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521 到 530 共計 563 條

查看主題

  1. #9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River 查看文章
    葉Sir, Ken, 多謝了. 我藉此上了一課....
    DRC的方式的確是一個有效的方式, 尤其對數位的音源更是如虎添翼.
    也符合目前電腦訊號流的方式.
    River客氣囉.
    是ken主測.大家討論交換.在座都是執著的愛樂玩家..我除外.(只是懂一點裝潢相關罷了).
    可以忠於固定品牌器材達20多年以上.不斷挖掘求進展.這種精神了不起.
    而且你第一次接觸體會到.感受度與邏輯調適力都比一般泛泛玩家敏銳.
    我們常常講.什麼器材有什麼特色.有其聲音表徵.讓人一聽就知.那是其家公司習性或立場.
    而ken對空間特性(或講效應)會影響重播表現到什麼程度.也是常能言鑿..
    這不奇怪.訓練也!
    以我一個經常慣聽過頻響"校正"到一定程度的人.
    EQ不在家時.真的會受不了..不一定校正多少才對.但關鍵處的一兩分貝就差很大.
    一點點(5-60hz)轟勉強聽..但再多一點點就受不了..

    我們昨天的100-500hz補過後.聲音該有的形體(俗稱厚度?)就比較對.
    而且原本未校正的8khz陡降為何聽起來還比較高(尖)?就是他很多基頻缺少了.
    中高~高頻(500多-7khz)的前後兩頭..大凹陷..
    其實對比等同於這一大段頻率是凸起的.會造成尖或高的對比假象.
    聽這一段頻的樂器會感到音準或調性不對.?
    相同理可通的.人聲~年齡會不對或是身裁會走樣.
    提到低頻60hz的大凸起..
    畢竟是靜電喇叭(6塊肌型)..真的是遠不及相同振幅之動圈喇叭的~轟..
    指教囉...
    此篇文章於 2012-01-24 07:16 AM 被 Yeh捨 編輯。 原因: 改字

該主題的標籤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