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01-16, 12:33 PM
#271
 作者: Yeh捨
Brachy 兄博聞..
請問 您 Rockport Mira grand是否同或近似原裡所設計.?
在下某"案"主使用中.但是在>18坪開放 space 卻沒有搞定聲音.在下尚未約聽.
W約10m多.D近6.5m..置長邊.4低音單體向外..
有雙B&W旗鑑雙Sub.不知有無接續純2聲道就是..
弟只能亂蓋胡說, 沒有能力購買這樣的神物, 只能根據資料推斷, 錯了別怪啊! 
原廠網站未說明分音器設計方式, http://www.rockporttechnologies.com/
高傳真雜誌則說是三音路五單體, http://blog.yam.com/hifihivi/article/20275675
其中雖未說是D'Appolito排列, 但說『對稱驅動』(Symmetric Drive)方式推動
振膜, 以及描述"可減低音圈的感抗". 這些描述很可能就是所謂的D'Appolito 排列,
因為音圈併聯其感抗當然降低.
但最重要的是, 就算知道設計原理也無助於解決您案主的問題, 喇叭設計歸設計,
而且按理說這些Hi-end喇叭其實本身是沒什麼可挑剔地, 問題可能要往其他方向想...... :*
以上, 似乎是說了等於沒說, sorry! :)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Brachy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16, 01:30 PM
#272
 作者: Yeh捨
現在回想到多年前在下~還有聽LP時期..聽Opus3唱片時的感受.
就有"某不少"的部份.有與在 陳伯家測DRC時做參數校正後..
聽到~郭金發..500..金門王..等等.
那種舞台(形體)感~變明顯~變清楚的改變..是不是相位校正過的好處呢.?:|
目前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證明勒...
雖然說DRC校正後simulation結果1KHz以上都拉平了,但中低頻大多無法做到,
不過DRC作者調自家的空間倒是全都拉平了,相當驚人...
 作者: martin
Dynaudio Evidence與Confidence系列並不能算是一般鏡像排列設計,上半與下半的同尺寸單體有不同的分頻點,以獲得更好的全頻段擴散性。
請看原廠網站的解釋
摘其中幾句特別用粗體標示的
...
CD recordings which were regarded to sound disappointing in Hi Fi systems often exhibited a very good sound quality when played back exactly where the recording was made. Further investigations made it clear that the room acoustics are the reason for such differences.
....
The most important result of these investigations is that floor reflections and ceiling reflections in particular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sound quality.
...
DDC restricts the vertical sound radiation by reducing the energy transmitted to ceiling and floor by 75%.
...
The result is a loudspeaker with an unparalleled ability to reproduce any music as it was originally recorded, independent of the individual listening room.
這些都是強調空間的影響。
這段時間常在想,雖然說喇叭會被擺在那樣的空間中使用無法預期,但是,落地喇叭的底座,絕大多數的狀況都該是貼近地板,因此中低頻反射音幾乎都是同樣模式,
在喇叭設計之時,應該就必須考慮這點,
以此觀之,在無響室測試所得,不如該如同Stereophile般,在室外開放空間測試,或者說,有地板的無響室。
上段摘錄針對的是垂直部分,該也是基於同樣的考量吧...
 作者: martin
效果呢?從Stereophile對C4的測試圖可看出來,離軸響應沒有一般喇叭在分頻點附近的嚴重凹陷。

水平離軸響應平緩比較適合一般家用多人聆聽,但也會增加側牆反射音,真是個兩難...
 作者: Brachy
但我們真的聽得出相位變化嗎? 人耳非萬能, 再厲害這也有極限, 相位變化不大其實
不一定能分辨. 當然什麼狀況人耳可分辨? 這問題就請高手回答了! :P
這真的很難吧...
單是想要如何設計個實驗就很頭痛...
我常注意的是民歌蔡琴第一曲被遺忘的時光中左後方有個手鼓,能不能聽出那個手鼓的明確定位?
 作者: Brachy
不管房間的作亂, 回來說說類比喇叭分音器, 其也沒辦法保持所有頻率都能
維持一致的相位! 8) 尤其是分頻點與兩端處, 但這些相位變換就算標榜金耳的人
也常是無法分辨! :o
測過二組DIY喇叭,中頻與高頻相位都是反的...可見得不容易啊...
 作者: Brachy
以喇叭來說, 最容易出包的就是超低音的相位銜接(我們應該把sub視為整體喇叭的一部份),
小弟推斷"超低音的相位銜接不良"更背負了多年"系統不能加超低"的黑鍋與末須有的罪
名!! 撇開喜好音色不談, 若超低與主喇叭相位銜接最佳化 (不敢用正確一詞), 我們沒有理由
不打開雙臂迎接更完整的音樂訊息啊! :)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極低頻與空間感的關係...過兩天寫一篇出來...
 作者: Brachy
至於前文主角, Nola Grand Reference V, 個人認為設計者是結合了好幾個不同設計方式的融合體 (所以自然不好設計)! 大概包括了 :
1. Linear array: 就是高音與上中音部份,
2. D'Appolito Configuration: 就是下中音/上低音部份, 3. 分體式低音柱: 那兩個柱子應該夠明顯吧! 記得應該是Infinite IRS beta (? 忘記公司名稱) 首創的結構. :)
若同樣兩對很貴的喇叭讓我選, 大概會選這種同時有技術性, 可調性與氣勢性的喇叭! :P:P
要比全頻段,這設計確實不錯,
但正如大/小功率設計擴大機的優劣,這樣複雜的喇叭在絲絲入扣這點上,總覺得...
過一陣子,或許有機會去測IRS beta....
-
-
2011-01-16, 10:45 PM
#273
但最重要的是, 就算知道設計原理也無助於解決您案主的問題, 喇叭設計歸設計,
而且按理說這些Hi-end喇叭其實本身是沒什麼可挑剔地, 問題可能要往其他方向想...... :*
以上, 似乎是說了等於沒說, sorry! :)[/QUOTE]
恕刪..
您客氣..確是之.
神器也是~很有機會被搭配或空間因素..所蒙蔽|-).
以往多年之前~在下聽音響業者講..
你若是買了 wilson audio grand slam 喇叭.
那 David wilson 會赴您府上為您擺設.調整.:O
不曉得..Rockport 有沒有這個服務勒..:P
-
-
2011-01-16, 10:52 PM
#274
 作者: Yeh捨
但最重要的是, 就算知道設計原理也無助於解決您案主的問題, 喇叭設計歸設計,
而且按理說這些Hi-end喇叭其實本身是沒什麼可挑剔地, 問題可能要往其他方向想......  :*
以上, 似乎是說了等於沒說, sorry! :)
等大大買Arrakis了!!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16, 11:03 PM
#275
 作者: Yeh捨
但最重要的是, 就算知道設計原理也無助於解決您案主的問題, 喇叭設計歸設計,
而且按理說這些Hi-end喇叭其實本身是沒什麼可挑剔地, 問題可能要往其他方向想......  :*
以上, 似乎是說了等於沒說, sorry! :)
恕刪..
您客氣..確是之.
神器也是~很有機會被搭配或空間因素..所蒙蔽|-).
以往多年之前~在下聽音響業者講..
你若是買了 wilson audio grand slam 喇叭.
那 David wilson 會赴您府上為您擺設.調整.:O
不曉得..Rockport 有沒有這個服務勒..:P[/QUOTE]
你若是買了 wilson audio grand slam 喇叭.
那 David wilson 會赴您府上為您擺設.調整
我倒是懷疑,
只有擺設.調整,能使這大喇叭發揮多少功力?:P
-
-
2011-01-16, 11:21 PM
#276
As much as He can.. I think..
but if space is so bad or not enough at all..
then...?
Theory. someone who can buy Wilson audio's flagship speaker.
other's conditions should not bad or say no big problem ..
likewise..
-
-
2011-01-17, 10:41 PM
#277
Nola Grand Reference V 測量報告--頻率響應
紅:左,綠:右
振幅頻率響應


高頻延伸相當好,該是因為離牆相當遠。
6K左右有凹陷...分頻點?
左右聲道在5K差異比較大,20K也是...

1.5K的凸起與1K的凹陷不知是否與矮桌有關...

70~100這段凹陷可以藉由調整低音柱的位置改善,這般狀況讓音樂聽來衝擊力不足。
右聲道因為右側的門,佔了便宜,或許可以試著開左側的窗...
45~60這段凹陷也挺可惜,鼓聲多在這頻段,或許可以嘗試移動聆聽位置。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phase+full.png
http://4.bp.blogspot.com/_QtIX994Ul0...phase+high.png

500Hz以上幾乎全都是反相,還真是奇怪...
難道是真空管前級造成的?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phase+low.png
-
-
2011-01-18, 12:33 AM
#278
 作者: drunkenlife
500Hz以上幾乎全都是反向,還真是奇怪...
難道是真空管前級造成的?
喇叭中高音單體設計為反相的非常多啊,應該算正常吧?
-
-
2011-01-18, 12:56 AM
#279
這是設計者認為實際音樂聽起來是應該怎麼呈現音場、聽感
完全重播錄音,正確性來說沒問題
但美感跟真實度,還看每個人的認知
不管在什麼空間
呆腦、BXX、Mcintosh數據測出來比誰都好....但是...........
不過也不能說他們不好
他們算是少數幾個高級喇叭廠家有無響室的
只能說它們在有無響室前,都比現在輝煌
有了無響室後他們出的東西已經變成商業產品
-
-
2011-01-18, 01:09 AM
#280
yes 中高音設計反向很多
最後聆聽位置為絕對相位即可
另外有關喇叭設計的部份
一些老牌有歷史的大廠牌,都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這次到JBL又體會不少
-
該主題的標籤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