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 投票者
-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
做過1~3次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
2011-01-27, 02:39 AM
#1121
 作者: AndyChu
常常聽到音響設計師說"因為錄音(或混音)大多犯了某種錯誤,所以我認為音響設計應當如此",故意錯誤是ok的,只要買的人知道跟認同這個邏輯,你也喜歡這樣的聽感,有什麼不可以,所以還是回到原點,買東西要了解。
我個人是沒聽過音響設計師這樣說(除了用來修正某些扭曲嚴重錄音的等化器外)。如果音響設計者的終極目的不是要挖掘唱片中的真相的話,那應該要視為一種墮落吧。
當然每個人對聲音真相的看法可能不同(這也是我認為大家爭論這麼多的主因)。我關心的,是能不能更真實的展現出音樂的變化、情感與質感,因為那就是欣賞音樂這件事讓我感到開心的要素。
聲音不是可以觸摸的有形物質,這讓測量聲音充滿太多未知數。如同在大自然面前人應該謙卑,我認為不該抓幾個數據圖表就認為已經了解了聲音。套用「Both Sides Now」的歌詞:
I've looked at sound from both sides now,
From FIGURES and EMOTION, but still somehow
It's sound's illusion I recall
I really don't know sound at all
-
-
2011-01-27, 02:59 AM
#1122
 作者: hojuiyang111
這是不同 speaker 的數據,
解讀不是太容易的,
如何配合調音?可能也不太容易?

如何調音可能看不出來;但是您一定看的出來要推800D的擴大機一定要能在4Ohm左右勝任愉快;推G2的後級要能承受3Ohm左右的負載而不會過熱。輸出阻抗太高的後級,推G2可能低音會不夠;同樣的後級推800D高音可能會提早衰減。
我不曉得那些2次,3次失真是如何量的,也不懂得為什麼要量,有那位先進可以指點一下嗎?先謝謝啦!(bow)
-
-
2011-01-27, 08:20 AM
#1123
這就是我所說的..還有迴授...誰知道他修正扭曲錄音對不對,但是認同就認同,那就買來用囉,就算那是錯誤,你覺得好聽沒有什麼不行的
 作者: martin
我個人是沒聽過音響設計師這樣說(除了用來修正某些扭曲嚴重錄音的等化器外)。如果音響設計者的終極目的不是要挖掘唱片中的真相的話,那應該要視為一種墮落吧。
當然每個人對聲音真相的看法可能不同(這也是我認為大家爭論這麼多的主因)。我關心的,是能不能更真實的展現出音樂的變化、情感與質感,因為那就是欣賞音樂這件事讓我感到開心的要素。
聲音不是可以觸摸的有形物質,這讓測量聲音充滿太多未知數。如同在大自然面前人應該謙卑,我認為不該抓幾個數據圖表就認為已經了解了聲音。套用「Both Sides Now」的歌詞:
I've looked at sound from both sides now,
From FIGURES and EMOTION, but still somehow
It's sound's illusion I recall
I really don't know sound at all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29, 06:30 PM
#1124
字面解釋..
我判讀聲音的型態在於兩個方式..
除了計算(測量)和感情(激情)因素..還有其他的..
那是有關聲音的謬誤..我所再指出..
我真的不知到..聲音的..全面...?
拜託..不要再崇洋媚外..
老外-胡說的..不在少數呀.....
身為本島"指標"音響網站之一員~~有點志氣ㄚ...哈!!
-
-
2011-01-30, 03:42 AM
#1125
 作者: martin
Floyd Toole博士的專長就是測量,他之所以在業界德高望重又能領高薪並不是因為設計出多棒的產品,而是他設計出了測量的方式(我甚至懷疑他是否曾經親手設計過任何一對喇叭)。
我認路很差,因此去不知道的地方,我極度仰賴GPS系統。設計、製作一個器材或喇叭就像要去一個不知道的地方,所以設計者會做些基本測量以確保沒有嚴重的問題。
GPS可以告訴我們A點到B點最短距離,但它不能告訴我一些常識,比如說七點多某些貴族小學前面會大塞車、比如說某些小巷子根本就攤販林立開車過去極度不智,比如說某些路段走高架反而比走平面更慢。
因此如果我知道一個地方怎麼去,我不會開著GPS前往。
我清楚知道什麼是好聽的聲音,我也清楚知道麥克風跟電腦不知道什麼是好聽的聲音。如果麥克風跟電腦都說很棒,我可能會替它們感到高興,但這又與我的感覺何干呢?
哪些測量能解讀出聲音的密度?重量感?速度感?音像大小?透明感?包圍感?質感?換言之,哪些測量能告訴我們那些真正跟聲音好聽與否相關的因素?
發燒友不必害怕測量,但如果知道對發燒友來說,大部分測量浪費時間的程度(與實用的程度)其實跟看星座一周運勢沒什麼兩樣時,為什麼還要去做呢?
劉名振
(clap)
刘主编讲到我心里面去了,本人在自己的家里多次借助XTZ Room Analyzer频谱仪作为音箱摆位调整的工具,分别调整过THIEL CS2.4、Virgo v、kharma 3.2f。我只能讲对音箱的摆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XTZ Room Analyzer我们可以把音箱摆到房间里最佳的位置(共振点最低、曲线最平衡),但电脑里的曲线或数据却反映不出前段器材的避震调整的变化,特别是对我们音响爱好者极为敏感的线材更换。不论前段怎样调整和更换线材,电脑里的曲线和数据没有任何改变,更不要讲是声音的密度?重量感?速度感?音像大小?透明感?包围感?质感?。哈哈!音箱只要调整一下脚钉,电脑里的曲线就完全不一样了。
-
-
2011-01-30, 10:42 AM
#1126
 作者: Yeh捨
拜託..不要再崇洋媚外..
老外-胡說的..不在少數呀.....
身為本島"指標"音響網站之一員~~有點志氣ㄚ...哈!!
老外胡說的當然不在少數,但是音響所根基的所有學說、理論、發明,哪一項不是由西洋所創?大多數音響迷家中的音響器材,有多少不是由西洋設計?大多數音響迷所聽的音樂,又有多少不是西洋譜寫、演出、錄音?甚至,如果沒有西洋的Stereophile、TAS等雜誌推波助瀾,世界上可能不會有現在所謂的Hi-End音響。
Joni Mitchell也許在您心中不及貝多芬、巴哈(怎麼又都是老外?)偉大,但是放眼全世界,如她這樣五十年來持續推出高品質作品,跨爵士、民謠等領域的音樂家實在不多。「Both Sides Now」被收錄在滾石雜誌「史上五百大偉大歌曲」名單中,等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後,這首歌還是會一直傳唱下去。
-
-
2011-01-31, 11:26 AM
#1127
那就..
建議一下..
有空查找並參考一下..
音響界的十大謊言(The Ten Biggest Lies in Audio)
也是老外作的ㄡ..
-
-
2011-01-31, 11:39 AM
#1128
討論焦點不在同一點
當然有對有錯
老外也有壞人
臺灣也有優秀出色的人
-
-
2011-02-04, 12:14 AM
#1129
 作者: hojuiyang111
A在50~100Hz出現過多的高起,50Hz以下衰減
多少 db 才算過多的高起或衰減?
到20Hz都能平直,聲音就正確嗎?
插一下.
引用DRC life兄所測量音響空間數據做小統計.
我們大家的"人耳".都有種特異功能存在..
比方~聽現場音樂時..你知道某個樂器該在某時間點出現時..
你自然會在該時間..去彌補那"即便"當下發出是不足或是很微弱的聲音.
這是人對聲音/音樂的記憶本領..
或說一旦.你聽到過高表現系統有印象後..再回頭就"蠻'困難~是同樣道理.:P
衰減多少才感覺明顯..或才算過少.?
與其論此..或建議先將感受放到過多(俗稱凸起.)的頻段吧.
到20hz都平直..好像是無響室測試數據時比較有可能.
我輩用家..實際使用空間測量值~
我猜嘛..不用多平多直..只要+/-5dB(含以內.)..都是極優表現了..
因為.實測之下.幾乎都(或說根本.)達不到.或說大家習以為常的空間表現..
也是符合大部份音樂內容的各個頻段強度的分佈情況.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2-12, 12:55 AM
#1130
 作者: shimmer
恕刪
我以前爬文看到過,有人提到 Floyd Toole 在他的 Sound Reproduction 一書中說
很多樂團會根據音樂廳的特性,做樂團演奏的修正,包括聲部比重,跟殘響對應的速度等等
我個人是非常同意這樣的看法,要是一股腦的用同一套演奏法,而不能因地制宜
那麼這些人也不需要領這麼貴的薪水了
古典樂團方面我只能用聽說的
至少搖滾樂團方面是絕對有針對空間做聲部的調整
而且用的方式也差不多,頻響分析,impulse time response
既然連樂團都要針對空間來調整 "直接音"
那麼音響就更沒有任何理由不調整
近5個月前讀文.現有新感受.
音樂廳特性.必會影響到樂團演出.或曲目型態.
比如~維也納黃金廳-殘響較長.
就比較不適合演奏偏現代的複雜曲目.
柏林愛樂廳-殘響較短..就相對較適合.
演講廳或場合.殘響過長會使聽講者錯亂.
我們開車進~雪隧聽到廣播時就能體會到.殘響的影響程度.
同理亦可於我輩音響系統播放時證明..
音響室~殘響量影響(我稱之為空間效應.)也蠻大的.
也經常扭曲原軟體的音樂內容.造成聽判誤解..不奇怪.
故~好的測量.有助我們對系統的表現有較為明確的了解..
要調整空間.擺位.道具輔助.細部調音..也會較有方向.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