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葉大哥,Mell兄,將軍大哥的指導,有空當然竭誠歡迎到寒舍來玩,順便聽聽音樂。
聽聽音樂,可以很輕鬆,不一定要當成打仗一樣來處理;
也可以很認真,當成終身樂此不疲的嗜好。
我這篇小文,當然只是一點不成熟的偏見,拋磚引玉,想要引出像各位大哥這般的前輩耆宿來多加指導。
我絕對相信數位等化空間修正會帶來正面的效果,但是我也相信"耳功"夠強的人,有機會憑藉人類靈敏的聽覺,
將系統調到非常悅耳,甚至是儀器可能測不到的一種境界。
很多大系統原本的實力就很好,減少設定上的誤差,可能就已經很厲害了,這也是樓上前輩有提過的一些做法,例如先將一些不牢靠的調整道具先拿掉,接線的左右和相位以及接點先檢查是否正確牢固,再按照空間共鳴調整擺位和擺設。如果"聽"得出來,就可以直接調到比較平衡的聲音,如果器材設計製造和保養OK,傳導也夠"可靠",應該就不錯聽了。接下來就是重度音響迷才會去做的額外"努力"。
我的原意,並非要否定空間修正前級或是軟體的功效,而是一般用家如何去做可能比較不會犯錯的第一步。因為應該不少人的音響室有失敗的經驗,即使是再用空間處理軟體處理過的聲音,也不見得可以取悅用家的挑剔耳朵。類比好玩,也因為調整上的"可能性"很大。環肥燕瘦,各有所好。正確的聲音,如果大家都修成一樣,音響就一點也不好玩了,其實,也不可能。
所以,我認為上述空手入白刃的老前輩作法是比較符合一般人的需要的。那就是,先讓該有的"訊息"先出來和空間的"共振"一下,(我認為不要先吸太多,否則很可能無解),然後調擺位和擺設。所謂的"調音專家",就是調擺位厲害,甚至調擺設厲害,可以按空間條件調出讓人滿意的聲音。而這種功力,不就是聽力訓練和經驗累積嗎?功力不好如我,還是要用許多"道具"來幫忙;比較厲害的,當然道具可以比較簡單。
胡扯一番,再請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