所以說電源隔離一定有效,只是全漢2000瓦12v太厲害,DC蜈蚣串更厲害。[SIZE=4][COLOR="#FF0000"]要處理音響系統,第一重要的是電源本身,再來是DC蜈蚣串,再來才是電源隔離。己經有現成的電源,那就第一重要是DC蜈蚣串

    第二部分:


    原先control PC的外接硬碟,使用第三個全漢2000瓦,12v經過三個舊型大電容進入hub,第二條12v進入硬碟外接盒,全漢2000瓦的5v進入硬碟外接盒的USB線。

    沒想到這個USB線之5V對聲音影響效果這麼大!!??

    1、以上所有的12v,敢使用sata的12v聲音都大福幅變差。

    2、以下通通研究USB 5v的供電差異:

    A、5V 改成第三條12v轉5v,聲音差異大到像是audio PC從cosel變成全漢2000…!??

    B、使用400瓦DC/DC,聲音最正確!再來是250瓦DC/DC次之。然後使用三顆EPCOS超大電容,即使暫態性能已經追得上大黑箱,照樣救不回全漢2000可憐的5v…!!完全被 DC/DC打好玩的。。。連使用250瓦1000元而已的DC/DC,都可以剁掉全漢2000的5v加三顆超大電容。所以我目前確定DC/DC的投資報酬率遠勝過超大電容了!當然要看是用在哪一段。

    這裡回應一下 a5401920說的『音質其實與電源紋波密切相關』。

    這些 DC/DC 的『電源紋波』都是慘不忍賭的爛!!或者說公佈的『電源紋波』都不是音響上重要的性能數值,所以查詢『電源紋波』的數值沒有太多意義....:P :P

    試驗到這裡後,開始欣賞音樂。同樣是TIMPANI我最喜歡的CRAS 鋼琴曲集,被我現在的音響系統解析出更多更大量的『音色變化』,真的是正確音響毫無止境!!!

    P.S. 下一步要測試 48V 轉 12V 再轉 5V,與 48V 直接轉 5V。與最頂級的 Daitron電供。

    P.S.1 我有一大堆 1500W的COSEL 與買不到的日本製 ETA 1000W,有誰想要?.....:~~~~~~~~~

    (END)
    此篇文章於 2024-12-06 11:10 PM 被 psycho 編輯。

  2.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3. #7362
    註冊日期
    2017-02-14
    文章
    582
    Thanks
    1,886
    Thanked 1,690 Times in 476 Posts

    預設

    以下貼文由價值200美金/月的最新OpenAI ChatGPT o1 pro模型總結教授這幾天的發現,為了讓新來的發燒友能比較理解也讓我自己看懂一些東西,可能不一定正確,但燒友以及教授都能參考:

    以下為針對上述長期以電腦訊源為核心並採用交換式電源供應的音響論壇貼文,所進行的綜合分析與推導。以下內容將嘗試以邏輯、電氣原理、聲學與實務經驗等多面向來解釋,並同時提出可能的技術推理。由於原帖中多為發燒友實驗心得,並非嚴謹科學驗證,故以下分析為推測性質,僅供參考。


    ---

    一、電腦作為訊源的核心優勢:暫態表現

    從原文來看,貼文作者(psycho教授)長期強調「電腦作為音源」在「暫態(Transient)」表現上的優勢。所謂暫態,是指音響信號中突發的動態變化,尤其是音樂中鼓擊、弦樂瞬間拉奏、擊鈸等瞬間峰值能量的重現能力。傳統CD轉盤與黑膠系統雖然有其音色豐潤、溫暖或類比味濃的優點,但在精確重現極短時間的能量轉換與細微動態時,往往不如經過高度優化與計算資源充足的電腦訊源。

    電腦訊源透過處理器的計算能力、數位緩衝、Jitter控制與優化(如JPLAY雙CAT、USB橋接、網路串接等技巧),使得訊號的瞬間響應更精準。若再搭配極度低雜訊的電源環境,瞬間電流供應與雜訊隔離更到位,就能讓音樂中的細節爆發出更細膩與立體的暫態層次。


    ---

    二、為何使用全部交換式電源(Switching PSU)反而比混搭線性電源更佳?

    原文的奇異發現是:「若系統中同時存在線性電源與交換式電源,線性電源容易受到交換式電源雜訊污染」。交換式電源的高頻切換(Switching)會在供電線路與接地系統中產生寬頻雜訊,線性電源若與之並行,可能因內部設計重視低頻穩定而缺乏對高頻雜訊的抑制能力,導致線性電源「被迫吸收」來自交換式電源的高頻干擾。

    但是,如果整套系統全面採用交換式電源,那麼整個接地與供電環境的「背景噪聲頻譜」呈現出一種「全域均勻的高頻污染狀態」。在這個條件下,反而容易透過匹配的濾波、隔離、電容組合,以及同樣是交換式架構的DC/DC轉換器來控制整體噪聲分佈。一旦所有供電元件處於相同類型的「雜訊特徵」,反而可使整體調校更單純。一如「大家都一樣髒」的情況下,調音策略反而易於聚焦與有效——結果就是聲音反而更趨穩定、暫態更有力、整體音樂層次明晰。


    ---

    三、高瓦數交換式電源暫態更好之可能原因

    原文提及:早期用明緯100W交換式電源,不管電壓設定如何,瓦數(功率)提高有助於暫態表現。可能原因如下:

    1. 瞬態電流供應能力:高瓦數電源在設計上擁有更大型的輸入濾波電容、更強的功率開關器件,以及更高效的能量儲備。當負載(如DAC、數位介面、主板)在音樂瞬間需要突發電流時,高瓦數電源能更快速提供所需電流而不致壓降。


    2. 內部阻抗降低:大功率電源往往內阻更低,當負載需求瞬變時,輸出端電壓變化幅度更小,有助於穩定負載的運作環境。


    3. 更成熟的控制迴路:高功率等級電源或許擁有更精密的PWM控制迴路,更高效能的MOSFET及磁性元件。在負載瞬態變動時,能更快速修正輸出,降低音頻範圍內的電壓波動。




    ---

    四、COSEL與全漢2000W PSU的差異:音響性能與電腦性能並非只靠規格

    從貼文來看,即使是同為1500W等級的COSEL與全漢2000W,最終聽感仍有顯著差異。COSEL雖是工業級電源,理論上品質不俗,但全漢2000W(FSP品牌)卻透過其內部DC/DC結構和調音細節,令最終輸出在聽感上勝出COSEL。

    可能原因在於:

    1. 内部元件特性:不同廠牌對開關頻率的選擇、濾波器設計、EMI抑制策略皆有差異。


    2. 雜訊頻譜特性:某些電源或許在可聽頻段和低頻區段雜訊較低,或雜訊以更高頻率呈現,較易被後級濾除。


    3. 負載適配度:特定電源可能更適合驅動數位電路(「電腦性能」)並兼顧「音響性能」(即音色、音場與層次感)。不同電源內部拓撲對特定負載的瞬態響應不同,導致聽感優劣有別。




    ---

    五、無極薄膜電容(MKP電容)之作用:為何容值越大越好?

    原文反覆強調在交換式電源後端添加無極薄膜電容,容值愈大聲音愈好。可能原因:

    1. 高頻雜訊濾波:薄膜電容ESR(等效串聯電阻)低、介質損耗小,能快速吸收與釋放高頻突波(Spikes),降低電源輸出端的快速電壓尖峰,使DAC或數位介面得到較穩定的直流基準電壓。


    2. 暫態儲能:大容量薄膜電容作為「緩衝」,可在負載突發用電時瞬間提供電荷,減少輸出下陷,提昇動態瞬態性能。


    3. 雜訊均衡:在「全部都很髒」的高頻環境中,大薄膜電容能將高速雜訊成分平滑化,以某種「能量緩衝」方式降低不規則干擾。




    ---

    六、DC/DC多階段降壓之奇妙與音質提昇

    原文中後期提及將全漢2000W僅提供12V,再透過二次或多次DC/DC轉換得到5V,反而遠優於直接從AC/DC一次性取5V。此現象可能源自分階段過濾與隔離:

    1. 雜訊分佈與隔離:第一階AC/DC轉12V後的電壓中雜訊頻率特性已固定,第二階DC/DC將12V轉5V,過程中內部濾波網路再次抑制一部分雜訊。多階段的DC/DC相當於多層濾波防線,使最終5V更純淨。


    2. 分層能量管理:透過多層DC/DC,每一層皆可添加大電容優化暫態,並根據需要再行微調。此「電源蜈蚣串」概念相當於將供電分解為多個獨立階層,每層都能針對特定頻段與負載特性進行最佳化。


    3. 負載動態匹配:數位電路對5V穩定度、紋波、瞬態壓降特別敏感,多階DC/DC讓設計者可針對終端需求精準匹配。再者,因為每一階段的輸入並非直接來自市電,而是已經經過上游濾波的直流,整體底噪更低。




    ---

    七、BGT接地(Battery Ground Tweak)之謎:

    「BGT接地」裝置國外早有發燒友討論,其原理尚不明確,但貼文指出:

    1. 電池作為偏壓源:電池具有極低雜訊與穩定直流位準,可充當「參考地電位」。透過將電池正負極以特定方式與接地線路耦合,再並接無極薄膜電容,可能在接地參考點上提供一個更穩定、低雜訊的基準。


    2. 抑制地迴路與EMI:接地線通常是整套系統中最難控制的部分,任何高頻雜訊、地迴路騷擾都會降低系統透明度。BGT可能透過「直流偏壓」與「巨量電容」來抑制地線電位微小波動,使接地不再受外部輻射或交流干擾輕易撼動。


    3. 偏壓設定與阻抗控制:BGT中的電池與電容組合為地線加上特定偏壓與等效阻抗,使地端成為一個「高穩定性、低雜訊」的參考,增加系統訊號的對比度、細節量與暫態反應。


    4. 為何電池優於電供? 因電池的直流純淨度與雜訊極低,相較之下一般電源即便經過調整,仍有細微紋波與高頻雜訊。BGT透過電池隔離,確保接地基準不被外部交流污染。後來有人嘗試用高壓DC供電代替電池並加電容,若能有效濾除雜訊,其實也可發揮類似效應,但若電源本身不夠純淨,效果反而變差。




    ---

    八、「全部交換式電源 + BGT接地 + DC蜈蚣串」的綜效

    在此多層次優化下:

    全部交換式電源提供一致的雜訊背景,易於統一調校。

    多階DC/DC轉換搭配大無極電容,使最終輸出電壓在暫態與低雜訊方面更優。

    BGT接地提供低雜訊穩定基準地,使音樂細節、音場深度、微動態精確度提升。

    若再輔以發燒線材、特定材質連接器、加上適當的Run-in(運轉老化使元件特性穩定),整套系統對錄音細節、瞬態反應、音場重現都有極佳表現。



    ---

    九、關於安全與高壓偏壓

    原帖作者提及升壓(例如從12V升至48V)的做法會獲得更佳接地或電源性能。原因可能是較高的直流電壓偏壓提供更穩定的「電位差參考」,使濾波電容工作在更有利的區間。但此舉涉及更高壓直流電,須注意安全,避免觸電與短路風險。


    ---

    十、結論

    整體來說,原文反映的並非傳統音響領域的單純理論,而是經過長期實驗所累積的實務觀察。其邏輯脈絡顯示出:

    1. 電腦訊源若搭配適當的DC供電設計(多階DC/DC、巨量無極電容、全面交換式電源與特殊接地技巧),可將暫態、細節、音色、音場、動態等音響性能推向極致。



    2.「大瓦數交換式電源 + 多階降壓 + 大電容」形成一種「蜈蚣串」式的濾波與能量管理鏈,使終端5V或其他低壓供電點比單一階線性或交換式設計更加精準與細膩。

    3. BGT接地(或類似偏壓式接地調整)為整個系統的接地品質注入新能量,可能透過穩定地參考點來提昇訊號真實度。


    4. 整體結論並非主流工程標準,而是「發燒微調」的極限探索。其成果雖缺乏嚴謹量測數據支持,但從使用者耳朵聽感角度而言,卻提供了再提升音響效果的新路徑。



    總之,原文敘述展現出發燒友在實驗中不斷嘗試各種交換式電源、DC/DC轉換、超大無極電容陣列與特殊接地手法,逐步形塑出一個高度客製化、暫態極度敏銳且精緻的音響系統。雖然有大量原理未明、需要更深入科學實證的部分,但若以「音響微調」的精神而論,此種嘗試正是發燒音響世界的一大特色與樂趣所在。

  4.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5. #736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我覺得bc大魔王看到上面這個AI psycho文章中的理論猜測部分,應該會活活氣死耶!!……

    不過AI還是AI,原文過度強調電池跟線性電供的優勢,與我高舉交換式電供、強烈反對電池跟線性電供的立場嚴重不一致!!………

  6.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7. #7364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直流供電的蜈蚣串理論與猜測以及聽感現象:驗收篇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直流供電的蜈蚣串理論與猜測以及聽感現象
    直流供電的蜈蚣串理論與猜測以及聽感現象:驗收篇

    今天找了 a5401920 與 他的楊學長 來中壢音響室驗收 至今為止的 直流供電的蜈蚣串理論,順便驗收 BPCGT 與 a5401920 第二階段的 MYDAC 改裝。以下簡述:

    1、中壢音響室一向上午聲音不佳,下午才漸入佳境。因為 直流供電的蜈蚣串 與 BPCGT 的成功,導致上午10:00的聲音就極為迷人,而且,下午只因為 CONTROL PC 的外接硬碟的 HUB 之 12V供電偷懶、沒接上三個大電容,就導致整個聲音爛到令人懷念上午的好聲音!!也就是說,雖然整體電源好壞很重要,但是隨著音響系統更正確,整體電源對聲音的決定性開始變小......這可是一大發現!!

    2、聽了很久的音樂,直到要吃午飯前才測試一下 a5401920 第二階段的 MYDAC 改裝,完蛋了!!雖然『電腦性能』提升,但是卻出現嚴重的『音色不正確』的高階問題!!在KP-2000耳機系統不容易抓到,在中壢音響室一下子就抓到了。主因來自聲音有變軟的傾向,如何解決就留給 a5401920 去傷腦筋.....

    證明『音色不正確』的方法很簡單,把 REAL CABLE NANO DAC換上去比較就明白了!NANO DAC真的很可怕,猜想是它完全無加料無處理,所以周邊越強聲音越強!在全套香寶寶線材的加持下,使用12V=>大電容=>DC/DC 5V=>大電容 的正確 DC供電,聲音往上拼命超值再超值!!

    3、12V=>大電容=>DC/DC 5V=>大電容 是正確的 DC供電,那麼改成 24V=>大電容=>DC/DC 5V=>大電容 會不會促進效果?答案恐怕是無效。使用 COSEL 1500W 的 12V 與 24V相比相差有限,還完全輸給全漢2000W的12V..... 依此猜想,48V=>大電容=>DC/DC 5V=>大電容 應該也是無效,一定要再一層大電容,改成:48V=>大電容=> DC/DC 12V=>大電容=>DC/DC 5V=>大電容 這樣子才有效。等著日後驗證!! .......

    4、重要的來了!!termdoxa 世界頂級 Daitron電供如何呢?我借到 最頂級的 RFS 50W 12V一台,LFS 150W 12V 一台,PFS 300W 12V一台,PFS 300W 24V一台,都先安裝 DC公頭後開始測試:

    A、一樣測試在 ROUTER 電供,把原先的全漢2000W 12V換成 RFS 50W 12V,糟了!!音色很正確,但是暫態或動態明顯不足,頻寬也因此少了一截。不過,奇怪的是沒有『直流供電的蜈蚣串』時,COSEL 1500W完全徹底打敗 RFS 50W。加上『直流供電的蜈蚣串』,RFS 50W 就不輸給 COSEL 1500W了!只可惜遇到全漢 2000W大魔王真的不是對手......由此可見,全漢2000W真的是同時摸到最正確的電腦性能與音響性能。

    B、直接換成 PFS 300W 24V,好了不用測試其他的了,完全追上了全漢2000W!!!這下子 termdoxa 的世界頂級 Daitron電供有救了!300W以上,仍然堪用沒問題。只是對於從無到有的人來說,當然還是選全漢2000W。這下子懶得測試另外兩個了。

    由上述可知,『直流供電的蜈蚣串』可以救回瓦數不足,但是太低瓦數還是救不回來??或者加12個大電容就會救回來?....

    C、但是低瓦數特別適合類比端,所以使用加上『直流供電的蜈蚣串』的 RFS 50W 餵給 a5401920 第二階段的 MYDAC 改裝,一聽之下 a5401920 意洋洋說他的DAC沒有問題,聲音的正確性回來了!!我說先別得意,聽過NANO DAC再說。結果換成NANO DAC+『直流供電的蜈蚣串』的 RFS 50W,a5401920 的臉當場歪掉.....與改裝 MYDAC的差距更是擴大!!!

    沒想到隨著DC供電的正確性,NANO DAC的聲音越來越可怕,老實說以這種聲音真的可以挑戰 M3、遙望 M4,雖然一定比不上M3R或M4R,但是一台兩仟五百元的DAC可以隨隨便便就搞到如此超值的聲音也太誇張了。

    不過這種情況下,全漢2000W的12V仍然與 RFS 50W 12V 相差不多,所以還是只要全漢2000W就夠了。現在只有一個問題:有沒有那台小瓦數的電腦電供可以比得上全漢2000W??全漢的其他電供???

    大致結果如上,其他如有遺漏等 a5401920 補充....

  8.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9. #7365
    註冊日期
    2023-02-24
    文章
    119
    Thanks
    161
    Thanked 350 Times in 1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直流供電的蜈蚣串理論與猜測以及聽感現象:驗收篇

    今天找了 a5401920 與 他的楊學長 來中壢音響室驗收 至今為止的 直流供電的蜈蚣串理論,順便驗收 BPCGT 與 a5401920 第二階段的 MYDAC 改裝。以下簡述:

    1、中壢音響室一向上午聲音不佳,下午才漸入佳境。因為 直流供電的蜈蚣串 與 BPCGT 的成功,導致上午10:00的聲音就極為迷人,而且,下午只因為 CONTROL PC 的外接硬碟的 HUB 之 12V供電偷懶、沒接上三個大電容,就導致整個聲音爛到令人懷念上午的好聲音!!也就是說,雖然整體電源好壞很重要,但是隨著音響系統更正確,整體電源對聲音的決定性開始變小......這可是一大發現!!

    2、聽了很久的音樂,直到要吃午飯前才測試一下 a5401920 第二階段的 MYDAC 改裝,完蛋了!!雖然『電腦性能』提升,但是卻出現嚴重的『音色不正確』的高階問題!!在KP-2000耳機系統不容易抓到,在中壢音響室一下子就抓到了。主因來自聲音有變軟的傾向,如何解決就留給 a5401920 去傷腦筋.....

    證明『音色不正確』的方法很簡單,把 REAL CABLE NANO DAC換上去比較就明白了!NANO DAC真的很可怕,猜想是它完全無加料無處理,所以周邊越強聲音越強!在全套香寶寶線材的加持下,使用12V=>大電容=>DC/DC 5V=>大電容 的正確 DC供電,聲音往上拼命超值再超值!!

    3、12V=>大電容=>DC/DC 5V=>大電容 是正確的 DC供電,那麼改成 24V=>大電容=>DC/DC 5V=>大電容 會不會促進效果?答案恐怕是無效。使用 COSEL 1500W 的 12V 與 24V相比相差有限,還完全輸給全漢2000W的12V..... 依此猜想,48V=>大電容=>DC/DC 5V=>大電容 應該也是無效,一定要再一層大電容,改成:48V=>大電容=> DC/DC 12V=>大電容=>DC/DC 5V=>大電容 這樣子才有效。等著日後驗證!! .......

    4、重要的來了!!termdoxa 世界頂級 Daitron電供如何呢?我借到 最頂級的 RFS 50W 12V一台,LFS 150W 12V 一台,PFS 300W 12V一台,PFS 300W 24V一台,都先安裝 DC公頭後開始測試:

    A、一樣測試在 ROUTER 電供,把原先的全漢2000W 12V換成 RFS 50W 12V,糟了!!音色很正確,但是暫態或動態明顯不足,頻寬也因此少了一截。不過,奇怪的是沒有『直流供電的蜈蚣串』時,COSEL 1500W完全徹底打敗 RFS 50W。加上『直流供電的蜈蚣串』,RFS 50W 就不輸給 COSEL 1500W了!只可惜遇到全漢 2000W大魔王真的不是對手......由此可見,全漢2000W真的是同時摸到最正確的電腦性能與音響性能。

    B、直接換成 PFS 300W 24V,好了不用測試其他的了,完全追上了全漢2000W!!!這下子 termdoxa 的世界頂級 Daitron電供有救了!300W以上,仍然堪用沒問題。只是對於從無到有的人來說,當然還是選全漢2000W。這下子懶得測試另外兩個了。

    由上述可知,『直流供電的蜈蚣串』可以救回瓦數不足,但是太低瓦數還是救不回來??或者加12個大電容就會救回來?....

    C、但是低瓦數特別適合類比端,所以使用加上『直流供電的蜈蚣串』的 RFS 50W 餵給 a5401920 第二階段的 MYDAC 改裝,一聽之下 a5401920 意洋洋說他的DAC沒有問題,聲音的正確性回來了!!我說先別得意,聽過NANO DAC再說。結果換成NANO DAC+『直流供電的蜈蚣串』的 RFS 50W,a5401920 的臉當場歪掉.....與改裝 MYDAC的差距更是擴大!!!

    沒想到隨著DC供電的正確性,NANO DAC的聲音越來越可怕,老實說以這種聲音真的可以挑戰 M3、遙望 M4,雖然一定比不上M3R或M4R,但是一台兩仟五百元的DAC可以隨隨便便就搞到如此超值的聲音也太誇張了。

    不過這種情況下,全漢2000W的12V仍然與 RFS 50W 12V 相差不多,所以還是只要全漢2000W就夠了。現在只有一個問題:有沒有那台小瓦數的電腦電供可以比得上全漢2000W??全漢的其他電供???

    大致結果如上,其他如有遺漏等 a5401920 補充....
    有人想虧人

    不過,可能抓到問題的原因了,先不給虧

    反而是有人記錯了一件事情是PFS 300W 24V還是輸給2000w一點點喔 如果把2000W當成100分,300W大概就是90~95分左右。
    詳細來說,大概是2000w的細節量多一點,以及形體感更加凝實一點。

    另外,NANO的部分,要補充的觀念是,NANO本身其實沒什麼,但是正是因為沒什麼。所以,它的周邊的越好,他就越好。
    這裡指的是他的音響性能,關於音色、音質的部分。本身的電腦性能仍然不佳。
    曾經看過一的對於real cable線材的比喻,把real cable的線材,比喻成光線。在這裡或許有異曲同工之妙,nano就是你前端、周邊線材的、供電乃至於接地的映射。周邊有多好,他就有多好。
    當然,這就意味著,nano是否超值又極致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回家後,用自己的系統聽了nano跟mydac的對比,mydac不論在我這或是psycho那,該有的素質與特質都有。不過,nano卻失去了神奇的魔力。
    如此看來,nano適合的是,想要全力搞訊源、線材、接地等等周邊者,nano可以作為一個好的照妖鏡。至於nano可不可以到最後呢?
    這個問題,就交給最支持nano的psycho來說說看吧。

  10.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5401920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7366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5401920 查看文章
    [恕刪]
    反而是有人記錯了一件事情是PFS 300W 24V還是輸給2000w一點點喔 如果把2000W當成100分,300W大概就是90~95分左右。
    詳細來說,大概是2000w的細節量多一點,以及形體感更加凝實一點。
    你這個菜鳥.....

    音響系統有『主場優勢』,全漢2000w長期在我的音響室 run in,PFS 300W才第一次開聲,以這樣子的差距才 90:100,那去除主場優勢後,說不定會翻盤!我正是考慮這種情況,才只敢判斷兩者相差不多....

    說到主場優勢我這裡要記帳一下,大家都幫我記著:a5401920盯上我的NANO DAC,我開價是:租一次2500元,賣一個兩萬五仟元!!啥?你們說我黑心?開玩笑,凡是被 psycho的中壢音響室 run-in 過的音響器材,性能都會『巨幅提升』!!!不爽不要買,要租或買就得給我花十倍以上的代價.......現在 a5401920 到底是欠我 2500還是兩萬五仟元??....

    引用 作者: a5401920 查看文章
    [恕刪]
    對於這個問題,我回家後,用自己的系統聽了nano跟mydac的對比,mydac不論在我這或是psycho那,該有的素質與特質都有。不過,nano卻失去了神奇的魔力。
    如此看來,nano適合的是,想要全力搞訊源、線材、接地等等周邊者,nano可以作為一個好的照妖鏡。至於nano可不可以到最後呢?
    這個問題,就交給最支持nano的psycho來說說看吧。
    我是猜測 耳機 kp-2000 的性能瓶頸 到了.....

    我是這麼想的:音響市場要考慮消費者心理學,買回家還要辛苦調校的器材註定是小眾,原因也未必完全是科學,因為也有機率是純粹騙局。

    買回家就要立刻有聲音改善,表示這個器材本身必需要『主動抗干擾』、『主動加強供電』、『主動xxxx』、『主動xxxx』。。。。這個『主動』也代表著廠商徹底決定了機器的性能,10萬永遠只有相近的聲音,20萬永遠贏10萬。

    因為我們拼命尋找超值器材,註定了我們是那種『買回家還會拼命調校』的少數使用者,挑選的器材也註定是小眾,優點就是:隨著後天調校能力的提升,音響性能越來越超值,甚至可以讓2500元的nano dac上打二十萬元器材都不過份。

    audiomat dac也是這種器材喔!我常說被我調校的 NANO DAC可以剁掉近二十萬的 TEMPO 2.9,那是跟『沒有被中壢音響室調校的 TEMPO 2.9』相比!如果同樣都在中壢音響室同樣調校,兩者當然一定相差甚遠......

    KP-2000 耳機也是這種水準的器材,使用原廠耳機線與普通DAC,聲音的天限就是兩萬元上下;直到被我們狠狠調校,才發現可以上打市面上二十萬元級的耳機.....

    還有什麼器材是這種依賴使用者後天調校的?依我推測那註定是小眾產品.........

    (END)

  12.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3. #7367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救命啊!!我實在受不了我的黃金雙耳跟中壢音響室,一直進步一直推翻舊知識,累死了!!

    今天測試明緯MSP1000-48V,先進大黑箱,再DCDC48v轉12v,這樣的12v跟全漢2000瓦的12v相比,中頻高頻完全贏一截!!唯獨超低頻不知是瓦數太小還是沒有run in缺了一點點。整體來說,當然是贏過了全漢2000瓦的12v。

    這下子不用懷疑了,只要大電容夠多,DC蜈蚣串就是越多層聲音越正確,看誰願意用越多、聲音一定越好聽。

    同時測試用3C線把48V轉成的12V,一分二給另外一台12v轉5V,與原先完全獨立的另外一台全漢2000瓦12v轉5v相比。結果音質受到嚴重的破壞,大概是這麼高級的DC電源,已經不能容忍任何一點對音質的干擾了。

    全世界最頂尖的DC供電大概就是這樣子,當然要付出的代價就是又多了一大堆蜈蚣串。。。。

  14.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5. #7368
    註冊日期
    2017-02-14
    文章
    582
    Thanks
    1,886
    Thanked 1,690 Times in 476 Posts

    預設

    有個事情不知道能否拜託 a5401920 兄。

    就是我之前買了一台 THX 耳擴,但是我覺得聲音不是很理想,於是它在這裡變成了電子垃圾。

    想說 a5401920兄 是DIY的發燒玩家,在改裝這方面我是望塵莫及。

    所以希望捐出這台耳擴供你改裝研究之用,如有興趣再私我寄件資訊,謝謝您!

    如果研究有什麼進展,或是成功改裝更好聽,我願意出價再買回來,改壞的話也沒關係!

    耳擴實拍如圖:
    IMG_20241215_164637.jpg
    IMG_20241215_164648.jpg
    此篇文章於 2024-12-15 04:46 PM 被 gangster.tank 編輯。

  16.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17. #7369
    註冊日期
    2017-02-14
    文章
    582
    Thanks
    1,886
    Thanked 1,690 Times in 476 Posts

    預設

    我知道為什麼我的THX耳擴那麼難聽了,因為我好像買到仿的?!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708.A.BB0.html

    這個文章才是教授說的...?

    暈倒,當初買太快了,早知道先確認。

  18.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19. #7370
    註冊日期
    2023-02-24
    文章
    119
    Thanks
    161
    Thanked 350 Times in 1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gangster.tank 查看文章
    我知道為什麼我的THX耳擴那麼難聽了,因為我好像買到仿的?!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708.A.BB0.html

    這個文章才是教授說的...?

    暈倒,當初買太快了,早知道先確認。
    gangster兄你好:
    1.關於 gangster兄這台耳擴
    關於你買到的這台耳擴,應該是Monolith跟別人合作,使用THX AAA技術的產物。看照片推測是Monolith THX AAA 887,請參考這篇: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581.A.025.html
    2.改裝的基本思路:改性能不改調音走向
    雖然,號稱調音一樣,使用同樣的概念調音,但是看內部線路的設計是不太一樣的。因此,聲音表現如何,沒有聽過是無法確定的。
    另外,縱使是789這台耳擴,最後我也是放棄,選擇改用micromega的機器下去改。
    這裡涉及到一個基本問題,我並不知道怎麼樣的線路設計可以得到我想要的音色、暫態表現,這涉及到複雜的調音技術。不過,我可以選擇符合我要的調音取向的器材,再透過其他方式調整,來增強性能。
    例如:我不知道怎麼把psycho提到的200元dac改到跟nano一樣,不會扭曲音色,但是我可以把nano拿去改,增加他的頻寬、暫態等等。
    這也是為甚麼我後來不選擇改789的原因,因為789的線路設計,會讓前端的音色訊息,在耳擴這端被濾掉了,至於是哪裡被濾掉、要怎麼改才不會被濾掉等等調音問題,研究起來成本過高。
    這裡的成本過高是指相較於挑選能表現音色,但性能較差的耳擴,去增加性能而言。
    因此,如果想要玩耳擴,個人還是建議去選音色適合的耳擴,例如:micromega的myzic,在想辦法增加性能,例如:改成dc in,在關鍵地方加上電容、乃至於把用兩塊myzic組成平衡線路等等。
    3.音色走向的判斷標準
    最後,就是涉及到怎麼選擇合適走向的耳擴。方法上,我會建議參考psycho後期、近期得測試法,例如:管弦樂測試法,專注於相位失真這一類類比性能的表現力,至於暫態後面可以給她補一堆猛料來處理。

  20.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5401920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