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將軍
再最後告你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點:
用弧形作為造型在音響室空間是極嚴重錯誤的做法.
注意,不是想法,是做法;想法對,不見得做法可行!!
至於原因,請自己動腦想!!
一早也有注意到将军听音室的墙角不是弧型的, 再次感谢将军兄。。。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rn.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kevintran
除了少數真正360度發聲的單體,幾乎所有的喇叭單體(靜電喇叭,動圈喇叭,號角喇叭)都會有指向性的問題。除了水平的指向性,還有垂直的指向性都要考量。
就像現在的電視一樣,如果離開主軸太遠,您看到的影像也絕對不是最好的。
谢kevintran兄指导。。。(handshake)
-
-
 作者: 將軍
"斜頂"....
某人的高招,這個好用:P
 作者: 將軍
再最後告你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點:
用弧形作為造型在音響室空間是極嚴重錯誤的做法.
注意,不是想法,是做法;想法對,不見得做法可行!!
至於原因,請自己動腦想!!
認同+1
看起來像是擴散,其實不然,
CALL:0932-377626黃先生
新竹市光復路2段882號6F~1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rendzaw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horn.
一早也有注意到将军听音室的墙角不是弧型的, 再次感谢将军兄。。。
牆角小弧形還好,喇叭後牆正中間就不太好了:)
CALL:0932-377626黃先生
新竹市光復路2段882號6F~1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rendzaw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將軍
黃金比例的空間:
高:寬:長 為 1 : 1.6 : 2.5或2.65
將軍 兄一次傳授..那麼多招.:O.在下自不量力來附和一下..(sweat).嘻嘻!
 作者: 將軍
的確是很多種,而且如小葉PO的還有分前期後期.
這些資料我都看過並演算過,但最後我的決定是:
1 : 1.6 : 2.65
黃金比例.?.源至視覺黃金分割.?.
歷史科學演化-應該是先有視覺學..再有力學..才有聲學吧..我猜.:o
以1.6倍(其實還有零頭小數點.)互乘~是個簡單算法.
1.6x1.6=2.56-其實2.5-2.6差距並不大.
我們由4:3畫面進化到..16:9大家有印象吧.
16除9=1.77 是接近視覺上的黃金比例.看來就會比4:3舒服.但電視面板業可能有其他商業考量..所以成了1.77倍.?
日本BS畫面大多為16:9.在下常看的感覺(約106吋)還是比較舒適.買藍光片時多數也會以16:9畫面為優先..可是電影很多是以2.35:1甚至2.4:1.老實說有一點扁.|-).
有一個簡易法則是..
一個正方形~你畫一條線取其中一(較大塊的.)部份.而他若是黃金分割尺寸了.
那剩下來(較小塊.)較扁的一塊.你再取一個正方形之後..
最後..剩下來的小小塊~也會是黃金分割(比例)..:)..餘下面積-類推皆成立.!
 作者: 小葉
真正高手只有將軍
我是網路找找貼過來而已...@@
站長太謙虛了..當然面對 標竿大咖..我們一定要謙虛啦.:P
高手其實並不在少..術業有專攻+熱心分享對大家都好.
 作者: 將軍
空間大小不同,要求自然不同!!
有此一說:低於15度似乎沒意義,但請自行查證!!
15度蠻大呦..乘以長度(假如我們置短邊擺放.)之後.不是挑高型空間真的做不了.(sweat)
 作者: 將軍
前反射,中吸,後擴+吸 .
中吸請特別注意第一次反射音的位置,但第一次反射音不是只有左右兩側牆,天花板也是!!
其餘,我無法有定數告知!!
將軍 兄所提方法原則..
見諸書本/雜誌已許久..只是太少人真的去做或實踐(有部份網兄做局部測試可局部證明過.)
所以大大部份玩家根本沒聽過這一法則下的實際表現..更不要說測量過了.所以難說"定數"
大原則也.!
這方面..老日研究的倒不少..他們經常會以-相對的平行面(如左右牆)(如器材/聽者背牆).做不對稱的吸/擴分佈處理方式..會比較簡潔或好控制一些.?.這一點比起我們的原則好像差距比較大..?
熟悉日本音響文化的網兄不妨-給點提示..:P
 作者: 將軍
再最後告你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點:
用弧形作為造型在音響室空間是極嚴重錯誤的做法.
注意,不是想法,是做法;想法對,不見得做法可行!!
至於原因,請自己動腦想!!
其實網路討論圖片中.部份玩家有用到外(凸出)弧型牆面或牆角處理.
內弧形(凹入弧)..就真的是沒有見過了.
在下所見過(實見+媒體)絕大部份音樂廳來講..弧形設計的比例是偏少的沒錯.
或者說~比較連續-大面的/凹凸凹凸的/波浪的..是比較少一點..指教:P..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將軍大已經說明圓弧形設計不是想法不對,在聲學是對的....但是實際在施工上是沒辦法達到抗共振的合格標準的,之前將軍大也有提到,釘黏貼掛....四樣音響室施工禁忌
除非你的圓弧是整根水泥柱....那就沒話講,聲音處理套件在將軍大使用標準上嚴格來說都是不合格,求施工就以'重物'直接堆砌而成........就連不平衡面也是,這才是將軍大音響室嚴格的標準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AndyChu
將軍大已經說明圓弧形設計不是想法不對,在聲學是對的....但是實際在施工上是沒辦法達到抗共振的合格標準的,之前將軍大也有提到,釘黏貼掛....四樣音響室施工禁忌
除非你的圓弧是整根水泥柱....那就沒話講,聲音處理套件在將軍大使用標準上嚴格來說都是不合格,求施工就以'重物'直接堆砌而成........就連不平衡面也是,這才是將軍大音響室嚴格的標準
預算有限,空間有限的網兄,
就不用要求那麼嚴啦... :o
畢竟不完美,還是比沒處理好太多了..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AndyChu
將軍大已經說明圓弧形設計不是想法不對,在聲學是對的....但是實際在施工上是沒辦法達到抗共振的合格標準的,之前將軍大也有提到,釘黏貼掛....四樣音響室施工禁忌
除非你的圓弧是整根水泥柱....那就沒話講,聲音處理套件在將軍大使用標準上嚴格來說都是不合格,求施工就以'重物'直接堆砌而成........就連不平衡面也是,這才是將軍大音響室嚴格的標準
 作者: hojuiyang111
預算有限,空間有限的網兄,
就不用要求那麼嚴啦...  :o
畢竟不完美,還是比沒處理好太多了..
Andy真的是有用心,已經理解我真正的用意!!
但何兄說的也沒錯啦!!
並不是每個人的要求都這麼嚴謹!!
只是站在我的立場,能儘量導正的,我會依經驗來告知.
至於是否一定要參考我的意見,其實不盡然啦!!

StevenCheng將軍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
所以我才說是將軍大的標準,不是我的水準:|:|:|
 作者: hojuiyang111
預算有限,空間有限的網兄,
就不用要求那麼嚴啦...  :o
畢竟不完美,還是比沒處理好太多了..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Yeh捨
將軍 兄一次傳授..那麼多招.:O.在下自不量力來附和一下..(sweat).嘻嘻!
15度蠻大呦..乘以長度(假如我們置短邊擺放.)之後.不是挑高型空間真的做不了.(sweat)
將軍 兄所提方法原則..
見諸書本/雜誌已許久..只是太少人真的去做或實踐(有部份網兄做局部測試可局部證明過.)
所以大大部份玩家根本沒聽過這一法則下的實際表現..更不要說測量過了.所以難說"定數"
大原則也.!
這方面..老日研究的倒不少..他們經常會以-相對的平行面(如左右牆)(如器材/聽者背牆).做不對稱的吸/擴分佈處理方式..會比較簡潔或好控制一些.?.這一點比起我們的原則好像差距比較大..?
熟悉日本音響文化的網兄不妨-給點提示..:P
Yeh捨也是真高手之一!!:)
說真的,我也忘了我的音響室的天花板是斜幾度,但即使沒15,也有10度.
另,我受日本SteroSound裡的前主筆之一"山中敬三"影響很大.
在那個年頭,他是我玩音響的偶像,他的玩法和哲學也影響我極為深遠.
在他的聆聽室裡,喇叭的背牆就是由不規則的磚牆砌成.
我現在的專用聆聽室是第3個聆聽室,前2個都只有6-8坪而已,但從小空間裡確實也學到不少.
其實很多經驗,不管是對或錯,都必須經過不斷的求證和驗證.
相信"Yeh捨"和"何大"在這方面也都算是高手了.
不過,我還是必須說,以前的國內外前輩們,所交導的2聲道空間處理哲學:
"掌握住前反射,中吸,後擴+吸" 的這項重點,是100%是對的,絕對沒錯!!
其餘,請隨個人空間大小條件等等,自我調整!!

StevenCheng將軍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