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vin Tsai 太客氣啦!己經認識很久了,又長期知道我寫文章都那麼狂妄,就不要客氣了!....
當天是 Calvin Tsai 帶他的哥哥一起來,以下簡稱Calvin Tsai是小蔡,而他哥哥是大蔡。這兩位都是古典音樂愛好者,年紀都比我大一截;活到現在,網路上遇到年紀比我大的機會越來越小了...:~~~~~~
上一篇文章正是因為大小蔡來音響室後我的心得與猜測:這沒有什麼高下之分,但是從『學術上』,古典音樂的學術發展,的確是從簡單走向複雜。所以越早期的古典音樂,同時需要注意到的訊息『越少』,越容易專注在『音質』(包含情感、詮釋...等等『樂』的層次);而越現代的古典音樂,同時需要注意到的訊息『越多』,越需要專注在『細節』(包含精準、合奏、技巧...等等『音』的層次)。
因為我從小就重視分辨演奏的好壞,所以一直走向專注在『細節』的道路。所以類比音響系統也一直重視『細節』,研究出來的jplay cat更是世界第一的『細節產生器』。
但是對於『音質』的愛好者來說,『細節』太多反而會產生干擾!!所以我最後的『現實看法』才會是:調校cat不必太極緻,因為『細節』可能過多了造成干擾;但是供電則是重要無比,因為它是一切『音質』與『細節』的共同基礎。
以上立論最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是『音質』派還是『細節』派?這可是超高難度!我自己當然是百分之百的『細節』派,我肯定gangster.tank都是跟我同一派,肯定的理由就是:我們都願意為了『細節』而徹底犧牲『音質』。
bc大魔王是我所僅見的中性派,可能源自絕對正確測量的『龜毛派』。因為客觀測量才不會鳥你是『細節』還是『音質』,所以.....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音質』派,只是部份計較『細節』而己。而計較『細節』的程度有多高,對hi-fi性能的要求就會有多高。
Calvin Tsai 兄弟兩人來的時候,要求我播放最滿意的聲音,我當然是把『小睡神』請出來嚇人了。結果,雖然認同這種聲音非常高傳真,但是他們卻覺得聲音太冷冽沒有感情。這下子我知道了,他們是自我認識後的『音質』派,那就適合不同的音樂。於是我就改成播放蕾菲布的巴哈639,結果,當然得到最大的贊美。
所以『音質』派就是有這樣子的主觀走向:其實聽音樂最主要還是滿足自己,正確認識到需要什麼『音質』才能滿意,是沒有什麼是非對錯可言的,頂多是類比端需要花很多錢....

而『細節』派因為直接對應科學的hi-fi性能,所以比較有可能以小摶大而找到超值又極緻的方案。
當然了!如果像中壢音響室那麼變態,想要什麼音質的聲音通通可以透過數位端的『作弊』調整給你;例如想聽『小睡神』的黑膠?絕對hi-fi的cat要製造出黑膠的聽感實在太簡單了。
目前依我的經驗,『音質』派又經費有限的話,不由自主優先放棄的幾乎都是『超低頻的細節』。理由也很簡單,因為超低頻的細節最花錢......『超低頻的細節』絕對不是大鼓還是巨砲,而是體現在無伴奏小提琴中的超低頻。從 JMR喇叭來說,只有 ORFEO歷代旗艦喇叭才是唯一合格的,或者說,聽過ORFEO舊旗艦喇叭之後,都會嫌棄很多喇叭沒有正確的『超低頻的細節』。所以,如果你真的是『細節』派,還不趕快來買下我的二手ORFEO舊旗艦喇叭?這可是唯一的機會!!....
而如果是『音質』派,當然就要找小喇叭、新世代高頻更正確、音質更好的喇叭。從『音質』派的角度,JMR BLISS JUBILEE應該會贏過ORFEO舊旗艦喇叭。
同樣的,如果沒有正確的『超低頻的細節』,CAT的調校是否走向HI-FI正確性會無法判斷!!因為根本不知道到底是音質變佳?還是低頻細節被吃掉?對於很多號稱客觀測量的聽感給予保留,就是因為他們測試的音樂軟體『沒有低頻細節』!這樣子是絕對無法正確判斷HI-FI性能的。流行音樂擁有正確超低頻的機會直接接近零,市場上的古典音樂唱片幾乎全數不合格,新天新地部份的唱片才是唯一的機會。
因此,對於不像我或gangster.tank這樣子的瘋子來說,我會認為直接買入門而簡易的JPLAY CAT,然後拼命加強電供;或者使用藍光轉盤或PI-PLAYER,再使用FIFOPI,然後拼命加強電供。這就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夠用了!不要再為了數位播放傷腦筋了!!
真的還要玩更多CAT的調校,前提必需你自我認知到自己真的是『細節』派!!真的是?那就要問你能不能分辨『超低頻的細節』??不能,那當然就無法正確地享受『細節』派的音響走向了。分辨『超低頻的細節』的起點很便宜喔!gangster.tank是用耳機,我是用一萬兩仟元的ORTOFON 105喇叭,然後嫌棄當年上上上一代的JMR入門喇叭之低頻不夠正確.....
能辨認出『細節』派的音響優點非常容易,但是能享受『細節』派的音響優點就是非常關鍵的自我取捨了!
當然,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自我認識歷程。我也看著很多這裡的同好從自認為是音質派、走向細節派、最後又回到音質派......所以以上的辨正只是思想遊戲,實際上要怎麼玩,還是每個人很個人的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