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對 STSD 這種聽感的猜測與理解,似乎是:
CAT 的數位資料太精準了,準到讓類比訊號會忠實呈現數位聲音是『一段一段的』,這種斷裂的聲音訊號,當然會導致STSD最注重的『氛圍』、音色的正確質感、發聲殺那與對空氣拖加的震動、空間泛音......就因此不見了。
所以到底是CAT有問題?還是CAT會暴露 44.1格式數位聲音的天限?這個就有得讓我們吵架了!.....
以上只是猜測,不必爭論是非對錯,重點從現在開始:
CAT能不能變成欣賞音樂的方式?這個是音樂美學的問題了,我的立場當然是『絕對有』!.....
最接近類比聲音的是LP、SP或轉盤,在錄音性能不足的1950年代之前,LP的性能天限不再是問題,所以新天新地非常多1950之前偉大的MONO錄音甚至是SP轉錄,聽起來美到令人哭泣、高傳真到讓人想聽聽到底 MM 的偉大老闆聽到的SP原始聲音究竟有多麼誇張!
很明顯的,我們永遠聽不到 MM那些SP,但我們都可以透過 MM 的 CD 共同感受到那些 MONO錄音的偉大;就像我音響越昂貴,越喜歡聽 MONO 1934的瑪格麗特隆。
以上論證,說明了 CAT如果有先天缺陷的話,也絕對不會造成欣賞音樂的問題,否則同理可證我們都無法欣賞上述的SP轉錄了!
籬清問題後,回到STSD的真正重點:因為CAT的某現象,導致聽音樂不愉快、不美,這是STSD個人的美學取捨了....:) 從另一方面來說,CAT的殘酷無情:放大(或還原)任何錄音的微小現象、放大(或還原)任何演奏的微小現象,這對於我這種強調人文必需承載科學的美學立場來說,是我極力主張的音樂欣賞美學。
所以stsd說:
而從我的立場:
STSD的轉盤難以區辨 ZZT 的錄音特色 與 列日樂團在CYPRES之 錄音特色,更難以區辨雙鋼琴演奏家中,指揮兼第二鋼琴的傢伙明顯比第一鋼琴(又是女鋼琴家!)肉腳。我當然是傾向猜測:只有絕對正確的聲音訊號,才會有這麼可怕的區辨力。
最後再一個大猜測:
我還是認為,設計DAC的音響高手,針對傳統CD轉盤『特色的數位資料』,做了太多不必要的濾波或不正確的濾波,就好像CAT一大堆被我批爆的播放軟體一樣....:P
因此只要DAC設計高手,針對的是 CAT+ JPLAY這種正確到無法想像的數位訊號,嘿嘿嘿,這下子就是CAT真正一統江湖的日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