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06-25, 08:44 AM
#931
 作者: hojuiyang111
我一直不明白,如果我們要求機器精準,為何要加個機器作大規模的調整?
1.外加者不可能大規模調整,若大規模調整,往往是更惡劣,因本質已具,因此局限已成,僅能在一定限度內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
2.要談到精準又要談到外加事物,那就拿射擊來譬喻,希望在你理性的狀況下能意會出來.
閣下當過兵吧!?進行過實彈射擊吧!?或像在下也愛射擊!?
從一般的照門準心瞄準射擊,300M射程的精準度如何?
若連照門準心瞄都無,300M射程的精準度如何?
加上了雷射瞄準器或狙擊鏡進行射擊,300M射程的精準度如何?
精準是兩種,要既精又準,本質的優性外,常需其他的輔配才易提升精與準.
此篇文章於 2013-06-25 08:50 AM 被 THXman 編輯。
-
-
2013-06-25, 08:59 AM
#932
 作者: 將軍
不懂!!既然你們都已經用DRC了,為何還有此問題??空間不夠大或有問題,用DRC不是都可解決嗎??DRC不是幾乎是萬能的了嗎??
 作者: 將軍
嗯,了解了!!
這件是由你口中說出,我會完全相信.因為自從DRC被大家廣泛使用之後,我一直在存疑,有了DRC,還需要那麼嚴謹的空間規格嗎??反正DRC一校正,萬事皆解決!!
請回顧
http://tw.myblog.yahoo.com/jw!Cg_XOX...542&l=f&fid=22
曾有一堆亂批罵者,我懷疑,他們是否自行進行過DRC,進行過多少參數的修調,是否對基礎的聲學認知還不足,因此跟著XXX亂開罵.
哈.....
有趣的一些現象是,當一事物尚無法使其謀利時,就想辦法群體妖化,當它已變成能謀利時,就群起神化.
真正忠實刺耳或艱澀之語多不願聽或讀.
哈......
此篇文章於 2013-06-25 09:42 AM 被 THXman 編輯。
-
-
2013-06-25, 09:55 AM
#933
DRC使用上,人的判斷很重要,什麼該修什麼不該修,這是要本身操作經驗跟聆聽功力的結合了,怎麼修能讓聲音還是保持自然的程度,而不過度修飾變成很空洞、很假、很乾的聲音,這完全是修壞的結果,而不是DRC不好,他只是一個死工具。
將軍大,這不是你要煩惱的東西,因為你沒那個問題,不過想試試看也是無妨,玩到沒東西玩的時候,爽一下也不錯。
喜歡這個某個東西,把其他周邊都一起提升到符合同樣的水準,這不是全部人都能達到的,大多只能在當下取得最大滿足,有能力跳過某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也變得不再重要,但前提是要有能力跳過。
囧,我們繼續討論..............
 作者: 將軍
嗯,了解了!!
這件是由你口中說出,我會完全相信.因為自從DRC被大家廣泛使用之後,我一直在存疑,有了DRC,還需要那麼嚴謹的空間規格嗎??反正DRC一校正,萬事皆解決!!
此篇文章於 2013-06-25 11:03 AM 被 AndyChu 編輯。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06-25, 11:37 AM
#934
 作者: AndyChu
DRC使用上,人的判斷很重要,什麼該修什麼不該修,這是要本身操作經驗跟聆聽功力的結合了,怎麼修能讓聲音還是保持自然的程度,而不過度修飾變成很空洞、很假、很乾的聲音,這完全是修壞的結果,而不是DRC不好,他只是一個死工具。
將軍大,這不是你要煩惱的東西,因為你沒那個問題,不過想試試看也是無妨,玩到沒東西玩的時候,爽一下也不錯。
喜歡這個某個東西,把其他周邊都一起提升到符合同樣的水準,這不是全部人都能達到的,大多只能在當下取得最大滿足,有能力跳過某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也變得不再重要,但前提是要有能力跳過。
囧,我們繼續討論..............
了解........我還是暫時不用好了!!

StevenCheng將軍
-
-
2013-06-25, 11:52 AM
#935
DRC好像剪頭髮一樣,不是一剪都要變光頭的,要怎麼剪得體面有形是要看設計師的。
產品化的東西,好處是有人指路,使用流程都設計好了,遇到的問題都有解答,合不合適一目了然。
而且要玩也不要玩DRC啦,等馬克研究DEQX徹底後再給你試試看,看您的喇叭被校正後在您那裡會不會有火花,在你那幾乎喇叭都不用動就符合條件測量了,不會太麻煩。
有興趣,我自己用的那台搬過去玩一次,也什麼都不用動,多對線而已。
 作者: 將軍
了解........我還是暫時不用好了!!
此篇文章於 2013-06-25 12:05 PM 被 AndyChu 編輯。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06-25, 01:14 PM
#936
以將軍的系統,是否往後要不要走入DSP,得先看將軍是否往後願不願意經A/D與D/A的過程.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THXm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07-20, 08:55 AM
#937
 作者: AndyChu
DRC好像剪頭髮一樣,不是一剪都要變光頭的,要怎麼剪得體面有形是要看設計師的。
產品化的東西,好處是有人指路,使用流程都設計好了,遇到的問題都有解答,合不合適一目了然。
而且要玩也不要玩DRC啦,等馬克研究DEQX徹底後再給你試試看,看您的喇叭被校正後在您那裡會不會有火花,在你那幾乎喇叭都不用動就符合條件測量了,不會太麻煩。
有興趣,我自己用的那台搬過去玩一次,也什麼都不用動,多對線而已。
想請教 andy.
您曾有DRC之經驗嗎..
DRC也只是數位校正的方法之一.與其他諸類相似原理的方式皆有其利(也會有小害).
差別在於.DRC是公開資源..使用者得有一定程度的本事才好駕馭之(我只是使用者而已.).
我自己數位等化器xx48使用25個月之後.其間有與DRC重疊到..才多次比較之後並發現.
數位校正可以下手改善或改變重播表現的面向還不少.
簡單一句化.就是壓低空間效應.而且是有憑據的.至於明確程度之感受力則要看人了.
重播也可以說是一種"減"的藝術.但要剪成光頭的機率非常不大.哈.
何以是減 ?
音響室相對於音樂廳或是有一定程度控制的錄音廳堂.都必然要小與不足.
那聲音速度幾乎是一樣(溫濕度差不會大.).與音壓經常也小不了多少.
可以想見..被一個小很多的空間一扭曲.就一定?不會是音樂製作者想要給消費者的表現(先扣除錄/製手法)..
比如近直接音的最短反射點之增強效應.或是其他諸多設施影響.可能是吸音可能是所謂擴散.也可能是空間迴盪.
甚或各種調整道具.或是相對於現場之音響空間擺設距離小的移動狀況.也常是杯水車薪..
因為那個效果相對於空間影響的比例程度.實在是非常低.
所以.這一大堆因素加在一起..會剛好是很OK的理想重播狀況的機率~應該不會高的.
這話並不中聽.但卻是事實.反正大家討論分享囉.
圈內有不少朋友是反對校正的.主張讓系統空間自然去發聲或以其他方式調整.也很好.有很多玩的樂趣..
-
-
2013-07-20, 03:55 PM
#938
兩三年前吧,Drunkenlife兄有到家裡示範啊,只不過那天時間比較趕,沒時間反复試聽修改。
有啊,我自己就會操作測量跟輸入參數啊,不過就修得不怎麼樣,什麼該修什麼不該,不懂也不好聽,主要也是看測量結果,後來卸載之後就懶得再裝了。
品牌量產的產品,已經包括了大量經驗在內,簡單來就是什麼程度可以該、什麼該改、什麼保留已經包含在運算內,修改後讓聲音聽來還是自然的。
主要是修改是連動的,因為器材有其性能因素,單單看一次,就壓低升高頻譜、加入抵消反射音的負波、修正相位,再測量,絕對不是你修改的結果,要反复聽再修正。
DEQX基本就是一台有build in 類似DRC的軟體,只不過不是在訊源修改,他是在前後級的時候介入,在32bit 下運算AD-DA,他所提供的數據上來看,在不修改的情況下,前後的A差異是近乎0,當然這種說法都是參考就好,但是操作不簡單,不過功能比DRC更強大。
而DRC,所有訊號都必須拉低或提升數位規格,光DD就不一樣了。
反正討論版,大家討論使用經驗,我雖然DRC不太會用,但是概念知道的還蠻清楚的,所以才知道市面上有其他的替代品,不過都不算便宜。
我也在用類似的東西,不過操作上最簡單,而且不需要懂,但不太便宜,而且沒得用玩的,沒得修改。
DEQX在馬克那裡,就不知道他玩得怎麼樣了。
在前後級中間介入的好處是,除了你換後級、喇叭、擺位外,基本上前級、訊源、線材更換,不需要在重跑一次程式。
此篇文章於 2013-07-20 04:35 PM 被 AndyChu 編輯。
-
-
2013-07-21, 04:53 AM
#939
空間、擺設會造成某些不可抗力的空間調性,當一切都不可改變及器材等級到了一個很高階的程度,那還不利用這類工具,就太累了,用了聽音樂就開始輕鬆了。
打掉重練的機會是在未來,未來也未必有能力打掉重練,何必堅持。
-
-
2013-07-21, 08:13 AM
#940
幾年前我為一個劇院店家設計過一間6坪的音響室.約55:45接近方形.器材置較長端.經常要應付超大音壓.
當時我還未接觸測量.純粹是以對聲音的經驗值和自己身為裝潢業的所學去下手.
那空間器材端背牆整面與兩側牆.約1米2深度.並延伸至天花板(天花約包了9成面積.因為離牆的3邊有間接照明).有做包覆深度約10cm.表面是10mm松木片.
內部有以玻璃綿填實..大致上是個偏軟調的小空間.
地板在器材端.即1.2m深度內.是花崗石.
剩下地坪面積木地板有架高(總高約5cm).角料之空格處以七厘石填滿.其他3面牆店主人全以短毛牆毯貼滿.
以上也大致是燒友所知或會做的..
沒有使用任何一片市售的擴散板.調音板.或吸音綿保利龍..
之所以節省.一方面預算很少.一方面是半義務幫忙囉.
當然.店家一定是塞滿了器材.為了看大銀幕.座位自然是貼背牆.
這空間.放大音量.壓迫感很低.固然一部份是靠劇院主機的運算功力.
而單放二聲道的感受也很接近..
過了近2年.我帶專家去測量.
發現了.這空間之所以容易擺位.原因在於(各種)空間效應算很低.
所以.當時DRC能做的工作就減輕了(之前po過平面與測量圖)..
之所以去測量分析.
乃因為店家後來請了一位調音擺位的(大師)人物.他是收費調音的喔(我見識過幾次)..
他有逐步去改造?此空間的打算.且要進行了..
你若問我.人耳調音(幾乎絕大多數玩家)與測量校正兩個方式去比較.會有什麼差異與有趣的事.?
首先.人嘛.一定有一些盲點在..一如機器也都有他的性格.空間有其調性.
人聽聲音.還有喜好.口味.認知.等等..當然耳力(我是單純指聽力)也不同.
有人說.測量圖的結果是好看的(這要另題討論).並不=好聽..這有可能.
測量不會管系統等級是10萬元或1000萬元.他反應的是該空間系統的加總情形.
器材的實力高表現力強.通常必然多數要比較好聽..
那如果.測量結果是高低起伏很大的.或拖延偏長過久的情況呢?
不見得會難聽到哪裡.
就是可能被空間減少了一些分數.有頻率段概念或差異感受經驗的人往往一聽就出來了.哈.
馬克不在..充一下版面 ..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