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投票者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38 24.68%
  • 做過1~3次

    18 11.69%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66 42.86%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32 20.78%
第124頁,共198頁 第一第一 ... 2474114122123124125126134174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231 到 1,240 共計 1972 條
  1. #1231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看了連結中的這篇, 幾點心得:

    1. 量測真是無奈 又不能不量
    1. 合理推測廠商自己量測一定都挑最美好的數據 (我自己做產品也是這樣)
    2. 外行人量測容易被誤導

    結論下得很好 如果有傻瓜量測 為何不量? 但如果連專家都不一定有把握 普通人量了有什麼意義?

    與其討論量與不量 倒不如討論怎麼量比較實際! 至少優點與可能的盲點都點出來才是有意義的討論
    也許我們可以先提“量什麼”,再討論“怎麼量”。

    要討論“量什麼”,我們大概又會回到”為什麼要量A,A和我們的聽感有什麼關聯?”。Deja vu :(:(

    對不起!(bow)
    我不是要澆您冷水,只是這麼多年看到的討論(中外都是),最後都變成了“要量?不要量”的論戰。:|

    我個人的看法是,測量和試聽都很重要。就像我讀音響評論,有些人對某些器材的看法和我個人的聽感類似,那麼我就會對這些人的評論有信心些;從這些評論中,再找測量的結果(如果有的話)。看測量的結果是要看和現有的器材合不合(阻抗差太多?輸出電壓不夠?輸入會過荷?喇叭效侓太低?等等)。經過這些篩選的過程後,再決定要試聽什麼器材。東西買回家,擺好了,當然還會再量一下頻響(除了喇叭和真空管後級,在我有限的經驗裡,變化不是很大)。量的原因是看看有什麼太離譜的地方,如果有,我會試著用擺位或其它辦法去解決。Obviously, your mileage may vary.

  2.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3. #1232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我是覺得要分清楚不同測量功能及用意,生產需要還是消費者需要?

    我們買的東西是做好的東西........不要把生產需要的數據再牽扯到家用上

    系統跟空間的反應,空間該怎麼處理。

    我是覺得喇叭對應空間有一定的比例,這個最重要,能達到這個後續處理才能有最大效益,...........

    其實我覺得我等消費者該注重的是空間...........系統怎麼搭配到現在都是懸念,唯有空間處理有定律,空間搞好,自己喜歡什麼聲音自己去選,誰能管你買什麼????????????????????????????

  4.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5. #1233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老實說這種價位的喇叭不用去看其他數據,

    不會有大問題的,

    試聽還是唯一的方法.
    越高檔SP.理論製作越精良.數據越好.
    試聽..1是耳朵收貨..2是喜歡與否.
    這很正常:P.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如果我個人要決定去試聽(不是買),我最少還需要水平和垂直的擴散和 impulse response。如果測量的結果不好,我是不會專程去試聽的(去音響展或朋友家碰巧聽到的不算)。
    印象之中.SP測試給的數據~好像沒有你提到的..擴散與猝發響應值噎.
    或許無響室中不好測這兩項吧.:P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如果不能在自個兒的家裡試聽,測量的結果還是需要的。我個人的經驗,在展示點試聽是主要是聽音色;很多其他的東西不在家裡聽,有時候聽不出來。同樣的,有些東西,是測量不出來的。我的耳力沒您的好,所以測量和試聽都要有,缺一不可
    以現行"成品"SP測量.測的是基本性能囉.
    就像車輛可以測..幾匹馬力.煞車力道多少.0~100km多快..一樣.
    至於你實際試駕..去感受加速.減速.過彎.操控..有無人/車合一..

    就等於實際去聽SP來感受評斷一樣..

    等SP到位+你家系統..在空間發聲後.
    才是我們所討論那麼長串..的主軸呀.

  6. #1234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恕刪]

    印象之中.SP測試給的數據~好像沒有你提到的..擴散與猝發響應值噎.
    或許無響室中不好測這兩項吧.:P



    以現行"成品"SP測量.測的是基本性能囉.
    就像車輛可以測..幾匹馬力.煞車力道多少.0~100km多快..一樣.
    至於你實際試駕..去感受加速.減速.過彎.操控..有無人/車合一..

    就等於實際去聽SP來感受評斷一樣..

    等SP到位+你家系統..在空間發聲後.
    才是我們所討論那麼長串..的主軸呀.
    我想您是不是有筆誤?測喇叭的所有數據都可以在無響室測吧?Impulse response 在無響室測,更能排除房間的影響,更容易看出喇叭原有的性能。水平和垂直擴散也是,如果不在無響室裡測,房間的干擾就掩蓋了喇叭原有的特性了。

    一般的喇叭廠的確很少有擴散和impulse response的數據。是沒有還是不願意提供?這我就不知道了。所幸,Stereophile和一些網站有提供(高傳真好像也有,不過我沒訂他們的雜誌,我不知道)。

    喇叭品牌那麼多種,消費者要試聽前要怎麼選呢?如果有正確測量的資料,選擇適合自己的環境的喇叭,帶回家槓龜的機會少很多吧? 為什麼要等到買回家才在那裡傷腦筋呢?

    一個喇叭的垂直擴散差很多,聆聽的位置和喇叭的相對高度幾乎沒法調,喇叭會好聲嗎?喇叭的水平擴散不好,但是聆聽的環境完全不可能toe-in,會好聲嗎?和原來的器材在電氣規格上搭嗎?在我個人很有限的經驗裡,這些篩選的過程省了我很多時間。在台灣,試聽的地方多,交通也相對的方便;在這裡,很多品牌想聽想買,得開幾個鐘頭的路,我可沒法那樣玩。

  7.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kib

  8. #1235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我想您是不是有筆誤?測喇叭的所有數據都可以在無響室測吧?Impulse response 在無響室測,更能排除房間的影響,更容易看出喇叭原有的性能。水平和垂直擴散也是,如果不在無響室裡測,房間的干擾就掩蓋了喇叭原有的特性了。

    一般的喇叭廠的確很少有擴散和impulse response的數據。是沒有還是不願意提供?這我就不知道了。所幸,Stereophile和一些網站有提供(高傳真好像也有,不過我沒訂他們的雜誌,我不知道)。

    喇叭品牌那麼多種,消費者要試聽前要怎麼選呢?如果有正確測量的資料,選擇適合自己的環境的喇叭,帶回家槓龜的機會少很多吧? 為什麼要等到買回家才在那裡傷腦筋呢?

    一個喇叭的垂直擴散差很多,聆聽的位置和喇叭的相對高度幾乎沒法調,喇叭會好聲嗎?喇叭的水平擴散不好,但是聆聽的環境完全不可能toe-in,會好聲嗎?和原來的器材在電氣規格上搭嗎?在我個人很有限的經驗裡,這些篩選的過程省了我很多時間。在台灣,試聽的地方多,交通也相對的方便;在這裡,很多品牌想聽想買,得開幾個鐘頭的路,我可沒法那樣玩。
    聆聽的環境完全不可能toe-in 是什麼意思?

    toe-in 其實很常見.

  9. #1236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喇叭的水平擴散不好,但是聆聽的環境完全不可能toe-in,會好聲嗎?

    =>是指前因後果啦,不是指toe-in

  10. #1237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聆聽的環境完全不可能toe-in 是什麼意思?

    toe-in 其實很常見.
    如果喇叭被夾在家具中間?您家大,沒這個問題;我以前住在台北的客廳很小,家裡的音響是貼牆放的夾在椅子和音響架中間。有一陣子,喇叭的對面根本沒地方坐,只能當背景音樂聽。

  11. #1238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喇叭的水平擴散不好,但是聆聽的環境完全不可能toe-in,會好聲嗎?

    =>是指前因後果啦,不是指toe-in

    如果空間可調性不高,測量其實毫無意義.

  12. #1239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HI END 從定義上,

    不會有不正確的,

    大問題多在空間.

    所以 HI END 只有喜好問題.
    Hi End一詞.
    是音響商場用語.講的是不妥協的製作精神與其他相關部件要求.
    事實上不會有 End 的.過幾年時代材料科學進步後.一定會被更新或取代.
    的確~空間問題不在小.我們音響用家也講很多年了.
    所幸大家觀念已達.測量/模擬/修正-器材軟體已很普及.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Hign-End 的定義不容易,

    但如果測量結果很爛,且聲音很差,

    應該不算Hign-End .


    不過我不太明白,

    測量結果很爛,指的是什麼?

    有人可以定義嗎?
    前文已做了..定義?
    聲音很差還可以叫 Hi End嗎.
    一般情況.會主動想要測量分析的用家.
    不外~想再精進突破.遇到瓶頸.或試過各種道具東西後想再確..或誤打誤撞也有.:P
    測量結果很爛.?
    若是這種系統通常不必測量.也聽得出一堆問題.
    碰過一些自己埋頭幹的"自組"用家.連單測量SP一項都過不了.其他跟本連測量的必要都沒有|-).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如果空間可調性不高,測量其實毫無意義.
    不管整體表現好或壞.測量雖然非多麼了不起技術.但絕對夠當參考啦.:)

  13. #1240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如果空間可調性不高,測量其實毫無意義.
    事前的準備勝於事後的彌補. 如果知道自己的空間有問題,可調性不高,買東西前就要先想好. 買回來再添添補補,還是沒解決問題.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