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這一篇:
基本上我強烈反對網路下載,完全不是因為著作權或道德疑慮,而是因為 pc-hifi太先進,我都快要以為我的發現是世界首創的了!

網路檔案嚴重的問題就是:rip差異有可能讓原錄錄音的好壞被破壞掉!很多人以為只要把光碟片rip到電腦就天下太平,沒想到rip的水準可以影響極巨大。我因為對rip差異非常敏感,所以試聽你提供的音樂檔後,百分之百肯定是很爛的rip檔,發生的原因就無從得知了......
除了rip差異外,你提供的音樂檔『正是』我認為無法真正彰顯 pc-hifi 的錄音水準....

這些錄音在有經驗的耳朵一聽就知道後製混音非常嚴重!超高頻與超低頻都被刪除的,只有中頻非常誇張修飾。如果沒有經驗也很簡單:找一套能真正表現『聲音舞台』前後遠近層之的音響系統,就能聽出這些錄音的前後深度完全被壓扁了。
例如這一曲的低頻鼓聲:
Berry Weight - Music for Imaginary Movies - 01 Yeti's Lament
它完全沒有真正的超低頻細節!它只有『虛擬的低頻』:呈現100hz的泛音,可以在聽覺上誤以為聽到50hz的基音。但是虛假的還是假的,真正正確的音響系統一聽就明白了。
所以我才覺得 pc-hifi真的很可怕.......

它真的是照妖鏡,經驗豐富的情況下往往暴露各種嚴的音響問題。你提供的音樂,其錄音水準總歸一句就是『加料嚴重』,不是最真實的聲音;而且我肯定使用LP播放效果一定更好!因為這種錄音方式一向是LP播放比較善長的。
如果習慣這種錄音水準,幾乎都會走向『線性電源』而無法走向MSP-600這種超高級交換式電源;很多人嫌MSP太直白、聽不久、聽感不佳......其實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交換式電源會毫不留情地把『加料』造成的相位扭曲通通以最難聽的相位躁音呈現出來,而線性電源會傾向把相位失真『修飾』成好聽的偶次諧波;真正超高傳真錄音,才能避免被交換式電源痛宰。
相同的問題也發生在上面另一網友提供的專業播放程式,我就知道!習慣加料錄音的人推薦的PC-HIFI會是什麼走向完全可以預測的,這部份等下一篇再來談。
最後實在忍不住想虧一下:什麼 Fim限量版鑑聽天碟??既然要鑑聽,怎麼可以一下子加人工殘響、一下子刪掉樂器本身的自然共鳴?還是它的本意就是要聆聽者聽出它是怎麼用殘響後製來亂搞的?所以這樣子一搞,古箏很多音色細節完全消失無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