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08-21, 09:25 AM
#4221
最近都在用筆電內建喇叭聽音樂, 聽久了讓人興趣缺缺,
其實即使用筆電的內建喇叭對錄音的分辨度還是很高, 喜歡的錄音與不喜歡的錄音一樣馬上就能察覺,
只是音樂變得很沒有感染力, 很不傳真,
或許是我還停留在感官的刺激吧, 無法進入音樂深層, 有點屬於"哲學"的那一塊
回到主題, 好的工具不重要嗎? 很重要, 而好的工具不只在音響界, 在任何場合都是一樣, 是要價不斐的~~~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08-21, 09:58 AM
#4222
Kevintran兄的意思應該是Audio Note喇叭或其他號角喇叭需利用牆角增幅低頻,這種擺設喇叭的方式通常會造成龐大的音像或音場。
高醫師用的是現代號角,附帶大尺寸低音單體,不需要這種擺法。
不過Audio Note UK的喇叭不是號角喇叭。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08-21, 09:58 AM
#4223
 作者: chsiang
最近都在用筆電內建喇叭聽音樂, 聽久了讓人興趣缺缺,
其實即使用筆電的內建喇叭對錄音的分辨度還是很高, 喜歡的錄音與不喜歡的錄音一樣馬上就能察覺,
只是音樂變得很沒有感染力, 很不傳真,
或許是我還停留在感官的刺激吧, 無法進入音樂深層, 有點屬於"哲學"的那一塊
回到主題, 好的工具不重要嗎? 很重要, 而好的工具不只在音響界, 在任何場合都是一樣, 是要價不斐的~~~
chsiang大,您想太多了吧?聽音樂,看電影,都是感官的刺激啊!就像看電影:在電腦上,在50寸電視上看,用投影機看大銀幕,這些的感動都可能不一樣。用電腦的小喇叭聽,動態就壓扁了,不同聲部的音色可能也不好分辨了。更重要的是,用電腦喇叭聽表示您大概不是在專心的聽音樂,要感動也很難吧?戴個耳機聽,可能會好一點。
老實說,有些錄音在電腦上(或是車上)聽還可以接受,拿到音響上聽就不行了(特別是一些流行音樂);反之亦然。
PS:好工具,好音響,真的都不便宜。只是看自己的能力到那裡........
-
-
2013-08-21, 10:01 AM
#4224
聽來聽去其實小管機配對LS3/5A......最好聽
 作者: chsiang
最近都在用筆電內建喇叭聽音樂, 聽久了讓人興趣缺缺,
其實即使用筆電的內建喇叭對錄音的分辨度還是很高, 喜歡的錄音與不喜歡的錄音一樣馬上就能察覺,
只是音樂變得很沒有感染力, 很不傳真,
或許是我還停留在感官的刺激吧, 無法進入音樂深層, 有點屬於"哲學"的那一塊
回到主題, 好的工具不重要嗎? 很重要, 而好的工具不只在音響界, 在任何場合都是一樣, 是要價不斐的~~~
-
-
2013-08-21, 10:32 AM
#4225
 作者: kevintran
我同意您的說法。不過,我不同意喇叭放在那裡不是重點。我是比較視覺化的人,音像太大會造成我聽音樂的困擾。或許我沒聽到正確的Audio Note喇叭擺法,我很難接受那種龐大的音像。聽流行音樂還好,聽古典音樂我就沒法接受了。
我的看法:
流行音樂方面,清一色近距離收音,如果把麥克風貼在歌手嘴前,怎麼可能收到小巧又精準的聲音?youtube有很多歌手錄音的實況影片,我自己沒有看過遠距離麥克風錄唱歌的。
大部份的古典音樂唱片,音像也該龐大。因為交響樂錄音在大多狀況下主要麥克風是放在指揮上方位置的。如果我們站在那個地方體會一下,就會發現所有樂器的形體是又大又清楚。
當然也有些會採取較遠距離的麥克風收音,昨天就聽到一張Harmonia Mundi的室內樂,很清楚的有著較小的音像與較多的空間殘響。
如果能清楚展現出這些錄音之間的不同之處,那不就是很正確的重現嗎?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08-21, 10:50 AM
#4226
 作者: chsiang
或許是我還停留在感官的刺激吧, 無法進入音樂深層, 有點屬於"哲學"的那一塊
回到主題, 好的工具不重要嗎? 很重要, 而好的工具不只在音響界, 在任何場合都是一樣, 是要價不斐的~~~
這容易回答,如同音樂家愛用高等級的琴,要進入音樂深層,需有更好聲音.
-
-
2013-08-21, 11:58 PM
#4227
 作者: martin
我的看法:
流行音樂方面,清一色近距離收音,如果把麥克風貼在歌手嘴前,怎麼可能收到小巧又精準的聲音?youtube有很多歌手錄音的實況影片,我自己沒有看過遠距離麥克風錄唱歌的。
大部份的古典音樂唱片,音像也該龐大。因為交響樂錄音在大多狀況下主要麥克風是放在指揮上方位置的。如果我們站在那個地方體會一下,就會發現所有樂器的形體是又大又清楚。
當然也有些會採取較遠距離的麥克風收音,昨天就聽到一張Harmonia Mundi的室內樂,很清楚的有著較小的音像與較多的空間殘響。
如果能清楚展現出這些錄音之間的不同之處,那不就是很正確的重現嗎?
嗯!不討論正確與否,因為在我的系統上某些錄音也是有音像過大的現象(大部份是流行樂和一些鋼琴錄音)。另外,我前面就說過,這是我個人在有限的經驗下得到的結論。我沒聽過您調整的系統,所以我無法置評。
不喜歡音像過大,這應該是我個人偏好的問題。也許我就是比較喜歡像新天新地代理的那些廠牌和MA Recordings的錄音哲學/美學,因為它們比較接近我所認知的“現場”(不管是真實或是後製的結果)經驗。當我一聽到那些錄音就一頭栽進去了。
我只能說,過大的音像(不管是不是正確重現)都是我個人不能接受的聆樂經驗。當然,這是個人主觀的喜好,與正確與否無關
-
-
2013-08-22, 12:44 AM
#4228
 作者: kevintran
嗯!不討論正確與否,因為在我的系統上某些錄音也是有音像過大的現象(大部份是流行樂和一些鋼琴錄音)。另外,我前面就說過,這是我個人在有限的經驗下得到的結論。我沒聽過您調整的系統,所以我無法置評。
不喜歡音像過大,這應該是我個人偏好的問題。也許我就是比較喜歡像新天新地代理的那些廠牌和MA Recordings的錄音哲學/美學,因為它們比較接近我所認知的“現場”(不管是真實或是後製的結果)經驗。當我一聽到那些錄音就一頭栽進去了。
我只能說,過大的音像(不管是不是正確重現)都是我個人不能接受的聆樂經驗。當然,這是個人主觀的喜好,與正確與否無關 
"過大"的音像,從定義上,當然是不正確.
-
-
2013-08-22, 02:00 AM
#4229
就我的觀點,只要不扭曲「音樂畫面」中該有的音像大小比例,那麼音像越大是越好。
就像我們看電影時不會只希望把人放到跟真人一樣大小是一樣的道理。大銀幕才能表達電影畫面該有的張力。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08-22, 03:11 AM
#4230
 作者: martin
就我的觀點,只要不扭曲「音樂畫面」中該有的音像大小比例,那麼音像越大是越好。
就像我們看電影時不會只希望把人放到跟真人一樣大小是一樣的道理。大銀幕才能表達電影畫面該有的張力。
這點我不能完全同意。或者我對“音像”的定義和您不同。拿個視覺的例子來說:我希望聽到(“看到”)的音像是像一個沒完全煮熟的粉圓(珍珠奶茶裡的珍珠)--裡面是“實心”的,但是外面有一層層透明的物體包覆。
以鋼琴錄音來說,在我有限的幾次聽喇叭靠牆角擺的,我聽到是低音在右手邊,高音在左手邊,聽起來像是有個三,五公尺寬的鍵盤。但是卻沒有足夠的深度。結果我就好像把頭塞在鋼琴裡聽音樂。當然,有很多錄音的確就是這麼錄的(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說,這的確是傳真)。而我希望聽到的是一個比例正確的鋼琴。也許錄音本身就有所取捨(鋼琴/大鍵琴大概是最難錄的樂器),但是喇叭靠牆角擺使這個問題更明顯。
同樣的道理,我也不希望聽一個古典吉他獨奏像是我把頭貼到到琴板上一樣。
對我來說,音像太大並不是好事。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