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11-22, 08:33 AM
#2101
-
-
2011-11-22, 08:35 AM
#2102
將軍的雖然有計劃要用EQ,但是有兩個條件下
1. 空間器材已要求到完美
2. 使用EQ的方法也是非常局部很小的修正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11-22, 08:40 AM
#2103
 作者: 將軍
那麼,這35Hz要怎麼解決?
我們可愛的AndyChu已經透漏我在嘗試導入EQ.
EQ,能避則避,但至少我是從不反對導入.
不過,過程和是否已經決定導入乃至如何導入,那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待續....
小弟以為35Hz不一定要理它了,
35Hz的音樂不多,也沒人聽出其差別.
加了EQ,可能也會有所損失.要審慎,
要加處理材料也不容易,
頂多試試 tone in 吧?
-
-
2011-11-22, 08:49 AM
#2104
將軍兄的厲害之處,除了有"硬"實力,更有know-how的"軟"實力!如此軟硬兼施,不極致好聽似乎也很難!光用想像就已經讓人很驚奇了!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yyou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11-23, 12:25 AM
#2105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andavid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11-23, 12:33 AM
#2106
前輩說得是...
要兇不難...但要力拔山河又能夠細膩真的是不簡單...
真是很厲害...
 作者: 將軍
在分享升級後的聽感之前,還是先來說些空間相關的事吧!!
我一直堅信良好的空間,是絕對需要的.
就如同AndyChu轉述我的觀念:沒空間,愛怎麼玩沒人會說你.
但有獨立空間,卻是不好好物盡其用者,實在是說不過去.
如果反過來問自己,我的空間夠優秀嗎?
當然有缺失,只是,能擁有如此條件者,我相信也不多.
那麼,缺失在哪裡?
我的空間在剛完成沒多久,我自己就測試過,所以我當然知道自己空間的缺失.
35Hz有個凹陷.
但我發現到,大多數玩家的環境,似乎都在30-60左右容易有凹陷.
我不是這類的專家,所以原因我不討論;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高2.8M,寬6.2M,長10M的空間,為何在35Hz有個凹陷?
或許你可以計算的出來,但我懶得算;
我只想把問題解決就好.
只是,若硬要問我是何原因造成的?
小葉說是座位後頭的那一大"櫃"造成的.
這似乎有理,但,總不能移走再測試吧??
BI-AMP剛裝好的隔2天,小葉就拿著頻譜分析儀再度測試,驗證了35Hz確實有個凹陷.
不過在此我要表達的是,BI-AMP前後,頻譜分析後的數字事實上幾乎沒多大改變;
但問題是,任憑豬耳朵也聽得出來差異之大,根本是換了一套系統.
坦白說,這很難形容,因為若只是老生常談的說細節變多了,音場更深之類的廢話,那就太侮辱升級後的這套系統了.
小葉說:
變得更HI-FI了,我說花了這麼多$$$不HI-FI那豈不是白花?
如果花了這麼多$$$得到的是"更有音樂性",那就聽"愛瘋4S"就可以了,
不必浪費那麼多精神和$$$.
亞柏利說:
變得更兇,嗯,這點似乎就要稍微將系統再調整些.
那我的感覺呢??
我聽到的是:
力拔山河之間,卻有從來得不到的細膩(華麗)感.
其實,這三種說法都對,也說明了聽感後的語言表達不同,但結論卻是相同的.
只是,我仍不願比較這和4件式的SP要如何比較,因為這毫無意義.
但我敢肯定說:
2件式的SP要搞到如此驚人的好聽+氣勢,也不多啦!!
那,我的空間難道就沒有35Hz嗎??
當然有,所謂35Hz有凹陷,是指目前Arrakis到皇帝位之間所測量的數字.
那如果將皇帝位置往前,或Arrakis離背牆更遠呢??
前者為了測試有試過,但後者我不幹,因為1支Arrakis要400Kg耶!!
將皇帝位置往前1M,也就是座位和Arrakis之間距離為3.5M,
那就萬事解決,平的很,甚麼凹陷也沒有;
但,神經病才這樣硬幹;小葉說這樣聽會被笑到牙歪掉.
一個10M長的空間,結果坐在離Arrakis的距離為3或3.5M,
那壓迫感之大是可以想像的,畢竟Arrakis高2M多,不是一般的落地喇叭.
所以,這方法行不通.
而如果再加低頻陷阱呢?
我也不幹.
因為我不喜歡事後再釘釘補補,破壞整體的美感.
這點,我很堅持!!
那麼,這35Hz要怎麼解決?
我們可愛的AndyChu已經透漏我在嘗試導入EQ.
EQ,能避則避,但至少我是從不反對導入.
不過,過程和是否已經決定導入乃至如何導入,那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待續....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andavid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11-23, 01:15 AM
#2107
 作者: 999369
錄音室做的不同頻率及響度的音壓測試圖
但我沒經驗是否適用於~~
測頻 低過45Hz高過13-4KHz 很危險耳聽到時太晚了 要優良儀器經驗專家 
參考圖 書內介紹說明也是不完整
感謝999369提供多項的參考資料.
只是,依我現在的種種因素,音響室再"要敲要打"已經是不太可能的事了.
所以,如果還有機會再造一間新的,我定會仔細做功課!!

StevenCheng將軍
-
-
2011-11-23, 01:17 AM
#2108
 作者: hojuiyang111
小弟以為35Hz不一定要理它了,
35Hz的音樂不多,也沒人聽出其差別.
加了EQ,可能也會有所損失.要審慎,
要加處理材料也不容易,
頂多試試 tone in 吧?
35Hz的音樂的確是不多,但若"聽"到了,會像吃了嗎啡一樣上癮.

StevenCheng將軍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11-23, 01:19 AM
#2109
 作者: lyyoung
將軍兄的厲害之處,除了有"硬"實力,更有know-how的"軟"實力!如此軟硬兼施,不極致好聽似乎也很難!光用想像就已經讓人很驚奇了! 
陸大客氣了!!
還是有小遺憾,加油中!!

StevenCheng將軍
-
-
2011-11-23, 02:15 AM
#2110
為何想加EQ?難道沒有其他方法可解決?
何大說的沒錯,加了EQ可能會有所損失,要審慎;
但要加處理材料也不容易.
前頭我說過,我這裡要再釘釘補補是有困難的;
再加上真正的原因不見得一定是空間而是那大"櫃子",
所以如此大費周章的結果可能會是:
解決了35Hz卻又引起其他頻段的問題!!
那如果試 Tone in 呢?
事實上為了那"35Hz"而調整到可應對的 Tone in 時,
相信"感形體"也不見得是我所要的了!!
而如果是加EQ,那麼條件為何??
其實這就是玩BI-AMP的好處.
但要加EQ之前,種種的測試還是要做的.
然而,Rpckport的Andy向來客氣但又自負,
所以,我們要從他家得到分頻點的資訊是不可能的.
到頭來,還是得自己來做,而且當然是小葉幫我一起做.
怎麼測?
很簡單,關掉2組後級中的其中一組就可測得:
LOW:20-125Hz
HIGH:50-20KHz
也因此,EQ只要加在負責LOW:20-125Hz的後級之前即可.
基本上,結果乍看似乎不會如何大所說的:
"可能也會有所損失"所早成的影響.
但事實上,不可否認的,聽感的確是會有些微妙的變化.
而原因不外乎BI-AMP所各自負責的部分,在50-125Hz還是有重疊!!
既是有重疊,那增加或減少LOW:20-125Hz的任何一個頻段,還是會對125-20KNz的部分造成聽感上的影響.
那說了半天,到底EQ在我這裡適不適合?
小葉說加或不加,會陷入抉擇的兩難;
的確,那會令人有些掙扎,但也不必太在意,因為那畢竟不是"生老病死"那麼嚴重.
個人認為,若只加在LOW:20-125Hz的部分,而且只在某幾個小頻段做+-5db以內的微調整,是可以接受的.
加上EQ之後的利,還是大於弊!!
然而,若是要將EQ加在全頻段,那相信會瘋掉的不會只有我,而且恐怕這套超大系統就變成了殘廢!!
適度填補了在BI-AMP中,LOW:20-125Hz在35Hz的部分,會發現低頻更有肉.
我這裡,基本上低頻的PUNCH是不需質疑的,而30Hz以下的深沉更是不缺,
但少了35Hz似乎就像少了些肉!!
有了35Hz的部分,像吃了嗎啡,會上癮;因為那是一種用肌膚去感覺的頻段,會讓人極度酥麻!!
愛上了這種酥麻,但空間又不會嘰嘰嘎嘎的作響;
嗯,這等於就省了買電動按摩椅的費用!!
待續....

StevenCheng將軍
-
The Following 11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AndyChu,byang,chanc95,eric_hsu,hidoson,kevintran,kib,Leo Yeh,Michael99,tungcw99,伊凡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