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公布一點把大家氣死......
其實約一年半前,我就把原先的cat燒了,臨時改用一台 asus z97mx-plus 中低階主機板 + INTEL G1814 CPU,看到這裡同好應該要罵我騙子了!因為我不是一直強調要使用最高等級的主機板與單核性能最高的CPU嗎?
問題是:最高等級的主機板與單核性能最高的CPU永無止境啊!當初是先用力花錢在類比端,所以數位端先湊合著用,沒想到,中低階的Z97主機板+當時最低階的CPU,就可以與我當時的Z68XUD7(當時最高階主機板之一)+I3-2100打得平手!!??查了一下單核性能指數:
Intel Celeron G1840 @ 2.80GHz 1,634
Intel Core i3-2100 @ 3.10GHz 1,586
原來如此!!CPU還算是勉強升級耶!!而Z97當然無條件打Z68,再高級的Z68也打不倒升了三代的Z97。所以一直使用它,拼命花錢升級類比端。甚至日後燒了海韻1200W後,勉強暫用海韻460W,卻發現降低一點HI-FI性能卻對於『次等錄音』比較友善。就這樣一直玩到現在。
所以玩 JPLAY 雙 CAT這一點也是最頭痛的:第一、PC的升級是永無止境的;第二、數位端的性能強大到讓類比端受不了了!
現在正在等Ian's FIFO的聽感,當然更不想升級PC了!!不過花點小錢把G1840升級成I3-3460好像還蠻方便的?查了一下單核性能指數:
Intel Core i3-4360 @ 3.70GHz 2,147
Intel Celeron G1840 @ 2.80GHz 1,634
OK!換啦!結果真有趣!!
最早之前組過一次『初代P900系統的半套』,就是890主機板+可開核的SEMPON 140,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徹底理解兩派走向的真正差異。馬上我就發現890主機板+可開核的SEMPON 140跑JPLAY實在有夠難聽!?完全命中我所謂單核性能對JPLAY CAT非常重要的直覺觀點。後來CPU換成AMD Athlon II X2 270,單核性能1,152簡直是爆增兩倍,這下子那張優秀的890主機板才終於成為優秀的JPLAY CAT。
當時的經驗就是CPU單核性能越高,HI-FI性能全面提升,暫態大增,音質也進步........一大堆提升。當然當時的CAT系統與現在相差很遠,也沒有U3TT方案更沒有DT2與外接時鐘,所以CPU性能提升的聽感會不會改變了?
現在是性能更強大的U3TT方案、DT2與外接時鐘,還有供電與暫態走向無限大的電容與1500W,暫態這麼極緻了,提升CPU性能還可以提升暫態嗎?
哇哇.....不能!!所有音場、頻寬、動態、暫態、細節.....通通無法提升!!請注意喔!我更換CPU的是CONTROL PC,不是AUDIO PC,兩者完全不一樣喔!!
但是,但是....就是音質!!聲音的細膩,甚至包含演奏家的表情、音色變化的正確性....所有與『質感』相關的HI-FI性能,這個則是無條件大幅增加!基本上就是把電源線從PSOCC換成香堡線這種等級的『質感』HI-FI性能提升。
所以 Higuma 與 tetsuka 你們真衰.....才聽過四天,現在的音響系統又提升了一截,而且是你們最偏愛的『聲音質感』喔!又想來中壢音響室被電一電了嗎?....

至於再換成Intel Core I7-9700K.....不測試了!PC零件永遠測不完...............


當然了!如果燒友要重新組裝PC而且預算充足,我還是無條件推薦Intel Core i7-9700K+最高階主機板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