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02-12, 11:11 PM
#361
 作者: Leo Yeh
所以要買公司貨呀.................
對呀,買公司貨操器材比較安心,大力操壞時有地方修 ~~ 哈哈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jlee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5-02-12, 11:47 PM
#362
頻響平直是不是一定好聽?有名的LS 3/5的頻響就不是平的,而且是故意作成不平的。很多人覺得它很好聽。。。。。
所以,我一直覺得用“好聽”來描述一套系統是無法客觀的。
我比較傾向用“傳真”。用了傳統的EQ,DRC,或是超低音可以解決不少空間的問題,會讓重播的聲音更傳真。至於好不好聽?那就要看使用者自己了。我個人是傾向於“傳真” = “好聽”。所以,我會追求平直的頻響。但是,那真的只是讓一個系統傳真的要件之一。或者應該這麼說,如果您追求的是傳真,那麼平直的頻響是個起點,但那絕不是終點。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5-02-13, 02:03 AM
#363
 作者: Yeh捨
比如像日本的音響專業雜誌
經常會看到資深的評論員
會對於何為好聲音的頻譜曲線做一些建議
最有名的就是
柳澤功力的三座山理論
我的音響室空間所量測的結果,的確就是柳澤功力的三座山理論~

StevenCheng將軍
-
-
2015-02-13, 05:43 AM
#364
 作者: AndyChu
其他的修正我不清楚,但是頻譜的修正是會超負的,因為後級喇叭有發出頻段,但是被空間或波長吃掉了,你是拉上去,你也知道某個低頻段在原本的音量下要增加幾db是需要多少功率,例如該有90db的60hz,被吃掉10個db,你要拉回來,變成後級跟喇叭要在這個頻段發出100db的音量才能跟其他頻段一樣,喇叭拍邊或後級超負的情況會發生的,但是系統的性能夠支持這個修正,你就能上天堂,不能就可能要修機器了,我看過跳電跟燒保險絲的。
模擬信號的eq你可以質疑修改後信號失真造成破音,但數位上來修正,以現今的數位採樣率來說,幾乎信號不會失真,只有性能堪不堪修正而已,但是空間真的吃掉太多頻段能量,需要大幅度修正,正常規格的音響器材或喇叭不堪負荷也是很正常的。
从我的 iPhone 发送,使用 Tapatalk
關於過荷的問題
我自己曾經使用dg48兩年多.與DRC重疊使用的試驗期也長達一年多
自己操作參與各種空間系統測量不下三十個
別的系統空間測量情況被轉述的更接近一百次.說真的還沒有誰家有過荷咧
也許
他們的喇叭素質都很優良或者擴大機都很夠力吧
呵呵
dg48的作用頻率段的可增減.我記得沒錯的話是正負十二分貝
這種大廠的成品機敢做出這種規格來?那就表示是安全的
否則豈不是常常的毀人家的系統?製造糾紛
而且
數位訊號處理其實吃的是該機器的比特數
實際狀況可能會吃掉幾比特
那麼
如果你的原始處理規格不拉高一點.比如只用16比特
那如果花了三比特去處理的話?將會有點應付不來
因為你可能只剩下十三彼特的處理能力了.勢必不夠
再説
會使用等化或者想要校正的人.大致的情況通常機器都已經到一定的水準了
也就是低頻不會不夠反而過多~會哄有凸起了
網站上可以看到的用家家裡都有很棒的空間
處理的低端都是降低或者砍掉.幾乎沒人去還拉高的
而且
如果本身的系統很小.低音不夠力?通常用別的方法反而快又便宜得多
用很貴的等化器去硬拉也不合邏輯
我所認識的各種校正或等化手法
他們在發測試訊號方式有些不一樣
我個人覺得最好的是~由低到高的連續掃頻
因為他對空間會是很殘酷的考驗.任何共振無法遁形
那如果要以訊號測試只測系統的話
粉紅色噪音CD應該是最兇狠的
但是又回到我前面所說的
測試訊號也必須有一定的切割手法(分開又依序~)
如此
才能夠真正抓到空間特性.下手校正
P S新的五十八型.已經改成ESS的解碼晶片了.這個晶片這幾年非常紅.那也表示日本的主流大廠認同他的性能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5-02-13, 06:15 AM
#365
 作者: 將軍
我的音響室空間所量測的結果,的確就是柳澤功力的三座山理論~
的確..是三座由低到高.依序微降+微小起伏的..三座山
將軍府小弟拜聽過3次.
也蒙將軍至小舍指導過..
將軍空間的左右牆面有接近40%長度的"全高度"吸收裝置
是我所聽到或看到過(有些是照片.).超級系統用家..最足夠的.
我不用"吸音"來形容之.是因為並沒有親手去摸過
也沒有被告知其中的玄妙.只有從表面判斷囉..
能拜訪將軍固然機會是極難能的.被將軍回訪也是如我這般小系統普通玩家之幸..哇哈哈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5-02-13, 10:39 AM
#366
音響室空間要怎麼處理?
 作者: Yeh捨
關於過荷的問題
我自己曾經使用dg48兩年多.與DRC重疊使用的試驗期也長達一年多
自己操作參與各種空間系統測量不下三十個
別的系統空間測量情況被轉述的更接近一百次.說真的還沒有誰家有過荷咧
也許
他們的喇叭素質都很優良或者擴大機都很夠力吧
呵呵
dg48的作用頻率段的可增減.我記得沒錯的話是正負十二分貝
這種大廠的成品機敢做出這種規格來?那就表示是安全的
否則豈不是常常的毀人家的系統?製造糾紛
而且
數位訊號處理其實吃的是該機器的比特數
實際狀況可能會吃掉幾比特
那麼
如果你的原始處理規格不拉高一點.比如只用16比特
那如果花了三比特去處理的話?將會有點應付不來
因為你可能只剩下十三彼特的處理能力了.勢必不夠
再説
會使用等化或者想要校正的人.大致的情況通常機器都已經到一定的水準了
也就是低頻不會不夠反而過多~會哄有凸起了
網站上可以看到的用家家裡都有很棒的空間
處理的低端都是降低或者砍掉.幾乎沒人去還拉高的
而且
如果本身的系統很小.低音不夠力?通常用別的方法反而快又便宜得多
用很貴的等化器去硬拉也不合邏輯
我所認識的各種校正或等化手法
他們在發測試訊號方式有些不一樣
我個人覺得最好的是~由低到高的連續掃頻
因為他對空間會是很殘酷的考驗.任何共振無法遁形
那如果要以訊號測試只測系統的話
粉紅色噪音CD應該是最兇狠的
但是又回到我前面所說的
測試訊號也必須有一定的切割手法(分開又依序~)
如此
才能夠真正抓到空間特性.下手校正
P S新的五十八型.已經改成ESS的解碼晶片了.這個晶片這幾年非常紅.那也表示日本的主流大廠認同他的性能
我沒有用48的經驗但是有聽過,只是沒選他,但dg58賣得好很多,以前聽了沒被說服的都被58說服了,因為兩台差太多了,只能說48可能拉不動。
我自己是減,我的空間小喇叭大,在沒做低頻陷阱下,在100-300有很大的突起,這是本來就預料到,在45hz的地方有很大的凹陷,所以在一開始就在挑這類機器。
大多我認識的人用這台都是拉,將軍大也是拉,拉哪裡?拉聆聽位及喇叭距離,在某個低頻段的波長剛好不見的那個頻段30-50hz,你只要是坐離喇叭3-4.5米距離的大套系統,一定會有某個低頻段嚴重凹陷,甚至到0db,這是不可抗拒的物理特性,沒辦法只能拉。
很多大系統去量量吧,忽視這點,少聽的東西很多,沒用過dg58或drc的別說自家的低頻好,再好都有進步的空間。
DG58初測的頻譜很準,但voicing之後未必是如圖顯示,因為拿了頻譜測試機測試,就算拉,只拉他顯示的凹陷,也未必拉得上去,發現還是可能會嚴重凸或凹某個頻段,所以要二次調整。
我也試過拉到頂都還拉不上去,但是系統沒出事,也有大力減某個頻段結果是別的頻段凹下去。
我有空都會帶著頻譜測試器去幫我使用這台機器的朋友做二次修正,意外都是這樣發生的,能勘二次調整的就會上天堂,不能就有可能送修。
為什麼會發生這些現象?dg58量完後會預測要如何修,但每套後級喇叭空間未必能如他預設的反映出來,所以我才提出這類機器最好提供二次或三次測量修正,而不是一次就去判斷。
跟多點測量是不一樣的喔,這裏說的多次測量是在驗證修正的效果。
看來68會加入。
从我的 iPhone 发送,使用 Tapatalk
此篇文章於 2015-02-13 11:11 AM 被 AndyChu 編輯。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5-02-13, 11:06 AM
#367
andy兄好文~
曾經多少年前大家在沒有測量更沒有校正的觀念之前
太多人玩音響是在所謂的盲目飛行了
我不是說他們的依據耳朵調整.努力沒有功勞
而是說
這種技術的開發下來之後可以做到很多以前無法突破的改善點
本來應該容納不下的~大系統的在小空間
可以發出與空間不相稱的明確效果
而本來有些許遺憾的大空間大系統
自然可以更上層樓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5-02-13, 10:30 PM
#368
1.多少年前並不是沒有測量與校正的觀念,其實最少在15年前(在下碰觸與音響聲學相關的測量事物最少都超過15年前了),測量事物在音響重播上早就是必然且平常的事了,只是在台灣,許許多多的音響發燒友,不僅不懂測量事物,不時還亂大肆批評,從這些年來台灣的許多關音響相關討論區都可看到一堆有趣又好笑的現象.
2.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105037727
沒有你房間的測量結果,你是盲目飛行(flying Blind)。
沒有高密度的測量結果,你是患了近視 (Myopic)。
有準確的測量結果,加上一些數學預測能力,你有好機會找出和解釋嚴重的問題。
By Dr. Floyd Toole
3.當在下實言直說,真真切切的告知網上的音響重播愛好者(尤其是音響發燒友),當學會正確的測量那才只是開始而已,在網路上...等,就又有許多人不高興.
實話往往不順耳.哈.....
此篇文章於 2015-02-13 10:39 PM 被 THXman 編輯。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THXm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5-02-14, 04:30 AM
#369
image.jpg
我前文所言的系統不大的時候.以輔助低音SP來補.這張圖表的紅色線條就是一個說明
看得出來他從五十赫茲以後~30銜接得還不錯而且以上的頻率沒什麼干擾到.幾乎是重疊的.當然這是還沒有校正之前的測量
-
-
2015-02-14, 05:54 PM
#370
 作者: Yeh捨
的確..是三座由低到高.依序微降+微小起伏的..三座山
將軍府小弟拜聽過3次.
也蒙將軍至小舍指導過..
將軍空間的左右牆面有接近40%長度的"全高度"吸收裝置
是我所聽到或看到過(有些是照片.).超級系統用家..最足夠的.
我不用"吸音"來形容之.是因為並沒有親手去摸過
也沒有被告知其中的玄妙.只有從表面判斷囉..
能拜訪將軍固然機會是極難能的.被將軍回訪也是如我這般小系統普通玩家之幸..哇哈哈
第一次反射音區需要吸音是大家所公認的,沒有任何爭議.
問題是:到底要吸多少才能達到該有的效果??
首先,許多人喜歡在喇叭的背牆用吸音,先不說這到底對不對,但至少喇叭的背後反射區已經無太多能量了,第一次反射音區過度吸音,聲音一定變呆~
其次,空間和喇叭能量的搭配,也決定了第一次反射音區的吸音區到底應該用多少??
可惜的是:
用嘴巴說和鍵盤打的人一堆,會做而且真正做得好的卻沒幾個??!!

StevenCheng將軍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