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06-15, 06:02 PM
#2471
 作者: River
[恕刪]
您好:
古樂器的演奏詮釋意義,我早在『22歲』時就在《古典音樂雜誌》發表過相關論述了,這部分各自表述就好!....:)
至於這個『錄音』到底好在那裡?顯然您完全沒有聽出來....:P 如果能正確播放這張唱片的空間感與超低頻,就算使用古樂器,還是比任何現代樂團的錄音可以產生『更大太多』的氣勢,根本就不會覺得這個古樂團是『小編制』。
可惜您只因為用知識求證它是古樂器,就根據『古樂器』去自行幻想這張唱片的聽感應該是如何了;所以我們只要有心,200元的電腦喇叭也可以比兩仟萬元的音響系統還要有音樂素養哩!這個路數與我這個討論串是完全不搭調的,同樣是各自表述就好!....
-
-
2012-06-15, 07:30 PM
#2472
超低頻? 多低是你指的超低頻? 請問你的空間和喇叭是?
能量與樂團編制是成正比的, 我沒意思說古樂團不好.....只是能量的標準下, 古樂器的極限就在那....如果這點還需要討論, 恩...請按右鍵離開吧.....
另外, 如果"所以我們只要有心,200元的電腦喇叭也可以比兩仟萬元的音響系統還要有音樂素養哩!"這樣前後矛盾的話也說出來了....恩...不是要能聽到超低頻嗎? 200元的電腦喇叭可以聽到超低頻, 的確是需要相當的想像力(心). 哈....
各自表述, 給你參考.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River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06-15, 07:55 PM
#2473
我想我的意思就是 River 您的聽感跟我完全、徹底不一樣,多說無益,各自表述就好!還要講得更清楚嗎?....:P
-
-
2012-06-15, 08:27 PM
#2474
River有些地方是說對了, 以那張唱片的樂團與百人的BPO比較下差異相當大, 要再這樣大的音樂廳錄出那樣清晰類似錄音室空間的感覺畢竟不容易, 以錄音品質而言的確是那張唱片優秀, 不過以演奏(詮釋)水準而言兩者差異是相當明顯, 您也一定聽到了, 相信聽音樂數十年的您可以輕易分辨.
如果仍有疑惑這兩天放假日, 只要在家仔細聽您會發現那張唱片的確是入門級的詮釋, 要宰音響系統還有點距離.
此篇文章於 2012-06-15 08:33 PM 被 schung320 編輯。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schung320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06-15, 08:44 PM
#2475
-
-
2012-06-15, 09:28 PM
#2476
不要這麼輕易和自我膨脹的說出這就是最正確的錄音和演奏這樣的結論了. 當然你還是可以堅持說是啦….言論自由嘛. 有人就是喜歡用誇張的言論方式.....對我來說, 這其實只是一個一家之言. 聽聽就好. 這樣編制下的樂團的錄音條件和難度, 本來就不能與錄製一個完整現代管弦樂團相提並論.[/QUOTE]
看了這麼多你的文章
你不也是你說的那種人嗎??;(
"一家之言.堅持己見." 只不過表達方式不一樣
但骨子裡都一樣啦 :)
所以psycho 才早早就說 根本就不會有討論的交集
何必繼續 破壞雅興呢?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bk520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06-15, 09:43 PM
#2477
音樂是用來欣賞要以筆墨形容畢竟不容易, 您以二十歲的年紀已經開始寫樂評的確英雄出少年, 這年紀的我才剛入門, 相較之下實在無法比擬, 文字功夫遠不及您.
說實在"古典音樂"雜誌創刊時個人是讀者, "音樂時代"雜誌創刊時個人也是讀者, 拜讀多年與參加多場音樂會, 聽過為數不少CD後漸漸能分辨音樂演譯的優劣, 每個樂團加不同指揮可創造不同的音樂表現力, 世界有名樂團為何能叱吒風雲數十年不墜自有其道理, 而這表現力不單單只是錄音優劣而已, 您可以聽到樂團如何呈現該曲, 當你有共鳴時才是最大的享受也是音樂家要給你的.
音樂表現上有很多細微表情, 在在都能顯示音樂家演奏水準與指揮要的詮釋內容這方面不單是現代管弦樂團, 即便是古樂團也都是如此, 有些就只是把故事說完, 有些說故事時會帶表情引人入勝, 讓人久久不已.
提到"詮釋", 如果方便的話真的很想聽聽您對Rattle+BPO, Karajan+BPO演出馬勒九號有何comment.
 作者: psycho
這就是我認為古典音樂迷最危險的陷阱:太早談『詮釋』...:P
請問您知不知道,依您上立論,您認為您對詮釋的理解勝過我,所以才能提醒我詮釋很重要喔!那我就真的不知道怎麼回應了耶!我不知道以我二十歲就可以擔任專業樂評的實力,居然還會不懂詮釋?那就真的不知道誰才有資格談懂詮釋了!...
談論古典音樂,冒然談詮釋的,是最危險的陷阱,我只能留下這句警示明言了;若是不服氣,OK,我貼出我二十二歲寫的樂評,我們來比比看誰比較會談詮釋、尤是談古樂器演奏:
此篇文章於 2012-06-16 07:30 AM 被 schung320 編輯。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schung320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06-15, 11:15 PM
#2478
 作者: schung320
音樂是用來欣賞要以筆墨形容畢竟不容易, 您以二十歲的年紀已經開始寫樂評的確英雄出少年, 這年紀的我才剛入門, 相較之下實在無法比擬, 文字功夫遠不及您.
說實在"古典音樂"雜誌創刊時個人是讀者, "音樂時代"雜誌創刊時個人也是讀者, 拜讀多年與參加多場音樂會, 聽過為數不少CD後漸漸能分辨音樂演譯的優劣, 每個樂團加不同指揮可創造不同的音樂表現力, 世界有名樂團為何能叱吒風雲數十年不墜自有其道理, 而這表現力不單單只是錄音優劣而已, 您可以聽到樂團如何呈現該曲, 當你有共鳴時才是最大的享受也是音樂家要給你的.
音樂表現上有很多細微表情, 在在都能顯示音樂家演奏水準與指揮要的詮釋內容這方面不單是現代管弦樂團, 即便是古樂團也都是如此, 有些就只是把故事說完, 有些說故事時會帶表情引人入勝, 讓人久久不已.
提到"詮釋", 如果方便的話真的很想聽聽您對Rattle+BPO, Karajan+VPO演出馬勒九號有何comment.
大家似乎都一直忽略或體會一個觀點
這也是Psycho 一切討論的基準點
就是故事的好壞判定最基本最基本的-> 就是先把故事說完整
之後 什麼詮釋, 指揮特性.錄音品質 才有得討論
不然越扯越遠的討論 這串是要飛去火星去喔 !!:O
這些"大師名盤"給了聽者什麼樣的感動, 那都是個人的享受和體悟
但是 我想聽到 又好聽 又完整的故事 這是很奢求的嗎?
是的 !!
在大廠的強勢操作和台灣的聆聽習慣下
是的...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bk520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06-15, 11:52 PM
#2479
 作者: hbk520
不要這麼輕易和自我膨脹的說出這就是最正確的錄音和演奏這樣的結論了. 當然你還是可以堅持說是啦….言論自由嘛. 有人就是喜歡用誇張的言論方式.....對我來說, 這其實只是一個一家之言. 聽聽就好. 這樣編制下的樂團的錄音條件和難度, 本來就不能與錄製一個完整現代管弦樂團相提並論.
看了這麼多你的文章
你不也是你說的那種人嗎??;(
"一家之言.堅持己見." 只不過表達方式不一樣
但骨子裡都一樣啦 :)
所以psycho 才早早就說 根本就不會有討論的交集
何必繼續 破壞雅興呢?[/QUOTE]
我不便猜測您的立場. 是否可以有討論的交集, 誠然不是我單方面的事. 我提出的問題點也非什麼深奧, 形而上的感覺所以難以討論
不過您所說的"一家之言, 堅持己見"的部份, 我會感謝您的提醒, 時時警惕, 避免誤導他人.(sweat)
-
-
2012-06-16, 12:09 AM
#2480
樓上的hbk250網友說的真好:“故事要先說完整。”
我沒有Karajan和VPO的馬勒第9(我只有他和BPO的馬勒5,6,和9),不能作什麼比較。不過,每次聽Karajan的馬勒(我承認我今年還沒拿出來聽過,所以是憑記憶),優美是很優美(特別是第5號),可是都感覺少了什麼?我講不出來。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