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AS (Computer As Source) 電腦音樂系統 (2) :
上期有介紹新朝代 CAS 電腦音樂系統特集, 大多介紹的都是桌面型小型 CAS 系統。 其實 CAS 的主要概念便是使用電腦作為訊源來重播音樂, 而並非只是代表小型桌面系統。
傳統的音響系統:
CD 轉盤 Transport -> D/A 解碼 -> 前級音量控制 -> 後級電流放大 -> 喇叭 (圖一)

CAS 電腦音樂系統只是改變了由 CD 轉盤轉變為電腦:
電腦 -> D/A 解碼 -> 前級音量控制 -> 後級電流放大 -> 喇叭 (圖二)

如上期介紹的新興 CAS 玩法, 是圍繞桌面上應用的小型系統。 這些小型系統使用了簡單, 直接的方式來製造出高性能價格比的高水平音效。 主動式 (Active) 喇叭除了需要空間少 (內置後級放大器) 之外, 好的主動式設計具備了較被動式 (Passive) 準確的電子分頻線路, 二段獨立放大後級等不少優點。 而解碼器已經擁有音量調節控制功能來代替傳統前級。
電腦 -> 音量控制 D/A 解碼 -> 主動式喇叭 (圖三)

以上三種方法, 用簡單的說法, 如果每個部份的質數都一樣, 那越短線路, 傳真度便越高。 這與 CAS 的概念有所配合。 傳統音響發燒友對 CAS 有種又愛又恨之感覺, CAS 概念上與傳統音響也有十分矛盾的地方。 但有二點是不能否定。
第一: 上期已提及 CD 永遠只可以提供 16bit/44.1kHz 的訊號。 過去十多年製作人已成熟地使用上 24bit 高解像錄音 (是 CD 的 256 倍) 方法, 有些更應用上高取樣 (Hi-Sampling) 形式收錄。 在重播解碼技術也同樣支援。 對音響上有要求的發燒友, 應該會如我一樣被高解像音響所迷住。 那豐富低音量訊式包圍一雙喇叭的音場, 定位上的準確性, 音色上的模擬 (analogue) 感, 使用同一樣解碼, CD 重播便顯得平坦而乏味。
第二: 現代錄音全都是電腦化, 過往的 ”母帶”, 已經在 15-20 年前被電腦檔案 file 所取代。 無論是製作 CD, DVD, SACD 或 Blu-ray 這些媒體, 其實都是由一個正式的 ”Master 母帶檔案” - 改動而成。
電腦母帶檔案是全個製作的 - ”種” (圖四)

DVD 要加 Dolby Digital, DTS 等的壓縮, 之後 authorizing。 差一點的 CD 便把 16bit 以上訊號切去。 好一點的 CD 要善用聴覺較敏感的頻率來突出 16bit - 24bit 訊號的效果。 賣 iTunes Store 要作 AAC / MP3 大壓縮。
製作時期, 錄音室內是由電腦重播作鑑聽。 Studio 內的電腦被稱為 DAW (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 重播音樂跟 CAS 一樣是以電腦作訊源。 在我作為錄音製作人來說, 由這個原檔案作重播, 必定要比之後做成 CD 媒體, 再由 CD 轉盤重讀碟上的數碼資料來得直接無誤。 CD 的 BLER (Block Error Rate), Pit-Jitter P1/P2 影響完全消失得無影無蹤。 電腦作為訊源播放音樂檔案根治了 CD 重播的缺點, 可惜也有自己要解決電腦上的問題, 下次再談。
http://www.review33.com/news/news.php?news_id=327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
-
好色好友 無忌無憂
-
-
Weiss用家俱樂部愈來愈活絡了!可見Weiss在亞洲地區
真得很紅喔~
-
-
開始見得人的組合
Weiss Jason / Weiss MEDEA+ / Kondo Ongaku / Estelon X Diamond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ingy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真是夢幻..........Weiss到頂了~ 居然還用上了Odin....
-
-
 作者: kingyan
哇! 好棒的系統!
那個喇叭我也有, 目前閒置中
....我說的是中置喇叭.....希望有一天也能有這麼讚的系統~
-
-
 作者: 小葉
真是夢幻..........Weiss到頂了~ 居然還用上了Odin....
真得很夢幻.從前端到線材到喇吧.
這樣的搭配,想必是天籟美聲了吧?
-
-
INT 203
在這邊與各位分享一個好消息:
INT203已經正式上市了.我們也已經引進
,過不了多久就可以抵達台灣囉~
http://www.weiss-highend.ch/int202/index.html
-
-
Interview: Daniel Weiss

http://ukiro.com/2011/05/12/interview-daniel-weiss/
very good job to understand Weiss.:)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