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共2頁 12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3770 條

混合查看

  1. #1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50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My Country. A Cycle of Symphonic Poems - Vltava (Moldau) (Allegro comodo, non agitato) 【Gold Edition】
    https://youtu.be/dU0R_pH29K0

    這是一開始只是想找捷克愛樂。因為魔法公主交響組曲讓我認為這是強團,起碼能聽。
    而kevintran大大又說他們有演奏很多電影配樂,我其實聽比較多電影配樂,古典樂聽不多。
    吉卜力動畫配樂也聽過不少。所以我想說能不能找到他們演奏的非古典樂。
    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尋找新的曲子跟作曲家,看有沒有喜歡的。
    所以上youtube看到前面有個不認識的就點下去聽看看,這就是第一個。
    這是我第一次聽。但這部影片沒聽完,三分多鐘我覺得「有雜質」就關掉改找下一個。

    My Country. A Cycle of Symphonic Poems - Vltava
    https://youtu.be/wNBUlpu-xdw

    這一部是唯一有聽完的。下面兩部都沒有。
    這確實團夠強可以讓我聽完。
    聽到這裡的時候,我腦海也在思索第一部沒聽完的可能原因。
    感覺是錄音?難道有加料!?
    到這邊我才想起來,教授說過法國以外的唱片碰到加料的機率比法國高。
    但我不確定第一部是不是這樣。

    話說回來,我覺得魔法公主交響組曲那團(應該說那時,因為這幾部都是捷克愛樂,如果影片說明沒錯的話)比較強。

    以下兩部是我聽不到30秒就關掉的。我的經驗是,這種的很可能有加料。
    因為
    1.演奏,一個團水準起伏應該不會暴跌到我聽不下去。
    2.錄音,只要團夠強,我對錄音的容忍度挺高的。比方說前面的魔法公主交響組曲。
    所以不是演奏,也不是錄音,那應該就剩加料。我對加料非常敏感的樣子。
    不過這個看有沒有善心人士願意來抓原因。
    也可能說不定我是誤判。

    Má Vlast: 2. Vltava
    https://youtu.be/2e4k7RHpUtc

    Smetana: Má Vlast, JB1:112 - 2. Vltava
    https://youtu.be/1y3cu0k8sFw


    ------場外加映1

    提到加料,我想起來之前聽的幾部聲音差的,但當時找不到原因。
    又回去找出來想找找看原因何在。

    Ravel :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 (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https://youtu.be/2_c8JRCKq1A
    這是當作基準。我現在聽這版的。

    Ravel: Pavane For Dead Princess(天水)
    https://youtu.be/VPmsmq9hIe4
    對照組。錄音應該較差。

    Pavane for a Dead Princess(一扇門)
    https://youtu.be/vUri7-cClc0
    這部某種弦樂器(不知道是小提琴還是中提琴),在我這聽起來像「衰聲」。
    我第一次聽的時候想「什麼毀了弦樂器?」
    我猜有可能被殺音響。而且我在猜,某些殺音響可能不會「殺全部」?
    也就是像這部影片,只有某種弦樂器的聲部聲音很糟,但其他卻長得很正常。
    讓我一開始聽的時候,想不通到底哪裡有問題,錄音?錄得差怎麼其他樂器長得很好?
    演奏?團不夠強就被我打槍了,而且其他聲部合奏也不差阿。
    難道是指揮?
    在經過了福特萬格勒教授的解說之後,現在我覺得殺音響可能性最高。


    ------場外加映2

    Boléro, M. 81 【Paul Paray < 只是做個記號以便以後我自己查】
    https://youtu.be/oPncifnyUN4
    我第一次聽還以為錄音錄壞了,因為聲音很差。當時沒想到殺音響。
    現在再次聽,我會猜這部我是被殺音響了。
    1.以為錄音差,但樂器細節卻不少,樂器「很清楚」該有的都沒少(就是聲音很爛)。
    2.這首音色的兩關,大約7:00跟11:00都聽的出來。所以團強。
    3.這團似乎也有在起步(未大合奏之前)就開始音色營照,這似乎要真的很強才能讓人這麼感覺。
    4.然後聽合奏,因為我這首聽的夠多團,聽的出來這團是強團,只是聲音爛。
    所以我猜這部應該是殺音響了。
    此篇文章於 2021-03-13 07:05 AM 被 yuntree 編輯。

  2.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3. #2
    註冊日期
    2017-04-09
    文章
    60
    Thanks
    173
    Thanked 288 Times in 55 Posts

    預設

    yuntree 兄您好,

    在小弟聽來,這幾個Vltava 的版本雖然是同一個樂團,但除了錄音差別很大以外,演奏程度也是有差異的。
    (為求方便,小弟為每段影片加了編號)

    版本[C] 的樂團演奏水準應該遜色於其他三個版本,至少在長笛部分是很明顯的,弦樂依然很不錯,但錄音不好扣了很多分。

    版本[A] 和 [B] 的樂團演奏水準小弟認為是差不多的,指揮也都是大師。
    (附帶一提版本[A]是Kevin大必收的Ancerl+CPO組合)
    這兩版小弟聽來最大差異在錄音,版本[A]的錄音應該稍微有瑕疵,整體的音量平衡不太穩定,但加料是比較少的。版本[B]有透過加料讓整體線條清晰、音量穩定。但就細節而言,小弟應該在版本[A]聽到了更多的細節和音色變化。

    版本[D]的樂團演奏水準應該是四者最高(或是現代錄音捕捉了更多細節和音色變化),不過指揮的詮釋比較沒有[A]、[B]吸引人。錄音的科學性能極高,加料應該也挺多的,但動態範圍也非常大,猜測主要殺音響的情況被聽到而不是加料被聽到了。

    另外私心推薦這個版本:
    1990 Kubelik + CPO
    https://youtu.be/OzHeEoFtnLg?t=945

    另外yuntree兄的判斷沒錯,捷克愛樂的弦樂尤其小提琴部確實比樂團整體更突出,越早期越明顯。

    引用 作者: yuntree 查看文章
    My Country. A Cycle of Symphonic Poems - Vltava (Moldau) (Allegro comodo, non agitato) 【Gold Edition】
    https://youtu.be/dU0R_pH29K0 [A]
    [恕刪]
    所以上youtube看到前面有個不認識的就點下去聽看看,這就是第一個。
    這是我第一次聽。但這部影片沒聽完,三分多鐘我覺得「有雜質」就關掉改找下一個。

    My Country. A Cycle of Symphonic Poems - Vltava
    https://youtu.be/wNBUlpu-xdw [B]

    這一部是唯一有聽完的。下面兩部都沒有。
    這確實團夠強可以讓我聽完。
    聽到這裡的時候,我腦海也在思索第一部沒聽完的可能原因。
    感覺是錄音?難道有加料!?
    到這邊我才想起來,教授說過法國以外的唱片碰到加料的機率比法國高。
    但我不確定第一部是不是這樣。

    話說回來,我覺得魔法公主交響組曲那團(應該說那時,因為這幾部都是捷克愛樂,如果影片說明沒錯的話)比較強。

    以下兩部是我聽不到30秒就關掉的。我的經驗是,這種的很可能有加料。
    因為
    1.演奏,一個團水準起伏應該不會暴跌到我聽不下去。
    2.錄音,只要團夠強,我對錄音的容忍度挺高的。比方說前面的魔法公主交響組曲。
    所以不是演奏,也不是錄音,那應該就剩加料。我對加料非常敏感的樣子。
    不過這個看有沒有善心人士願意來抓原因。
    也可能說不定我是誤判。

    Má Vlast: 2. Vltava
    https://youtu.be/2e4k7RHpUtc [C]

    Smetana: Má Vlast, JB1:112 - 2. Vltava
    https://youtu.be/1y3cu0k8sFw [D]

    [恕刪]
    分享日本樂團Saito Kinen Orchestra (私以為日本第一,世界一流水準)的一些錄音: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 (Ravel)
    https://youtu.be/R2S31uVzNPo

    Tchaikovsky: Serenade for Strings
    https://youtu.be/DHtojYUEVz8

  4.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rnoldonomics For This Useful Post:


  5. #3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50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rnoldonomics 查看文章

    分享日本樂團Saito Kinen Orchestra (私以為日本第一,世界一流水準)的一些錄音: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 (Ravel)
    https://youtu.be/R2S31uVzNPo
    這首有聽完,另一首沒聽完,大概聽三分鐘(我大概跟這個作曲家不合)。
    從拉威爾的那首,讓我覺得,這團不是蓋的,原來日本團可以這麼強,超過我的想像了呢。

  6. #4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7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untree 查看文章
    這首有聽完,另一首沒聽完,大概聽三分鐘(我大概跟這個作曲家不合)。
    從拉威爾的那首,讓我覺得,這團不是蓋的,原來日本團可以這麼強,超過我的想像了呢。
    齋藤紀念樂團是小澤征爾創立的樂團,裡面的樂手並不是固定的,成員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村上春樹寫的一本與小澤征爾的對話裡,記載了不少小澤征爾對這個樂團的看法與回憶。那本書還蠻好看的。

  7.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8. #5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52
    Thanks
    3,526
    Thanked 5,519 Times in 1,859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untree 查看文章
    [恕刪]
    My Country. A Cycle of Symphonic Poems - Vltava
    https://youtu.be/wNBUlpu-xdw
    這一部是唯一有聽完的。下面兩部都沒有。
    [恕刪]
    Má Vlast: 2. Vltava
    https://youtu.be/2e4k7RHpUtc
    [恕刪]
    Smetana: Má Vlast, JB1:112 - 2. Vltava
    https://youtu.be/1y3cu0k8sFw
    [恕刪]
    我早就說了,yuntree 你的音樂素養己經『殺音響』了!我的意思是音響性能或錄音性能不足會無法通過你的耳朵、或者明顯造成你的誤判。看樣子來我這裡洗禮後可能會發生很可怕的事.....

    因為時間關係先只談論上述三個《莫爾島河》。

    首先要強調:這首音樂是標準到不能再標準的『國民樂派』音樂,聆樂者是否參與其中的民族風格契合是很重要的層次,甚至可以直接決定音樂的『好聽』與否。我個人很很喜歡東歐或捷克的風情,所以也喜歡這首音樂。

    再來就是談到『捷克愛樂』這個樂團,基本上會入選什麼十大樂團的,即使用是法國的音樂雜誌也是有媚俗的,所以看到這種評分很高或世界知名或世界前十名.....種種有經驗的人可以判斷出可能有問題的贊詞時,通常要很小心!不過,幸好『捷克愛樂』並沒有過度溢美就是。

    最後,從錄音水準來說,很明顯你的喜歡可以使用錄音水準來排序:

    第 1 是黑膠級的老錄音,雖然沒有亂後製導致音色不自然,但是中頻過份凸起,而且是往小提琴美聲的方向去加料,所以你才會誤判這個樂團這裡的小提琴特別優美。

    第 2 的錄音就相當慘烈!在philips x2hr之下,聲音己經後製剪貼到扭曲的地步了。
    ==> 補充:原來是mono錄音!!怪不得用耳機會死得非常慘!!!

    第 3 則是標準的 decca後製美聲,習慣了法國 ortf錄音會覺得聲音非常不自然。

    簡單來說,正因為你的音響器材水準有限,所以 第 1 的錄音方式會特別佔便宜。再加上民族音樂需要突顥的音樂風格,中頻凸出的確會『誤打誤撞』地增加民族風味,所以才會讓你很喜歡吧?

    而我因為聽過錄音年代類似197x年代捷克指揮家指揮ortf的 EMI FRANCE錄音之捷克國民音樂,還LP與CD通通有;再加上好狗運音響的水準夠高,所以一聽就知道真相了....

    看到後面你提到《波麗露》這種超高難度的曲目,捷克愛樂就爆了,可見你還是聽得出來!只是音響的水準真的跟不上你的音樂水準了....
    此篇文章於 2021-03-14 12:18 AM 被 psycho 編輯。

  9.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0. #6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50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補充跟澄清一下,我不是只聽這四部來判定他們團小提琴比較強。還有另外三部(沒完全聽完)。
    只是發文的時候想說懶得找出來。

    *Petr Altrichter řídí české filharmoniky a žáky ZUŠ: Dvořák, Brahms, Smetana: Vltava
    https://youtu.be/qamoRCk1kdQ

    31:00附近 合奏有一丁點亂,功夫未到爐火純青。
    這部我似乎喜歡這首Antonín Dvořák: Vodník,然後再次驗證我不喜歡Brahms。


    *Orff: Carmina Burana - Analýza a provedení (Česká studentská filharmonie)
    https://youtu.be/84S5qG8G0Ho

    這部聽了前面,他後面好像在幹類似教大家這首的事,我就沒再繼續聽下去。
    這首似乎以前曾經在這裡或新天新地那邊有點名氣。(號稱殺人放火的樣子?)
    忘了是錄音會殺音響還是真的很好聽。


    *A přece se učí! • Česká studentská filharmonie
    https://youtu.be/6TZL4a2uTLI

    這部是前三首有聽完。後面就沒有。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因為時間關係先只談論上述三個《莫爾島河》。

    首先要強調:這首音樂是標準到不能再標準的『國民樂派』音樂,聆樂者是否參與其中的民族風格契合是很重要的層次,甚至可以直接決定音樂的『好聽』與否。我個人很很喜歡東歐或捷克的風情,所以也喜歡這首音樂。

    最後,從錄音水準來說,很明顯你的喜歡可以使用錄音水準來排序:

    第 1 是黑膠級的老錄音,雖然沒有亂後製導致音色不自然,但是中頻過份凸起,而且是往小提琴美聲的方向去加料,所以你才會誤判這個樂團這裡的小提琴特別優美。

    第 2 的錄音就相當慘烈!在philips x2hr之下,聲音己經後製剪貼到扭曲的地步了。
    ==> 補充:原來是mono錄音!!怪不得用耳機會死得非常慘!!!

    第 3 則是標準的 decca後製美聲,習慣了法國 ortf錄音會覺得聲音非常不自然。

    簡單來說,正因為你的音響器材水準有限,所以 第 1 的錄音方式會特別佔便宜。再加上民族音樂需要突顥的音樂風格,中頻凸出的確會『誤打誤撞』地增加民族風味,所以才會讓你很喜歡吧?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算你行!.....

    Christian Ferras 本來就是超級高手,說他偏向年輕的 Tosi我個人也覺得沒錯。只是很可惜,他似乎都沒有『非常正確』的錄音流傳後世?老實說我是根據經驗去聽出他有多麼猛的。再者他實在太早厭世了(自殺身亡),否則琴音一定可以更進步。

    而時到今天,與他同等級的高手在新天新地唱片行真的很多,所以我就沒有再提他了;這算是被錄音擔誤的偉大小提琴家。

    了解,所以這就是高手等級的聲音。學習了。

  11.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12. #7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52
    Thanks
    3,526
    Thanked 5,519 Times in 1,859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untree 查看文章
    [恕刪]
    了解,所以這就是高手等級的聲音。學習了。
    剛剛用了正式音響試聽這些《莫爾島河》(La Moldau)片段,還是覺得樂團的合奏能力很有限;所以就找了一下YOUTUDE,找到這個:

    SMETANA // Vltava (La Moldau) by Anima Eterna Brugge, Jos Van Immerseel
    https://youtu.be/zt3riw9CQf0

    Anima Eterna Brugge 與 Jos Van Immerseel 的所有錄音都是一百萬元以下音響的最佳推薦,我是升級到了兩百萬元級,才發現他們的錄音比起 Timpani這種真正世界第一的錄音,還是稍微不自然了一點。不過,大概全世界也只有極少極少人會這麼龜毛就是!.....

    所以拿這個嘗試用『學術嚴謹』態度來彰顯法國樂團的合奏能力之唱片為例,就會發現你先前的捷克樂團相對之下很像在進行流行音樂式的『主唱與伴奏』,所以民謠風情特別豐富,真非常好聽!但是談到『合奏能力』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13.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4. #8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50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剛剛用了正式音響試聽這些《莫爾島河》(La Moldau)片段,還是覺得樂團的合奏能力很有限;所以就找了一下YOUTUDE,找到這個:

    SMETANA // Vltava (La Moldau) by Anima Eterna Brugge, Jos Van Immerseel
    https://youtu.be/zt3riw9CQf0

    所以拿這個嘗試用『學術嚴謹』態度來彰顯法國樂團的合奏能力之唱片為例,就會發現你先前的捷克樂團相對之下很像在進行流行音樂式的『主唱與伴奏』,所以民謠風情特別豐富,真非常好聽!但是談到『合奏能力』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聽這一部我覺得好多了。姑且列下我覺得這團不同的點,
    01:12 聽到這個聲音我馬上心想「對了!這才像樣。」
    04:30 合奏能力不同檔次。
    06:XX 閑靜的小提琴聲
    09:45 - 很後面 合奏。

    順便講一下,前面四部捷克愛樂的《莫爾島河》我貼上來只是想聽聽看這團到底多強,所以才去找的。我並沒有喜歡那四部,跟其他找的另外三部,證據就是沒一首聽超過一遍。而我意外地發現,當我結束這件事,回頭聽ortf的不知道哪首的時候,我竟然有種「鬆一口氣」的感覺,好像方才我在忍受著捷克愛樂的什麼東西(但我沒發現)。

    然後聽到教授貼的這團,我就覺得「對了,就該這樣」,這是我會再聽第二遍的同一首歌。我想應該是捷克愛樂合奏能力不夠好(但基本功有),讓我「下意識地忍受」。

    我現在發現,我的聽音樂有兩個模式,一個是鑽研模式,一個是真的聽音樂模式。兩者是不同的。鑽研模式下,敏感度跟靈敏度會大幅提高,對音樂的容忍度(個人喜好不重要)也會提高。所以這種情況,我比較不像在聽音樂,而是在研究音樂。
    然後,在聽音樂模式下,敏感度跟靈敏度都下降,而容忍度也下降(個人喜好非常重要),所以很多在鑽研模式下聽的下的音樂,來到這模式就都懶得再聽。
    我是在方才聽第二遍以下兩隻影片發現的。
    *Shostakovich - Symphony No. 5 | Orchestre de Paris, Paavo Järvi [HD]
    https://youtu.be/r0AK_50-9rQ

    這一部是聽樂團功夫,曲子沒那麼喜歡,但沒到聽不下的地步。我感覺這團的弦樂器比整體又強,有夠誇張的,天團等級了,還能高一截。我在猜,這可能是我聽過得所有天團等級裡,最強的弦樂。其實我有個更誇張的感覺,就是這一部可能是我聽過的全部天團(被殺音響的不算)最強的。贏過以前聽的ortf的Boléro、福特萬格勒、馬替農……等等的,全部。

    列幾個時間軸,展現他們的合奏能力
    07:50
    16:40
    19:15
    31:40
    37:50
    46:25 我是第一次聽這首曲子,但我猜這種弦樂器合奏,大概沒幾個團可以辦到。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Op. 35 | Paavo Järvi [HD]
    https://youtu.be/hlq1GcHJz8k

    讓我發覺我的「鑽研」跟「聽音樂」兩種模式的差異的是這一部。
    因為那把獨奏小提琴在第二次聽的「聽音樂模式」下,覺得很讚,沒毛病。
    但我第一次聽的時候,意見可多了。
    此篇文章於 2021-03-14 09:34 PM 被 yuntree 編輯。

  15.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16. #9
    註冊日期
    2007-12-13
    文章
    29
    Thanks
    27
    Thanked 27 Times in 1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剛剛用了正式音響試聽這些《莫爾島河》(La Moldau)片段,還是覺得樂團的合奏能力很有限;所以就找了一下YOUTUDE,找到這個:

    SMETANA // Vltava (La Moldau) by Anima Eterna Brugge, Jos Van Immerseel
    https://youtu.be/zt3riw9CQf0

    Anima Eterna Brugge 與 Jos Van Immerseel 的所有錄音都是一百萬元以下音響的最佳推薦,我是升級到了兩百萬元級,才發現他們的錄音比起 Timpani這種真正世界第一的錄音,還是稍微不自然了一點。不過,大概全世界也只有極少極少人會這麼龜毛就是!.....

    所以拿這個嘗試用『學術嚴謹』態度來彰顯法國樂團的合奏能力之唱片為例,就會發現你先前的捷克樂團相對之下很像在進行流行音樂式的『主唱與伴奏』,所以民謠風情特別豐富,真非常好聽!但是談到『合奏能力』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這張cd 有加贈這首莫道爾河不知新天新地有沒有?

  17. #10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52
    Thanks
    3,526
    Thanked 5,519 Times in 1,859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untree 查看文章
    [恕刪]
    我現在發現,我的聽音樂有兩個模式,一個是鑽研模式,一個是真的聽音樂模式。兩者是不同的。鑽研模式下,敏感度跟靈敏度會大幅提高,對音樂的容忍度(個人喜好不重要)也會提高。所以這種情況,我比較不像在聽音樂,而是在研究音樂。
    然後,在聽音樂模式下,敏感度跟靈敏度都下降,而容忍度也下降(個人喜好非常重要),所以很多在鑽研模式下聽的下的音樂,來到這模式就都懶得再聽。
    我是在方才聽第二遍以下兩隻影片發現的。
    *Shostakovich - Symphony No. 5 | Orchestre de Paris, Paavo Järvi [HD]
    https://youtu.be/r0AK_50-9rQ
    [恕刪]
    我好像不一樣??

    我的兩個模式是:客觀模式與主觀模式,客觀模式主要是分辨錄音水準、演奏水準與音樂本身的水準,主觀模式就是管他x的我就是愛聽這個、不受愛聽那個....

    不過我客觀模式跟你的『鑽研模式』還蠻像的.....

    上述你找到的Shostakovich - Symphony No. 5 使用s1000喇叭初聽我嚇了一跳!何等高明的演奏實力與錄音水準!!似乎電掉唱片了!?趕快把同等級的唱片拿出來比對,才發現:

    超高水準的現代錄音被 youtude破壞壓縮後,『細節』仍然一大堆!但是音質、3D空間這些傳統音響發燒友在乎的重點,那還是輸給唱片播放或檔案播放一大截。

    然後使用兩百萬音響,『細節』己經多到僅次於 TIMPANI了!!但是3D空間、尤其是前後深度簡直比MONO錄音還要慘,音色明顯就是高頻不見的假音色.....

    所以從分辨錄音水準與演奏技巧的角度來說,超高水準的現代錄音使用 youtude就可以好好研究了!但是要談『音響等於現場』的聲音快感,很多層面甚至是輸給1934老錄音的!YOUTUDE的破壞力還是很恐怖。

    而yuntree你的『鑽研模式』,很明顯就是一切以『細節』為準!所以YOUTUDE上的正確錄音就足以獲得音樂知識了。至於真正的感動,等到我的中壢音響室再說.....

    引用 作者: chgeorge 查看文章
    這張cd 有加贈這首莫道爾河不知新天新地有沒有?
    這個我不知道喔!要跟box問問看!?
    此篇文章於 2021-03-15 11:30 PM 被 psycho 編輯。

  18.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