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06-02, 12:38 AM
#3371
 作者: HoopMa
将军前辈
朋友预算30万购买一套
功放和音箱什么比例合适?
谢谢
抱歉,現在才回...
30萬事人民幣嗎??

StevenCheng將軍
-
-
2014-06-02, 01:30 PM
#3372
多謝kevintran兄的回覆。
優良設計的軸承或支點臂確實不需要很複雜,但現在很多新出的唱臂亦愈來愈複雜,而價錢亦絕不便宜。唱片的中心孔不準也是小弟擔心的其中一個因素。
請問師兄對Zorin的產品感覺如何呢?因為Zorin的氣浮臂亦是小弟現正考慮的其中一支臂。
謝謝!
-
-
2014-06-02, 06:43 PM
#3373
 作者: c7c
多謝kevintran兄的回覆。
優良設計的軸承或支點臂確實不需要很複雜,但現在很多新出的唱臂亦愈來愈複雜,而價錢亦絕不便宜。唱片的中心孔不準也是小弟擔心的其中一個因素。
請問師兄對Zorin的產品感覺如何呢?因為Zorin的氣浮臂亦是小弟現正考慮的其中一支臂。
謝謝!
c7c兄,你的所有問題,我晚些再回答你。

StevenCheng將軍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4-06-02, 08:13 PM
#3374
 作者: 將軍
c7c兄,你的所有問題,我晚些再回答你。
要將軍兄百忙之中抽空回答小弟,在此先謝過!
-
-
2014-06-03, 12:46 AM
#3375
離題一下。
話說近日看最近幾期的中文版stereosound, 菅野桑似乎慢慢康復中。
我是建議將軍大趕緊趁現在把他請來做個音響演奏家番外篇!做為菅野桑的這系列文章的結尾。
將軍大的音響實力,絕對夠資格!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riss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4-06-03, 01:59 AM
#3376
 作者: kriss
離題一下。
話說近日看最近幾期的中文版stereosound, 菅野桑似乎慢慢康復中。
我是建議將軍大趕緊趁現在把他請來做個音響演奏家番外篇!做為菅野桑的這系列文章的結尾。
將軍大的音響實力,絕對夠資格!
我也想....因為願意讓我主動邀請的,沒幾位!!
但,怕請不動!!

StevenCheng將軍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4-06-03, 02:55 AM
#3377
 作者: c7c
將軍兄, 有一個關於唱臂的問題小弟想請教兄, 希望能一聽兄的意見.
我看到將軍兄所用的頂級名盤之中現代化設計及有同時生產唱臂的廠家都是配搭直切臂使用的, 如Rockport及Clearaudio. 理論上直切臂的設計就是直接將刻錄母盤的機械臂原理直接化成播放用唱臂, 最大分別只是刻錄母盤時的移動是主動式麽打定速移動, 而唱是被動式由碟紋帶動. 當年Goldmund的T3F更是主動式設計而瘋靡一時. 理論上唱頭橫著走才是最完美及最接近刻錄時狀態的移動方法.
但反觀現在這種唱臂在大部份發燒友LP組合中並太不流行, 而唱臂制造商亦並不熱心生產直切臂, 單點或啤令唱臂仍然佔有大部份市場, 這其中道理為何?
我看到將軍兄玩臂無數, 两種設計的頂峰產品兄亦同時擁有及使用, 所以希望兄能指點一下小弟.
萬分感謝!
 作者: kevintran
雞婆一下,插個嘴。
正切臂為什麼不像支點臂或軸承臂一樣流行?樓上的網兄可以從下面幾點想想看。
1. 技術:正切臂要不就是主動(像Goldmund)或是被動(像Clearaudio)。以1980年以前的技術,主動的正切臂真的不容易做的又便宜又好。現在的技術進步很多,要做的好容易多了。但是產量不可能太大,研發的成本很難撈回來。大廠大概沒興趣,小廠沒那個資金。就像很多產品一樣,設計的出來,並不代表可以量產,也不代表品質穩定。被動的就是要弄一個可以讓唱臂在摩擦力極低的軌道上走。有人用氣浮,有人用bearing。用氣浮,得有壓縮空氣的馬達,聲音要小,送氣的速度要穩,用bearing的,軌道的摩擦力,唱臂的重量,等等。要做的好,比支點臂或軸承臂難很多。
2. 成本:只要看一下就知道,正切臂的成本比支點臂或軸承臂多。不信?看一下Well Tempered的Amadeus Simplex唱盤用的唱臂就知道了 http://www.welltemperedlab.net/wellt...ducts/simplex/。
3. 實際使用:正切臂的好處,理論上是唱臂可以和唱片溝槽隨時處在垂直的狀態。但是,實際上,大部份的唱片的中心孔都不準,在重播時唱臂事實上一直在不停的左右晃動。中心孔越不準,晃的越兇。所以,即使是正切臂,這個誤差還是存在的。至於這個誤差對聽覺上的影響有多大?那我就不知道了。
我個人現有兩個唱臂,一個是H/K ST7上的“類”正切臂以及Zorin的PSS-9支點臂。我個人感覺正切臂在重播鋼琴錄音上有優勢。除此之外,因為我這兩個唱臂是放在不同的唱盤,用不同的唱頭和唱放,聲音無法直接比較(我也沒去比的念頭)。只能說,兩者聲音不同,但是都很有吸引力。
 作者: c7c
多謝kevintran兄的回覆。
優良設計的軸承或支點臂確實不需要很複雜,但現在很多新出的唱臂亦愈來愈複雜,而價錢亦絕不便宜。唱片的中心孔不準也是小弟擔心的其中一個因素。
請問師兄對Zorin的產品感覺如何呢?因為Zorin的氣浮臂亦是小弟現正考慮的其中一支臂。
謝謝!
其實,你問的問題是比較深入,但又令許多玩家爭論又自討無趣的問題.
所以,要回答你的問題,我選擇由你的問題後頭回答起....
以你和kevintran的最後疑問所共同點:就是唱片的中心孔不準.
那我來告訴你,幾乎沒有一張是準的.
所以,唱片的中心孔準不準,和是否是直切臂,個人認為不是重點.
因為即使不準,音樂好聽,你照樣會聽.
那,直切臂和傳統的支軸(點)臂有何不同??
理論上,直切臂是以還原刻片機為出發點,所以誤差應該是最少.
而傳統的支軸(點)臂,無論怎麼調,也都只有2個點是正確的.
當然,現在有新設計的支軸臂Simpllcity,應該會有超過2個點以上的正確位置,甚至於接近(同)直切臂.
那,直切臂的要素是甚麼?
當然是越小的摩擦力越好......
但現實生活中除了氣浮是接近零摩擦力之外,其他都只是減少摩擦力.
這當中,最失敗的大案例就是Goldmund的主動式,因為他的主動式老是故障,反而造成和唱片轉動逆向阻力.
那既然如此,就用氣浮式不就解決了?
而就如kevintran所說,氣浮需要幫浦,也會產生噪音,但個人卻認為那不是問題的重點,反而應該是多少氣壓才是重點.
但這也離題了!!
回歸現實:
我會認為,傳統的支軸(點)臂和直切臂都各有千秋也各有樂趣和需求.
個人的習慣,直切臂只用最屌的唱頭,因為一旦調整好,直切臂實在懶得再換唱頭.
原因是:直切臂的準確要求高於傳統的支軸(點)臂太多了.
你調的越精準,你會發現越能挖掘原本你可能沒聽過的細節,但也因此,我只搭配超頂級的唱頭.
反之,傳統的支軸(點)臂,有時錯誤反而是種美.
不要誤會,我不是要你故意將傳統的支軸(點)臂調不準,而是他就是那2點是正確的,在超距誤差+-2mm之內,你都可以嘗試找出自己喜歡的聲音.
舉例SME3012R來說:
調的太準,聲音反而呆呆的~
最後,你一定想問我個人最愛哪種唱臂....
其實,我比較喜歡傳統的支軸(點)臂,因為換唱頭或調整花樣多,即使它存有某些潛在的失誤,卻是樂趣.
但,我也坦白說,我離不開直切臂,因為調到準確之後,細節多到驚人.
不過,我也必須說,直切臂要達到我的要求,都必須花大錢,而且調整上真的不能馬虎;當然,你也不能搭配太爛唱頭.
反之,傳統的支軸(點)臂的樂趣,卻不見得一定要花大錢.
買支2手的SME3012R,就夠你玩翻天~
至於現在雖有太多的傳統的支軸(點)新設計唱臂,但大都仍脫離不了只有正確2點的宿命.
所以大都是在材質,支點,重心....等等方向去更新設計!!
至於Zorin唱臂,我沒玩過,所以我無法回答你.
但你會發現一個事項:
能願意讓我入手的唱臂,一定有其道理.
而我不入手的,一定也有其原因!!
此篇文章於 2014-06-03 05:03 AM 被 將軍 編輯。

StevenCheng將軍
-
The Following 11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AndyChu,c7c,eric_hsu,ethan.yang,fyl0206,hidoson,jlee,kevintran,sp007,小佐,鼎捷音響
-
2014-06-03, 04:35 AM
#3378
我完全同意將軍的說明。我也覺得正切臂和支點臂各有好處,其實最好的辦法是盡自己的能力玩玩看。
Zorin的唱臂佔了是本土廠商的優勢:在台灣買,比在國外買便宜了約莫一半。如果預算不夠,Zorin的唱臂是個很不錯的選擇。如果預算不是問題,選擇就多很多了。
唱片重播很大的一部份是機械設備,機械設備要作的好,精密度要高。精密度要高,價錢就不可能低。在唱片重播上,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4-06-03, 07:45 AM
#3379
超讚!連我不玩唱盤的都看得津津有味!
 作者: 將軍
其實,你問的問題是比較深入,但又令許多玩家爭論又自討無趣的問題.
所以,要回答你的問題,我選擇由你的問題後頭回答起....
以你和kevintran的最後疑問所共同點:就是唱片的中心孔不準.
那我來告訴你,幾乎沒有一張是準的.
所以,唱片的中心孔準不準,和是否是直切臂,個人認為不是重點.
因為即使不準,音樂好聽,你照樣會聽.
那,直切臂和傳統的支軸(點)臂有何不同??
理論上,直切臂是以還原刻片機為出發點,所以誤差應該是最少.
而傳統的支軸(點)臂,無論怎麼調,也都只有2個點是正確的.
當然,現在有新設計的支軸臂Simpllcity,應該會有超過2個點以上的正確位置,甚至於接近(同)直切臂.
那,直切臂的要素是甚麼?
當然是越小的摩擦力越好......
但現實生活中除了氣浮是接近零摩擦力之外,其他都只是減少摩擦力.
這當中,最失敗的大案例就是Goldmund的主動式,因為他的主動式老是故障,反而造成和唱片轉動逆向阻力.
那既然如此,就用氣浮式不就解決了?
而就如kevintran所說,氣浮需要幫浦,也會產生噪音,但個人卻認為那不是問題的重點,反而應該是多少氣壓才是重點.
但這也離題了!!
回歸現實:
我會認為,傳統的支軸(點)臂和直切臂都各有千秋也各有樂趣和需求.
個人的習慣,直切臂只用最屌的唱頭,因為一旦調整好,直切臂實在懶得再換唱頭.
原因是:直切臂的準確要求高於傳統的支軸(點)臂太多了.
你調的越精準,你會發現越能挖掘原本你可能沒聽過的細節,但也因此,我只搭配超頂級的唱頭.
反之,傳統的支軸(點)臂,有時錯誤反而是種美.
不要誤會,我不是要你故意將傳統的支軸(點)臂調不準,而是他就是那2點是正確的,在超距誤差+-2mm之內,你都可以嘗試找出自己喜歡的聲音.
舉例SME3012R來說:
調的太準,聲音反而呆呆的~
最後,你一定想問我個人最愛哪種唱臂....
其實,我比較喜歡傳統的支軸(點)臂,因為換唱頭或調整花樣多,即使它存有某些潛在的失誤,卻是樂趣.
但,我也坦白說,我離不開直切臂,因為調到準確之後,細節多到驚人.
不過,我也必須說,直切臂要達到我的要求,都必須花大錢,而且調整上真的不能馬虎;當然,你也不能搭配太爛唱頭.
反之,傳統的支軸(點)臂的樂趣,卻不見得一定要花大錢.
買支2手的SME3012R,就夠你玩翻天~
至於現在雖有太多的傳統的支軸(點)新設計唱臂,但大都仍脫離不了只有正確2點的宿命.
所以大都是在材質,支點,重心....等等方向去更新設計!!
至於Zorin唱臂,我沒玩過,所以我無法回答你.
但你會發現一個事項:
能願意讓我入手的唱臂,一定有其道理.
而我不入手的,一定也有其原因!!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jlee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4-06-03, 11:19 AM
#3380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