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共9頁 第一第一 ... 23456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31 到 40 共計 87 條

主題: 高音之重要

  1. #31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8,887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這個觀念相當的明瞭,棒 :P

    引用 作者: warwick 查看文章
    誠如jimis兄所說的兩派其實都是殊途同歸阿,
    硬派 / 傳真派 --> 先求"真"後求"美"
    柔派 / 美聲派 --> 先求"美"後求"真"
    最終目標不都是追求"真"與"美"兼具嗎?
    只是大伙都在這條路上來來回回的走了好幾趟而不自知而已。
    warwick

  2. #32
    註冊日期
    2007-07-16
    文章
    192
    Thanks
    2
    Thanked 2 Times in 2 Posts

    預設

    這篇文章讓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讀了好幾遍,內容的確是實戰經驗的總結,值得再三玩味細讀,敢問tonypony兄對JAZZ的鋪陳調整時,有無注意到樂器與人聲的平衡與大小?另一方面,"音像大小大概是一公尺直徑"這是近場聆聽的最佳距離嗎?還是近場聆聽需要一些實際上的條件呢?
    warwick
    引用 作者: tonypony 查看文章
    我是比較美聲派的
    我聽人聲的片子很多
    我很在意唱歌的人的感情我是不是體會到了
    jazz人聲的的片子通常樂團都不多
    舞台越樂器和歌手相對位置的鋪陳...是我調整聲音的重點
    我的空間不大
    低頻一定要潛下去..收的很快...不然量出來了... 很容易駐波跟著來
    中頻人聲一定要夠飽滿浮凸....音像大小大概是一公尺直徑是我喜歡的大小和深度
    中高頻要有延伸還要兼顧厚度...這個比較麻煩
    沒有厚度我進場聆聽耳朵會受不了
    延伸不夠 ....音場的高度和深度空間感都會不足...活生感也大打折扣
    如林兄說的
    用多了木頭...聲音溫潤了...高頻延伸會差一些...低頻會變的有量..但是Q度和下潛度較不足
    唯一正面的改善是中頻豐潤寬鬆...舒服耐聽啦
    金屬用上了<特別是航太鋁>
    高頻的延伸真的好上一大截.......空間感也開闊很多
    低頻的速度快一些...下潛度好...收的也快一些

    我自己覺得任何調音的方式都像一種雙面刃
    他只能在 上中下 給你較全面的2個面
    要全面一些還是得各種方式的互補
    然後在中間找出適合自己大部份聆聽音樂和個人喜好的美聲

  3. #33
    註冊日期
    2007-05-05
    文章
    648
    Thanks
    15
    Thanked 160 Times in 6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warwick 查看文章
    對於harrisonlin兄所提出線材的對於高音的影響,我個人主張用正攻法,其實在器材就定位之後,線材就是一種提味的原素了,就如一泡上好春茶除了好茶外還需好水來提味,又如上好的精肉除肉質好外就只需薄鹽來提味了,說來簡單但是如何知道你自己不是喜好"重鹹"口味呢?例如說一對線接上,的確高音的延伸變的極好,但是音場是否也變成前傾或後傾,所謂高音的正攻法,用在線材上就是系統高音不佳時,不是用一些銅線或接法避開它,應該是正向的用條無障礙無瓶頸無壓縮的質優線,讓高音能夠順暢無虞的展露其該有的聲音。
    warwick
    全部因素定位不可變動時,光講線材這部份是可通的.高音速度快於中低音速度時就會有音場高音會前頃的,所以才會說跟中低音有關聯 也密不可分.
    在音響圈領域中"真正無障礙無瓶頸無壓縮的質優線,讓高音能夠順暢無虞的展露其該有的聲音。"已不多見了.

  4. #34
    註冊日期
    2007-05-09
    文章
    455
    Thanks
    3
    Thanked 8 Times in 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warwick 查看文章
    這篇文章讓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讀了好幾遍,內容的確是實戰經驗的總結,值得再三玩味細讀,敢問tonypony兄對JAZZ的鋪陳調整時,有無注意到樂器與人聲的平衡與大小?另一方面,"音像大小大概是一公尺直徑"這是近場聆聽的最佳距離嗎?還是近場聆聽需要一些實際上的條件呢?
    warwick
    一公尺直徑是我個人喜好的大小
    就好像去音樂廳...有人喜歡坐在後頭有人喜歡坐在間或前面
    這樣的大小...讓我感覺彷彿坐再前面1/3的地方聽音樂
    跟演唱者有幾排的距離..可以保持一點神秘感....卻又可以享受前排的張力...不會遺失一點點細節
    我喜歡那種小酒館聽jazz的庸懶感覺
    越是簡單的樂器和曲目
    越可以聽到空間中細微的變化和演唱者的感情
    這種時候來一杯咖啡....最是對味
    人相對於演唱者的相對位置和形體比例
    這有時會因為錄音的關係而有所不同
    不過我的片子中diana krall是我很喜歡在調整系統時拿出來聽一下的
    她的錄音在人聲的感情...
    樂手前後左右的相對位置....平台鋼琴的動態張力...低音大提琴的Q度都有很不錯的呈現

  5. #35
    註冊日期
    2007-05-05
    文章
    648
    Thanks
    15
    Thanked 160 Times in 6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jimis 查看文章
    其實週遭硬派就屬harrisonlin兄最執著, 加上小林由於是音響業內, 又愛動腦筋充滿創意, 可說........不時有喜悅!!

    自己系統聲音若有一點不對勁, 這幾位硬派大內高手可是完全不留情面!! 讓你又脫胎換骨~~

    走什麼派, 一開始就要練對功!!

    走延伸, 還原或是寫實派, 或是傳真派......就要買傳真的器材!!

    德國的Burmester (小弟愛用)
    瑞士的Goldmund
    美國的Audio Research, Mark Levinson, Wadia
    日本的 Esoteric ....
    加拿大的 Sim Audio

    在個人以及朋友的經驗, 都是組合硬派系統常用器材品牌!!

    而柔派印象中(若有誤請指教), 有 Linn, Macintosh, MBL 這三家各有不同的聲音美學~~

    若用硬派內功要練柔派拳腳, 或是相反, 都會是徒增自己困擾!

    另外, 硬派的高傳真取向, 在同廠牌的等級而言, 通常是越向旗艦越自然通透延伸!! (舉例: Goldmund 訊源, 等級與寫真度皆為 36+10C > 39+10C > Eidos 18 綜合機; 36+10就是一派自然延伸, 寫實性佳, 同時就能把軟體原本的質感與該有的表現表現出來, Eidos 18的高頻就是加料的絲絲入扣, 所以 不比則已, 一比就知高下與對錯!! 此三組皆為個人用過年餘真實感受!! )

    大概有一年多沒有真的玩音響了, 都拿來看看影片而已, 不知不覺CR-7 Run開了, 加上昨天神來一筆, 又燃起Hi-End熱情~~

    MyAV已經三百年沒發言了!! 還是來這裡幾位知己好友虎濫聊天, 再創當年的感覺~~

    感謝小葉設這個園地!!
    太 抬舉我了,只是懂得分享而已 把進步的方法也用於你們的系統 發覺都是一樣的,在聲音進步的歷程中你們也是伙伴,往往來我這聽 你們也是會提醒哪裡有問題.互相啦!
    音響用的每個東西都有其獨特之音色,透明的境界就是聽不出音色 而是真實.
    講個跟高音有關,喇叭高音影響音場內聲音的 剛 軟 硬 柔 韌這5個字喔!

  6. #36
    註冊日期
    2007-05-05
    文章
    648
    Thanks
    15
    Thanked 160 Times in 6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warwick 查看文章
    誠如jimis兄所說的兩派其實都是殊途同歸阿,
    硬派 / 傳真派 --> 先求"真"後求"美"
    柔派 / 美聲派 --> 先求"美"後求"真"
    最終目標不都是追求"真"與"美"兼具嗎?
    只是大伙都在這條路上來來回回的走了好幾趟而不自知而已。
    warwick
    硬派 / 傳真派 的美就是.
    整體均衡(3.33:3.33:3.33)=最後的0.01加於哪一個.

  7. #37
    註冊日期
    2007-08-13
    文章
    79
    Thanks
    0
    Thanked 2 Times in 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arrisonlin 查看文章
    硬派 / 傳真派 的美就是.
    整體均衡(3.33:3.33:3.33)=最後的0.01加於哪一個.
    最後沒有那0.01 !!

    最後一定是 3.333:3.333:3.333 --> 3.3333:3.3333:3.3333 Never End !!

  8. #38
    註冊日期
    2007-07-06
    文章
    3,191
    Thanks
    346
    Thanked 827 Times in 41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arrisonlin 查看文章
    硬派 / 傳真派 的美就是.
    整體均衡(3.33:3.33:3.33)=最後的0.01加於哪一個.
    這個總結真的是下的太好了!!

  9. #39
    註冊日期
    2007-08-13
    文章
    79
    Thanks
    0
    Thanked 2 Times in 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onypony 查看文章
    這裡好一點
    沒有抹紅抹黑
    單純一點.....................
    Tonypony朱兄在MyAV可說神交已久, 但從未見過面, Warick兄也是; 改天有機會互相叨擾更能100%理解彼此文字的涵義!! 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一起聊音響~~ 8)

  10. #40
    註冊日期
    2007-05-05
    文章
    648
    Thanks
    15
    Thanked 160 Times in 65 Posts

    預設

    器材篇 PART1:
    也是器材篇結束,器材的外殻的材質與器材重量的配重點也是會影響.每台都有變壓器如何不干擾,內部與外部可以隔離更好,使音場更靜 細節就多 高音自然也會變多.這是另一種注意的地方.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