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08-16, 06:00 PM
#121
 作者: parodielin
1. 我的部落格是寫給有心進入科學測量的朋友一個指引. 我的一些經驗分享, 還有從Rebecca誕生以來透過很多朋友給我的感動. 今年三月台灣之旅, R友為我北中南辦了三場聚會, 我受邀到七八位Rebecca用戶家裡跟他們分享音樂的感動跟他們發燒的經過. 離開台灣時手中帶了二十多片大家送的發燒CD. 透過同一組喇叭在不同空間器材組合, 加上主人聆聽音樂種類差異, 讓我對空間產生了新的認識. 這不是實驗室或無響室可以告訴我, 也不是學校可以教的. 這跟郭靖沒透過黃蓉的手藝學不到洪七公的降龍掌是一樣的. 這是我所謂的善緣.
受之於Community, 回饋我的一些心得算起來微不足道. But that's the least I can do. 回美雜事太多, 很多想動筆的東西都先放著.
所謂"指引", 讀者不應該期待光讀部落格就可以悟道 - That's impossible. 我說過很多次, 音響是實驗科學, 沒有放下身段, 聲波的反應不會自動出現在眼前. 指引只是一個入門的動作. 原則上我以 "假如我剛入門的時候, 讀到這篇文章就好了" 的心態去記錄這一段路程. 你會看到我用Rebecca做例子. 因為這是真實發生的事. 我寫冰風雪的時候, 台灣就我知道只有一位朋友真的做了一組. Rebecca不一樣, 我收到的真實回應題材太豐富了.
4. Scan Revelator 用 5 dB一大格, 一小格 1 dB. 我當然不知道Peerless測試的時候參數設定是怎麼樣. 我以為用12 Smoothing是看你說的 ( 使用B&K 在無響室以1m/2.83V 1/12 Oct的測試數據). 假如你的1/12 Oct代表的不是1/12 Smoothing, 建議你交代清楚. 但其實這不重要. 看她的圖表, 我會希望她的解析度再高一點. 她的細微鋸齒太少. But it doesn't really matter. 設計師拿到單體會自己測, 廠商的數據都是參考用. 有的廠商數據很漂亮, 實測起來發現數據太樂觀. 這個領域跟擴大機的瓦數一樣, 沒有什麼標準. 對消費者來說, 只有眼睛放亮一點.
5. 假如有閒細心讀我的文章, 會讀到在我正式公開Rebecca測試數據之前寫的一段文字:
為什麼我至今未公該Rebecca測試數據: Rebecca的測試數據從來不是秘密. 在台灣看過我測試的朋友, 跟一些Rebecca使用者自己進行測試, 不少朋友已經看過了. 我不想公布的原因:
A.我覺得測試數據對大部分的Rebecca現任owners, 以及對Rebecca有興趣的朋友沒有太大幫助. 過去一些Rebecca使用者遇到的問題大部分是空間跟擺位造成. 測試數據對這類問題沒實質用處. 提供大家擺位的照片作參考幫助更大. 這是Rebecca Community可以做到的.
B.我不希望你是因為看到測試數據來買. 測試數據有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 懂不懂每個數據在說什麼, 第二個層次: 明不明白測試數據的”能”與”不能”. 第一個層次如果你很用功讀書, 願意花點時間作實驗, 可以在Internet找到大部分答案. 第二個層次, 你必須要實際設計過喇叭, 實際測過單體, 實際聽過很多裸單體, 還需要很多經驗 (這可以自己累積或有幸得到高人傳授). 這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緣分. 郭靖能學到降龍十八掌沒有黃蓉的廚藝跟桃花島的機緣, 是辦不到的. 令狐沖如果沒上悔過崖, 遇不上風清揚, 也練不到獨孤九劍.
Rebecca的頻響也到40K, 但給你看20K-40K的頻響曲線沒有任何意義. 人耳無法辨別這個區段. 但一個可以到40K的高音, 她的好處會展現在其它人耳可以辨別的區段 (那些頻段?什麼好處? Homework assignment).
Linkwitz 這段話很經典:
"I do not show frequency response measurements, because I have no single set of data that fully describes the speaker."
http://www.linkwitzlab.com/orion-faq.htm#Q13
不介意讀英文的話, 整段讀完會明白為什麼我在上面這麼說. 我希望Rebecca的數據是一種印證. 以我現在的經驗可以從好的測試數據看很多東西, 但跟Linkwitz說的一樣, 隔空抓藥聲波這種變數很多的領ˋ限制很多.ˋ
如果你在掏寶上找到真愛, 恭喜你囉! 討論空間的主題談到Baffle Loss跟Diffraction我已經有點意外了 (應該歸功於你的問題問得好?). 我覺得這個Thread不是討論Voicing的地方.
你說到重點了!指引不對,有時會讓人更亂!
例如你說的喇叭數據、擴大機數據沒有標準,這句話也對也不對,也對的原因是所謂的好聽能有標準嗎?
也不對的原因是,喇叭跟擴大機都有測試的法規標準,例如喇叭是IEC-60268-5、擴大機是IEC-60268-3,這
是為了避免大家各測各的,造成混亂!所以一般廠家在測試時都會宣告他使用什麼測試法規,若不是照法規
來測,也會宣告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態下進行測試,這樣才不會造成誤解!就拿你的喇叭來說,你公佈的曲線並
沒有公佈你是在什麼狀態之下測的、設定值,那一般消費者如果回到家測試後,發現他測試的跟你不同,不想跟你溝通,
是否可以告你欺騙、廣告不實呢!
給你個建議,把你的軟體、設備、設定公佈出來,作一個宣告!才不會有些糾紛發生。
另外,謝謝、音響產品我應該不用去淘寶買。
不過,小弟真的跟你說的一樣,小時候不認真用功念書,所以才來作音響行業,為了充實自己的不足,加入了AES成為會員,
但水平還不夠發表論文,所以只有慢慢的收集,慢慢的看AES的論文,現在才看了186篇而已,包含了音箱設計、Horn、Magnet、
Measurement 、Mobile Phone、Motor Nonlinearity、Port、Power Handling、Room Acoustic、Sensitivity、Spider、Thermal、Unit Design、Voice Coil General
,大陸的論文因為有一些朋友一直有在期刊上發表聲學論文、實驗心得,所以大陸的論文也收集了一些,書倒沒買幾本,但
關鍵的都買了,還在研究跟作整合,你的建議,小弟接收到了!由衷的跟你說聲謝謝。
此篇文章於 2012-08-16 06:17 PM 被 carsound 編輯。
-
-
2012-08-16, 06:35 PM
#122
 作者: kevintran
要是我沒猜錯的話,carsound大應該是服務於音響製造業界的。從他已前發表過的文章,我想他設計過的喇叭或量過的單體應該不會少的。我個人覺得他說的一些論點還蠻中肯的。
當然,我沒作過喇叭也沒真的量過喇叭,我對喇叭測量的瞭解很有可能有很多誤解。
我是音響業界跑龍套的,騙吃騙喝、因為我同事都說我只出一張嘴,一對耳朵、他們就要作到死......
-
-
2012-08-17, 07:23 AM
#123
1. 我舉的例子的是擴大機的瓦數跟測量. 這兩個東西廠商可以自由心證. HomeTheaterMagazine.com 測量很多擴大機的瓦數, 有的說75W, 實測只有20W, 有的說65W, 測起來有100W. 有的保守有的太樂觀. 這是產業的現象. 這對消費者來說是不利的. 幾年前美國FTC想規範擴大機的瓦數 (如果廠商呈報不實, 罰款), 後來不了了之, 因為執行上不易, 加上這個動作後來被認為沒有太大價值 (跟FDA規範藥品比起來).
同樣的, 喇叭的靈敏度也是五花八門. 單體的TS參數也各有花俏. Scan 跟 Seas 這種大廠High end的單體有時候T/S參數實測跟表定差很多 (他們也都說我們用IEC Standard). 但他們還是可以賣, 使用者可以選擇. 看應用, 有的差距沒關係.
2. 很多喇叭大廠都沒公布頻響圖. 有些還"禁止"Stereophile公布, 或是不願讓Stereophile Review他們的喇叭. 有的公布用10dB的格式. 在這裏(http://parodielin.blogspot.com/2012/07/rebecca.html) 我有提到測試麥克風的擺設點. 沒有用Smoothing. Rebecca從2011年底開始, 我故意不公布. 因為我想看看大家在不知情的狀況下, 聽感會是什麼. 我不想因為測試圖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 公布頻響圖是2012年七月. 這是一種印證跟學習. 有頻響圖對使用者來說多了一層判斷資料, 使用者必須花點功夫去了解. 有的朋友有能力印證, 很多沒有. 所以這要看使用者相不相信設計者, 理念是否一樣.
My preference: 5 dB, Non-Smoothing, Gated Response. 說穿了也很簡單. 其它參數怎麼調整跟如何擺位來克服空間反射波的限制/干擾, 測試解析度能到多低的頻率, 這跟測試者的功力有關.
3. "把你的軟體、設備、設定公佈出來,作一個宣告!才不會有些糾紛發生" - 真要有這種"告"的事件, 喇叭的靈敏度跟擴大機瓦數會先發生. 接著可能是單體參數跟喇叭阻抗. 高等法院處理這些案件可能就客滿要領牌子排後補了. 頻響圖可能連後補都排不上. 要不從圖就可以判斷, 如果做不到這點, 公布軟體設備設定也沒幫助也還是自由心證. 我的一些文章可以幫助使用者眼睛張亮一點. 看Stereophile的測試圖是一個不錯的學習起點. 試著去讀註標, 有心者可以從Internet學到不少東西. Tangband 的測試圖在DIY族群中屬於"樂觀派", 但這不影響他有些單體很不錯的事實. 因為大家拿到手, 照妖鏡照一下就知道了.
 作者: carsound
你說到重點了!指引不對,有時會讓人更亂!
例如你說的喇叭數據、擴大機數據沒有標準,這句話也對也不對,也對的原因是所謂的好聽能有標準嗎?
也不對的原因是,喇叭跟擴大機都有測試的法規標準,例如喇叭是IEC-60268-5、擴大機是IEC-60268-3,這
是為了避免大家各測各的,造成混亂!所以一般廠家在測試時都會宣告他使用什麼測試法規,若不是照法規
來測,也會宣告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態下進行測試,這樣才不會造成誤解!就拿你的喇叭來說,你公佈的曲線並
沒有公佈你是在什麼狀態之下測的、設定值,那一般消費者如果回到家測試後,發現他測試的跟你不同,不想跟你溝通,
是否可以告你欺騙、廣告不實呢!
給你個建議,把你的軟體、設備、設定公佈出來,作一個宣告!才不會有些糾紛發生。
此篇文章於 2012-08-18 08:44 AM 被 parodielin 編輯。
-
-
2012-08-17, 09:35 AM
#124
 作者: parodielin
1. 我舉的例子的是擴大機的瓦數跟測量. 這兩個東西廠商可以自由心證. HomeTheaterMagazine.com 測量很多擴大機的瓦數, 有的說75W, 實測只有20W, 有的說65W, 測起來有100W. 有的保守有的太樂觀. 這是產業的現象. 這對消費者來說是不利的. 幾年前美國FTC想規範擴大機的瓦數 (如果廠商呈報不實, 罰款), 後來不了了之, 因為執行上不易, 加上這個動作後來被認為沒有太大價值 (跟FDA規範藥品比起來).
同樣的, 喇叭的靈敏度也是五花八門. 單體的TS參數也各有花俏. Scan 跟 Seas 這種大廠High end的單體有時候T/S參數實測跟表定差很多 (他們也都說我們用IEC Standard). 但他們還是可以賣, 使用者可以選擇. 看應用, 有的差距沒關係.
2. 很多喇叭大廠都沒公布頻響圖. 有些還"禁止"Stereophile公布, 或是不願讓Stereophile Review他們的喇叭. 有的公布用10dB的格式. 在這裏( http://parodielin.blogspot.com/2012/07/rebecca.html) 我有提到測試麥克風的擺設點. 沒有用Smoothing. Rebecca從2011年底開始, 我故意不公布. 因為我想看看大家在不知情的狀況下, 聽感會是什麼. 我不想因為測試圖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 公布頻響圖是2012年七月. 這是一種印證跟學習. 有頻響圖對使用者來說多了一層判斷資料, 使用者必須花點功夫去了解. 有的朋友有能力印證, 很多沒有. 所以這要看使用者相不相信設計者, 理念是否一樣.
My preference: 5 dB, Non-Smoothing, Gated Response. 說穿了也很簡單. 其它參數怎麼調整跟如何擺位來克服空間反射波的限制/干擾, 測試解析度能到多低的頻率, 這跟測試者的功力有關.
3. "把你的軟體、設備、設定公佈出來,作一個宣告!才不會有些糾紛發生" - 真要有這種"告"的事件, 喇叭的靈敏度跟擴大機瓦數會先發生. 接著可能是單體參數跟喇叭阻抗. 高等法院處理這些案件可能就客滿要領牌子排後補了. 頻響圖可能連後補都排不上. 要不從圖就可以判斷, 如果做不到這點, 公布軟體設備設定也沒幫助也還是自由心證. 我的一些文章可以幫助使用者眼睛張亮一點. 看Stereophile的測試圖跟Rebecca的圖是一個不錯的學習起點. 試著去讀註標, 有心者可以從Internet學到不少東西. Tangband 的測試圖在DIY族群中屬於"樂觀派", 但這不影響他有些單體很不錯的事實. 因為大家拿到手, 照妖鏡照一下就知道了.
4. 我從沒想到真的會有使用者測Rebecca. 這位朋友 ( http://www.hifidiy.tw/showpost.php?p=8127&postcount=26) 先跟團買了一組R2, 兩個月後加了兩對 Rebecca 3. 過了半年回來買了 Viva. 分享照片給我的時候, 他也分享了他的測試結果 (我很訝異). 他用免費軟體, 我請他用Gated Response, 他用的訊號跟我用的不一樣, 從照片他的空間雜物應該不少, 擺位可能也沒有我講究. 但殊途同歸, 得到的答案還蠻接近的. 一法通萬法通, one just needs to know what matters.
1、擴大機測試W數不同這是存在的,不過通常有差異的點,是在於他們在宣告的部份,而非規範上!
很簡單,喇叭的測試也適用,例如法規是以擴大機的最大輸出通常為THD+n <10%,但有些廠家就是<1%,
但都會宣告,喇叭也一樣,4Ω標準1m/W是2V ,有些廠家就是用用2.83V/1m,
另外,T/S參數不在法規規範內,所以T/S參數會有差異,這常發生的原因為兩種可能,一、儀器不同、標示就會不同,例如CLIO就跟LMS不一同。
二、測試方法不同、一般消費者通常採用,小訊號測試,就是線夾了就測、但廠家通常採用大訊號測試,而且還會加上個1K的電阻進行阻抗
曲線測試。
測試的方式不同曲線就不同,我就碰過一個廠商他的曲線低音是比較多了,我一沒注意他宣告的部份 10cm/W(近場測試低音較多)
就測了,結果曲線就不一樣!移到10cm低音多、1m低音少、3m低音更少。
很多廠家在測試就是會投機取巧!平....是可以作出來的,就看消費者會不會判斷了。
-
-
2012-08-17, 12:31 PM
#125
身為版主在此提醒一下參與討論的所有人,
文章中請不要有商業宣傳的意圖, 不要試圖由走在灰色地帶暗渡陳倉, 目前的狀況我個人是OK, 因為都還是有內容正向的討論,
本文僅是善意提醒,
另外也想提醒, 網路上討論交流, 不是比誰才高八斗, 學富五車,
本站上不乏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的一方之霸, 即使領域不同, 對於科學的事多少都是能夠心神領會的,
為文討論, 目的並不在當老師教學生, 也非指導教授對研究生的論文方向發表意見, 如果有這種心態, 老實說目前文章的水平都還不夠,
本串討論到現在已經與主題無關, 但我個人覺得無妨, 請繼續,
若是要進行攻防辯論, 我期待看到更多的火花, 更多更深入的對談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08-17, 01:46 PM
#126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08-17, 08:47 PM
#127
 作者: chsiang
身為版主在此提醒一下參與討論的所有人,
文章中請不要有商業宣傳的意圖, 不要試圖由走在灰色地帶暗渡陳倉, 目前的狀況我個人是OK, 因為都還是有內容正向的討論,
本文僅是善意提醒,
另外也想提醒, 網路上討論交流, 不是比誰才高八斗, 學富五車,
本站上不乏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的一方之霸, 即使領域不同, 對於科學的事多少都是能夠心神領會的,
為文討論, 目的並不在當老師教學生, 也非指導教授對研究生的論文方向發表意見, 如果有這種心態, 老實說目前文章的水平都還不夠,
本串討論到現在已經與主題無關, 但我個人覺得無妨, 請繼續,
若是要進行攻防辯論, 我期待看到更多的火花, 更多更深入的對談
抱歉,讓主題偏離了,而且版主說的沒錯,感覺我發言似乎有些不妥,這是我個人
性格上的不足處,若有得罪各位網兄望請見諒。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arsound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08-17, 09:43 PM
#128
樓上的carsound大哥,版主好像不是說您。
不過,我期待能看到更多測量方法的介紹。比方說,如果要作gated response,那麼gate要開多久才不會把房間的反射波收進去?喇叭本身的繞射,面板的反射要如何能量到(又不會和反射波混在一起)?要不要作離軸的測量?
-
-
2012-08-17, 11:00 PM
#129
我把上面一些沒有必要的文章都刪了,
對於被刪文的前輩感到抱歉, 但是為了避免有心人挑起不必要的紛爭, 請容小弟齊頭式地刪文
再次抱歉,
我不想要因為某些有特定目的的文章, 把能夠也正在對空間討論相關版面的能人高手給趕走,
小弟並不反對輕鬆的對談, 但是太多這類的對談而且方向不太對時將造成其他網兄閱讀的困難, 恕我不得已做出如此決定
對於Thxman希望你了解我是對事不對人, 儘管你認為你的文章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
但是你的做法我看到的只有引起很多爭議, 也不僅僅是在My-Hiend.com而已,
所以對你說聲抱歉, 請你改變作法,
身為版主我會捍衛貢獻者, 以及有心交流的讀者的權益,
交流討論非常簡單的幾個原則我已經提過了, 也請大家配合, 這裡絕對不是一言堂,
我要做的是吸引更多高手來激發更多火花, 任何會妨礙這個目標的人以及行為, 我將會積極處理!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08-17, 11:59 PM
#130
 作者: chsiang
我把上面一些沒有必要的文章都刪了,
對於被刪文的前輩感到抱歉, 但是為了避免有心人挑起不必要的紛爭, 請容小弟齊頭式地刪文
再次抱歉,
我不想要因為某些有特定目的的文章, 把能夠也正在對空間討論相關版面的能人高手給趕走,
小弟並不反對輕鬆的對談, 但是太多這類的對談而且方向不太對時將造成其他網兄閱讀的困難, 恕我不得已做出如此決定
對於Thxman希望你了解我是對事不對人, 儘管你認為你的文章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
但是你的做法我看到的只有引起很多爭議, 也不僅僅是在My-Hiend.com而已,
所以對你說聲抱歉, 請你改變作法,
身為版主我會捍衛貢獻者, 以及有心交流的讀者的權益,
交流討論非常簡單的幾個原則我已經提過了, 也請大家配合, 這裡絕對不是一言堂,
我要做的是吸引更多高手來激發更多火花, 任何會妨礙這個目標的人以及行為, 我將會積極處理!
不用抱歉,刪的好!!
其實,我已經有陣子根本不想看這篇.
"落落長",或許說是太專業,或者是個人膚淺.
總之,根本已經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哈~~繼續,繼續!!

StevenCheng將軍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