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頁,共355頁 第一第一 ... 112162202210211212213214222262312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2,111 到 2,120 共計 3546 條
  1. #2111
    註冊日期
    2008-02-03
    文章
    4,073
    Thanks
    842
    Thanked 768 Times in 58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將軍 查看文章
    為何想加EQ?難道沒有其他方法可解決?
    何大說的沒錯,加了EQ可能會有所損失,要審慎;
    但要加處理材料也不容易.
    前頭我說過,我這裡要再釘釘補補是有困難的;
    再加上真正的原因不見得一定是空間而是那大"櫃子",
    所以如此大費周章的結果可能會是:
    解決了35Hz卻又引起其他頻段的問題!!
    那如果試 Tone in 呢?
    事實上為了那"35Hz"而調整到可應對的 Tone in 時,
    相信"感形體"也不見得是我所要的了!!

    而如果是加EQ,那麼條件為何??
    其實這就是玩BI-AMP的好處.
    但要加EQ之前,種種的測試還是要做的.
    然而,Rpckport的Andy向來客氣但又自負,
    所以,我們要從他家得到分頻點的資訊是不可能的.
    到頭來,還是得自己來做,而且當然是小葉幫我一起做.

    怎麼測?
    很簡單,關掉2組後級中的其中一組就可測得:
    LOW:20-125Hz
    HIGH:50-20KHz

    也因此,EQ只要加在負責LOW:20-125Hz的後級之前即可.
    基本上,結果乍看似乎不會如何大所說的:
    "可能也會有所損失"所早成的影響.
    但事實上,不可否認的,聽感的確是會有些微妙的變化.
    而原因不外乎BI-AMP所各自負責的部分,在50-125Hz還是有重疊!!
    既是有重疊,那增加或減少LOW:20-125Hz的任何一個頻段,還是會對125-20KNz的部分造成聽感上的影響.

    那說了半天,到底EQ在我這裡適不適合?
    小葉說加或不加,會陷入抉擇的兩難;
    的確,那會令人有些掙扎,但也不必太在意,因為那畢竟不是"生老病死"那麼嚴重.
    個人認為,若只加在LOW:20-125Hz的部分,而且只在某幾個小頻段做+-5db以內的微調整,是可以接受的.
    加上EQ之後的利,還是大於弊!!
    然而,若是要將EQ加在全頻段,那相信會瘋掉的不會只有我,而且恐怕這套超大系統就變成了殘廢!!

    適度填補了在BI-AMP中,LOW:20-125Hz在35Hz的部分,會發現低頻更有肉.
    我這裡,基本上低頻的PUNCH是不需質疑的,而30Hz以下的深沉更是不缺,
    但少了35Hz似乎就像少了些肉!!
    有了35Hz的部分,像吃了嗎啡,會上癮;因為那是一種用肌膚去感覺的頻段,會讓人極度酥麻!!
    愛上了這種酥麻,但空間又不會嘰嘰嘎嘎的作響;
    嗯,這等於就省了買電動按摩椅的費用!!

    待續....
    EQ如用在分頻點80Hz己下 能聽出[損失]差別的耳 難~~
    縱使如分頻在125Hz 想要聽出用了EQ的損失就算努力能聽出[好EQ可調整] 調好了又補回了 呀![一些]
    其實大系統最終超低頻頻響要拉平都必須要EQ 當然也可不用個人的堅持
    玩了半輩子的音響 世間喧嘩 不如孤獨 寧靜 思想 深山幽谷中的一股清泉

  2.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999369 For This Useful Post:


  3. #2112
    註冊日期
    2008-02-18
    文章
    49
    Thanks
    125
    Thanked 25 Times in 1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999369 查看文章
    EQ如用在分頻點80Hz己下 能聽出[損失]差別的耳 難~~
    縱使如分頻在125Hz 想要聽出用了EQ的損失就算努力能聽出[好EQ可調整] 調好了又補回了 呀![一些]
    其實大系統最終超低頻頻響要拉平都必須要EQ 當然也可不用個人的堅持
    個人覺得不單分頻點的問題.
    35hz in band 剛開始增益很爽, 反應很快,
    不拖, 耳目一新.

    爾後就發現低頻反應太快, 太乾, 泛音不夠.
    低頻尾聲收太快的現像..impulse太佳.
    要一起調 EQ 50hz,250hz 增益權重(數位是醬)才能拉動增益.
    類比EQ 35hz的二次諧波泛音增益, 類比EQ特性就會像FM268 增益 Curve那樣調.
    要拉高 70hz,140hz~240hz 二次, 三次,四次諧波泛音增益才自然.
    因自然界的發聲都是複頻...multi-tone.
    這樣才有自然感覺!
    當然也要有金耳&音樂XX...
    Audio diy ... 到底!

  4.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sterkao For This Useful Post:


  5. #2113
    註冊日期
    2008-02-03
    文章
    4,073
    Thanks
    842
    Thanked 768 Times in 58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sterkao 查看文章
    個人覺得不單分頻點的問題.
    35hz in band 剛開始增益很爽, 反應很快,
    不拖, 耳目一新.

    爾後就發現低頻反應太快, 太乾, 泛音不夠.
    低頻尾聲收太快的現像..impulse太佳.
    要一起調 EQ 50hz,250hz 增益權重(數位是醬)才能拉動增益.
    類比EQ 35hz的二次諧波泛音增益, 類比EQ特性就會像FM268 增益 Curve那樣調.
    要拉高 70hz,140hz~240hz 二次, 三次,四次諧波泛音增益才自然.
    因自然界的發聲都是複頻...multi-tone.
    這樣才有自然感覺!
    當然也要有金耳&音樂XX...
    紙上談兵[音響空間音頻音波]一言~~言難盡
    其實我用到18寸低音喇叭時20Hz定要加的一樣高[如6db]有時還想更高 就更活更好聽了 也許可補上 泛音 也許
    太快 一時無法討論
    太乾 功放功率持續功率[電源供給] 傳輸線材搭配裝配
    35Hz就是35Hz 太快那看是其他頻寬的部份
    玩了半輩子的音響 世間喧嘩 不如孤獨 寧靜 思想 深山幽谷中的一股清泉

  6. #2114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將軍 查看文章
    那如果試 Tone in 呢?
    事實上為了那"35Hz"而調整到可應對的 Tone in 時,
    相信"感形體"也不見得是我所要的了!!

    也因此,EQ只要加在負責LOW:20-125Hz的後級之前即可.
    基本上,結果乍看似乎不會如何大所說的:
    "可能也會有所損失"所早成的影響.
    但事實上,不可否認的,聽感的確是會有些微妙的變化.
    而原因不外乎BI-AMP所各自負責的部分,在50-125Hz還是有重疊!!
    既是有重疊,那增加或減少LOW:20-125Hz的任何一個頻段,還是會對125-20KNz的部分造成聽感上的影響.
    將軍兄的系統, Tone in 一,兩公分(甚至幾MM)應就有很大的差別.


    分頻點左右仍有抖降率的問題.

  7.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8. #2115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sterkao 查看文章
    個人覺得不單分頻點的問題.
    35hz in band 剛開始增益很爽, 反應很快,
    不拖, 耳目一新.

    爾後就發現低頻反應太快, 太乾, 泛音不夠.
    低頻尾聲收太快的現像..impulse太佳.
    要一起調 EQ 50hz,250hz 增益權重(數位是醬)才能拉動增益.
    類比EQ 35hz的二次諧波泛音增益, 類比EQ特性就會像FM268 增益 Curve那樣調.
    要拉高 70hz,140hz~240hz 二次, 三次,四次諧波泛音增益才自然.
    因自然界的發聲都是複頻...multi-tone.
    這樣才有自然感覺!
    當然也要有金耳&音樂XX...
    引用 作者: 999369 查看文章
    紙上談兵[音響空間音頻音波]一言~~言難盡
    其實我用到18寸低音喇叭時20Hz定要加的一樣高[如6db]有時還想更高 就更活更好聽了 也許可補上 泛音 也許
    太快 一時無法討論
    太乾 功放功率持續功率[電源供給] 傳輸線材搭配裝配
    35Hz就是35Hz 太快那看是其他頻寬的部份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將軍兄的系統, Tone in 一,兩公分(甚至幾MM)應就有很大的差別.


    分頻點左右仍有抖降率的問題.

    在我這裡,BI-AMP中的LOW加上EQ基本上正面的.
    但也要善意提醒各位好友們,EQ不是萬靈丹;
    EQ在不同的空間所做出的不同對應的調整,不盡然可以符合各位的主客觀條件,
    這必須你自己去嘗試.

    asterkao談到的調整方法,在asterkao的立場是可以的;
    但反之在我這裡就殘廢了.
    這並不是asterkao或999369所說的有甚麼問題,
    而是每個人的空間和硬體都不同.
    的確,自然界的發聲都是複頻,也可以說聲學本來就是很複雜.

    StevenCheng將軍

  9.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10. #2116
    註冊日期
    2007-05-16
    文章
    413
    Thanks
    135
    Thanked 295 Times in 7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將軍 查看文章
    陸大客氣了!!
    還是有小遺憾,加油中!!
    將軍若是如此,還是有小遺憾的話,那對我們而言,那真是情何以堪

  11.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wc For This Useful Post:


  12. #2117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0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13. #2118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wc 查看文章
    將軍若是如此,還是有小遺憾的話,那對我們而言,那真是情何以堪

    我們在旁邊加油,

    一點也不遺憾..:P:P:P

  14.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15. #2119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wc 查看文章
    將軍若是如此,還是有小遺憾的話,那對我們而言,那真是情何以堪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我們在旁邊加油,

    一點也不遺憾..:P:P:P
    的確,有你們這些好友在旁,一點也不遺憾!!
    感謝!!:*:*:*

    StevenCheng將軍

  16.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17. #2120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0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將軍今天這麼早起~~~~~哇!

    帳號被盜了~~~~:O:O:O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