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5-23, 07:35 PM
                                        
                                
                                
                                        
                                                #5391
                                        
                                        
                                        
                                
                        
		 
		
		
		
		
			 
			
				
					
	JAPLY低頻轟腦,18秒開始的三角鐵聲音不太自然。
		
			
			
				
					  作者: psycho   有沒有人試聽了這兩段音樂啊!?
 我剛剛使用『兩萬元音響糸統』隨便聽了一下,明顯jplay+u3tt的低頻比無優化Foobar2000量感要多太多了!但是無法比較優劣,等一下使用一百五十萬系統測試後再說。
 
 兩者差異不一樣對我來說不是好事,有可能是jplay+u3tt太耗電,反而污染類比端。看起來有點麻煩了.....:~~~~~~ 當然也可能是沒優化的電腦反而數位播放的過程會產生一大堆污染。鬼才知道了!
 
 這幾天有查了一下,『現成可以買到的數位播放器』,不知道那一台是保證 bit-perfect的?超過兩萬元以上的當然有可能,不過理論上買 幾千元的再加上自己的電供就應該很夠了。找了半天不知道那裡有保證 bit-perfect的數位播放器?請記住不要有轉盤的,從Ian’s FIFO的邏輯,轉盤對類比端的電源污染應該會是最嚴重的。
 FOOBAR版低頻比較舒服自然,18秒開始三角鐵有明顯的泛音,延伸也比較好。
 我是用Arya+Qv聽的。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awaslider For This Useful Post:
		
	 
	
		
                        
                                
                                        
                                                2020-05-23, 07:43 PM
                                        
                                
                                
                                        
                                                #5392
                                        
                                        
                                        
                                
                        
		 
		
		
		
		
			 
			
				
					
	教授關於低頻量感的差異很有可能是錄音時麥克風的錄音失真,我在實際錄音時並未特別感覺低頻量感有出現差異。
		
			
			
				
					  作者: psycho   有沒有人試聽了這兩段音樂啊!?
 我剛剛使用『兩萬元音響糸統』隨便聽了一下,明顯jplay+u3tt的低頻比無優化Foobar2000量感要多太多了!但是無法比較優劣,等一下使用一百五十萬系統測試後再說。
 
 兩者差異不一樣對我來說不是好事,有可能是jplay+u3tt太耗電,反而污染類比端。看起來有點麻煩了.....:~~~~~~ 當然也可能是沒優化的電腦反而數位播放的過程會產生一大堆污染。鬼才知道了!
 
 這幾天有查了一下,『現成可以買到的數位播放器』,不知道那一台是保證 bit-perfect的?超過兩萬元以上的當然有可能,不過理論上買 幾千元的再加上自己的電供就應該很夠了。找了半天不知道那裡有保證 bit-perfect的數位播放器?請記住不要有轉盤的,從Ian’s FIFO的邏輯,轉盤對類比端的電源污染應該會是最嚴重的。
 不過我自己在試聽兩段錄音時也嚇了一大跳,因為兩段錄音後半部的低音量感都比實際播放時大上許多而且都失真糊掉了。
 另外我也不敢保證兩段錄音時的音量大小是否完全一模一樣,所以比較時請先忽略低音改以音色和細節是否有差異為主。
 
 果然要錄音還是得要有些專業知識和一定水準的錄音設備才能提供出來讓人比較...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tsuka For This Useful Post:
		
	 
	
		
                        
                                
                                        
                                                2020-05-23, 08:26 PM
                                        
                                
                                
                                        
                                                #5393
                                        
                                        
                                        
                                
                        
		 
		
		
		
		
			 
			
				
					最準確的方法還是直接將DAC提供給教授測試,免得夜長夢多。另外由於麥克風的錄音水準有限,雖可聽出差異,但肯定沒現場聽準確,我認為該錄音檔僅可作為相對聽感之參考。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2020-05-24, 11:01 AM
                                        
                                
                                
                                        
                                                #5394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2020-05-24, 01:01 PM
                                        
                                
                                
                                        
                                                #5395
                                        
                                        
                                        
                                
                        
		 
		
		
		
		
			 
			
				
					平價的空間校正麥克風普遍的問題是動態範圍小,音量稍大就容易失真。失真時是所有頻率都會扭曲,不是只有特定頻率。
 UMIK-1原廠也有提到這點。
 動態範圍小的另一個問題是雜訊大,無法補捉微動態。
 
 空間校正麥克風另外還有指向性問題。
 全指向麥克風如果要錄音,只適合用於錄音室這種類無響室的環境,
 不然會錄到一些即使在現場人耳也不容易察覺的干擾。
 
 麥克風等等的架設方式也會有影響。
 
 量測一直是跟個大學問。
 前兩天小弟空出時間打算重測nanodac。
 在完全相同的設定下,高次諧波失真卻比之前高,
 讓THD硬是比上次測試數據暴增兩倍。
 結果把所有時間花完了也找不到原因。
 後來想想唯一的差異可能是接ddc的電腦沒把電充滿,
 但無法證實是否是這點造成差異。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2020-05-24, 03:40 PM
                                        
                                
                                
                                        
                                                #5396
                                        
                                        
                                        
                                
                        
		 
		
		
		
		
			 
			
				
					話說小弟昨天晚上測試Ian's FIFO DAC時發生了一個很奇妙的現象。
 昨天晚上有位朋友過來找小弟聊天,因為這位朋友本身不玩音響應該會比較客觀。
 所以我請他一起來幫忙測試CD RIP的差異是否有被消除。
 
 目前小弟還是以原來的JPLAY雙機+U3TT+DT2以同軸輸出到DAC來播放音樂。
 小弟拿來測試CD RIP差異的是之前01上的狂人測試中的出塞曲,因為這兩個版本聲音走向差異很明顯
 比較容易拿來比對。結果出乎意料的是兩個版本差異幾乎都消除了,但是還是有一小部分的差異存在。
 最明顯地方的是一開頭的低音部分,CAT電腦狂人的版本低音比較有力道且低音下潛的比較深一些。
 
 然後小弟改用WIN10電腦以USB連接DAC後使用foobar2000播放來比對,但是兩個版本的差異幾乎算是沒有了。
 最後小弟拿出谷津C-13接在WIN10電腦上使用同軸輸出到DAC,結果還是兩個版本在聽感上也是幾乎沒有任何差異。
 後來小弟想到一件很可怕的事,該不會是DT2的SPDIF輸出並不是bitperfect所以才會還存在一點差異。
 
 因為時間已經很晚了,所以小弟決定等到今天再把C-13跟DAC上USB和DT2的光纖都一起使用JPLAY雙機播放再測試一遍。
 結果今天測試的結果出乎我意料之外,不管是DT2的同軸跟光纖還是C-13或DAC的USB DDC都幾乎聽不出有甚麼差異了。
 至於為什麼隔一天的測試結果會完全的不同小弟實在是完全想不出原因了...
 
 所以小弟昨天提供的錄音檔很有可能是在DT2的同軸輸出無法完全消除RIP差異下所錄下來的。
 這樣子一來情況變得越來越複雜了,不知道是否有網友能提出對於這種現象的合理解釋。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tsuka For This Useful Post:
		
	 
	
		
                        
                                
                                        
                                                2020-05-24, 03:54 PM
                                        
                                
                                
                                        
                                                #5397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2020-05-24, 05:18 PM
                                        
                                
                                
                                        
                                                #5398
                                        
                                        
                                        
                                
                        
		 
		
		
		
		
			 
			
				
					
	教授我把比較CD RIP差異的兩個檔案用手機錄下來了。
		
			
			
				
					  作者: psycho   你就使用手機(因為完全沒有外接電源),放在固定的地方,然後再把RIP差異現象錄下來,我們先隔空診斷看看?.....   
再者,DT2 保證絕對是 BIT-PERFECT的,絕不擔心.....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下載回去比較看看是否有差異。
 解壓縮密碼一樣是: abc123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pR...z-K9HwhpTkBdAA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tsuka For This Useful Post:
		
	 
	
		
                        
                                
                                        
                                                2020-05-24, 06:36 PM
                                        
                                
                                
                                        
                                                #5399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2020-05-25, 09:15 AM
                                        
                                
                                
                                        
                                                #5400
                                        
                                        
                                        
                                
                        
		 
		
		
		
		
			 
			
				
					
	請問如何才能夠用這種方法把一些普通 CD Ripping 後得到的 FLAC 檔案傳送到 FifoPi 呢?
		
			
			
				
					  作者: tetsuka   教授我看了一下sigma兄提供的Ian的產品文件庫後, ReceiverPi => FifoPi => TransportPi其實安裝上很簡單。
附件 32956 
組裝後的樣子就跟Ian所提供的圖片一樣相當的簡單連焊槍都不用,好像只要提供一組DC 5V電源給FifoPi就可以工作了。 
ReceiverPi 48美金 FifoPi 135美金 TransportPi 57美金,不算運費跟稅金的話一共需要240美金。 
但是要聲音好的話還是得換上更好的時鐘使用品質最好的電源,TransportPi最好也獨立使用LT3042或LT3045四並聯供電。 
 普通 FLAC 檔案 → 第一台 RaspberryPi 的 micro SDXC → Bit Perfect 的播放軟體 → 第一台 RaspberryPi 的 GPIO → TransportPi 的 GPIO → FifoPi 的 GPIO → ReceiverPi 的 GPIO → 第二台 RaspberryPi 的 GPIO → 錄製 44.1/16 的 FLAC 檔案 → 第二台 RaspberryPi 的 micro SDXC
 
 根據 Ian 的理論,其實 TransportPi 的 GPIO 輸出好像是可以醬子的說,假如成功的話就比較可靠了:
 
 https://www.diyaudio.com/forums/pc-b...ml#post5959873
 
	https://www.diyaudio.com/forums/pc-b...ml#post5959906
		
			
			
				Would it be possible to use receiver board for digital audio recording on rpi? Will the board have outputs connected to the rpi i2s input pins?
			
		 
	雖然實時播放 FLAC 檔案所花費的時間也不少,可是經 FifoPi 處理好的 FLAC 檔案亦可以為高質隨身聽帶來喜訊。
		
			
			
				That's a very good point. Maybe you can try it by bridge jumping one wire.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seeteeyou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您不可以發表回覆您不可以上傳附件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