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0-14, 10:14 AM
                                        
                                
                                
                                        
                                                #3561
                                        
                                        
                                        
                                
                        
		 
		
		
		
		
			 
			
				
					
	這個是大哉問,基本上就是哲學中的美學範疇了,美當然可以定義,許多中、西學者都有美學的論述,發展出不同的美學體系,端看你要從哪一個體系來看這個問題,太複雜了,基本上也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
		
			
			
				
					  作者: Higuma   其實我也想問,就你的見解,美感是基於結構形式,還是結構形式應該服務於美感?
 當然這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種假議題,因為終究會牽扯到最基礎的爭議,何謂美,能否定義.
 
 
 至於「美感是基於結構形式,還是結構形式應該服務於美感」,這個問題的問題在於「把形式與內容一刀切」,但基本上形式與內容是一體的,不能分開來看,就像液態水、冰塊與水蒸氣一樣,形式不同,但本質都是水,不能因為液態水變成冰塊,就說它不是水了。就音樂來講,結構形式本身就會產生美感,巴哈的音樂是最典型的例子,而為了達到某種美感,作曲家則會採取可以達到該美感的結構形式,例如浪漫時期末期的音樂,為了達到高度的戲劇化張力,而向調性的極限探索,探索到最後,調性就瓦解了。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音樂是所有藝術創作中最科學的,而軟體程式最擅長處理科學化的東西。早在1980年代,David Cope就推出了第一個人工智慧作曲家 Emmy,以巴哈為學習對象,創作出許多作品,然後讓聽眾進行盲測,結果絕大多數的聽眾,並無法分辨出哪些曲子是Emmy作的,哪些曲子是巴哈作的;另外還有所謂的殘形音樂(fractal music),則是用數學上的殘形理論"運算"出來的音樂,聽起來和古時候人類做的音樂明顯不同,但其實我們很常在當代的電影配樂中聽到類似的樂風。程式本身在創作時,並沒有任何的意識與情感目的,但其"創作"的音樂,卻可以讓人類充分感受到美感,至於這樣的創作是否為藝術,這就要看你對藝術的定義為何,也就是說,要看你是否把「有意識地創作」視為藝術的必要條件,不過在當代藝術的範疇中,「無意識的創作」也是被認可的,在音樂上,John Cage應該是這方面的先驅,而在音樂以外,「自動性技法」已是很普遍的一種藝術手法,藝術家往往只是依其自身的藝術直覺,做最後的取捨與重組而已。
		
			
			
				
					  作者: Higuma   但嚴謹的照著作曲理論,就能完成藝術創作? 那是否用軟體程式就能不斷創作出藝術?
 又或著說,智性在藝術的領域究竟該如何看待?
 
 補充一下:在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情形下,我認為作曲家的地位會式微,而演奏家的地位會提昇,因為當人人都有可能利用人工智慧創作出樂曲時,比的就是品味(如何以個人的品味提昇人工智慧的成品)與演繹(如何藉由演奏來詮釋曲目)了,未來"專職"的作曲家應該會變得非常稀少(不過其實本來就很稀少了XD),而是由指揮家、演奏家、歌手兼任作曲家,自己作曲、自己演奏,就像蕭邦和李斯特一樣。若舒伯特再世,他也可以結合其非凡的品味與人工智慧的作曲技巧,創作出更上一層樓的作品;帕格尼尼可能也不需要再委託白遼士幫他寫炫技曲,自己用軟體作就好了,搞不好哪一天Tosi就出一張人工智慧作曲的唱片出來。
 
				
					此篇文章於 2017-10-14 11:23 AM 被 Deen 編輯。
				
				
					原因: 補充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2017-10-14, 01:25 PM
                                        
                                
                                
                                        
                                                #3562
                                        
                                        
                                        
                                
                        
		 
		
		
		
		
			 
			
				
					
	小弟用旁觀者的角度試著舉個例子來給兩位大師緩和一下。
		
			
			
				
					  作者: Higuma   這部分我直接承認我完全不行ㄟ,對我來說,那一樣是屬於看譜的部分,
 也就是說,我欣賞的方式還是直接基於音色 流暢性,或是更惟心的美感,
 
 哪怕演奏家只是借個旋律重新即興改編,我也只會感受,這樂曲對我的
 
 滿足感有多少,如果我聽得出他是哪個曲目改編的,也許會跟原曲做個比對,
 
 但關注點也不是他改編技巧如何(我完全沒能力說這個),而是我體會的感受
 
 如何.
 
 我知道懂得作曲結構會帶來另一層面的欣賞樂趣,甚至能解釋為何這樣的樂句
 
 能帶來怎樣的美感,但因為我實在沒有這方面的基礎,所以實在無法體會.再以
 
 你一直舉例的Lefebure來說,我體會的偉大就是那種深度的美感營造,至於她
 
 是否把曲目的結構改掉,另行創造出旨趣,我確實不會知道,但如果是粗暴的把
 
 樂句從中截斷拼貼,那種不流暢 不完整的怪異感我還是會知道,但很可能不知道
 
 原因為何,除非我剛好對那曲目非常熟悉.
 
 順便問一下,所以你那天播了你所謂的超高難度考驗? 這種的不用考我,我一定不知道啦.
 
 其實我也想問,就你的見解,美感是基於結構形式,還是結構形式應該服務於美感?
 
 當然這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種假議題,因為終究會牽扯到最基礎的爭議,何謂美,能否定義.
 
 但嚴謹的照著作曲理論,就能完成藝術創作? 那是否用軟體程式就能不斷創作出藝術?
 
 又或著說,智性在藝術的領域究竟該如何看待?
 
 好比我和另一個不太懂棒球規則的朋友去看比賽,我是非常瞭解球賽內容的球迷,會因為一個爭議的判決或幾個不夠好或失誤的play來評價比賽夠不夠精彩,但另一個同行的朋友的標準則是以能不能讓他享受比賽的氣氛來評判。
 
 這沒有對錯或高低,只是角度不一樣。既然是平行線又怎麼能判斷高低呢?
 
 
 從我的iPhone使用Tapatalk 發送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awaslider For This Useful Post:
		
	 
	
		
                        
                                
                                        
                                                2017-10-14, 08:51 PM
                                        
                                
                                
                                        
                                                #3563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2017-10-14, 09:23 PM
                                        
                                
                                
                                        
                                                #3564
                                        
                                        
                                        
                                
                        
		 
	
	
		
                        
                                
                                        
                                                2017-10-15, 01:43 AM
                                        
                                
                                
                                        
                                                #3565
                                        
                                        
                                        
                                
                        
		 
		
		
		
		
			 
			
				
					沒關係,你終究會知道我說的沒錯!何時來聽音響?.....  
 
 
	
		
			
			
				
					  作者: Deen   沒有啦(慌張樣),只是在大學的美學概論課程看過一些入門的書籍,稍微知道一點皮毛而已(可能連皮都沒有,只有毛XD) 
像康德、黑格爾、胡塞爾...那些高深的美學理論我只看過封面,沒看過內容,就算看了應該也看不懂   
然後我的樂理一蹋糊塗,連看五線譜都有問題了,我提到形式結構、調性瓦解...這些的,也只不過是從音樂史的書籍中看來的,但實際上我聽音樂時,也聽不懂什麼結構、調性,哪來的頂級音樂素養XD(教授忘了之前我連什麼是賦格、什麼是「反覆的同名音」都不知道嗎?) 
	
	
		
                        
                                
                                        
                                                2017-10-16, 11:36 AM
                                        
                                
                                
                                        
                                                #3566
                                        
                                        
                                        
                                
                        
		 
		
		
		
		
			 
			
				
					可以請教BC兄這個模擬的方式嗎?
 這模擬如果準確,對於非標準矩型空間有很好的用處。
 
 這2D模擬有輸入空間高度資料嗎?
 
 
 
	
		
			
			
				
					  作者: bchsieh   這篇應該發在教授音響室那個帖才對。 
不過既然教授您提到了駐波,上次小弟答應您要用有限元素分析來分析您的空間,睡前不想工作,就來弄個簡單的2D分析。
 
EDIT: 後來用更高的解析度重跑分析,單位從線性的sound pressure換成對數形態的sound pressure level (SPL),更能反映出人類的聽覺。 
而且原來貼的圖,不同頻率的圖的sound pressure上下限範圍不同,影響了判讀。更新的圖上下限統一從20dB到120dB。
 
設定是由喇叭發出從30Hz到100Hz,音量為94dB (SPL),在房間不同位置聽到的音量。 
以下是結果:
附件 31373 
從簡單的分析來看,教授的音響室,在80Hz附近可能有很強的駐波。 
所以皇帝位的選擇,必須先考慮80Hz的圖,找到駐波低的地方,並且這個地方的顏色最好跟其他不同頻率,相同地方的顏色接近。 
這樣這個位置的頻率起伏最小。    
低頻陷阱要放哪裡,也可以參考這些圖。  
	
	
		
                        
                                
                                        
                                                2017-10-16, 03:53 PM
                                        
                                
                                
                                        
                                                #3567
                                        
                                        
                                        
                                
                        
		 
		
		
		
		
			 
			
				
					我發現用USB解決方案插等級高的USB隨身碟(隨機存取很快比一般USB隨身碟快,USB3.0),CD RIP出來的聲音聽起來比HDD有更多泛音。
 所以,USB解決方案+USB隨身碟>HDD>PCIE SSD,而且USB隨身碟RIP的檔案聽起來似乎聲音過渡更平滑、細膩。
 
 以上效果鋼琴不是很明顯、樂團人聲合唱明顯、空間感增加、音場微增、大提琴泛音增加,聲音聽起來感覺更乾淨(這點在聽音樂的時候感覺非常舒服)。
 
				
					此篇文章於 2017-10-16 05:40 PM 被 gangster.tank 編輯。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2017-10-16, 08:48 PM
                                        
                                
                                
                                        
                                                #3568
                                        
                                        
                                        
                                
                        
		 
		
		
		
		
			 
			
				
					
	babymlin兄您好,很抱歉,小弟這兩天比較忙。
		
			
			
				
					  作者: babymlin   可以請教BC兄這個模擬的方式嗎?
 這模擬如果準確,對於非標準矩型空間有很好的用處。
 
 這2D模擬有輸入空間高度資料嗎?
 
 忙完之後,小弟會在教授音響室空間處理的那一串做完整的回覆。
 不好意思,麻煩您稍等。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2017-10-17, 09:34 AM
                                        
                                
                                
                                        
                                                #3569
                                        
                                        
                                        
                                
                        
		 
	
	
		
                        
                                
                                        
                                                2017-10-17, 10:09 AM
                                        
                                
                                
                                        
                                                #3570
                                        
                                        
                                        
                                
                        
		 
		
		
		
		
			 
			
				
					
	Deen兄
		
			
			
				
					  作者: Deen   我在大陸淘寶找到這款HDMI轉SPDIF小黑盒所有外觀幾乎一模一樣,有可能跟Kanex HDMI小黑盒是同一家代工廠生產的。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abt...00200300000000
 提供給你做一個參考。
 
				
					此篇文章於 2017-10-17 10:11 AM 被 tetsuka 編輯。
				
				
			 
	
 
	
	
 
	
	
	
	
	
	
	
		
		
			
				 發文規則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您不可以發表回覆您不可以上傳附件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