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小葉
舞台線
第一張撥放的是CHOPIN的作品,lyyoung表示在聽鋼琴時,每個人喜歡坐的位置不太一樣,有的喜歡坐前面一點、有的喜歡坐後面一點,在這邊,我們是坐在舞台的前面,鋼琴有點在我們的上方,也有的人喜歡調整系統,讓其就像站在旁邊看著演出的人彈著鋼琴。
第二張lyyoung使用"芭蕾舞曲:馬斯奈/領袖"這張經典的爆棚片來示範系統的動態,套用別人的樂評:"澎湃樂段的動態有石破天驚的氣勢在這裡完全的發揮出來,層次感與臨場感都非常的優異",在這邊的確如此。
在刺激過後,當然來點溫柔舒服的人聲小品,一起談天說地了起來,我想除了欣賞音樂外,音樂也是大夥相處不可缺少的部份呀!

之前有一篇討論高音的重要
我有一位朋友也很強調高音一定要上得去
政大彭教授也敎我一定要把"舞台線"給調整上去
我認為第一個重點是器材,空間和喇叭擺位
喇叭高音或是外加超高音向上投射的相位很重要
其次是電源處理器對相位一致的影響很大
類比系統針壓過重高音也會比較上不去
但針壓輕重一定是在合理範圍中調整的...:):)
-
-
軟盤或是硬盤?
-
-
看來下次T.M.來時,要請lyyoung辦個Roksan講座了 
 作者: lyyoung
因為是確實接地沒有用彈簧避震, Xerxes系列都不算是軟盤
但以質量而言,也絕不是以重制震的重盤
據TM所言,TMS2是 "grounded" 而Xerxes.20是"floating"
的確,在加上升級底層之前,我的感覺上"懸吊"是蠻軟的
多加一層導震層升級之後,感覺剛性提升了很多
表現上也大幅逼近了TMS2(據Tien兄實際聆聽過後表示)
相較於最近LP-12所推出的升級套件的售價
我真的只能說Roksan可以說是真正實踐了"合理的high-end"  
-
-
-
-
-
-
一定一定!! 希望到時候我已經"發"了....:o
-
-
另類搭配
我比較喜歡全套器材含喇叭和LP訊源, 因為比較省事也不容易出錯!
此吾友人傑兄所謂"新台幣直入法"
其實新台幣直入就可得好聲也並不容易
整套 Roksan, symphonic line可以做到
但您若有不同品牌且已經心儀不已的器材
像是我的友人有Jadis前後級和與我相同的前後級各一套
Jadis JP-80+Defy-7和Rok-L1.5+S1.5兩部混搭的結果也令人十分滿意
不論前管後晶或是前晶後管
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喔!!
兩套擴大機有四種聲音
各有其美, 豈不快哉!!
-
-
Micromega, DPA, and Roksan
今天下午到關廟友人處聽到他新家的聲音
相同的一套器材當然發出了類似但卻頗不一樣的聲音
因為空間較硬調所以反射音多了,卻是朝著比較正面的方向, BC3更為豐富動人....
好的純銀電源線在訊源或前級果然讓聲音更清晰通透
也比較了Micromega和DPA分體式數位訊源
Micromega清秀動人高頻綿延低頻札實頗為討喜
DPA中低頻厚實力道雄渾音樂性更動人
真可謂環肥燕瘦各有其美
回家聽我的系統, Roksan的LP系統還是全面勝出不少,各種音響性的優點和動人的音樂性皆在
所以我還需要再找更好的數位訊源嗎?
至少目前是真的沒必要,因為只想買更多LP唱片甚至名盤...Roksan的CD也已經夠好聽了....:):)
-
-
TM親自到府服務
這是數月前Roksan的創辦人之一兼設計總監來台時到我家協助調整時留下的畫面
他建議我許多調整的方法
包含biamp接線的方式
一部推高音
另一部推中低音(使用跳線連接)
我原來是一部推高中音
另一部推低音
接線方式改過之後果然聲音開揚了不少.....
我來也試過一部推一支喇叭
就是沒有TM的方式好聽!! 
-
-
Roksan Darius
Roksan在製作唱盤獲得成功之後所推出的第一款喇叭
相位的正確一致是喇叭設計的重點
高音單體用彈簧架起
低音單體大音壓大幅震動時
高音單體因慣性維持相位不變
之後的Ojan3也有類似這種設計
當年訂價在G1000之上[:)]
右邊是目前研發中尚未上市的新喇叭
地板上是Ojan3X
左邊是現役款的FR-5
圖片是Roksan的試聽室
(感謝Tien兄)
-
該主題的標籤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