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珠之憾分享
音樂會就是指揮、樂團與聆聽者對音樂美感的共同經驗交換,唱片只是指揮、樂團想把他們主觀的美感經驗再一次複製,很可惜當錄音師將其錄製下來時,又添加了自己的主觀偏好。因此如何選出一張好的唱片呢,在我個人近三十年的聆聽經驗,最直觀的方式就是能否直接感動你,撫慰到你的心靈,此法屢試不爽。有趣的是當我被某張唱片深深感動時,也常發現別人與我有共同的感受,這時也是個人對同曲目收藏的重新整理和去蕪存菁時。
早期許多樂友在交換聆聽經驗,常以英國企鵝或日本500名曲作為自己選片的對象,造就了一堆名盤,筆者認識幾位樂評家,就常勸筆者一定要尊重這些名樂評的意見,了解為什麼名單會上榜。另外,也灌輸筆者版本越多越好。但經過幾年的反覆測試聆聽,個人也整理出幾個面向,雖不是那麼學術性,但以後若有機會將慢慢道來。
筆者到Psycho兄這裡來,主要是個人心目中幾張無可取代的名盤正好與版主介紹的片子一樣,像馬可維契與哈斯姬兒合作的協奏曲、貝姆的貝多芬交響曲。不過筆者並非音響迷,家中兩套音響十幾年前購置時未超過十五萬元,因家中場地隔音故,以及懶於保養,所以只收藏CD不玩LP,但特別喜歡收藏遺珠之憾的片子。茲就幾張曾感動我,在我心目中是No.1 的片子與大家一起分享。
貝多芬第三號「英雄」交響曲
Bruno Walter , CBS Symphony Orchestra
華爾特從第一樂章開始合奏時飽滿的堂音,以及不刻意強調勮力萬鈞的演奏方式,讓人興起了何謂寬廣深厚的感觸。:O
貝多芬第五號「命運」交響曲
Wilhelm Furtwangler , Wiener Philharmoniker
福特萬格勒難以取代的是命運的第二樂章來臨時,你只能順著他的腳步(sweat)
貝多芬第六號「田園」交響曲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
Carl Boehm , Wiener Philharmon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