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04-06, 10:42 AM
#551
台北WJC家測量報告
另一個觀點,impulse response,全頻段

因為是短邊擺法,因此,前6ms的間接音不低,但,又因為是近距離聆聽,因此比葉sir家乾淨點;
後半段,也是比葉sir家好些(近距離聆聽的關係),但比hb家差的多(側牆近)。
再看中低頻段,

果然不太妙...30ms之內很嚴重,對話的嗡聲便是由此而來。
與hb家對照差異非常大。
-
-
2012-04-07, 11:15 AM
#552
低頻段

非常有趣,0.15s內衰減很快,但後面卻緩緩的拖很慢...
看瀑布圖就知道怎麼回事

50Hz左右一直拖很慢才消散,較高的頻段倒是衰減很快,挺有意思...
-
-
2012-04-08, 01:25 PM
#553
來看看振幅頻率響應低頻段

50Hz左右大凸,二側大凹,典型的駐波效應。
若是換個角度看低頻瀑布圖

第一波其實還不錯,120Hz以下振幅都相當高,
由以上二張圖可以推論,快速撥彈的bass會很沈,但拉長線的大提琴、管風琴會顯得很詭異。
-
-
2012-04-09, 01:30 PM
#554
再來看高頻與中頻


間接音都是很長一條貫穿整個頻段,可見得硬調材質反射的頻段很廣。
能夠加上些吸音材質處理當然更好,不過這是個客廳,難...
-
-
2012-04-10, 09:49 AM
#555
這系統還加上超高音,Tannoy T200,分頻點設定在18KHz,靈敏度為93.5dB,並聯上主喇叭,來看看差異,
左聲道,紅:無超高音,藍:有超高音

差異不大,有改善?這...不能算有吧...
並聯會影響整個阻抗,這圖看來阻抗變化的影響遠大於超高音發出的聲音。
相位看來影響也很小。

還是老樣子,超高音要搞的好,很難...
其實現代多半的多音路喇叭都不需要超高音哪...反倒是超低音幾乎都會有幫助。
-
-
2012-04-11, 12:11 PM
#556
那,DRC效果?

校正後一掃原本整體不平衡、非常不耐聽的狀況,盡顯喇叭單體之優良。
而且,這次還只是用Audiolab M-DAC上場而已勒~
一開始試聽校正後效果時,M-DAC輸出接劇院擴大機當前級,聲音還是顯得毛毛的、吵吵的,跳過前級,直入後級,就平順非常多了~
又,那隻Accuphase電源處理器效果也相當不錯,聲音聽來很穩定紮實,典型的電源乾淨的特性。
-
-
2012-05-14, 09:19 PM
#557
讚揚貓兄!大老遠殺來新竹卻碰到連高音壞掉都聽不出來的大外行,白忙了一場卻還很有耐心的解說。
這個留著小鬍子的年輕人很不錯,我謝謝你。
-
-
2013-04-26, 06:42 AM
#558
DRC 對喇叭離後牆太近所造成音場不夠深是否有幫助?
-
-
2013-04-26, 10:05 AM
#559
請問 DRC 是否可能裝在 NAS 上,直接用 NAS 當 DSP?
-
-
2013-04-26, 11:56 AM
#560
 作者: longz
請問 DRC 是否可能裝在 NAS 上,直接用 NAS 當 DSP?
請教一下,您的NAS有OS與處理器嗎?
-
該主題的標籤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