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02-12, 05:40 PM
#351
音響室空間要怎麼處理?
喇叭要求頻率涵蓋越來越廣、後級要求驅動力越強越好,空間要求越大越好,大家的目的是什麼?
要求一對頻率涵蓋寬廣而且被好好驅動的喇叭在一個大小適合這對喇叭的空間,為得是什麼?
我想目的應該是想要更完整的重播錄音的內容,這才是音響道路無止境的最大追求。(總不能要求重播錄音沒有的東西吧)
在大家當下的條件發揮系統最大重播能力,利用一些手段如eq或DRC或引入超低音,排斥這些東西的人我想問一句........你是不是傻?
从我的 iPhone 发送,使用 Tapatalk
此篇文章於 2015-02-12 05:49 PM 被 AndyChu 編輯。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5-02-12, 05:49 PM
#352
合理的且符合聽覺邏輯來說應該是:
無論是何種空間運用何種方式,最終的結果是:
該凸的要凸,該平的要平,該凹地要凹~

StevenCheng將軍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5-02-12, 06:02 PM
#353
最大重播原則以重播錄音的角度是越平越好,但每一套系統跟空間的反應是不可能。
要以喜愛音場的表現來看,細微的影響凹凸的確會造成更優於錄音音場的表現。
从我的 iPhone 发送,使用 Tapatalk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5-02-12, 07:12 PM
#354
看到各位朋友的高見
都有相當的體認與道理
有時候我會建議
音響重播追求到了一個程度之後
是可以把它切開來看或者分別對待的
打比方
最低頻段可以分別開來
如果你的系統不夠大
利用輔助低音喇叭~也是一招.因為分工合作
也可能得到一個接近理想值的整體表現~
再打比方
你的空間如果有明顯的危害性的中高反射頻段過多
那利用被動的裝置去平衡或者吸收他?當然可以呀
我只是舉例如何切割對待的方向
如果我們老是要把它攪和成為一個大水桶?
那只有把自己搞得更亂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5-02-12, 07:16 PM
#355
比如像日本的音響專業雜誌
經常會看到資深的評論員
會對於何為好聲音的頻譜曲線做一些建議
最有名的就是
柳澤功力的三座山理論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5-02-12, 07:19 PM
#356
因為台灣的音響界歷史
演化之下其實受日本的影響很重
而且
同為亞洲系的國家
或者說
在使用音響系統的習性之相似性方面也算是高
所以我說具有相當參考性
說個八卦的
台灣很多音響雜誌在評論器材時候
很多模擬兩可與面面討好的方式也跟他們很像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5-02-12, 07:36 PM
#357
至於空間與系統的表現出來
頻率響應平不平直
到底有沒有必要?
我來說看看
首先
大部分的人家裡都有低頻駐波
可能是四十到六十
也可能是一百到一百多
這狀況幾乎是偏長形空間的固定模式
當然他就是凸起
甚至可能超過十分貝(就是大一百倍的量)
那請問
不處理行嗎?
而且聲音表現是相對的
你的低端多10dB
那就表示你的?中高音嚴重不足了
於是乎我們常常看到很多朋友會加超高音
可能是為了去平衡?那種不正常的低頻段
這就是我常常講的
不懂得切割對待的結果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5-02-12, 09:41 PM
#358
前面有朋友說到
把不同領域的處理或等化拿來當成格調的高低?
我想
這幾年下來這種討論風氣已經普遍形成
所以不去特別提他~應該不是問題了
先把一切EQ或是等化與廠牌或是價位?放在一邊
來討論一個原始基本的?實况~
不同媒體訊號>進入機器裡面>經過放大或是其他手法>到最後轉換成為?放大之電流去驅動喇叭轉換為聲能
流動的不外乎電流或電位差?基本上他不會去管你有沒有等化或是怎麼處理
因為本身訊號裡面的差異或者強弱
比如某低頻?可能是大鼓重擊或是輕輕敲一下
頻率音高可能有些差距.但能量差距何止百倍
這種正常的訊號量.都遠比這些處理前後的差距來的大很多
那為什麼要去擔心所謂等化過程他的差距會影響機器的負荷能力?
真正源頭錄音製作的人可能已經幫我們壓縮動態或者把各聲部的平衡
找到一個折衷可以表現了
又如果空間效應的加料(比如駐波或者反射的..)都可超過一個十到數十倍程度
那.為什麼要在中間的數位或其他等化處理去擔心他呢?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5-02-12, 10:30 PM
#359
音響室空間要怎麼處理?
 作者: Yeh捨
前面有朋友說到
把不同領域的處理或等化拿來當成格調的高低?
我想
這幾年下來這種討論風氣已經普遍形成
所以不去特別提他~應該不是問題了
先把一切EQ或是等化與廠牌或是價位?放在一邊
來討論一個原始基本的?實况~
不同媒體訊號>進入機器裡面>經過放大或是其他手法>到最後轉換成為?放大之電流去驅動喇叭轉換為聲能
流動的不外乎電流或電位差?基本上他不會去管你有沒有等化或是怎麼處理
因為本身訊號裡面的差異或者強弱
比如某低頻?可能是大鼓重擊或是輕輕敲一下
頻率音高可能有些差距.但能量差距何止百倍
這種正常的訊號量.都遠比這些處理前後的差距來的大很多
那為什麼要去擔心所謂等化過程他的差距會影響機器的負荷能力?
真正源頭錄音製作的人可能已經幫我們壓縮動態或者把各聲部的平衡
找到一個折衷可以表現了
又如果空間效應的加料(比如駐波或者反射的..)都可超過一個十到數十倍程度
那.為什麼要在中間的數位或其他等化處理去擔心他呢?
其他的修正我不清楚,但是頻譜的修正是會超負的,因為後級喇叭有發出頻段,但是被空間或波長吃掉了,你是拉上去,你也知道某個低頻段在原本的音量下要增加幾db是需要多少功率,例如該有90db的60hz,被吃掉10個db,你要拉回來,變成後級跟喇叭要在這個頻段發出100db的音量才能跟其他頻段一樣,喇叭拍邊或後級超負的情況會發生的,但是系統的性能夠支持這個修正,你就能上天堂,不能就可能要修機器了,我看過跳電跟燒保險絲的。
模擬信號的eq你可以質疑修改後信號失真造成破音,但數位上來修正,以現今的數位採樣率來說,幾乎信號不會失真,只有性能堪不堪修正而已,但是空間真的吃掉太多頻段能量,需要大幅度修正,正常規格的音響器材或喇叭不堪負荷也是很正常的。
从我的 iPhone 发送,使用 Tapatalk
此篇文章於 2015-02-12 11:16 PM 被 AndyChu 編輯。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5-02-12, 10:57 PM
#360
所以要買公司貨呀.................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