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02-02, 01:17 AM
#151
 作者: hojuiyang111
大公司不愛 hi end 這塊的,
也作不了 hi end 這塊.
不是要和您鬥嘴,不過有蠻多大廠的Hi-End部門還挺不錯的
Pioneer的TAD
Harmon的Revel, Mark Levinson,AKG, JBL, etc.
-
-
2011-02-02, 01:28 AM
#152
 作者: kevintran
不是要和您鬥嘴,不過有蠻多大廠的Hi-End部門還挺不錯的
Pioneer的TAD
Harmon的Revel, Mark Levinson,AKG, JBL, etc.
kevintran 兄鬥嘴好,人氣旺.
Mark Levinson 原本是小廠,有其文化,是後來被併的,
JBL,有一群豐富經驗的靈魂人物.
其他的我就不清楚了,
不過以上廠牌,近年算不算Hi-End,或許也有人會有意見.
-
-
2011-02-02, 01:32 AM
#153
 作者: hojuiyang111
對的,
這和三杯不同水溫的杯水,
用雙手去測相對水溫一樣,
如果不了解人的感官,是會弄錯的.
但錯的不是人的感官,
而是對感官的不了解.
請問兄對感官了解?25度C,30度C,35度C的水溫,小弟去摸的感覺如何?
-
-
2011-02-02, 01:41 AM
#154
 作者: THXman
請問兄對感官了解?25度C,30度C,35度C的水溫,小弟去摸的感覺如何?
我摸25度C,30度C,35度C,
感覺得看次序,
您摸呢?
-
-
2011-02-02, 01:46 AM
#155
 作者: hojuiyang111
我摸25度C,30度C,35度C,
感覺得看次序,
您摸呢? 
25 30 35
25 35 30
30 25 35
30 35 25
35 25 30
35 30 25
以上次序小弟各為何種感覺?
-
-
2011-02-02, 01:48 AM
#156
 作者: THXman
25 30 35
25 35 30
30 25 35
30 35 25
35 25 30
35 30 25
以上次序小弟各為何種感覺?
你試試看啊....
-
-
2011-02-02, 01:54 AM
#157
-
-
2011-02-02, 01:57 AM
#158
還可以吧,不想陪你玩而已..
-
-
2011-02-02, 02:08 AM
#159
 作者: martin
即使只有一台鋼琴,我們都知道繞著鋼琴走一圈,每個位置聽到的鋼琴聲音都有變化。誰來決定麥克風放在現場的什麼位置?誰來決定用哪種麥克風?這件事情本身就是「錄音師的觀點」。
兩聲道能不能現場重現?聽過音樂會現場錄音實況的人都知道,麥克風雖然架設在演出者與觀眾之間,掌聲永遠只會出現在前方,跟現場剛好相反。這是「現場重現」嗎?
Living Stereo、Living Presence、Decca Tree等錄音,麥克風不但高吊舞台上方,每個麥克風之間的距離還相當遠,我們聽到的是這幾個麥克風的加總效果(以混音工程師的觀點來決定的混音結果)。那麼,其中哪一個麥克風聽到的才是標準?我們永遠不可能架個高梯到麥克風的位置欣賞樂團演出啊。所以,即使是這些偉大錄音的錄音師,也從沒用自己的耳朵聽到過所謂的真實。
真相已經被封印在唱片之中,那是演出者、製作人、錄音、混音等後製人員的共同創作成果。對音響迷來說,組成一套聲音更傳真的系統、讓我們更貼近唱片中的真相,然後以這樣的系統來欣賞各種偉大的演出,才是一生追尋的課題、快樂的泉源。
錯了各位大俠不要見笑,這是三十年前學,文献不在旁,故亂畫的,
問任何一位錄音系都比我畫的清楚,教科書式單点两米外,正面和30度都有两派學説
Decca tree没記錯好像避免地面反射引起音染,説穿了人耳現場不如拾音器,而且不可能為免音染就每人都吊空中,所以都有成本和妥協
那鋼琴每台發声点,手感都不同,所以鋼琴老師要陪學生選新鋼琴,都得跑倉庫,二來陪學生選才有回佣(又得罪人了)
那黑毒是在TomLee的倉庫和陳列室百台以上挑選的,所以
即場即捕即劏,試中馬上調音馬上錄,所以有現場雜音,没法處理,發燒卻大喊過癮,
呀,Bob Morsvoski 甚至彈一首,喊停,調音三分中,再錄,幸好不是他錄黑毒,誰都想現場完美,但有太多變數,能弄對80%已經天碟級。
-
-
2011-02-02, 02:12 AM
#160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