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強調我聽得不多啦!....![]()
![]()
聽了半天到現在也只聽過(或聽懂)八九個音樂家,己經是很窄很窄了.....:P :P 要比聽得多,請找林主惟,他一定聽得比我多好幾萬倍!...
![]()
到是第一段話實在說得太棒了!8) 8),等著看看對『錄音藝術』如此深切體認、音響系統又無法投資太多錢的網友,會對『玩音響』有什麼更有趣的看法!
高訊息量 = hi-fi = 科學 = 舊一定不如新;所以 Archipel 這些『德國廠』的唱片,只要是最新的出版,其訊息量都是把『同年代的』 EMI FRANCE 徹底打好玩的,再怎麼高檔的 EMI FRANCE 錄音都被打好玩,派出第一版CD與第一版LP都沒用。其他廠牌更是不用比。
『韻味這是無可取代的』這句話就變得很重要,韻味與 HI-FI 之間有妥協問題; Archipel 這些『德國廠』傾向毫不妥協越HI-FI越好,現代錄音中的 SOLCTICE/FY 也是同一類。EMI FRANCE 的『高級錄音師』傾向與空間反射音進行音質與音場上的妥協,跟現代錄音的 TIMPANI 差不多。再妥協我就比較難以接受了,這可能是我龜毛....![]()
這造成 Archipel 這些『德國廠』與 SOLCTICE/FY 都是么壽『殺音響』的唱片。當我升級到 PEL KANTOR這種二十萬級的喇叭,還沒RUN開之前,EMI FRANCE遠遠比 Archipel 好聽甚多;等到 RUN 開了,兩者才差不多;換了 ESPRIT STRUCTURE 1 訊號線(約一萬五仟元級),Archipel 稍微好聽了一點。試了一下五萬元級的 STRUCTURE 4 訊號線,他X的真是殺人放火,Archipel 遠遠遠遠大勝 EMI FRANCE,原來四十萬元級的系統,開始徹底暴露線材不夠 HI-FI,放這種殺音響的唱片就直接爛給我看.....(sweat) (sweat)
這的確是很高的音響門檻,只是它既然是科學的,總有一天幾仟元的機器就可以正確重撥這種唱片應該不是夢想....:)
只是在音響科學尚末進步到如此地步之前,只好多花點錢或利用耳機系統來感受這種正確轉錄的歷史錄音帶出來的『音樂感動』了。
我一定要再次強調:上述音響門檻是指『覺得好聽不刺耳』的程度。若是要聽老大師的詮釋與演奏技巧,再怎麼爛的音響還是聽得出這種唱片的音樂內容。但是如果要聽出『全部的訊息量』而且『不會刺耳難聽』甚至『遠遠比現代發燒片更好聽』。那,真的是有極高的音響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