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隔壁站有一篇非常想回應的好文章,但是實在不願意到該『站』,所以回在這裡,希望原作者有看到!....:)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post205163980
這下子我就很想講一些我的發現了....:)
我之所以瘋狂認同樂之邦的 USB DDC,就是因為它是罕見的 bulk mode 之 USB DDC!請下載程式自行檢查:
http://www.thesycon.de/tdd/tdd.exe
相對的我手上的 Bladelius USB DAC,使用 XMOS 解決方案,測試出來就是 USB audio 2.0, isochronous asynchronous mode 無誤。
(雖然我是極端深綠,但是談到科學,中國人岐視中國人好像比政治還更嚴重,中文世界我隨便GOOGLE一下『bulk mode 樂之邦』居然找不到半篇?只有英文世界討論地可熱了。在科學的領域要就事論事,對我們的社會文化實在有夠難的。<== 這是無關本文的感嘆....:P )
使用 bulk mode,理論上是 JITTER FREE,然而『電腦播放程式』與『USB線材』還是瘋狂影響著它的數位輸出表現,這是我的真實聽感;所以bulk mode雖然是好的,但是不是萬能。
我個人認為,數位訊號除了 JITTER外,還有 0.0000 與 0.0001 的問題,也就是任何記錄或傳送數位訊號的載體,都不可能做到1.0000000與0.0000000的程度,或多或少都是 0.9999993 或 0.00000007的現象。而經過 DAC 轉成類比訊號後,就是會出現人耳可發現的聽感差異。
藍光轉盤的發現更是證實這個想法:同樣是 44.1,為何藍光>>>>CDP?因為前者的精度是 0.000001,而後者只不過是0.0001,聲音水準就可以相差十萬八千里了。
當然音響是複雜系統,絕對不可能憑這個單一變項就一次定江山,所以以上只不過是理念上的討論而己.....

但是我追求『超值』,對於如此先天優勢的『bulk mode 樂之邦 DDC』居然鮮人賞識,真的會讓人懷疑發燒友有沒有好好正確使用耳朵....:P :P
所以大家應該隱隱發現我沒有認真測試 XMOS 的低價 DDC,更懶得測 TENOR 8808,這下子你知道了....:P
而樂之邦換晶掁可以大幅提升聲音效果,因為它是JITTER FREE,所以自身的時脈比什麼都重要!我猜測『USB HUB 的時脈更換』對 XMOS 有效,對樂之邦應該效果不大。
『bulk mode』造成電腦判斷該裝置『只要100mA』的電就夠用了,因此如果你的電腦有省電功能,它一定會『突然』送出太小的電流給樂之邦DDC,造成樂之邦的聲音很爛......偏偏現在所有電腦都內建省電功能,有的還不能關掉呢!所以樂之邦DDC一定要使用USB電源分離線或帶電HUB,否則電力常常不足而出現惡聲。
OK,目前還有什麼 USB DDC 是『bulk mode』的?有沒有比較便宜的?值得每個都拿出來測試....:)
『bulk mode』USB DDC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LINUX與MAC OS的『公用驅動程式』,完全都自己寫,猜想這正是樂之邦被罵了半天就是遲遲推不出DRIVER的原因。所以使用PC的我們真是好狗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