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03-02, 09:57 PM
#3221
既然講到了 Lefebure 大全集,就發表 " 個人 " 簡單心得一下。
最近又聽了 CD7,Mozart 夾帶一首 Hayden。
第一曲 K379 for piano and violin in G 真是好聽。
從曲子來說,每個樂章主題明確﹐變化度足夠,旋律入耳,第三樂章一直變換內容,小驚喜不斷。
Lefebure 鋼琴沒話說,拉小提琴的人 Jeanne Gautier 我不認識,拉得真好,細膩度,力道,變化都很棒。
這首超推薦。
CD7 還有 Piano concerto K466, 兩首 Fantasy 和小星星變奏曲。
我最喜歡的是還是 K379,再來就是鋼琴獨奏了, Piano concerto 可能需要再消化一下。
我跟海頓不熟,意外的這首 variations不錯。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earflight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3-03, 03:19 AM
#3222
此篇文章於 2018-03-03 03:34 AM 被 psycho 編輯。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3-03, 09:36 AM
#3223
 作者: psycho
如果會沒有因為這個演奏版本而愛上這首音樂.......那一定又是嫌莫札特的音樂豐富度太小家子氣了......沒辦法,古典音樂一定是舊不如新.... 
p.s. 會不會被 bchsieh 追著打?........ 
現代音樂也算嗎? 聽起來各種實驗性質的那些??
還是你要幫自己加個時代上限?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iguma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3-03, 10:42 AM
#3224
 作者: Higuma
現代音樂也算嗎? 聽起來各種實驗性質的那些??
還是你要幫自己加個時代上限?
一時找不到那張CD,Lemeland的那首從頭到尾的背景都是噪音然後Lemeland用法文唸一篇很長的文章. 我第一次是往前跳了好幾次,以為後面有什麼不同的內容. 這首我連聽第二次的勇氣都沒有.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3-03, 01:01 PM
#3225
 作者: Higuma
現代音樂也算嗎? 聽起來各種實驗性質的那些??
還是你要幫自己加個時代上限?
 作者: kevintran
一時找不到那張CD,Lemeland的那首從頭到尾的背景都是噪音然後Lemeland用法文唸一篇很長的文章. 我第一次是往前跳了好幾次,以為後面有什麼不同的內容. 這首我連聽第二次的勇氣都沒有.
以上是常見的誤解,讓我好好來辨正一下..........
上述的『現代古典音樂』其實是『學術化(學院化)的古典音樂』,所以會有各種學術化的現象完全不足為奇!好像一個寫程式的看到一個程式寫得太美了!我沒有看過這麼偉大的作品.......對於看不懂程式設計人來說:你在說啥??~~~~~~~~
16世紀到20世紀被的古典音樂當然也有對應於『學術化的古典音樂』,例如莫札特或貝多芬規規矩矩符合正確型式的宗教音樂(不是著名的那幾首!安魂曲與莊嚴彌撒曲都近似異端了才會那麼偉大。);當然這些音樂都太難聽了,現在也沒有多少人知道那種學術化的莫札特與貝多芬,我一下子也背不出來作品編號是啥。
法國古典音樂傳統的羅馬大獎參賽作品與得獎作品就是標準的學術化古典音樂了!所以一首比一首無聊、一首比一首難聽,要聽那種音樂,我寧可聽 Tosi那幾張殺雞級的小提琴呢!
現代古典音樂最能對應我們習慣欣賞的古典音樂之作品,應該從『電影配樂』去尋找。我猜啦!古典音樂學術界中走作曲的,一方面搞學術,另一方面為了謀生就得寫電影配樂。這時他們遠勝過莫札特與貝多芬的作曲技術訓練就會顯現出來,而且會平易近人讓人容易聽懂。我認為欣賞電影的人一定會聽懂這些高超技術的『古典音樂』,只是他們絕大多數都沒有意會到他對電影的喜愛中同時被配樂洗腦了。
舉兩個我剛好接觸過的例子:一個是魔戒電影的配樂,另一個是《加勒比海盜》的配樂;前者完全是華格納級的水準,早就把莫札特與貝多芬不知道放到那邊去了;而後者是同時兼具莫札特的表情、貝多芬的精神氣勢與舒伯特的無限美麗旋律,再加上作曲技巧高一截,也是把這些古典音樂大師踢到天邊去。
所以我才會說古典音樂是學術的、科學的。莫札特與貝多芬之所以有價值,是那個時代那個時間點能出現那種作品真的很偉大,就好像牛頓的年代發現運動定律真的很偉大。但是到了現代,其實一堆高手都可以寫出比他們更好的作品,只是『沒有意義了!』,重覆別人的創見是可恥的,要寫就要寫出別人沒想過的創見。因此現代古典音樂作曲家背後有一堆可怕的怨靈,如果寫出的作品不能超越這些前輩,那就乖乖滾回學術圈去慢慢試驗新的作曲素材吧...........
因此我仍然肯定這件事:古典音樂就是科學,舊永遠不如新。而為什麼還要欣賞舊作品?那就像物理學一定要常常重新思考牛頓與愛因斯坦一樣:重新理解過去的高手前輩怎麼思考,就更能理解現代高手要怎麼思考,便能更充分創造未來最高水準的典範了。
不過請注意:我以上是從整個社會文化的歷史歷程討論古典音樂,完全不涉及『個人心靈』層面的藝術感受喔!而談到這個個人主觀層次,那麼偏好誰、偏好什麼都是很正常的,只要不被廣告文宣洗腦就好了.....
(end)
-
The Following 8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3-04, 06:27 PM
#3226
 作者: psycho
舉兩個我剛好接觸過的例子:一個是魔戒電影的配樂,另一個是《加勒比海盜》的配樂;前者完全是華格納級的水準,早就把莫札特與貝多芬不知道放到那邊去了
話說電影這個媒材與華格納的「整體藝術」概念很合,華格納若活在現代,應該會跑去拍電影吧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3-25, 08:35 PM
#3227
唱片的音響科學又瘋狂地進步了!!
最近又領教了兩個音響科學對音樂欣賞的瘋狂助益效果,真的感嘆年輕真好!科學的進步讓『老的』音樂欣賞者『永遠沒辦法』遇見『年輕一輩』的豐富世界。
第一個就是先前推薦到爆的 Dukas 鋼琴奏鳴曲,Francoise Thinat演奏,SOCD 315/6。

按照出版商自己的說法,這張cd唱片是從該錄音的『黑膠』轉錄的。但是我找一堆人來聽,卻沒有人聽得出它是黑膠?除了第一樂章外,簡直聽不到任何黑膠招牌的摩擦躁音?尤其是演錄最雙絕的第四樂章,更是狂電一大堆現代錄音。所以我一則認為它才不是什麼黑膠轉錄,應該是原始母帶直接製作。二則懷疑會不會根本是現代2000年的錄音?否則錄音效果怎麼會hi-fi到爆??
為了理解到底是什麼回事,我把很久沒用的黑膠系統重新建構好。這是一套花費大約二十多萬元的黑膠系統,很多科學性的調整經歷也在本年代久遠的討論串留下不少記錄了,所以黑膠本身的調校問題在此就先不多談。
我手上是 ARION出版的LP,網路上找到完全一樣的圖片: https://www.ebay.ca/itm/PAUL-THINAT-...0AAOSw9GhYc83V

它是義大利出版的,應該是再版的第一版LP?總之,以LP而論聲音是頂級的;有不少LP死忠者被我挑出來的LP電到爆過,所以可以信任我挑剔LP的實力......
播放的結果真是糟糕!!第一、確定了那張SOLSTICE的CD與這張LP是完全相同的錄音來源沒錯。第二、LP的播放效果不只被CD狂電,簡直是MP3跟百萬音響的差別!!我雖然不認同LP,但是從來沒有發生這麼悽悽慘慘到起肖的情況過??到底是怎麼了??
仔細比較之下,慘了!!很可能出現了先進的科學現象。
精通LP播放技巧的高手,都知道LP播放時,『即時地』微調 VTA、針壓與抗滑,都可以即時地修正高頻、低頻、清晰度.......而且因為LP的先天特性,這種修正完全聽不出任何相位失真的嚴重缺陷,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最完美無缺的等化器效果。如果看得懂我上面這些話,就知道我要說的是:天啊!SOLSTICE的CD好像是隨時微調出最正確的唱針位置!!A B點的誤差造成的左右聲道問題,還可以說是透過正切臂來解決;但是以第四樂章而:大聲時針壓好像變重一樣穩定,小聲時又進入超低針壓的絕對領域讓演奏情感儘情發洩。為了得到類似CD播放效果的走向,我得守在LP旁邊,至少要微調20次以上的針壓與VTA.........
也就是說,SOLSTICE的CD如果真的是從LP轉錄的,那麼他就有『可以即時修正的』絕對VTA、絕對針壓、絕對AB點的能力,這就算是千萬級的LP系統也做不到!唯一可能就是加強版的雷射LP唱盤系統,它是可以訂做的,也許SOLSTICE的老闆訂做了什麼特別的『即時修正式』雷射LP唱盤系統???
總之,如果這張CD真的是從LP轉錄,那就只能說:在專家的製做,任何LP播放系統都永遠比不上專家,聽專家轉錄出來的CD將會超越欣賞者使用任何價位的LP系統。
原本還是不相信磨擦躁音這低的轉錄怎能來自LP?結果聽到這一套SP轉錄的CD,我投降了!!!
2018/03/21 - SOLSTICE新發行:Blanche Selva到貨,SOCD351/2。
http://www.stsd99.com/phpBB3/viewtop...t=2777&start=0

這是192X的超級老錄音!!!結果,磨擦躁音比我的黑膠LP還要低????請聽我RIP的這一段: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SOCD352-9-1.wav
除了錄音的HI-FI性能受限於192X的水準,誰可以輕易聽出這是SP還是LP?磨擦躁音呢??太神奇了!!
最後只能猜測:應該是現代的音響科學,己經找到可以消除磨擦躁音卻不會傷害到音樂訊息的頂級HI-FI方法了!!天啊,有這種方法,LP還要玩啥?只能玩自己主觀想要玩的味道了嘛!..............
我猜測,這種超高級的音響科學應該只有極少數人可以做到,而且應該只限於極少數真正懂得正確聲音的音響高手。無論如何,科學就是科學,舊就是不新!!想到未來比我年輕的燒友都可以聽到這種等級的192X年代錄音,我真是嫉妒到恨不得再年輕三十歲!!!............
有科學真好,能善用的音樂欣賞者更好.........
(END)
此篇文章於 2018-03-25 08:41 PM 被 psycho 編輯。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3-26, 03:21 PM
#3228
 作者: psycho
我真是嫉妒到恨不得再年輕三十歲!!!
教授,若科技有重大突破,你還是有機會活超過一百歲的:
http://windrivernews.pixnet.net/blog...BB%B6%E9%95%B7
不過人類長壽造成的社會問題也很麻煩就是了
-
-
2018-04-03, 11:43 PM
#3229
不好意思,老婆出國丟下我一個人照顧小鬼,根本沒有時間上網寫咚咚;好不容易昨天有空了,偏偏又遇到中壢大火造成毒煙四散(燒主機板!!)、全家緊急徹離....然後今天又是把全家拼命清洗消毒一輪....命都去了半條!希望 Deen說的長生術有效才好..... 
雖然沒空寫咚咚,但是還是有空聽音響。正在發瘋般收集 Dukas 杜卡斯鋼琴奏鳴曲的我,沒想到找到一張便宜又大碗的『第二名』,推薦給大家!因為一定、絕對買得到,是naxos的,提供線上下載檔的販售,所以說一定買得到........
8.557053 - DUKAS: Piano Sonata / 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Rameau
Chantal Stigliani, piano
https://www.naxos.com/catalogue/item..._code=8.557053

會賭這這張唱片的理由很簡單:
Chantal Stigliani (piano)
Recorded: 18-22 February 2002
Recording Venue: L'Atelier Philomuses, Paris
第一、在巴黎的錄音!!
第二、2002的現代錄音! ====== ok!賭了!!
買回來一聽之下嚇死了!怎麼演奏會好到這種地步?趕快查了一下 Chantal Stigliani 是何方神聖.....他xx的我的黃金耳朵怎麼總是聽得出『法國』『女』鋼琴家就是絕世高手?她還是蕾菲布的弟子呢!
先談錄音。只要是巴黎的錄音,幾乎都是hi-fi品質保證。不過因為我的音響系統己經太頂級了,因此聽得出這張唱片之琴音的空間感與細膩的表情還是輸給新天新地的正確錄音一截。尤其是跟上述驚天地泣鬼神的『LP轉錄??』之SOLSTICE唱片相比,雖然新錄音的HI-FI一定贏197X的老錄音,但是細膩的音色質感反而是SOLSTICE大贏特贏。猜想:這張巴黎錄音是科學化的hi-fi產品,但是可能轉錄或唱片製作太廉價,不小心就把較昂貴的聲音質感砍掉了!?
說到這裡真的很想咀咒 TIMPANI 這家開始有混的傾向的廠牌了;DUKAS那張CD,不但錄音被這張 naxos 電到起肖,連演奏也像拉肚子趕著上廁所一樣混過去!真是令人非常失望,這家唱片公司是腦袋失智了??
再說演奏。蕾菲布的弟子,其演奏的音色當然是不必懷疑的。在這首偉大的音樂中,Chantal Stigliani 的『詮釋』非常多!但是鋼琴基本音色太美了,鋼琴抖音的聲音持續感也是美到令人心碎。以最偉大的第四樂章之序奏而論,Chantal Stigliani 把慢板拖地非常非常....長,徹底留白的無聲鋼琴,只剩下一個音符的殘響透過鋼琴抖音進行『聲音的持續感』,最後才點出最後一個輕靈如明珠般地音符。那一瞬間真的美到令人心碎!!所以毫無疑問成為目前為止本曲目的第二名,這位鋼琴家的作品也應該要通通收下來。她也在SOLSTICE出過巴哈的作品SOCD 49、50,可惜好像沒有買到??
那麼與最令我沈迷的 Francoise Thinat演奏相比之下呢?我認為極可能『錄音好壞』會影響我的判斷,所以要留下可能犯錯的空間。總之,那張 ARION錄音、SOLSTICE轉錄的 CD,HI-FI或許輸一點點,但是整體聲音的質感太豐富了!因此造成從音色的豐富度來說會覺得 Francoise Thinat 的演奏更加多彩多姿。而且,這首鋼琴奏鳴曲既然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有史以來最最偉大的鋼琴奏鳴曲,早就把貝多芬的後期三大奏鳴曲踢到外太空去了;那麼,要表現出這種君臨大地的絕對權威感、或者說如皇帝般地壯麗感,這就真的是 Francoise Thinat 徹底打敗 Chantal Stigliani,我甚至懷疑就算請出蕾菲布都不見得能贏。
當然了,以殺音響而論,naxos是不大可能殺音響的,所以說不定大多人都覺得這張第二名的錄音比較好....
無論如何,分出高下是非常高難度的進階音樂欣賞;單純就欣賞這首有史以來最最偉大的鋼琴奏鳴曲而論,Chantal Stigliani 己經非常完美了。只要買不到或播放不好 Francoise Thinat,這張 naxos就得全力推薦!!
P.S. 附帶一提:該唱片其他的DUKAS鋼琴曲目都偉大到令我發抖,我快要認為古典音樂只有一個鋼琴作曲家就是DUKAS了.....
(END)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4-04, 01:17 AM
#3230
 作者: psycho
只要買不到或播放不好 Francoise Thinat,這張 naxos就得全力推薦!!
Thinat 那張新天新地還有哦,剛好今天BOX幫我寄出了,應該春假過後會收到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