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05-19, 11:20 PM
#1811
-
-
2011-05-19, 11:33 PM
#1812
 作者: LSP000
莫內對其眼中的世界加料, 而成為印象派的大師. 您喜不喜歡其風格是一回事, 但沒人計較和實景像不像, 顏色對不對. 因為這是一種藝術.
畢卡索對其眼中的人物加料, 而成為抽象派的大師. 您喜不喜歡其風格是一回事, 但沒人計較和真人像不像, 顏色對不對. 因為這是一種藝術.
如果您也認為音樂是一種藝術, 那就實在不需要為它這麼認真與計較.
更不值得為此傷了和氣.
每個自認為藝術家的藝術工作者, 都有其自認為必需的加料, 而自成一格. 您喜不喜歡其風格是一回事, 但沒什麼絕對的對與錯.
每個人在這邊發言, 不也都自成一格, 別太計較.
對不起,我不能同意您的看法。藝術創作(音樂,繪畫,攝影,等等)是個人的風格,絕對沒有對錯的問題。甚至畫蛇添足或像Dali畫個軟趴趴的鐘都不是問題。
但是音響重播應該和藝術創作是兩回事。音響重播如果也是藝術創作,那我們是聽誰的創作呢?
如果我把Monet的畫的照片照成Picasso或是Dali的畫,然後告訴自己,這就是Monet。您說我這樣對的起Monet嗎?:O:O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5-19, 11:36 PM
#1813
 作者: LSP000
莫內對其眼中的世界加料, 而成為印象派的大師. 您喜不喜歡其風格是一回事, 但沒人計較和實景像不像, 顏色對不對. 因為這是一種藝術.
畢卡索對其眼中的人物加料, 而成為抽象派的大師. 您喜不喜歡其風格是一回事, 但沒人計較和真人像不像, 顏色對不對. 因為這是一種藝術.
如果您也認為音樂是一種藝術, 那就實在不需要為它這麼認真與計較.
更不值得為此傷了和氣.
每個自認為藝術家的藝術工作者, 都有其自認為必需的加料, 而自成一格. 您喜不喜歡其風格是一回事, 但沒什麼絕對的對與錯.
每個人在這邊發言, 不也都自成一格, 別太計較.
不過我想對藝術欣賞的感性層面,跟如何去欣賞的技術層面,在此應該要有所分野吧?!
對器材,以至對錄音的辨識,是技術上的理性探討,而各類型音樂我也說過都有它的存在意義,我最喜歡聽的絕對不是什麼殺人放火片,什麼音場高度要怎樣的唱片,而是假到很徹底的流行音樂,但我能以技術為工具,讓我的器材有相對更趨於客觀的可能,雖說這樣對我聽流行樂沒有什麼意義,但我知道它對我的意義在哪裡,或許就是在一片幻像當中,能解構出它其中真實的一面,即便那真實依然就是假的!糟糕,沒人看得懂...|-)
-
-
2011-05-19, 11:45 PM
#1814
 作者: kevintran
對不起,我不能同意您的看法。藝術創作(音樂,繪畫,攝影,等等)是個人的風格,絕對沒有對錯的問題。甚至畫蛇添足或像Dali畫個軟趴趴的鐘都不是問題。
但是音響重播應該和藝術創作是兩回事。音響重播如果也是藝術創作,那我們是聽誰的創作呢?
如果我把Monet的畫的照片照成Picasso或是Dali的畫,然後告訴自己,這就是Monet。您說我這樣對的起Monet嗎?:O:O
如果把音響當成自己家裡的藝術創作,那是否跟去音樂廳挑了個好位置,然後帶著耳罩聽,或故意頭歪一邊用一隻耳朵向著現場聽一樣...
其實可以理解大部份人不能認同psycho兄的論點,在於他們自己如何看待音響,以及對音樂欣賞的深淺...
-
-
2011-05-19, 11:51 PM
#1815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5-19, 11:54 PM
#1816
 作者: remo
不過我想對藝術欣賞的感性層面,跟如何去欣賞的技術層面,在此應該要有所分野吧?!
對器材,以至對錄音的辨識,是技術上的理性探討,而各類型音樂我也說過都有它的存在意義,我最喜歡聽的絕對不是什麼殺人放火片,什麼音場高度要怎樣的唱片,而是假到很徹底的流行音樂,但我能以技術為工具,讓我的器材有相對更趨於客觀的可能,雖說這樣對我聽流行樂沒有什麼意義,但我知道它對我的意義在哪裡,或許就是在一片幻像當中,能解構出它其中真實的一面,即便那真實依然就是假的!糟糕,沒人看得懂...|-)
看得出remo兄是很認真的玩家:)
我想remo說假應該是指樂手與歌者分開錄再混起來這個步驟吧? 我倒是認為這是呈現的不同,
一般我聽到流行音樂現場都有band聲音太大, 歌手聲音太小的問題, 如果今天利用多軌混音的方法讓我聽得更清楚, 我覺得也沒有甚麼不好
音色的問題比較複雜, 當然小提琴變成中提琴當然有問題, 不過如果計較這把小提琴到底有大支就不是每個人都在乎了, 而且說實在也很難有標準:P
每個人個性不同拉, 就像看書一樣, 平常看自己喜歡的書但爾偶也要看看暢銷書, 沒為什麼, 就是好奇為什麼一本書會暢銷, 買來看也許不對自己胃口, 但是偶而也會發現一些驚喜,
"喜歡的書" = "獨立小廠" "暢銷書" = "五大" 可能是許多版大的選擇, 但是我認為反過來也很對,
大家多多交流拉, 不論是哪一種都別急著先否認, 也不要老是先懷疑, 一片cd沒多少錢, 買幾張來聽聽就懂了, 不是嗎?:)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5-20, 12:01 AM
#1817
音響在延伸跟擴散有被系統挖掘出來,其實很多唱片都是被誤殺的........
我不反對Psycho兄喜愛的軟體及論點,甚至有時還會拿出來聽,但只有在他評論非他所愛的軟體上....再加上....如果Psycho兄有更好的系統,應該會對其他家軟體的看法會改變,因為軟體內的細節裡面的'''延伸'''跟'''擴散'''非一般系統能夠重播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5-20, 12:04 AM
#1818
 作者: AndyChu
音響在延伸跟擴散有被系統挖掘出來,其實很多唱片都是被誤殺的........
我不反對Psycho兄喜愛的軟體及論點,甚至有時還會拿出來聽,但只有在他評論非他所愛的軟體上....再加上....如果Psycho兄有更好的系統,應該會對其他家軟體的看法會改變,因為軟體內的細節裡面的'''延伸'''跟'''擴散'''非一般系統能夠重播
沒錯, 這也是我一路下來的心得,
系統一直進步時的確會有新發現, 有時候確實會誤殺唱片
只不過psycho大推薦的唱片這種新發現會更多....:P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5-20, 12:27 AM
#1819
 作者: chsiang
看得出remo兄是很認真的玩家:)
我想remo說假應該是指樂手與歌者分開錄再混起來這個步驟吧? 我倒是認為這是呈現的不同,
一般我聽到流行音樂現場都有band聲音太大, 歌手聲音太小的問題, 如果今天利用多軌混音的方法讓我聽得更清楚, 我覺得也沒有甚麼不好
音色的問題比較複雜, 當然小提琴變成中提琴當然有問題, 不過如果計較這把小提琴到底有大支就不是每個人都在乎了, 而且說實在也很難有標準:P
每個人個性不同拉, 就像看書一樣, 平常看自己喜歡的書但爾偶也要看看暢銷書, 沒為什麼, 就是好奇為什麼一本書會暢銷, 買來看也許不對自己胃口, 但是偶而也會發現一些驚喜,
"喜歡的書" = "獨立小廠" "暢銷書" = "五大" 可能是許多版大的選擇, 但是我認為反過來也很對,
大家多多交流拉, 不論是哪一種都別急著先否認, 也不要老是先懷疑, 一片cd沒多少錢, 買幾張來聽聽就懂了, 不是嗎?:)
呵!我是知道我喜歡的唱片應該都會被psycho兄丟到垃圾桶!|(|-
但我,在唱片上不會否認任何唱片,就算它像新世紀音樂般的幻化,我只要求它假要假的精美細緻!
但在器材上的要求,卻會成為我很重視的部份!
所以我說就在於每個人對音樂感觸的深淺!
或許是因為我學樂器,才會把一首曲從0秒開始是怎麼出聲,到它fade out有沒有收得速度恰好而細膩,都能聽到深印腦海!那更不用說音樂當中不同聲部樂器旋律的銜接,同時間都有出聲的樂器各是怎樣的演奏都能聽清楚等等!這對很多人來說,沒有意義,是的,我相信是可以用沒有意義來形容,但對我而言,它就是重要的,這不是可以數據化或量測來解釋的!
流行樂可以讓我掉眼淚,而且很多都是在單純只有音樂的尾奏,它是一種入世情懷,古典樂也會讓我掉眼淚,那是一種壯闊浩瀚的大胸襟!
所以我不希望音樂的本意,再蒙上再多不過的色彩了...:o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rem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5-20, 12:27 AM
#1820
所以我沒有批評他建議的軟體,但Psycho兄批評其他錄音公司時,覺得有點偏頗
 作者: chsiang
沒錯, 這也是我一路下來的心得,
系統一直進步時的確會有新發現, 有時候確實會誤殺唱片
只不過psycho大推薦的唱片這種新發現會更多....:P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