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頁,共714頁 第一第一 ... 3403453493501502503504505513553603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5,021 到 5,030 共計 7137 條
  1. #5021
    註冊日期
    2011-10-20
    文章
    73
    Thanks
    1,758
    Thanked 48 Times in 26 Posts

    預設

    終極CD轉檔徵優質CDP 比較聚會(台北永和),這裡有更多的討論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2&pagenumber=5

  2.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ndyh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3. #502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een 查看文章
    音響系統原本就是要『發燒』的,發燒成那樣子我覺得還算正常呢!....

    不過很可惜的,看了很多CAT相關討論,都發現嚴重走偏,造成不知道從何交流去?

    CAT播放以至於整個音響系統,有一個很大的柏林圍牆:從數位訊號到DAC晶片前的I2S,是純粹自然科學的,不可以有任何一點妥協或調音、絕對沒有音樂性或音響性,只有『絕對正確性』:也就是時鐘無限準確且方波斜率無限大的完美方波。所以任何電源處理或線材調音都是走偏,RIP差異一定有,但是應該要『正常地減小』而不是一味增大。

    當然最理想的解決方案目前看來就是 bchsieh幫我們解釋的 Ian's FIFO,但是它不能處理柏林圍牆的另一側問題。

    從 i2s 到 dac晶片,開始進入最麻煩的『類比領域』,它是最最需要黃金雙耳的地方也是最高難度的。用了 Ian's FIFO的好處每個人都聽得出來,但是要聽出唱片市場發燒片都是錯誤錄音、大師演奏家都是低級演奏,那可就是超高難度了!因為類比音響簡直金錢決定一切,買不起上『億』音響系統的人都是買妥協的類比音響,這時『妥協』要如何不會走偏,那才更是真正的黃金雙耳與高難度自然科學。

    例如說,DAC的類比輸出如果絕對正確,它就會對擴大機與喇叭、音響空間進行可怕的『殺音響』,反而會讓整體聲音變得不正確!所以DAC的類比輸出絕對只能妥協;要如何妥協?這就只能依賴黃金雙耳的實力了。

    Ian's FIFO這一點最討厭,因為I2S太容易被干擾所以一定得做在DAC機器裡面,這就勢必對類比端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樣子對於『類比領域』程度不高的人,數位是絕對正確了,類比卻完全不正確。我簡單查詢了一下使用Ian's FIFO的國外DIYER是聽什麼音樂,一查之下就知道絕對不能讓他們改裝我的DAC,保證改壞。看了半天只能等 bchsieh幫我改DAC,要等到天荒地老了.......

    所以強調 RIP差異,等於把理應絕對正確的數位訊號,加上類比式的染色,這當然走錯方向。
    強調 Ian's FIFO重要,等於忽略超高難度的類比訊號,更何況市面上完全沒有任何解決方案,這也是走錯方向。

    我心裡目前猜測的『妥協方案』應該是:BIT PERFECT檔案播放 => Ian's FIFO(獲得絕對正確的數位訊號) => 以最高性能編碼成 SPDIF => 外接任何DAC。

    理由是雖然無法讓數位訊號『絕對正確』,但是可以躲掉數位高手極大多數都是音樂判斷能力有限的嚴重問題。因為音樂判斷能力不佳,設計(影響)出來的DAC就是不合格無藥可救,數位訊號再正確都沒有用。

    同理,類比高手可以設計出非常正確的DAC,卻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數位訊號,那就乖乖留給數位高手來吧!

    上個禮拜請長期在巴黎居住的音樂教授到家裡來欣賞巴黎聖母院被燒掉前最正確的現代錄音,聽了後讓他直呼巴黎聖母院復活了!這麼正確的音樂與錄音,卻只能在我這套兩百萬以下非最昂貴的音響系統重現,GOOGLE一下全世界也沒多少人知道?可見類比端的黃金雙耳是何等難尋,這也是我們玩CAT播放最大的挑戰。

    msndp006.jpg
    廠牌:Maitrise Notre-Dame de Paris / 編號:MSNDP006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法王路易九世時期的音樂 /

    很長的標題,卻不如聽聽就明白。
    這是一張在店裡播放,最引人注目的「巴黎聖母院唱詩班」錄音。
    法王路易九世所在的13世紀,是複調音樂的美好時代。
    呈現出豐富、多變,且充滿詩與文學的質感。
    可以不去理會裡頭的宗教味,
    單單音樂就很迷人了。

  4.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5. #5023
    註冊日期
    2016-07-29
    文章
    458
    Thanks
    2,192
    Thanked 1,625 Times in 427 Posts

    預設

    最近日本有位音響發燒友想出了一個超簡易地盒,製作方法超簡單且費用極低。
    小弟常去的日本音響BLOG的作者最近也跟著製作簡易地盒實際測試效果好不好。
    結果沒想到這個簡易地盒居然有他原本使用售價2萬日幣左右的接地噪訊處理器的
    7到8成效果,但是這個簡易地盒自行製作的成本才2000日幣左右。

    他的簡易地盒的製作方法非常簡單,先找一個適當大小木盒然後準備洗鍋子用的不銹鋼絲球50g or 60g共6顆。
    再來使用鋁箔紙把不鏽鋼絲球每一顆都包起來後,放至木箱內接觸在一起就完成了。根據他的測試不鏽鋼絲球間
    越緊密聲音力道越強,所以可以在箱子的小空隙間塞進小一點的不鏽鋼絲球讓不鏽鋼絲球間更緊密。另外就算已經
    有拉音響專用地線的話,讓器材地線先進簡易地盒後再接到實體地線上也會對聲音有改善效果。

    小弟在看過他的測試心得之後也找了一個紙盒子試做了一個簡易地盒。

    簡易地盒.jpg

    我把這個簡易地盒接上網路HUB的接地端測試後真的是有效果,聲音的分解能力跟空間感都有提升一些。
    也因為這個簡易地盒成本實在太低所以我又多做了兩個給液晶電視跟AV擴大機使用,使用後不管畫質或音質也都有再提升一些。

    所以在此小弟推薦這個簡易地盒給大家,有興趣的人可以先製作一個來試試看對聲音是否有改善。

  6.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tsuka For This Useful Post:


  7. #5024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7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音樂 - 樂器 - 音響 其實是三維,不是二維

    幹,看到教授這一段。我個人猜測我原先的解法看來沒指望。
    我原先的理想計畫是,弄到一個Ian's FIFO DAC,然後專注在後頭的擴大機之後的事。
    但看到了教授提到的這篇文章,我的理解是︰整套的CAT播放存在兩個領域,數位端跟類比端。
    兩者雖然互相作用,卻少有人有能力能完整理解,看清全貌。更不用說有那個能力對兩個領域進行正確的調整的人。

    我個人曾想過「音響」在音樂當中是什麼角色。
    我認為它應該不是「日常的工具」,例如剪刀,日常用途我們不需要特地挑選剪刀才能達到作用。
    後來我認為它應該類似「度量衡工具」,也就是量測工具的工具。或者是治具,製作零件/工具時使用的工具。
    籠統地說,音響的定位不是第一階的「工具」,而更高一階的「工具的工具」。

    因為,音響的(原始以及終極)目的,不就是為了「重現音樂本身」。
    如果我們將樂器「概念化」地認為它們也都是「發出聲音的工具」,
    再把音響的目的「重現音樂本身」也一起給「概念化」的話,那麼我們的確可以概念上得到這個結論︰
    音響的目的就是重現「發出聲音的工具」(樂器)的「工具」。
    也就是我上面說的,音響不是第一階的工具,它是更高一階的「工具的工具」。

    打字至此,我終於了解,為什麼我個人對「音樂是目的,音響只是手段。」的「矛盾」說法帶有疑問。
    我手上就有這句話的原始出處,寫這句話的人叫張繼高,我也忘了是三本書的哪本(我猜是《樂府春秋》)。
    我的疑問是,後來教授又提出反論,「音樂是手段,音響才是目的。」,而且,兩者聽起來都對。
    我的疑問就在此,為什麼兩者都對,卻又互相矛盾。

    現在我覺得我找到(我自己的)答案,就是因為「我們一直以來都少了一個維度」。
    這其實是個三個維度的問題,但過去我們只用兩個維度在討論。我們無法看清全貌所衍生出的問題。
    我姑且敘述如下
    三個維度
    第一維 - 第二維 - 第三維
    類比 - 數位 - CAT音樂播放
    藝術 - 科學 - 藝術加科學

    音樂 - 樂器 - 音響
    音樂 - 工具 - 工具的工具


    目的 - 手段 - 手段的手段


    在這裡,前者都是後者的目的。後者都是前者的手段。
    「音樂是目的,樂器是手段。」「樂器是目的,音響是手段。」
    「音樂是目的,樂器是手段,音響是樂器的手段(音響是手段的手段)。」
    以上敘述都成立。

    我的疑惑在此得到解答。當我們把其中一個維度(樂器)刪減的時候,
    我們對音樂-音響之見的描述就會出現矛盾。
    而這就是現在我們討問音樂-音響的時候的問題,我們有感覺到,但沒放進到我們的認知裡頭。
    就好像古代希臘(還哪裡)人,他們沒有「藍色」這個名詞,但他們認得出藍色,
    因此他們的詩/文學對「藍色」的敘述就很(以現代角度看)亂七八糟。
    (大家可以試著不准說出「藍色」的情況下,跟別人說「海是什麼顏色」就知道。)


    因此,從
    音樂 - 樂器 - 音響
    藝術 - 科學 - 藝術加科學


    的角度來看,CAT音響播放平常討論的其實藝術加科學的層次,只是我們不知道(但有感覺到,跟「藍色」一樣)。
    這也就代表說,如果你想完整地(光是)論述,你就必須具備藝術加科學的正確認知才能正確地表達。
    (如果你想清楚地認知自己做什麼跟說什麼的話。)
    但我們不需要清楚地認知到,我們也能正確地感覺到。
    可惜的是我們的不清楚認知,影響/污染了我們的感覺。或者被刻意的錯誤訊息來影響/污染我們的感覺。

    另外一點,我們其實不需要像學歷那樣的線性過程(小學到大學),要走過前兩階才能達到第三階段。
    可以說,當我們播起音樂的時候,我們同時就在處理這三階,而且我們不知道
    這是最奇怪的一點,而我們卻習以為常。這只有真正鑽研/去問問題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到這一點。

    因此,以我的論述跳到結論。

    bc謝大大的確是個大魔王,他應該是教授的討論串當中,
    唯一一個在三個領域(藝術 - 科學 - 藝術加科學)當中都有足夠知識的人。已經可以DIY。
    我相信他的同類還有很多,只是沒出現在我們眼前而已。
    我相信這類人都在搞他們的音響,因為他們沒什麼需要到處上網尋求知識,他們知道問題在那,怎麼找解答。

    教授的科學領域雖然不夠強大到可以DIY,但他對科學的理解已經足以讓我們隱約察覺,「音響與樂器是兩個不同維度」這件事。
    事實上,他的說法當中已經經常提到,只不過一直以來那概念在我腦海裡都是模模糊糊。
    如今它(對我而言)終於如同雨過天晴一般地開朗。

    第一階 -- 第二階 -- 第三階
    音樂 -- 樂器 -- 音響
    藝術 -- 科學 -- 藝術加科學
    類比 -- 數位 -- CAT音樂播放
    目的 -- 手段 -- 手段的手段
    目的 -- 工具 -- 工具的工具




    ===

    原先我只是因為,看到教授的文之後,猜想我的計畫買Ian's FIFO的內建DAC可能要打消。
    對我的最佳解依然還是教授的雙CAT粽子流。想發個文靠背一下而已,但上面的概念隨著打字當中流洩出來。
    這些比我原先的目的要重要許多。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不過很可惜的,看了很多CAT相關討論,都發現嚴重走偏,造成不知道從何交流去?

    CAT播放以至於整個音響系統,有一個很大的柏林圍牆:從數位訊號到DAC晶片前的I2S,是純粹自然科學的,不可以有任何一點妥協或調音、絕對沒有音樂性或音響性,只有『絕對正確性』:也就是時鐘無限準確且方波斜率無限大的完美方波。所以任何電源處理或線材調音都是走偏,RIP差異一定有,但是應該要『正常地減小』而不是一味增大。

    當然最理想的解決方案目前看來就是 bchsieh幫我們解釋的 Ian's FIFO,但是它不能處理柏林圍牆的另一側問題。

    從 i2s 到 dac晶片,開始進入最麻煩的『類比領域』,它是最最需要黃金雙耳的地方也是最高難度的。用了 Ian's FIFO的好處每個人都聽得出來,但是要聽出唱片市場發燒片都是錯誤錄音、大師演奏家都是低級演奏,那可就是超高難度了!因為類比音響簡直金錢決定一切,買不起上『億』音響系統的人都是買妥協的類比音響,這時『妥協』要如何不會走偏,那才更是真正的黃金雙耳與高難度自然科學。

    例如說,DAC的類比輸出如果絕對正確,它就會對擴大機與喇叭、音響空間進行可怕的『殺音響』,反而會讓整體聲音變得不正確!所以DAC的類比輸出絕對只能妥協;要如何妥協?這就只能依賴黃金雙耳的實力了。

    Ian's FIFO這一點最討厭,因為I2S太容易被干擾所以一定得做在DAC機器裡面,這就勢必對類比端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樣子對於『類比領域』程度不高的人,數位是絕對正確了,類比卻完全不正確。我簡單查詢了一下使用Ian's FIFO的國外DIYER是聽什麼音樂,一查之下就知道絕對不能讓他們改裝我的DAC,保證改壞。看了半天只能等 bchsieh幫我改DAC,要等到天荒地老了.......

    所以強調 RIP差異,等於把理應絕對正確的數位訊號,加上類比式的染色,這當然走錯方向。
    強調 Ian's FIFO重要,等於忽略超高難度的類比訊號,更何況市面上完全沒有任何解決方案,這也是走錯方向。

    我心裡目前猜測的『妥協方案』應該是:BIT PERFECT檔案播放 => Ian's FIFO(獲得絕對正確的數位訊號) => 以最高性能編碼成 SPDIF => 外接任何DAC。

    理由是雖然無法讓數位訊號『絕對正確』,但是可以躲掉數位高手極大多數都是音樂判斷能力有限的嚴重問題。因為音樂判斷能力不佳,設計(影響)出來的DAC就是不合格無藥可救,數位訊號再正確都沒有用。

    同理,類比高手可以設計出非常正確的DAC,卻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數位訊號,那就乖乖留給數位高手來吧!

    上個禮拜請長期在巴黎居住的音樂教授到家裡來欣賞巴黎聖母院被燒掉前最正確的現代錄音,聽了後讓他直呼巴黎聖母院復活了!這麼正確的音樂與錄音,卻只能在我這套兩百萬以下非最昂貴的音響系統重現,GOOGLE一下全世界也沒多少人知道?可見類比端的黃金雙耳是何等難尋,這也是我們玩CAT播放最大的挑戰。

    msndp006.jpg
    此篇文章於 2019-11-09 11:52 AM 被 yuntree 編輯。 原因: 改標題

  8.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9. #5025
    註冊日期
    2017-02-14
    文章
    563
    Thanks
    1,660
    Thanked 1,638 Times in 4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iguma 查看文章
    年初發了一篇平台選擇的文章,之後也確實準備要換Intel的九代系統,但因為一些原因耽擱了

    一陣,沒想到4月之後九代CPU就開始一直漲價又缺貨,出於不想當傻子的心理,加上AMD的

    新平台大概年中就要上市,離那時也沒幾個月,就真的拖了下來.

    之後AMD Zen 2平台於上個月正式上市,各方面表現都相當不錯,於是在觀望一個月確定Intel

    依然不爭氣後,我總算是擺脫了朋友們"用嘴換系統"的嘲笑.

    一開始安裝完後,是先以1.2V 3.4G進行聆聽,此時尚未開始仔細調整硬體參數,只是先把時脈電壓

    鎖定避免動態調整產生的雜訊干擾,以及關閉用不到的元件.出來的聲音怎麼說呢,感覺細微層次的

    分離度有更好,但整體聽感是比較缺乏色彩感的,老實說談不上驚豔,甚至有點擔心白花錢了.......

    於是接下來的幾天開始慢慢的調整硬體參數,方向依然是追求低電壓下的相對高時脈,並維持幾個核心

    時脈的簡單整數關係,最後定案下來的設定是0.85V 3.2G,VDDSOC 1V fclk 1600MHZ,Dram 1.2V

    C16-16-16-36 1600MHZ.之後總算又開始聆聽,此時的聲音就完全不同了,透明度與色彩感甚至變的

    比之前更好......果然低電壓低噪訊對泛音結構的重現有很強的影響力,然後感謝TSMC的先進製程,讓晶片

    能在0.85V這樣的低電壓下跑上3.2G這樣在幾年前已經算是高階CPU全速的時脈,讓音樂的瞬態反應更好,

    整體有種聲音更豐富的高級感.

    老實說我現在還沒有完全換完,因為想單獨體驗一些核心元件更新的效果,所以我刻意把整個平台的更換

    拆成幾個階段,沒想到現在效果就這麼好.....雖然這也是一口氣換最多元件的一步.

    (恕刪)
    這幾天根據Higuma的經驗進行CAT調教,我只能說Higuma的經驗完全正確無誤,而且非常非常重要。

    因為調整完之後我聲音的活生感跟高級感極大提升,也就是說只要你是追求「高頻、高電壓」的,建議靜下心來,好好調整電壓,回頭是岸。

    在我的調教下,發現DDR4 2600 CL11-11-11-26 1.35V雖暫態有提升一點點,但聲音活生感、立體感、泛音、高級感是被DDR4 2200 CL11-11-11-26 1.2V打假的!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

    我的CPU最早是1.2V 4.3Ghz,同上,聲音也是暫態好,但趨於平面化、泛音糟糕、活生感很爛,後來調整到0.9V 3.6Ghz,大幅改善了活生感以及泛音,到現在最新我的極限是0.83V 3.2Ghz。

    不好意思,還沒結束。

    後面還需要調整CPU Cache的倍頻,在0.85V的情況下我能調到2.8Ghz,原生好像1V、2.2Ghz,這個對聲音影響也非常大,都是關於活生感、泛音、立體感。

    還沒結束...

    後續我又調整了CPU VCCIO電壓至0.9V(BIOS給的最低就是這樣了,原1.000V)以及CPU System Agent電壓至0.835V(原1.000V)、PCH電壓至0.85V(原1.000V)。

    上述每一項電壓都對聲音造成影響,全部調整好之後,整個系統的聲音活生感、泛音、高級感、聲音擴散的感覺與之前是雲泥之別。

    真的!真的!要乖乖聽Higuma的經驗。

    調整前後的差異是,很容易聽出JPLAY與Youtube上的差異,很容易辨認Youtube上不同影片的音質,聽主持節目從以前知道主持人說話很大聲變成「主持人說話大聲的波在空間反射傳遞的聲音」你都能很容易分辨出來。

    調教過後,真的不知道之前聽的是什麼狗屎

    這是我上新的一課,在此要感謝Higuma提供調教心得,也歡迎各位朝「低電壓、高時脈、低噪訊」這條路繼續邁進!

    我也很看好台積電的製程,因為Intel跟三星都已經在7nm上卡關了,三星聽說還直接放棄研發了。

    以下附上BIOS照片:
    20191108_低電壓調教1.jpg
    20191108_低電壓調教2.jpg

  10.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5026
    註冊日期
    2019-06-06
    文章
    9
    Thanks
    0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預設

    感謝大大分享文跟經驗數據
    目前打算衝
    32gb×4 3200記憶體
    CPU AMD3900
    MB X570 gigabyte arous extreme
    電供 Ax1600i
    之後在遵循各位經驗自己有空也玩看看數據

  12. #5027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7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簡單總結 以及第四個維度 演奏

    在這用更簡單的,我們平常在使用的話來說。
    也就是
    音樂 - 錄音 - 音響->聽者
    在左邊到右邊的路上,一路都必須保持正確,聽者的這邊才會聽到正確的音樂。

    1.三個階段「不正確」或加料或污染,都可能在聽者端得到扭曲的音樂。
    2.然後錄音跟音響階段都有可能「爆表」,音樂本身超出了載體可以承受的,也就是所謂的「殺音響」。
    3.再來就是聽者本身已經習慣了不正確的音樂,因此即使聽到的是正確的,也暫時無法適應。

    以上是三種「不好聽」的情況。

    但我現在在想,也許還有第四個維度,也就是演奏(在交響樂的話)。
    音樂 - 演奏 - 錄音 - 音響

    上述的情況也適用在此,只是多了一個變數。

    引用 作者: yuntree 查看文章

    三個維度
    第一維 - 第二維 - 第三維
    類比 - 數位 - CAT音樂播放
    藝術 - 科學 - 藝術加科學

    音樂 - 樂器 - 音響
    音樂 - 工具 - 工具的工具

    目的 - 手段 - 手段的手段

  13.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14. #5028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我只是想指出yuntree網兄的這段話是有問題的

    bc謝大大的確是個大魔王,他應該是教授的討論串當中,
    唯一一個在三個領域(藝術 - 科學 - 藝術加科學)當中都有足夠知識的人。已經可以DIY。
    我相信他的同類還有很多,只是沒出現在我們眼前而已。
    我相信這類人都在搞他們的音響,因為他們沒什麼需要到處上網尋求知識,他們知道問題在那,怎麼找解答。】

    我蠻確定這些人常常都在那些DIY以及其它的網站搜尋以及分享他們的知識的。知道問題在哪,跟知道怎麼解決是兩碼子兒事。知道怎麼解決跟能不能有適當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然後不會衍生別的問題,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15.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16. #5029
    註冊日期
    2013-08-15
    文章
    149
    Thanks
    323
    Thanked 426 Times in 12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恕刪

    當然最理想的解決方案目前看來就是 bchsieh幫我們解釋的 Ian's FIFO,但是它不能處理柏林圍牆的另一側問題。

    恕刪
    小弟一直有個從這部分衍伸出來的疑惑,加上對數位部分不甚了解,所以想請大家幫忙解答一下。


    首先根據bchsieh大的說法,使用Ian's FIFO之後,data送進來後會重新reclock送入dac
    因此前端訊源是啥都沒差了,因為關鍵(data+clock)全在FIFO這塊就決定了。

    小弟的疑惑是,這樣的邏輯是否能套用在DAC之前的數位端呢?

    小弟的系統只能使用dac的spdif輸入,因此前端有差,那我們往前看一下。
    dac之前則是訊源 -> DRC,
    而DRC會進行ASRC(asynchronous sample rate converter)到24bit/96kHz,應該就是有reclock
    那是否訊源是啥就沒差了,因為關鍵(data+clock)全在DRC這塊就決定了?

    但實際上,不同訊源聲音還是有很明顯不同,因此一定是有哪個地方不是我想的這樣。
    懇請幫小弟解惑,感謝感謝。

    TLDR:
    給定DAC只能吃SPDIF之下,前端的數位鏈中,訊源和DRC何者的clock是關鍵,還是都重要?

  17.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900733 For This Useful Post:


  18. #5030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7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回應kevintran大

    我想你的敘述是對的。因為我不是bc謝那個階層的人,對於他們的行為或面臨的處境我只能猜測。
    另外一點是我的描述沒能完善地表達我的意思。我所謂的"知道問題在那,跟怎麼找解答。"
    在這「解答」並不是代表整個「最終解」︰可以一勞永逸解決一切問題的解答。
    而是說,他們知道會面臨哪些問題,然後他們可以依照他們想要的,做出他們想要的選擇,這是「個人化解」。
    在最終解出現之前,所有解答都是個人的取捨之下得到的「個人化最佳解」。
    取捨當然因人而異,各有所好。
    只不過在這一串討論的,大致上有一個共同的取捨標準/喜好即是Hi-Fi。

    我想到了車子這個比較大眾的例子。(雖然原先我想的是我本人熟悉的遊戲,但對其他人而言太陌生。)
    有人啥都不懂,只出錢買車來開,沒啥大問題就好。
    有人懂的看規格。
    有人懂的自己弄零件來改車。
    三種不同人是不同階層。我要說的是,改車者一定知道參數哪邊他不滿意,而且也知道這樣的變動帶來的優缺點。
    這就是我說的「知道問題在那,怎麼找解答(個人化最佳解)。」

  19.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