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01-14, 12:53 PM
#831
這兩天都在玩PrismSound Orpheus 這台Firewire Interface,
Orpheus集 Mic Pre, AD, DA功能於一身, 共有八組輸入與輸出, 還有前級功能,
真的好好玩,
聲音也非常厲害, 有沒有人用過阿? 分享一下怎樣聲音能更好!?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01-14, 03:06 PM
#832
不用的通道静音,可以提高测试参数。参考下面链接
Channels 1 & 2 were measured with all unused other channels muted. With all unused channels unmuted, SNR's were about 5-10 dB worse.
http://www.prosoundnetwork.com/article/prism-sound-orpheus-firewire-interface/8542#
然后又条件就加clock吧。AD那里有RIAA,可以录LP。
同家的DA2声音好很多。不过以功能和音质来说,Orpheus性价比很高。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sdffx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01-14, 04:03 PM
#833
 作者: asdffx
不用的通道静音,可以提高测试参数。参考下面链接
Channels 1 & 2 were measured with all unused other channels muted. With all unused channels unmuted, SNR's were about 5-10 dB worse.
http://www.prosoundnetwork.com/article/prism-sound-orpheus-firewire-interface/8542#
然后又条件就加clock吧。AD那里有RIAA,可以录LP。
同家的DA2声音好很多。不过以功能和音质来说,Orpheus性价比很高。
Mute這個舉手之勞居然有如此重大的改善, 這個重要的結果其實還蠻容易讓人忽略的!
另外請教, PrismSound似乎建議不需要外接Clock, 在連結當中的量測似乎也說明Internal Clock的Jitter Rejection已經夠好了, 不知道加入Clock主要改善會在哪邊呢?
DA2真的是Dream啊~~1998年的產品居然比10年後的產品還要優秀, 不過只支援到96KHz還是讓人感覺有點不夠用.......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01-14, 07:04 PM
#834
我的经验,专业多通道机用来hifi都要用减法,不需要的东西要么停要么关,有可能的还要拆。
我现在用的rme的fireface400,这机器有数字版和模拟版两块,我只要数字输出的,就把模拟版拆走了,声音可是提高非常非常之多的。
Prism是不建议外接clock的,但现在超标量的clock的多了(比如都用ocxo了,最近几年才流行,以前都是最多用到TCXO的。),所以好处应该还是比坏处多的,我想。
外接clock的坏处是要倍频才能给DAC使用,这里倍频都是256x,512x这么高的倍数,所以会放大噪音的。
所以后来有digidesign出的superclock模式(256X 可惜Orpheus只此次256X输出),减少倍频的次数。现在ESO等一些厂家新出的clock模式都是mhz(22mhz 24mhz)直入了,不需要倍频,更能充分发挥时钟优势。
此篇文章於 2013-01-14 07:24 PM 被 asdffx 編輯。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sdffx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01-15, 05:32 AM
#835
 作者: chsiang
至於量測結果嘛......老實說量是量了, 但是結果應該不對........
本以為很簡單的東西, 其實還真難...........
不知道chsiang玩的怎麼樣?建議先不要在座位處量,也不要先量大喇叭。最好拿對書架喇叭,放在喇叭架上,麥克風調到和高音等高,距離一米左右。再量幾次。這樣房間的影響最小,量到每次得到的結果都差不多時,您就知道怎麼量才準了。我也是玩了好多次才知道自己有沒有量錯。有Stereophile或其它雑誌的測量結果可以幫自己驗證結果,可以省點力,省點時間。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01-16, 09:34 AM
#836
數位線,
看過許多人討論訊號線能不能拿來當數位線用, 結論是如果只是要有聲音, 那用訊號線來當數位線聲音是會有的,
玩Orpheus的過程中, 我想試試拿Emm Labs CDSA SE數位輸出到Orpheus來解碼, 看看聲音有什麼變化,
但是我手邊沒有AES/EBU的數位線, 索性拿條訊號線來接,
聲音有, 44.1KHz的訊號也能Lock,
但是當我播放SACD時, Emm Labs數位輸出會把DSD訊號轉為88.2KHz 24 Bit的訊號輸出,
那就Lock不到了,
應該是用訊號線當數位線時, 阻抗不匹配, Jitter過大讓DAC無法Lock,
所以還是乖乖找一條數位線來用吧, 果然一換上, SACD的輸出就Lock了........學了一個經驗!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02-05, 03:01 PM
#837
.jpg)
Lavry Gold系列的DAC是我在Rockport喇叭之後, 徹徹底底愛上的器材"之三", 而Lavry的DAC是這三件系材中最便宜的了!
這台DA2002在我眼中真的是當今最高成就的DAC之一, 其實我說"之一"只是不想顯得武斷, 以絕對表現來說, DA2002 (DA924)絕對是最高水準之一,
若再把價格因素考慮進來, 那說最高成就的"唯一", 在我心中一點也不誇張!
看照片, 各位可能發現怎麼擺了張流行音樂, 而且也沒有人說過這張蘇永康很發燒,
是的, 自從接上DA2002/924之後, 我聽了大量的流行音樂,
非常有趣, 我認為現在我的系統對於錄音的辨別度非常高, 許多歌曲(不是蘇永康這一張)我彷彿都可以聽出來某些偶像歌手唱歌是一句一句接起來的, 而非一氣呵成~
我想許多經過訓練的耳朵, 即使用普通的系統也可以挑出這些毛病,
但是透過Lavry, 這些問題點變得很輕鬆就可以察覺, 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體驗,
Lavry DA2002跟前幾天才聽到的Eddie Current B.A. 搭配HD800給我對於透明度以及解析力有了全新的體驗,
對於音域平衡有越來越清楚的認識,
DA2002頭尾兩端一點都不含糊, 絕少模糊地帶, 而那中頻質感, 完全顛覆對專業機的刻板印象.......
而我, 只是使用尋常線材來聽而已阿~~~也沒有甚麼特別的調整,
或許年假的時候有時間來好好搭配一下, 看DA2002能發揮到什麼境界!
現在的系統真的也沒什麼好挑剔的了!
-
The Following 9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02-05, 04:41 PM
#838
 作者: chsiang
非常有趣, 我認為現在我的系統對於錄音的辨別度非常高, 許多歌曲(不是蘇永康這一張)我彷彿都可以聽出來某些偶像歌手唱歌是一句一句接起來的, 而非一氣呵成~
我想許多經過訓練的耳朵, 即使用普通的系統也可以挑出這些毛病,
但是透過Lavry, 這些問題點變得很輕鬆就可以察覺, 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體驗,
糟糕,被發現了......哈哈
還有一個字一個字刻的..........
所以錄音室常常戲稱,音樂課之後就是美勞課XD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aul F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02-06, 01:34 PM
#839
我愛上的器材有三件, 只有DA2002/924是訊源, 其他兩件是喇叭......
流行歌曲一個斷句頂多就是10個字, 但是透過DA2002可以很清楚聽到有的人前後兩句的key是不一樣的,
甚至在同一句就這麼不到10個字的中間一兩個字, 還能降key.......
這如果不是實力絕頂的歌手的話, 嗯嗯, 只能說科技真的很進步.........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02-06, 11:15 PM
#840
有點像電視轉播從以前的類比換成HDTV的時候,很多演員/主播的化妝都被人嫌一樣。科技進步總是會帶來一些令人汗顏的,呃,事實。
也許,像這樣的高解析器材變的比較普及,歌手和演奏者會更要求自己進步。
最近在聽一些小提琴的錄音,常常發現可以聽到一些不完美的片段--比方像,收弓的時候,不小心擦到旁邊的弦(或是琴身)。我想,這如果不是在那麼近的距離錄音,在音樂會裡我們應該是不可能聽到的“超細節“(hyper-detail)。至於這些”瑕疵“會不會影響聆聽的樂趣?最少對我是沒太多影響。但是在聽到超細節的同時,我也更容易聽到演奏者超凡的技巧和樂曲的細節。這對於我欣賞樂曲有更多的幫助。我猜,這就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吧?
PS:錄音師的工作是作出一個讓花錢的大爺滿意的錄音。不過,那些大爺可不是我們這些末端消費者。除非末端消費者不滿的聲音能讓唱片公司或是藝人的荷包流血,他們應該還是會繼續走他們的路--- 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
此篇文章於 2013-02-18 12:17 PM 被 kevintran 編輯。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