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共15頁 第一第一 ... 910111213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01 到 110 共計 150 條
  1. #101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你被繞路了吧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媽呀~~居然比我快到家...........

  2. #102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DAC這個盒子,內部細部架構的後半段,可以拆成

    DAC IC <-- controller <-- buffer(示意圖,不算很精準,不過應該不算錯)

    另外還有個clock source,負責通知controller何時該由buffer裡取出資料丟給DAC IC

    由這個架構看來,音樂再生時只要buffer裡的資料一直源源不斷的供應,沒掉,沒錯,就行,與大小沒啥大關係

    再來的問題會是,那,為何會有我們聽到的那些差異呢?
    首先懷疑資料有錯!
    其實,以電子硬體的觀點來說,這機率極低啊...看看電腦跑那麼快都沒錯過一個資料就能理解了。
    而且,這也無法解釋當所有的軟硬體都相同時,唱硬碟中的檔案與CD上的同一曲音樂卻聽來不同這件事,
    我們比過CD上資料與硬碟中的檔案,都相同啊~
    軟硬體也都相同,總不會唱檔案就資料正確,唱CD就資料不正確,還每次都是這樣吧?
    更不用說那種讀二個不同的檔案但其內容相同的例子了...

    因此,還是回到基本狀態,數位資料都正確無誤,這個假設,其實沒啥好挑戰的。
    那麼,問題會在?
    就數位轉類比這件事,剩下的唯一一項,看來就只剩下jitter了...

    以這個應用來說,jitter是指數位音樂資料轉換成類比訊號時忽快忽慢這般變動,
    由上面提到的架構看來,那個clock source顯然會影響jitter的量,
    這clock source的jitter越高,則DAC IC輸出的類比訊號就越不正確

    那,怎麼搞定這個clock source?
    我們集中討論自己內部有clock source的async USB吧,通常,這是一顆石英震盪子,
    拿到一個不錯的石英震盪子,要怎麼讓它輸出jitter很低的clock呢?
    這就該問問chen3058了,他是業界人士~
    之前他曾提過,電壓很重要,溫度也很重要,二者都必須很穩定,
    不過,我想溫度這點以這個應用而言,應該還好,無需太在意,畢竟溫度不會以秒為單位變動個不停,通常只是緩緩變動。

    電壓,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電路上總是有雜訊哪...尤其是數位電路。
    想想看,PC由RAM、硬碟、CD上讀資料,這三者的耗電量差異如何?
    CD一定最慘,硬碟次之,RAM好的多,耗電量越大,就會導致電源比較髒,
    對PC這種數位產品而言,電源並不需要太乾淨,只要不嚴重到導致0/1誤判就行了,
    因此PC的電源一定髒(一個三百瓦才幾百元而已哪...)
    但是對音樂再生呢?
    人耳可是敏感到-60dB以下的差異都聽的出來勒...
    PC那髒兮兮的電源,透過電路,當然會傳到DAC盒子裡,
    結果可想而知...

    電源只是其中一項,其他雜七雜八還有好幾項哪...

  3.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4. #103
    註冊日期
    2010-04-25
    文章
    602
    Thanks
    40
    Thanked 102 Times in 69 Posts

    預設

    但就clock本身而言,簡單來說他是一個小盒子裡面有個blank
    經由電流的通過來產生一定頻率的物理震動
    光這樣看就會知道電對牠的影響,電流大小、穩定度、電壓、這些都是肯定的
    至於溫度,主要有兩個變異數
    1.shift:主是是元件本身會老化,所以頻率會飄移
    2.angle:設計時大多都是攝氏25度當工作溫度,那肯定不是標準家用時機器內的溫度,所以他會有頻率上不同,舉例來說,鍍金的產品在25度和100度變化會小於鍍銀產品,其他設計也會影響

    我會說元件本身進步不大是因為這是個物理現象,本身有極限的
    產品幾個比較大的進步過去曾有過
    但後面要有跳躍式進步需要有人先想出solution才可能
    不然目前已知的架構下,其實有進步也不大的

    既然這元件本身特性這樣,那整體電路設計當然很有得玩
    電流經過時前面有穩壓跟沒有,差距在測試機器看得很明顯的
    當然還很多可以補強他,這就是各家能力了

  5.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en3058 For This Useful Post:


  6. #104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en3058 查看文章
    [恕刪]
    我會說元件本身進步不大是因為這是個物理現象,本身有極限的
    產品幾個比較大的進步過去曾有過
    但後面要有跳躍式進步需要有人先想出solution才可能
    不然目前已知的架構下,其實有進步也不大的[恕刪]
    chen3058 真的是專家!學到知識了......

    我想再一次把這些討論整理成以下兩個不同觀點,方便進行日後可能的映證....:)

    數位錄音,從類比聲音變成數位訊號,本身就己經有jitter,這應該是音響系統再強都永遠無法消除的。但是從數位母帶檔,轉變成任何數位儲存,就都有可能發生『隨機jitter』的污染。因此在理想上,進行d/a時如果可以把資料使用最好的時脈重新整理,那就可以剔除掉所有數位帶之後的jitter污染,只留下錄音時唯一無法消除的jitter誤差。

    我認為 010101 應該絕不會有錯,所以一切都是 jitter的問題。但是偏偏錄音時的jitter永遠無法消除的,所以驗證我的理論,必需是原始錄音極端完美無缺才能成功驗證。否則如果原始錄音就己經jitter嚴重,那麼播放時使用再怎麼高級的銣時鐘來修正都無效。一但播放時沒有最正確的時脈可以參考,那麼什麼叫『正確』就一定會各說各話。

    例如 philips或decca這種有問題的數位錄音,本身jitter嚴重到爆。所以進行前幾頁我所謂的『錯覺頻率』讓聽感變得舒適就得非常重要!因此這種原始不良的錄音,rip差異一定很明顯,wav一定>>m4a或ape,因為這些數位轉換過程,越乾淨,其實就是越突顯『錯覺頻率』的心理調適,也就是『加料』。

    那這麼多高手難道都聽不出來是加料嗎?因為原始錄音本身就是加料大王了,就算我的黃金雙耳也永遠聽不出來被加料啊!...

    相反的,原始錄音越佳、越正確、越滅少jitter,那就會突顯出播放端『把資料使用最好的時脈重新整理』的功能越重要。我正是預測在這種情況下,rip的優勢將會減弱,甚至只要在播放m4a與ape之前先還原成wav,那麼播放這些010101完全相同的聲音檔將會差異大幅降低。

    以上功能都是 jplay程式正在做的事....:)

    而小葉比較傾向認為,可能不是010101,而是0.8 1.1 0.9 1.05....那就會得到rip差異很重要的結論了!.....

    什麼時候大夥兒找個機會來驗證一下這些觀點?.....:o :o

  7. #105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以數位音樂再生而言,
    jitter只發生在數位轉類比時,
    數位資料傳過來傳過去,存成檔,讀出來,都不需要轉換成類比,也就沒有jitter這回事
    只有最後要轉成類比時,一個個sample送進去DAC IC時,這每次送的時間差不穩定,就成了jitter

    有些人有經驗說用不同的軟體rip出來的檔案聲音不同,而且還比較過rip所得的檔案內容都相同,
    我也有類似的經驗(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04/cd.html ),
    以一張燒錄片每一個track都燒同一曲,比較第一曲與最後一曲的聲音,第一曲最好,最後一曲最差,中間的介於其中,
    再比較第一曲與最後一曲的資料都相同。
    那,為何有不同的聲音?
    在這例子上,很明顯是電源,CD讀外圈時,搖搖晃晃,讀取頭必須時時往復修正,這動作耗掉大量電,導致嚴重的電源雜訊。
    這電源雜訊就會讓DAC IC工作的jitter拉高。

    再回來談用不同的軟體rip出來的檔案聲音不同,而且還比較過rip所得的檔案內容都相同這件事,
    若將這rip出來的檔案,複製個10份,隨意寫在幾個硬碟、隨身碟上,再拿來唱,
    聲音相同嗎?
    許多人會說,就經驗而言,應該會不同,
    好啦,這不就可以推測出,問題實在不是資料被改變了,而是,其他因素,
    到目前為止,我們只知道jitter這東西有可能...

    就軟硬體的技術觀點,倘若資料在傳輸、存檔過程中可能會被修改(或者說錯誤),
    而且不是類似Windows XP的Kmixer這種形式,而是純粹隨機的誤差,那16bits的sample的任一bit都可能會錯誤,
    最小bit由0轉成1,不可能聽的出來,但,最大bit由0轉成1呢?這等於由xxxxx變成-(xxxxx+1),
    音樂中突然不連續,那就會產生爆音啦!
    我們在聆聽數位音樂再生時,有聽到這種爆音嗎?沒有吧...

  8.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9. #106
    註冊日期
    2010-06-02
    文章
    356
    Thanks
    356
    Thanked 313 Times in 13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以數位音樂再生而言,
    jitter只發生在數位轉類比時,
    數位資料傳過來傳過去,存成檔,讀出來,都不需要轉換成類比,也就沒有jitter這回事
    只有最後要轉成類比時,一個個sample送進去DAC IC時,這每次送的時間差不穩定,就成了jitter

    ......
    drunkenlife 兄,
    隔了這麼段時間的沈澱, 我想可以繼續和您一起討論一些我心中的疑惑與想法了. 請不吝賜教.

    我也曾是相信您上述判斷的同路人, 但個人覺得這個說法不能夠解釋下列現象.

    如果電腦上的音樂播放軟體, 在避開了KMIXER干擾的情況下, 真的只是單純地將數位音樂檔案(如 WAV檔), 忠實地以0101形式, 透過SPDIF/USB/.....連接, 傳送給DAC的 buffer, 再如兄所言的程序在DAC中進行數位轉類比的動作. 那麼為什麼
    - psycho兄會斷言 JPLAY>>>Foobar?
    - 音樂播放軟體中調EQ, 加noise shapping, 會對聲音產生影響?
    - 我的電腦音效卡介面不支援88.2kHz, Foobar 為什麼就無法送出 88.2kHz 的音樂檔給 Lavry DA10 唱歌?

    個人認為有一種可能, 就是音樂播放軟體在送資料給SPDIF/USB/.....介面前, 就已對數位音樂檔案(如 WAV檔) 默默地做了某種轉換, 且這轉換不只會參考電腦上的音效介面, 而且又極可能涉及了(我們最不希望發生的)在電腦上進行 "數位轉類比再轉數位" 的動作. 也因此電腦中的各種髒東西才會對聲音產生偌大的影響, 讓各位金耳朵可以輕易地聽出不同. 不知道是不是這樣?

    這方面我不是專家, 還請 drunkenlife 兄解惑, 不勝感激.

  10. #107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另外資料在電路中傳輸其實要算是類比型態, 只是是用所謂"高"與"低"來做編碼而已, 任何電路在impluse之間都不可能斷得乾乾淨淨......

    所謂的"數位"應該是很複雜的東西......
    做過數位電路的人就知道,如果只是0與1,數位電路就簡單多了;要是只是0與1,電路板的layout就不用花那麼多工夫,隨便放不就好了?管它什麼ground plane,管它什麼transmission line的問題:|:|?為什麼有些電路板要好幾層?為什麼要算timing?

    不要只從電腦使用者或是軟體的觀點去看。

  11.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12. #108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電傳遞的形式是類比的, 事實上物理現象中到底有哪些是數位的?? 被傳遞的訊號的內容在接收端DAC則被視為數位的, 任何的雜訊都會影響到DAC的工作, 甚至在訊號被轉換成類比之後對其產生引響......

    所以晶片大家用的都差不多, 但是電路layout不一樣聲音就不一樣, 資料正確性只是其中的一環, red book沒有CRC的規範, 但是這些都已經被許多技術給克服了, 現在把轉盤作成一顆DAC裡的一個DIE (ROM?) 資料要進到DAC裡的這段路程還是充滿變數......

    數位不是只有0與1那麼簡單, 不然單單一條數位線位什麼會聽起來會不同, 這個問題也爭論很久了, 不信者還是不信.....
    只是想提醒一下,red book的CD也是有用error-correction code (Cross-interleaved Reed–Solomon coding see http://en.wikipedia.org/wiki/Cross-i...n_coding)。

    除此之外,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

  13. #109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恕刪]
    如果電腦上的音樂播放軟體, 在避開了KMIXER干擾的情況下, 真的只是單純地將數位音樂檔案(如 WAV檔), 忠實地以0101形式, 透過SPDIF/USB/.....連接, 傳送給DAC的 buffer,
    [恕刪]
    這個過程,除非您的communication protocol有放Error-correction code或是有acknowledge的功能,您是沒法保證buffer裡的資料和電腦裡的一樣的。

    數位的傳送還是得用類比的處理。只用數位的觀點去看,是不行的。數位傳輸的完美是築基於在傳送的過程中不斷的再生:o 如果再生的過程不完美?

  14. #110
    註冊日期
    2011-07-05
    文章
    42
    Thanks
    48
    Thanked 6 Times in 4 Posts

    預設

    應該 寫信 叫 jplay 作者

    作一個 h 模式下的 "rip 程式"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