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martin
實力演奏或演唱,就是長得正。
錄音、後製營造出來的美感,就是化妝、做頭髮囉。
兩者的藝術相輔相成並不牴觸。就算志玲姊姊拍照也都要化妝的。
兩者的藝術相輔相成並不牴觸...我同意!
再怎麼樣,“錄音”總是一個本身就已經存在很多問題的東西,去修錄音本身的問題應是可以接受的,但去修錄音中的音樂,我想除非是因為錄音所造成,當然是越不去碰越好!
美眉的濃妝卸掉後,我們並沒有太大的必要去評判她天生的模樣,但音樂呢...8)
-
-
我覺得小葉站長使用『藝術創作』一詞實在對於加料錄音太客氣.....:P
『藝術創作』是非常危險的一詞,幸好本站有幾位收藏現代畫的高手,應該很清楚:很多看似亂來的『現代藝術』,管你是一個馬桶還是一團屎,4,33秒還是前置鋼琴;它們之所以被承認是藝術,至少符合最簡單的『獨創性』原則;從學理來說則是『藝術理論演變的必然性與獨創性』; 所以雖然亂來惡搞,仍被承認是藝術。
美女化妝,勉強可以算是這個藝術的層次。
流行音樂,仍然是這個層次喔!試看一代新人換舊人,有那一代是『同質』卻能輪替的?一定是下一代有上一代乏的特色嘛!所以雖然我是只聽古典音樂的人,但是對於許多認真找出自我特色的流行音樂,我可是百分之百承認它們的確是一種藝術。
但是以7-11、星巴克、麥當勞速食等....而論,它們好不好吃?爽不爽?爽!... 但是它們絕對不可以被稱為藝術:因為它們是在非常理性客觀的評估之下,知道怎麼去蒙蔽飲食美感的需要、強化品牌的外在品味、最後製造出一種毫無特色、人人都可以入口的『反獨特性』;因此無論是那個國家那一家店,味道保證通通一樣(差不多)。
這不是藝術,這是精密客觀計算下、純粹理性與科學的『商品』。
在我看來,我們面對的加料錄音與『不加料錄音』(就是我所謂的正確錄音),絕對不是美女化妝、或者馬桶與4,33這種等級的藝術分野,而是 7-11與星巴克這種等級分野。當然了,還是會有人,例如穿著PRADA的惡魔,全身精品金碧輝煌外帶一杯星巴克彰顯品味;但是星巴克永遠不會因此就變成真正像樣的咖啡,就好像麥當勞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美食。
我相信小葉站長主動參與錄音工程後會有這麼激烈的反應,只有從商品轉向藝術才會有如此激情的表現..... 
但是我可沒有說商品就不好喔!人人都可以以商品為美為爽,那是個人的選擇,完全不需要客觀討論....:)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psycho
[恕刪]
但是以7-11、星巴克、麥當勞速食等....而論,它們好不好吃?爽不爽?爽!...  但是它們絕對不可以被稱為藝術:因為它們是在非常理性客觀的評估之下,知道怎麼去蒙蔽飲食美感的需要、強化品牌的外在品味、最後製造出一種毫無特色、人人都可以入口的『反獨特性』;因此無論是那個國家那一家店,味道保證通通一樣(差不多)。
恕刪]
我很久沒在台灣吃麥當勞或肯德基,不過印象所及,台灣的肯德基的炸雞比美國的肯德基炸雞好吃。也許是因為台灣的雞比較好吃(美國雞真的不好吃,肉軟趴趴的)。
-
-
 作者: psycho
我覺得小葉站長使用『藝術創作』一詞實在對於加料錄音太客氣.....:P
恕刪......
我相信小葉站長主動參與錄音工程後會有這麼激烈的反應,只有從商品轉向藝術才會有如此激情的表現.....
但是我可沒有說商品就不好喔!人人都可以以商品為美為爽,那是個人的選擇,完全不需要客觀討論....:)
小葉站長使用『藝術創作』一詞實在對於加料錄音太客氣.....
+1
隔了7天,按下第2個Thanks!
-
-
DECCA音樂製作人James Lock評斷唱片的3項標準:
1.音樂曲目內容要好。
2.音樂家的演出要好。
3.錄音本質與技術要好。
Tacet錄音師老闆Andreas Spreer評斷唱片的4項標準:
1.麥克風要接收正確的聲音。
2.錄音技術不扭曲原音。
3.演奏者的呼吸細節不應忽略。
4.收錄傑出的音樂家風格。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a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模擬(摹擬)、特效只是模仿、虛擬;修飾、調整、加強是為改善、改變(變好?變壞?),都不是「還原」。是屬於「錄音技術」的範疇,並不是創作。
音樂家公開演出,彈奏非自己的作品,是演奏樂器,不是創作。
「二次創作」re-creation 或稱再創作,是指使用了已存在著作物的文字、圖像、影片、音樂或其他藝術作品。...包括了仿作、改編、引用並加以發揮等創作模式。
舉例說明:「食譜」是創作。
廚師依照「食譜」上記載食品的材料、用量與做法,做出來的感覺不對味?
於是將「食譜」上記載食品的材料、用量與做法,稍做調整後感覺對味了!
這時可稱讚廚師的燒菜手藝好!但這道菜並不是廚師的創作。
如果廚師因此出版自己的「食譜」,「食譜」即是廚師的創作或二次創作。
-
-
「新媒體藝術」New Media Art
利用現代科技創作的藝術形式。包含錄像藝術、數位藝術,數位藝術又可分為互動裝置、聲音藝術、數位音像、網路藝術與多媒體。
「聲音藝術」Sound Art
Yannick Dauby
聲音藝術家 Sound Artist
...我希望在此提出一個要素,這是聲音藝術所具有的,基本且獨特的實踐內容:聆聽經驗。
但我所說的”經驗”並非在”實驗室的操作”這樣的意義層面上,而是屬於聽者的自身經驗。
因為在成為一個作品的生產者之前,聲音藝術工作者們都是聽者。
「聲音實驗藝術」
在聲音實驗藝術(或NOISE Scene/噪音圈)的領域,由於有別於資本主義流行音樂工業的特質,創作者以其開放、自由的觀念,發展出大膽而創新的聲響風格...
聲響創作者因此不受保守的主流價值觀控制,而以獨特的方式及管道來進行創作及交流活動。創作者用電子技術捕捉宇宙間吸引自己的所有聲響,將想像、原創力投注於作品中,傳達並分享給更多的人。
全球聲音藝術資訊網
-
-
 作者: DaYeh
模擬(摹擬)、特效只是模仿、虛擬;修飾、調整、加強是為改善、改變(變好?變壞?),都不是「還原」。是屬於「錄音技術」的範疇,並不是創作。
音樂家公開演出,彈奏非自己的作品,是演奏樂器,不是創作。
「二次創作」re-creation 或稱再創作,是指使用了已存在著作物的文字、圖像、影片、音樂或其他藝術作品。...包括了仿作、改編、引用並加以發揮等創作模式。
舉例說明:「食譜」是創作。
廚師依照「食譜」上記載食品的材料、用量與做法,做出來的感覺不對味?
於是將「食譜」上記載食品的材料、用量與做法,稍做調整後感覺對味了!
這時可稱讚廚師的燒菜手藝好!但這道菜並不是廚師的創作。
如果廚師因此出版自己的「食譜」,「食譜」即是廚師的創作或二次創作。
二次創作(re-creation,又稱再創作)是指使用了已存在著作物的文字、圖像、影片、音樂或其他藝術作品。而這些作品則稱為「二次創作物 (Derivative work)」。
換言之,二次創作包括了仿作、改編、引用並加以發揮等創作模式。二次創作並不是把別人的作品剽竊回來,當成是自己的;相反,二次創作是明顯地以某作品/項目/角色為基調來改編、仿作或加以發展,它的引用及改變意味是很明顯的。
廚師若依某一道食譜為基底,然後運用其對食材與料理的敏感度,再進行加減食材及烹調方式的創作,而燒製出一道具有自己發揮的料理,廚師毋須出版食譜,此道料理便為廚師的對原食譜的二次創作.
音樂家公開演出,演奏非自己的作品,非為創作,為聲藝術的展演.(一次創作之別在於是否為自己的作品,若然在此中有二次創作,其作品便需有加入自己發揮的創作,而非只是單純的演奏他人的樂譜)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HXm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回視主題,唱片是藝術創作嗎?至少就有兩個層面
1.唱片本體往往不見得是藝術品,除非這個唱片本體經過特殊創作,而讓人及多數藝術界領域者認同此唱片本體為藝術品之列.
2.唱片所載的訊息是否為藝術作品?亦或是經由他人的再創作之作品?然再創作之作品是否為藝術作品,仍有待評議.
故僅單純的言「唱片」,則其本體與所載內容訊息,皆然有別.
:)
-
-
要用正妹也行,這個我每天都在深入研究....
沒先將正妹原貌還原
就開始大肆塗抹
這就是現在錄音的問題
本來正妹該有的樣貌都不見了
濃妝淹抹只能求得短暫的爽
只有真實之美才能永久...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