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共101頁 第一第一 ... 1757656667686977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661 到 670 共計 1008 條
  1. #661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當然要記住,

    記住才會進步...

  2. #662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恕刪]
    打比方要定位明顯強調的可以找齣歌劇(如普契尼/波希米亞人/第2幕 La commedia e...)聽聽共7位獨唱輪番.高潮時那3?位獨唱較勁時..與樂團強奏的抗衡情況..還有舞台後方由左遠..到近的遊行列隊..又到右遠的效果..
    錯請指教囉..
    [恕刪]
    其實很多歌劇錄音(除非是表演現場錄的),因為是用多麥克風錄音,所以最後mix完的結果和實際的錄音現場未必是一樣的。有很多時候,這些效果是錄音師或是後製的功勞。

    真的要定位準確,Chesky有出一張測試片(我朋友借給我過),上面有一段是一個人每到,比方說,離麥克風10英尺,20英尺就敲一下三角鐵(還是什麼的)。這個比較準啦!

    另外,前幾天無聊拿這張試試

    裡面第二首歌(Sara K.唱的),一開始的saxphone(還是小喇叭?忘了。這種發燒片,真是過耳即忘),是在麥克風右後方(從聽者的觀點)10英尺的地方出來。在我的系統裡,是有這麼遠,但是很右邊。如果以兩個喇叭的前端連成的線當X軸,兩個喇叭中間往喇叭後牆拉一條線當Y軸,這個saxphone的座標是(8英尺,6英尺)。
    (圖示)畫不出來,請把6英尺那條垂直線往右移到橫線的最右邊


    saxphone


    6英尺



    mic ----8 英尺 ----------

    如果那位網友也有這張CD,能否告訴我您的聽感呢?
    此篇文章於 2012-02-03 12:52 AM 被 kevintran 編輯。

  3.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4. #663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所言的歌劇Decca波希米亞人錄音真實狀況並不知.因他自己也沒?講.
    可以由重播時聽到整個舞台的輪廓..
    歌劇場面本來就大.需要清楚的遠近對比.
    以及隨著劇情的人物移動.
    還有殘響要略短一些些.以增加歌唱的清析度.

    的確.
    錄音工程有許多不能說的密秘..
    搞不好真的揭開了.聽到的人還不相信勒.
    市場接受度還是有相當的影響成份在內.

  5. #664
    註冊日期
    2008-08-03
    文章
    332
    Thanks
    110
    Thanked 110 Times in 4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裡面第二首歌(Sara K.唱的),一開始的saxphone(還是小喇叭?忘了。這種發燒片,真是過耳即忘),是在麥克風右後方(從聽者的觀點)10英尺的地方出來。在我的系統裡,是有這麼遠,但是很右邊。如果以兩個喇叭的前端連成的線當X軸,兩個喇叭中間往喇叭後牆拉一條線當Y軸,這個saxphone的座標是(8英尺,6英尺)。

    如果那位網友也有這張CD,能否告訴我您的聽感呢?
    我的大約是往右5英尺(X軸位置)左右吧

  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eng_s924 For This Useful Post:


  7. #665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系統朝向正面的發展中,

    基本上改成吸音方向對了..........這次改動的我心裡想的是.......

    左喇叭離牆比右喇叭近, 加上左喇叭只能用窗簾處理,

    窗簾基本上不是一種很有用的吸音材.......

    所以這次針對這個改進, 而右側牆就多一點擴散, 看能不能讓兩邊的能量平衡!? (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啦!)

  8.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9. #666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10.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667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繼續拆,

    這次實驗看看照著教科書走會是什麼聲音,

    主要是右側牆從擴散為主 改為吸收為主, 擴散為輔

  12. #668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將軍大側牆應該就是吸為主,擴散為輔,就不知道用什麼材質來擴散又能夠達到吸的作用。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繼續拆,

    這次實驗看看照著教科書走會是什麼聲音,

    主要是右側牆從擴散為主 改為吸收為主, 擴散為輔

  13. #669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將軍大側牆應該就是吸為主,擴散為輔,就不知道用什麼材質來擴散又能夠達到吸的作用。
    RPG Flatffusor就是吸與擴兼具

    我現在用來處理前後牆

    至於第一反射點我只是吸音板與擴散板交錯使用

  14. #670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將軍大側牆應該就是吸為主,擴散為輔,就不知道用什麼材質來擴散又能夠達到吸的作用。
    秘密....等你要用音響室時再告知你!!

    StevenCheng將軍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