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schung320
主機板有WiFi的功能, 第一步即是將天線拔掉, 第二步移除WiFi上的設定(remove driver), 第三步檢查有關網路的部分能關多少就關掉多少.
將網路功能全部關掉後的聲音會好上不少, 另SATA線找ppastudio買綠標II吧.
同意網路要關掉,如果不需要的話,像我是連驅動程式都通通移除了....:P
如果因此造成電腦不能做事,請善用『多開重機』功能....:)
 作者: queueing85
真高興 'rip差異' 的謎團解開了,不會變成本世紀的神話.
且『預讀入記憶體並且重新排列整齊』就可無法分辨 rip 差異, 代表不受 『主機板』的影響
那以後只要系統 設計成資料一次預讀入記憶體, 那也不用煩惱選主機板及線性電源了.
我到不覺得 RIP 差異是神話....:) 如果不是一堆人堅持 RIP 差異,我們還可能不知道電腦播放有這麼可怕的干擾因素哩!從這個立場我非常感謝當初堅持 RIP差異的發燒友,並且尊稱為『高手』喔!....
而您的推論有點想歪了, 『主機板』還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哩!不好的主機板,不只電源設計嚴重不當,音響性能變小;而且南北橋晶片性能不佳,至少就造成 USB轉SPDIF 的聲音『完全不正確』。所以無論如何,最頂級的主機板是絕對省不得的,大概跟喇叭快一樣重要了。
而線性電源也是非常重要,只是到底放在那裡的CP值最高,我還在測試.... 總而言之 RIP 是否有差異跟主機板與線性電源沒有關係啦!....
 作者: hansonz
同感~
還沒踏入CAS的原因之一就是RIP的問題
如果使用Jplay/amarra/pure music 等預讀入記憶體的撥放程式,可以排除rip的差異
似乎可以切入CAS了
我最初的確也因為RIP差異的問題嚇了一跳,幸好我一開始就是玩JPLAY,有幸免走冤枉路...:)
但是我記得『極少』有播放軟體可以做到 JPLAY 這麼正確的地步喔!我沒有MAC沒有試過 AMARRA 或其他程式所以不知道,但是從大家的聽感描述看起來,似乎沒有JPLAY這麼精準喔!....:P
再者,『預讀入記憶體並且重新排列整齊』雖然是重點,但是我猜 JPLAY 或 OS 4.0 應該還有一般人想不到的策略讓聲音更正確。例如說,無論是硬碟或是記憶體,0.00000 才是最佳狀態,一次寫成 0 可能只是 0.01 或更糟情況,資料當然還是正確無誤地被判讀成 0,但是讀取時就會產生判讀問題而增加JITTER了!根據GUTMAN演算法,只有重覆在同一個記憶體或磁區反覆寫三十多次0,才可能得到最正確的 0.00000000。
依此而論,尤其是我估算 JPLAY 『預讀入記憶體並且重新排列整齊』而播放所花的那麼多時間,我強烈懷疑:
JPLAY 2.X 版是重覆寫 10次...........
JPLAY 3.X 版是重覆寫 15次...........
JPLAY 4.X 版是重覆寫 20次...........
所以 JPLAY 的聲音不但超級正確,而且保證每一代都比前一代更正確;否則完全無法了解為什麼它的聲音永遠新一代打舊一代?!
高醫師如果看到這裡,要不要請你與 P900兄試試看把 OS 4.0 依此進化成 4.5?還是你們早就學這一招了?.... 不過這一切都是我亂猜的,有錯不賠喔!....:P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不要一直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就算真的要,也該是在其中自得其樂方為是. ]
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
因為覺得如果連rip都得選主機板及換線性電源
那原本想進入CAS 帶來便利,又要有好聲,就變的複雜了.
但換個角度想,其實這和換線,換器材,各式的調音手法一樣,如自得其樂自然不覺得麻煩
不過還是感謝有人契而不捨的把謎團解開
但因為
[數位世界沒有這麼不美好,但也沒有那麼美好] (前後對調了 一下)
追求好聲的愛樂者們還是有的忙
 作者: Higuma
數位世界沒有這麼美好,但也沒有那麼不美好.
您應該考慮的不是非要怎麼怎麼做才能怎麼怎麼樣,
而是更單純的 有沒有興趣 有沒有需要.
不要一直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就算真的要,也該是在
其中自得其樂方為是.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queueing85 For This Useful Post:
-
我可能要說明一下我所謂的[只要系統 設計成資料一次預讀入記憶體]
我所想像的理想系統是PC 和 DAC 之間用高速光纖傳輸 ( for GND 隔離)
一次將所選的一首曲子的資料瞬間傳入DAC內的 buffer記憶體
然後在DAC播放時便幾乎不再和PC 交換資料(邊傳邊play肯定又受主機板及換線性電源影響)
當然這機器得調音得很棒
再來就是乖乖存錢囉
 作者: psycho
而您的推論有點想歪了, 『主機板』還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哩!不好的主機板,不只電源設計嚴重不當,音響性能變小;而且南北橋晶片性能不佳,至少就造成 USB轉SPDIF 的聲音『完全不正確』。所以無論如何,最頂級的主機板是絕對省不得的,大概跟喇叭快一樣重要了。
-
-
 作者: Higuma
數位世界沒有這麼美好,但也沒有那麼不美好.
[恕刪]其中自得其樂方為是.
我不贊成這個觀點喔.....:o
理由一:玩音響如果不花很多時間辛苦研究,那麼砸錢買最高價音響永遠會比便宜音響更正確更好聽,那麼音響科學或音響藝術就變成比錢大會了....:P
理由二:我對CAT超值且極緻的要求,就是因為被新天新地的正確唱片嚇到,感覺過去買的一萬張唱片都是垃圾,因此努力研究出一套讓學生、窮人都可以聽出正確唱片美感的方法。這一點是林主惟沒有心力做的,就需要有別人來補這一塊,所以我就努力投入了....:)
也就是說,只要辛苦努力龜毛地研究CAT,我就有把握全套音響兩萬元以下,便可以聽到新天新地唱片的正確美聲。對比於多少百萬千萬音響玩家卻『把新天新地的唱片聽成錄音有問題』,是不是發現了一個階級平等的理想社會?...:P 所以,一定要辛苦、一定要龜毛,而且一定要花費心力,否則這個世界就太不好玩了!... 
 作者: queueing85
[恕刪]一次將所選的一首曲子的資料瞬間傳入DAC內的 buffer記憶體
然後在DAC播放時便幾乎不再和PC 交換資料(邊傳邊play肯定又受主機板及換線性電源影響)
當然這機器得調音得很棒
再來就是乖乖存錢囉
這個觀念我曾經支持過LSP000兄的類似想法,是我現在己經知道『絕對不可能』了....:)
原因還是在『市場』,DAC裡的BUFFER絕對沒有想像簡單!如果BUFFER只是簡單的處理,其實就像電腦播放軟體一樣,性能不足,就是嚴重哀聲,不如不要BUFFER。
同樣是拿PC的記憶體播放,JPLAY就遠遠把其他播放軟體通通踢到外太空;而JPLAY所『真正需要』的性能,至少也需要 AMD 的 SEMPRON 140 或 INTEL 的 P7650 以上,也就是說,五年前的舊電腦完全是不合格的。
現在的電腦只要兩萬元是市場太大而薄利多銷,想像一下我那台I3 CAT電腦如果全台灣只賣一萬台,一台很可能要破五十萬元哩!沒錯啊,汽車的改裝引擎電腦不過是 INTEL 的 P7650 級還只是『單核心』,一顆就要八萬元了哩!全套含線含軟體不含調校,就要花你十六萬元了!
如果DAC裡處理BUFFER的性能能滿足JPLAY所需,這台DAC我猜至少也要賣五十萬元以上,那就完全沒有市場價值與購買的意願了....:P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我可能得再說明一下我想像的"理想系統"
1. PC 和 DAC 之間用高速光纖傳輸
DAC 是獨立的 box
2. PC 端只需簡單的傳輸軟體, 不需要 JPLAY
2. DAC 內 的 buffer 如何 play
用 FPGA 做 Hardware DMA 吧 也不需要 JPLAY
(因為不是PC,不跑 Windows, 也不想跑 Android or Linux.
最好 embedded OS 也不要)
3. 高速光纖傳輸
DAC 端的傳輸晶片最好設計成用 8051 等級的 uP 就能 control
4. 價錢
digital 部分成本應是不貴
但 digital to analog, 類比端的處理及要調音到 dCS or EMM 的等級 仍是最困難的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queueing85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