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 投票者
-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
做過1~3次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
2011-01-26, 11:45 AM
#1101
-
-
2011-01-26, 12:58 PM
#1102
-
-
2011-01-26, 01:02 PM
#1103
 作者: martin
我以為不精確的麥克風也比人耳更正確呢。:o
那麼請問有用、沒問題的測量與校正包括哪些呢?這對大家應該很有幫助。
小葉大大不是開了你要問的主題了嗎,那些我是覺得會有正面的幫助的
-
-
2011-01-26, 01:18 PM
#1104
音響系統:[器材發音測試]測試20-20K Hz 如能+-3db; 音響系統在空間:[聆听區或皇帝位]音壓85-95db 頻寬35-16K Hz +-3db 30-20K Hz +- 6db 恭喜進入音響音樂的美妙境界 A+ [理想境界]
玩了半輩子的音響 世間喧嘩 不如孤獨 寧靜 思想 深山幽谷中的一股清泉
-
-
2011-01-26, 01:25 PM
#1105
機器量測的數據應該來研究怎麼判定好壞,
空間的量測前提應該是怎麼量的正確,
前幾天玩了好久的手機RTA, 居然發現沒有一次量的一樣.......
而且一直論戰沒有意思, 到不如來思考我這個量測的結果
放pink noise在皇帝位的結果:
低頻很爛吧......

但是, 我自認為週遭很安靜時:
怎麼那麼多低頻!? 這樣會不會影響量測? 那之前的數據怎麼解讀??

p.s. 我的低頻的確有問題.....
-
-
2011-01-26, 01:33 PM
#1106
 作者: chsiang
機器量測的數據應該來研究怎麼判定好壞,
空間的量測前提應該是怎麼量的正確,
前幾天玩了好久的手機RTA, 居然發現沒有一次量的一樣.......
跟朋友玩过 仪器当然要好,精准测时人不在音响室内!!!当然还有更多要注意 十多年前了
玩了半輩子的音響 世間喧嘩 不如孤獨 寧靜 思想 深山幽谷中的一股清泉
-
-
2011-01-26, 05:22 PM
#1107
 作者: 999369
音響系統:[器材發音測試]測試20-20K Hz 如能+-3db; 音響系統在空間:[聆听區或皇帝位]音壓85-95db 頻寬35-16K Hz +-3db 30-20K Hz +- 6db 恭喜進入音響音樂的美妙境界 A+ [理想境界]
兄所提之"相關測試數據"表現..
恐怕..極極少數用家才有可能達到..
不是花了鉅資..做足空間的有效設置.且也發揮到位..
那在下以為..只有靠EQ或數位訊號調整~相關裝置設備了..(sweat)
-
-
2011-01-26, 06:37 PM
#1108
RTA的比較最好在同個時間使用
(1) 測pink noise
(2) 測都不發聲的背景noise
另外pink noise的聲音也最好跟平常聽音樂的音量差不多,至少會在75dB以上吧..
第一個圖看出來左右"麥克風",125Hz以下相對都多了8~10dB,另一問題是左右差了4dB
第二張圖是CH1與CH2的"麥克風"加總,在2K以下開始有收到訊號,以125Hz以下為例,約在45Hz,除以2之後,約在23dB左右,不過很奇怪的是光背景已有60dB以上
Normal conversation (3-5') 60-70dB
http://www.gcaudio.com/resources/howtos/loudness.html
http://www.gold-line.com/hometh1.htm
 作者: chsiang
機器量測的數據應該來研究怎麼判定好壞,
空間的量測前提應該是怎麼量的正確,
前幾天玩了好久的手機RTA, 居然發現沒有一次量的一樣.......
而且一直論戰沒有意思, 到不如來思考我這個量測的結果
放pink noise在皇帝位的結果:
低頻很爛吧......
但是, 我自認為週遭很安靜時:
怎麼那麼多低頻!? 這樣會不會影響量測? 那之前的數據怎麼解讀??
p.s. 我的低頻的確有問題.....
-
-
2011-01-26, 06:53 PM
#1109
一般所謂~錄音室標準(夠格)背景噪音值..35dB以經粉不差了..40dB內應該也可以接受了.
一般住宅..60dB以上是有些高..是40db的100倍ㄡ.
若是相同空間.到了三更半夜..50dB數值.
我想是有可能的..
但是那個當下時..
你敢用一樣平常一樣才會"爽"的音量去唱嗎..?
-
-
2011-01-26, 07:00 PM
#1110
 作者: 小葉
圖中量測確實並非同一時間, 而是我在事後懷疑才補做,
Mic 1, Mic 2, Mic1 + 2, 這些細節我也不懂,
只要有好聲我都認同,
但是如果量測方法很容易因為非專業而失誤, 或是數據無法輕易解讀,
那就有誤導的可能,
所以我才希望能夠把討論朝"方法論+實務"的方式來進行
我只是不怕丟臉地丟出一個完全錯誤的例子告訴大家說若很草率地量測, 糊裡糊塗地解讀, 是有可能犯下大錯的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