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05-21, 01:04 AM
#221
 作者: chsiang
今天又加了一座音響架以及後級的架子, 平常聆聽時的樣子
打開閃光燈看清楚一點
前陣子也加了一張像樣的地毯, 好處是定位清楚, 高音不躁
音響架加了整個音樂的氛圍又更好了, 原本以為在這個不怎麼樣(其實應該說爛)的空間聲音應該就這樣了吧, 沒想到還能進步, 真令人意外:)  :P
從圖中看來,貴宅的聆聽空間,地毯是絕對要加的!!:o

StevenCheng將軍
-
-
2011-05-22, 11:50 AM
#222
-
-
2011-05-28, 11:10 PM
#223
今天有機會到前輩家裡觀摩,
一來慶幸自己沒有偏離正途太多, 二來要警惕自己不足的地方還很多,
空間的確是再重要不過的因子,
正確的聲學效果我認為只是其中之一,
夠黑的(空間)背景也是很重要的因子,
背景夠黑, 不用大聲也能聽到很多細節, 音量得到控制, 則音場就不會失控,
最貴的器材是空間, 空間的重要即使不能排第一名, 我想一定也是在前三名內吧...
音量 v.s. 形體 v.s 音場, 三者平衡才是最優的聲音......
今天真的是大開眼界!!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5-29, 11:29 PM
#224

今天才真正了解到,
這是一張極困難表達的一張片子, 對音量控制的要求幾乎達到一個嚴苛的高標準(sweat)
多於最佳音量一點點歌手的形體就突然膨大, 歌聲變得刺耳, 音場整個崩潰.....
小於最佳音量聲音又突然變得病懨懨的......一點活力都沒有......
那找到最佳音量就好了嗎? 還是錯.....
歌手的嘴吧大小要跟真人一樣, 而真正的形體是由歌手嘴吧出去之後擴散開來而產生形體感.....
系統解析度不夠, 背景不夠黑, (不管甚麼因素造成的)中高頻段不平衡, 全死.......
系統哪個環節出問題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問題很大.......哀.......怎麼差那麼多啊!!
用這一片的標準去檢視所有人聲, 哇靠.....我以前到底在聽什麼啊???
原來我的系統只有身體, 沒有靈魂.......;((sweat):|
砍掉重練吧......
-
-
2011-05-29, 11:42 PM
#225
 作者: chsiang
今天才真正了解到,
這是一張極困難表達的一張片子, 對音量控制的要求幾乎達到一個嚴苛的高標準(sweat)
多於最佳音量一點點歌手的形體就突然膨大, 歌聲變得刺耳, 音場整個崩潰.....
小於最佳音量聲音又突然變得病懨懨的......一點活力都沒有......
那找到最佳音量就好了嗎? 還是錯.....
歌手的嘴吧大小要跟真人一樣, 而真正的形體是由歌手嘴吧出去之後擴散開來而產生形體感.....
系統解析度不夠, 背景不夠黑, (不管甚麼因素造成的)中高頻段不平衡, 全死.......
系統哪個環節出問題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問題很大.......哀.......怎麼差那麼多啊!!
用這一片的標準去檢視所有人聲, 哇靠.....我以前到底在聽什麼啊???
原來我的系統只有身體, 沒有靈魂.......;((sweat):|
砍掉重練吧......
恭喜你....你沒白跑寒舍一趟!!
你終於了解我在說甚麼,也了解我聽的是甚麼,而你應該要聽到的是甚麼!!
重練沒關係,去摸索,至少你已經徹底知道並了解我告訴你的!!
總比仍在自我滿足好上太多!!
加油!!

StevenCheng將軍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5-31, 09:58 AM
#226
 作者: chsiang
今天才真正了解到,
這是一張極困難表達的一張片子, 對音量控制的要求幾乎達到一個嚴苛的高標準(sweat)
多於最佳音量一點點歌手的形體就突然膨大, 歌聲變得刺耳, 音場整個崩潰.....
小於最佳音量聲音又突然變得病懨懨的......一點活力都沒有......
那找到最佳音量就好了嗎? 還是錯.....
歌手的嘴吧大小要跟真人一樣, 而真正的形體是由歌手嘴吧出去之後擴散開來而產生形體感.....
系統解析度不夠, 背景不夠黑, (不管甚麼因素造成的)中高頻段不平衡, 全死.......
系統哪個環節出問題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問題很大.......哀.......怎麼差那麼多啊!!
用這一片的標準去檢視所有人聲, 哇靠.....我以前到底在聽什麼啊???
原來我的系統只有身體, 沒有靈魂.......;((sweat):|
砍掉重練吧......
這下子..
增加了10年"音響觀念"功力..8).
好的交流成了~醍醐灌頂..:O
而且一次良好的示範~更勝過百篇網文交流呀!!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6-02, 12:18 PM
#227
重新出發
再次嘗試調整!

先把除了訊源的電源線(Ruby Hill II G7)都換回銅線:
*. 排插電源線從Argento換成Neotech NEP-3200
*. Argento插在Mirage上
喇叭擺位再次調整:
*. 左聲道往右移3~4cm左右, 離側牆再遠一些些
*. 兩喇叭的距離與喇叭到我兩耳朵的距離比例調整為87%, 原比例為90%(兩喇叭距離窄)
*. Toe-in角度加大, 幾乎對正我, 不過還是相交在我身後, 目前看到喇叭內緣約3cm左右.
恩! 整體效果不錯! 再接再厲!!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6-02, 01:00 PM
#228
 作者: chsiang
再次嘗試調整!
先把除了訊源的電源線(Ruby Hill II G7)都換回銅線:
*. 排插電源線從Argento換成Neotech NEP-3200
*. Argento插在Mirage上
喇叭擺位再次調整:
*. 左聲道往右移3~4cm左右, 離側牆再遠一些些
*. 兩喇叭的距離與喇叭到我兩耳朵的距離比例調整為87%, 原比例為90%(兩喇叭距離窄)
*. Toe-in角度加大, 幾乎對正我, 不過還是相交在我身後, 目前看到喇叭內緣約3cm左右.
恩! 整體效果不錯! 再接再厲!!
chsiang兄,
您喇叭後角落如何處理呢?:)
-
-
2011-06-02, 01:30 PM
#229
 作者: hojuiyang111
chsiang兄,
您喇叭後角落如何處理呢?:)
何大,
左喇叭角落我是用 Realtraps出的Mondo trap 疊上一個Mini trap, 高度加起來幾乎到天花板了, 這兩個東西原理相同但是厚度不同,
所以對低頻的吸收是Mondo trap較佳, 不過疊在一起切齊, Mini Trap後面空間較多, 另外在我左後方的牆腳也是一樣的處理方式.
由於我的環境右邊算是半開放空間, 所以可以看到右聲道後面有放我自製的低頻陷阱,
黑色塑膠袋(60cm X 120cm)裡面放了15cm後的岩棉, 以兩包L形的方式放在牆角, 貼齊牆面.
(其實右喇叭的角落沒有太大問題, 我這只是算是廢物利用吧 )
以上報告:)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6-02, 01:54 PM
#230
 作者: chsiang
何大,
左喇叭角落我是用 Realtraps出的Mondo trap 疊上一個Mini trap, 高度加起來幾乎到天花板了, 這兩個東西原理相同但是厚度不同,
所以對低頻的吸收是Mondo trap較佳, 不過疊在一起切齊, Mini Trap後面空間較多, 另外在我左後方的牆腳也是一樣的處理方式.
由於我的環境右邊算是半開放空間, 所以可以看到右聲道後面有放我自製的低頻陷阱,
黑色塑膠袋(60cm X 120cm)裡面放了15cm後的岩棉, 以兩包L形的方式放在牆角, 貼齊牆面.
(其實右喇叭的角落沒有太大問題, 我這只是算是廢物利用吧  )
以上報告:)
個人見解 自製的低頻陷阱
最好不要包裹"塑膠袋"等不透氣材質 或許可以利用短絨毛沙發座墊的抱枕套取代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