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測量圖看低頻
這篇源自於另一串討論,我想獨立出來比較適當

這張圖上面是fuu家,下面是李富桂家,
80Hz以上李家比fuu家多了0.2秒才掉到-48dB以下。
Mell問:
這多出來的0.2秒 是指...
低頻較沉? 低頻量感充足些? 低頻的線條好? 低音比較鬆散?
還是空間裡的布置有明顯的特性所產生??
瀑布圖的意思是,喇叭發出個聲音後,在測量點上聽見這個音,以及接著這個音打到空間中的物體後,四處迴盪到測量點而聽到的那一波波亂七八糟的聲音
最左邊是喇叭發出的音,往右都是間接音,可以看出一波波形式,
圖上斜向左的這軸是頻率,看這圖也能看出空間對各頻段的反射量。
理想上,當然是喇叭發出的聲音儘快被空間吃掉,那我們聽見的就會是很乾淨的聲音,能夠明確的聽到錄音的內容,
例如錄音那個空間的回音,而不是聽到再生音樂時採用的這個空間的回音。
李家比fuu家在80Hz以上消散的比較慢,聽來就會是多拖了一些時間,沒那麼乾淨清晰。
0.2秒聽的出來嗎?當然,我們知道人耳能夠分辨0.1秒以後的回音。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
-
-
就小弟粗淺認知看來這兩個是蠻有趣的比較. 李前輩家的直接音頻響很平順, fuu家一百多Hz有凹陷. fuu家中低頻以上0.23秒後幾乎全消散了, 李前輩家的是以較慢的速度平順的下滑雖然間接音多但是整體是平衡的, fuu家的間接音在低頻相對中低頻以上看是消減較慢可能會因為不平衡而導致聽感上反而比李前輩家低頻突出. 單看圖會猜fuu家聲音較厚重(我家之前也是), 李前輩家間接音多可能影響到清晰度.
如有謬誤, 請指正, 謝謝.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by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sp007
晚點消散, 量感會不會比較多阿??
你猜呢?
想想看駐波的原理,
若立刻消散,那不會構成駐波,
若消散的慢,那會構成駐波,
但,聆聽位置是在某個駐波的波腹呢?還是節點呢?
若是波腹,那振幅會累積的很大,
若是節點,那振幅會對消到很小,
那聽來會是?
答案很明顯了,得看頻率而定
成也間接音,敗也間接音,
間接音會造成某些頻段振幅太高,也會造成某些頻段振幅太低
看看這篇吧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g-post_26.html
說空間吸音不足因此低頻太多,沒錯,
上次葉sir提的查教授說空間吸音不足因此低頻太少,也沒錯
看來很矛盾?
只要想想將喇叭擺在無響室會怎樣?就是廠商給你看的那平順的曲線囉~
 作者: byang
就小弟粗淺認知看來這兩個是蠻有趣的比較. 李前輩家的直接音頻響很平順, fuu家一百多Hz有凹陷. fuu家中低頻以上0.23秒後幾乎全消散了, 李前輩家的是以較慢的速度平順的下滑雖然間接音多但是整體是平衡的, fuu家的間接音在低頻相對中低頻以上看是消減較慢可能會因為不平衡而導致聽感上反而比李前輩家低頻突出. 單看圖會猜fuu家聲音較厚重(我家之前也是), 李前輩家間接音多可能影響到清晰度.
哇勒...都被你說完了,我還唱啥戲啊...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
Mell問低頻沉,一般是指能發出夠低夠大音量的頻率,而且,通常還表示很迅速的發出(慢一拍的低頻就像鼓手慢一拍才打下去囉...聽來當然不會有沉感),
這要將瀑布圖轉個角度來看,看看第一波,

第一波越是平直,能延伸到越低頻,就表示聲音聽來越沉。
以這二個例子來說,李家看來比較平直,但延伸到80Hz就開始掉,fuu家50Hz才掉,但100Hz有個大凹,
這,聽來二者的差異會是?這就得看音樂的頻譜囉,
當敲個50Hz的鼓時,鼓皮被敲下瞬間那聲音會落在100Hz左右,fuu家在這個就吃虧了,聽來沒衝擊力;
當bass撥奏40Hz左右,那fuu家聽來就沉的很囉~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

StevenCheng將軍
-
-
drunkenlife 兄很有料, 真材實料, 不打嘴砲. 讚....!
-
-
請教drunkenlife大,
我聽說過用超低音來校正低頻響應,
我的疑問是,
不論超低音適當地擺位在哪裡, 若不與主聲道至人耳的距離相等的話, 不會出現相位差嗎?
如果有相位差, 有法可解嗎?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chsiang
請教drunkenlife大,
我聽說過用超低音來校正低頻響應,
我的疑問是,
不論超低音適當地擺位在哪裡, 若不與主聲道至人耳的距離相等的話, 不會出現相位差嗎?
如果有相位差, 有法可解嗎?
這個嘛,容我再岔一題出去另外談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
Mell問低頻量感充足,一般是指音量夠大(通常都過多),這也通常不是單指極短的時間,而是一段時間,
例如套鼓用力一敲就停,我們會說沉不沉?衝擊力強不強?速度夠不夠快?
鬼太鼓一敲後整個空間迴盪不已,我們會說低頻量感足不足?
量感這就得看振幅頻率響應圖,這張是fuu家

瀑布圖是喇叭只發出一個脈衝音,觀察隨那音隨時間消散的過程;
振幅頻率響應圖則是喇叭持續發出聲音,記錄穩定狀態時的音壓。
這張看來40~65之間沒問題,兩側大凹,
若聽的是鼓(通常頻率都在50~70間),聽來量感夠;
若是大提琴演奏E2~B2這個頻段,那量感就嚴重不足。
再看李家

凹陷在50Hz以下,Tuba、鋼琴、Bass(拉,不是撥)的極低頻段量感就不夠。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