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04-10, 01:45 AM
#161
 作者: michaelwmwang
上次我們聽到最好的聲音是CD對不? 
不,是LP.
(你少挖坑讓我跳了)
你老婆最感動的那張45轉的RCA.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23 in F Minor,Op.57
"APPASSIONATA"
這張,連我不愛聽古典的,都不得不稱讚錄得真好!!
我,是不會說我這裡的LP是"天下第一"!!
但,你能找到讓我稱服的也沒幾個人啦!!
此篇文章於 2012-04-10 01:50 AM 被 將軍 編輯。

StevenCheng將軍
-
-
2012-04-10, 01:53 AM
#162
 作者: 將軍
不,是LP.
(你少挖坑讓我跳了)
你老婆最感動的那張45轉的RCA.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23 in F Minor,Op.57
"APPASSIONATA"
這張,連我不愛聽古典的,都不得不稱讚錄得真好!!
跳那麼久都還是勇哥, 沒挖大一點那你跳怎顯著出你的實力?:)
去睡覺啦, 身體要顧!!你還要跳大坑勒!
-
-
2012-04-10, 01:54 AM
#163
 作者: 將軍
不,是LP.
(你少挖坑讓我跳了)
你老婆最感動的那張45轉的RCA.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23 in F Minor,Op.57
"APPASSIONATA"
這張,連我不愛聽古典的,都不得不稱讚錄得真好!!
我,是不會說我這裡的LP是"天下第一"!!
但,你能找到讓我稱服的也沒幾個人啦!!
為什麼??
因為你所聽到的,是打整體戰,不光只是LP強,或者是CD好的問題!!
LP或CD的硬體再好,再會調整(就算你是天下第一),那又怎樣??
你的其他系統,尤其是空間就已經輸一半了,還比甚麼?聽甚麼?

StevenCheng將軍
-
-
2012-04-10, 01:55 AM
#164
 作者: michaelwmwang
跳那麼久都還是勇哥, 沒挖大一點那你跳怎顯著出你的實力?:)
去睡覺啦, 身體要顧!!你還要跳大坑勒!
再怎麼跳,也沒有明年的PAGANI大啦!!

StevenCheng將軍
-
-
2012-04-10, 01:58 AM
#165
對了.
下次帶大一點的硬碟來,容量越大越好.
好福利分享給你!!

StevenCheng將軍
-
-
2012-04-10, 08:56 AM
#166
Michael Wang 兄
您選器材的考慮點與我的很接近,所以我了解您為何選了RME。
至於您考慮將LP數碼化,我有一些想法,請恕我直言,因為我也曾面對同一三岔路。
1. 您預定往將軍府比較RME的錄音和原版LP的音質,以您加上將軍的耳朵和他的頂級器材已足夠作出結論。我的想法是RME的錄音一定差過用以作爲mother的LP, 問題是以將軍的LP系統播放,差別是否您接受的程度而已。
2. Analogue tape 母帶與從其壓出來的LP比較,後者的音色已差了很多(行內人所說),再用LP轉錄數碼軌,效果肯定更差。從保留珍貴LP的情意結考慮,當然作別論。純粹從音響角度看,用CAS播native digital file (例如32/192, 24/352.8 或 5.6 Mhz WSD) [不是16/44.1的CD]是可以接近數碼母帶的播敵質素(我不說等同因為雖然音軌等同但環境和器材不一樣)。
3. 我的意見是就算艹
用頂級的LP器材播放大型樂章,着效仍不及用native digital file 所播的,這是因為LP的物理限制。很多LP玩家不同意,他們喜歡LP播小品的圓滑度。小品我同意,我播M&K的For Duke 和Sheffield 的 Harry James 直刻便很好,大樂章,就算是Sheffield 和 Crystal Clear 的直刻都輸了。
4. 現在已有High Definition Tape Transfer 等公司將analogue tape 數碼化,器材和音效比較自己在家裏轉錄更好。我的想法是用個多小時轉錄一張LP, 不如買一張已數碼化的,自己用那個多小時賺錢比較更有經濟效益。
5. 您打算將RME錄得的音軌放上網,在香港這是犯刑事法的(美國人也奇怪為何這麼嚴,香港曾有人被判監)。我建議您用Korg 的Audiogate將音軌斬開,只提供部份,可利用在My-hiend提供高雄音展CD那個網。另一途徑是利用 www.filemail.com.webloc 直接將檔案用電郵發給人,但很費時。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francisleu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04-10, 12:09 PM
#167
 作者: francisleung
Michael Wang 兄
您選器材的考慮點與我的很接近,所以我了解您為何選了RME。
至於您考慮將LP數碼化,我有一些想法,請恕我直言,因為我也曾面對同一三岔路。
1. 您預定往將軍府比較RME的錄音和原版LP的音質,以您加上將軍的耳朵和他的頂級器材已足夠作出結論。我的想法是RME的錄音一定差過用以作爲mother的LP, 問題是以將軍的LP系統播放,差別是否您接受的程度而已。
2. Analogue tape 母帶與從其壓出來的LP比較,後者的音色已差了很多(行內人所說),再用LP轉錄數碼軌,效果肯定更差。從保留珍貴LP的情意結考慮,當然作別論。純粹從音響角度看,用CAS播native digital file (例如32/192, 24/352.8 或 5.6 Mhz WSD) [不是16/44.1的CD]是可以接近數碼母帶的播敵質素(我不說等同因為雖然音軌等同但環境和器材不一樣)。
3. 我的意見是就算艹
用頂級的LP器材播放大型樂章,着效仍不及用native digital file 所播的,這是因為LP的物理限制。很多LP玩家不同意,他們喜歡LP播小品的圓滑度。小品我同意,我播M&K的For Duke 和Sheffield 的 Harry James 直刻便很好,大樂章,就算是Sheffield 和 Crystal Clear 的直刻都輸了。
4. 現在已有High Definition Tape Transfer 等公司將analogue tape 數碼化,器材和音效比較自己在家裏轉錄更好。我的想法是用個多小時轉錄一張LP, 不如買一張已數碼化的,自己用那個多小時賺錢比較更有經濟效益。
5. 您打算將RME錄得的音軌放上網,在香港這是犯刑事法的(美國人也奇怪為何這麼嚴,香港曾有人被判監)。我建議您用Korg 的Audiogate將音軌斬開,只提供部份,可利用在My-hiend提供高雄音展CD那個網。另一途徑是利用 www.filemail.com.webloc 直接將檔案用電郵發給人,但很費時。
Francis兄,
完全同意您的看法.
對原始Digital錄音無疑是Native Digital file就是母帶.無庸置疑!!
但類比錄音呢?理論上說, 數位不管如何高取樣Quantumize, 放大後永遠不可能是原始圓滑Wave波形, right? 廠家總不可能將唯一的一份母帶放出來吧, 假如轉成LP, 經RIAA等化後也已和原始母帶有差異, 更何況是33轉LP, 紀錄訊息更少, 45轉LP大概是除Reel帶外找的到最接近母帶的, 但不多.
問題是
1. 我目前手前很多1950~1970的LP已發native digital file的不多, 就算有,
1.1 其母帶保存素質也堪慮, 因年代久遠
1.2 就算有, 轉錄者是否能忠實重現母帶所記錄原演奏(唱)家所詮釋的原曲原意?還是以市場導向or個人偏好的口味轉錄?首版LP在最後Mastering及壓片的時候原製作人及音樂家大部分都在世, 可以做最後驗收後才同意出版, 現在當時的製作人及音樂家都升天了吧, 誰來驗收digital file的轉錄品質呢?
1.3 就算有, 我也要花錢買 (我唱片不多, 但也約有三千張, 重買很花錢啊!)
既然要花錢買到的是不知後製口味合不合且又不知是否有重現原音的Digital File ( A-D後應不算Native了吧?), 何不自己轉出合自己口味的 file, 以前16bit/44.1的格式也許紀錄不了太多訊息, 但現在的High Sampling Recorder可選擇很多, 至少可不受限於30年前定的舊格式 , 對類比重現的程度, 應好很多吧, 才有了轉錄的念頭..
我買過各式各樣格式(SACD, XRCD, SHM-CD, Philips 24bit)的類比復刻盤,讓我失望的居多, 都不是格式的問題, 而是轉錄口味 (Mono錄音差最多), 尤其是這幾年, 也許轉錄的人和我口味不同吧, 或我器材不夠頂班吧!
所以將軍那就是我對類比復刻品質解惑的地方吧, 他的數位類比源訊都到頂了, 出來的答案就是答案了吧!
所以我這次的重點是放在
1.同一LP, 以將軍的參考級LP系統+唱放以UFX錄下的音源和我的老古董LP+土砲唱放所錄的音源檔差異為何?
2.所錄下的音源以UFX播放和將軍的參考級CD or SACD Player撥同一正版CD or SACD的話差異為何?
其實結果答案應已有了, 但萬一答案不是我們想的呢? Hahaha, 雖然機會很渺茫, 幾乎不可能, 但我就是白目, 去亂的!! :^)
LP的撥放人為變因差異很大, 就算調盤高手們每個人口味也不同, 光針壓下的輕重音色就不同, 所以LP很好玩, 當然CAS也很好玩, 只是大家有能力玩得的東西不同 (我不會寫FPGA or Unipheye, 太難了, 其實這有點像調LP, I/O Sequence和 on/off把它做最佳化Programming, 這是數位高手玩的, 我是數位白癡, hahah) , 會玩得不同, 所以到最後玩的東西都不一樣, 但好玩就好, 對不?
還有我可不想坐牢, 錄一半切掉就好了, 這種不犯法了吧!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michaelwmw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04-10, 12:14 PM
#168
 作者: 將軍
為什麼??
因為你所聽到的,是打整體戰,不光只是LP強,或者是CD好的問題!!
LP或CD的硬體再好,再會調整(就算你是天下第一),那又怎樣??
你的其他系統,尤其是空間就已經輸一半了,還比甚麼?聽甚麼?
是啊, 我哪有要比空間/喇叭/前後級, 我吃飽稱足了也不至於找死啊, hahaha
看看我上一篇發文看我是要幹嘛
但總規一句, 我就是去亂的, hahahah!!
See you soon.
-
-
2012-04-10, 02:12 PM
#169
Michael Wang 兄,
完全理解您為何要自己轉錄。我對演譯不懂分辨,所以對轉錄的看法與您不同。我對聲音更重視,所以演奏會如果沒有我要的幾個位置,我便不買。
轉錄三千張LP我想起已頭痛。我是一個懶惰人,有生之年恐怕都完成不了這任務。每天花個多小時錄一張都要10年啊。
"所以我這次的重點是放在1.同一LP, 以將軍的參考級LP系統+唱放以UFX錄下的音源和我的老古董LP+土砲唱放所錄的音源檔差異為何?
2.所錄下的音源以UFX播放和將軍的參考級CD or SACD Player撥同一正版CD or SACD的話差異為何?
其實結果答案應已有了, 但萬一答案不是我們想的呢? Hahaha, 雖然機會很渺茫, 幾乎不可能, 但我就是白目, 去亂的!! ""
正如您說答案已經有了。當然無彷去找出差異有多大和是不是您接受的程度。
預祝您順利找到和評估差異。
-
-
2012-04-10, 02:40 PM
#170
Michael前輩,
請教您有沒有考慮使用例如Korg MR-1000 or MR-2000這類的1 bit DSD錄音機來做類比的轉換呢?
個人以為DSD在工作原理方面比PCM錄音更接近類比, 畢竟對ADC的基本原理就是1-bit的data stream,
而且DSD這個格式比較universal,
Universal我指得是DSD轉PCM容易, PCM轉DSD不可能(不失真)阿!
僭越了, 請見諒!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