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 投票者
-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
做過1~3次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
2011-01-12, 08:24 AM
#521
 作者: THXman
喇叭所要量測的項目不只頻響曲線而已,尚許多的項目需要量測,在分析上也非單一項進行分析,其為系統化的分析.
兄所要的例子在許多開發單位非常多,只是大部分這些東西皆受到保密,除非委託主願意讓開發單位公開,且開發單位也願意公開,否則一般民眾是較難以見到.
在處理上往往也牽涉了各開發單位的材料與技術know-how,因此很少開發單位會願意公開.
小弟不需要範例, 告訴我測試項目即可
我不認為測試項目會是商業機密
-
-
2011-01-12, 08:28 AM
#522
 作者: taipei 101
hojuiyang111兄 扭力是可以透過工具來幫忙管理喔
以喇叭單體螺絲為例 當你全部都鎖1.0 的時候
得到為新的中心點質數 這時可以用經驗判斷 聲音紮實度鬆度 需求
想要讓聲音鬆化 低頻變多 可以往0.9鎖
想要讓高音清晰 低頻扎實 可以往1.1鎖
這幾年 有不少人臨床驗證過喔8)
所以人耳實在太敏感了,
連這也聽得出來.
-
-
2011-01-12, 08:43 AM
#523
 作者: martin
您真的覺得四十年來音響科技有進步了嗎?音響若有任何革命性的「科技演進」出現的話,幾十年前的二手音響價格應該跟二手電腦、數位相機一樣直直落。是真的有價格直直落的二手音響,比如說那些推出時標榜測試數據無敵的早期電晶體擴大機。
前陣子有機會在唐業試聽室聽到EV Georgian、在經典美學那邊聽到Tannoy老單體加上復刻木箱,那聲音給我的感動並不亞於我在代理商處聽到的Rockport喇叭系統。
天價機器就一定道理正確、好聽無敵嗎?那我們是不是拿著價格表採購器材就好了?
這幾年有明顯好產品的,
個人以為是黑膠產品,
唱頭,唱放均有高品質產品問世,
類比產品,只有鑽石高音比較特別.
其他產品能進步有限.
數位產品很多創新,但終始沒讓我有購買衝動.
-
-
2011-01-12, 09:31 AM
#524
請問,黑膠片是老片好聽還是新片好聽一點?還是,老錄音的重刻片最好?
很久沒有留意黑膠了,好奇一問。:O:O:O
 作者: hojuiyang111
這幾年有明顯好產品的,
個人以為是黑膠產品,
唱頭,唱放均有高品質產品問世,
類比產品,只有鑽石高音比較特別.
其他產品能進步有限.
數位產品很多創新,但終始沒讓我有購買衝動.
-
-
2011-01-12, 09:42 AM
#525
 作者: LinnLee
請問,黑膠片是老片好聽還是新片好聽一點?還是,老錄音的重刻片最好?
很久沒有留意黑膠了,好奇一問。:O:O:O
多半是老片訊息多一些,
但老片很多都貴死人了,
搶手的老片重刻片便宜,
有的刻的也不錯的,值得買.
有趣的是有的重刻片也絕版了.
-
-
2011-01-12, 11:00 AM
#526
 作者: chsiang
小弟曾經問過曾在國立大學內研究聲學的朋友以及其指導教授,
尚不知有任何方法可以量化人耳聽覺的主觀感受?
當然學海無崖, 不知道並不代表不存在,
但是小弟這幾年敢說逛遍國內外兩聲道重播的討論網站, 討論劇院的網站, 討論錄音後製工程的網站,
也未曾聽過有人有這樣的宣稱, 其中不乏在這些業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是否請網兄指點一條明路? 一篇論文足以.
小弟野夫一名, 但才高八斗的朋友不少,
小弟看不懂, 一定有人看得懂,
還望網兄指點.
客觀物理指標對於不同主觀感受體,能進行的量化現今並不算多,就如同小弟所舉的氣候一例,因此其中所需要的變異因子牽涉很多,但不表示客觀指標無所意義,故在現今的電聲建聲研究中,除了客觀物理指標的量測外,也會有主觀的評價,這中間就會有產生較大體化的共同感受性與個體感受性.10度c,相對濕度70%,你說你冷,我說不會冷,請問誰對誰錯,要如何針對你我的個人量化?
聲學領域很廣,目前跟音響重播較有相關性的領域多電聲.建聲.心理聲學.感知聲學.音樂聲學.醫學等相關領域有之.
http://163.17.26.248/~urban/meeting-20091014-2.pdf
此篇碩士論文提案計畫便是一種客主觀間為進行相互搭橋的研究
-
-
2011-01-12, 11:13 AM
#527
 作者: chsiang
小弟不需要範例, 告訴我測試項目即可
我不認為測試項目會是商業機密
測試項目本就無商業機密,請詳見規範.
IEC等規範對電聲量測都有一定的項目規範在.網兄並沒有任何一個網友能為網友們一一分說與教學.若網兄對規範也不清楚,雖小弟非專業電聲工程師,那無異於網兄無法與電聲工程師進行專業語言的對談.
所謂的Know-how是在於他們如何將未入預期或未達規範的部分進行調整或改善,這也就有各廠家自己的Know-how.
-
-
2011-01-12, 11:15 AM
#528
客觀物理指標
以音響而言,
我看客觀物理指標,
它不過是控制合理的功能為主,
所有最終的決定及微調,仍在主觀的人耳.
廠商的靈魂人物,也多半是懂音樂的人.
這種音樂的素養是規格外的東西,
是最難最賣錢的東西.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12, 11:24 AM
#529
 作者: hojuiyang111
以音響而言,
我看客觀物理指標,
它不過是控制合理的功能為主,
所有最終的決定及微調,仍在主觀的人耳.
廠商的靈魂人物,也多半是懂音樂的人.
這種音樂的素養是規格外的東西,
是最難最賣錢的東西.
沒有合理物理量測,往往容義瞎子摸象,如同鋼琴,若不藉由調音工具,是否得調到一個較為準確合理的音準.
測量一事自古至今一直在進行,只是方法.工具不同,隨科技衍化.進化.簡化或繁化...等罷了.
主觀聽音評價至今規範亦有,現今亦無所廢,因此客觀與主觀間是相輔而成的.偏執於一,往往就會完全迷失.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THXm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12, 11:25 AM
#530
 作者: kevintran
Pass的器材有人覺得好聲;Gryphon, Burmester,Boulder,麥金塔,Audio Research等等,也有很多擁護者。後面幾家的線路簡單嗎?好像不會。用OP放大器和負回授就一定爛,那MBL可以拿去填海了。
Pass最近設計的擴大機也許好聲而且量起來爛透了;可是,這並不代表這是唯一能達到好聲的方法。如果照您的想法,那其它好聲的器材是怎麼回事?
除了McIntosh之外,您提的其他幾家廠商我都訪問過(ARC我還到工廠訪問過)。他們其實都在做盡量讓放大線路更簡潔的工作。尤其是用OP的MBL,前級的線路幾乎可解讀為「用一堆電源,僅餵養一個OP放大,讓它在最完美的狀況下工作」。大部分看似複雜的擴大機,複雜的都是電源與操控部分,放大線路都非常簡潔。Nelson Pass在First Watt的作法在一般人眼中當然是「太超過了」,大概只有少數有勇氣者會有興趣(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他仍然在Pass Labs任職)。
 作者: kevintran
看了您的好幾篇質疑測量的有效與否的發言,我覺得您好像在問”這包餅乾真好吃,為什麼外面標籤上的成份標示沒辦法告訴我們這包餅乾好吃的原因?“?問題是,
1:您覺得好吃的東西,未必是別人也覺得好吃。
2:就算是大家都覺得好吃,您覺得每個人對這個好吃的評價都會一樣嗎?如果不是,那要如何測量?
這種“感覺”或是“認知”的東西本來就沒辦法量。您可以想辦法去把測量的結果和認知的結果來比較,找出一些在很多情況下適用的結論(Stereophile的John Atkinson就是在作這種事)。與其質問為什麼測量的結果不能和您的感覺聯起來,還不如看看有什麼測量結果可以和我們的聽感聯起來的。這樣也許會讓更多人受益。
小弟才疏學淺,希望沒冒犯您 
如果我們覺得買回來的食物不夠好吃,我們是把它送去實驗室分析,決定該增加糖分還是鹽份?還是我們用更有效的方式:憑自己的感覺來沾果醬、蜂蜜或胡椒、醬油、鹽巴?或是更直接的:為什麼我們要買那些我們覺得不好吃的食物呢?
同理,為什麼我們不把事情變得直接、簡單些,憑自己的耳朵聆聽、憑自己的心來感受,選擇購買那個讓我們覺得享受的聲音呢?
我不反對把測量跟聽感想辦法連結的「努力」,只是在這努力離成功還有一段距離前,就要應用在發燒友身上會不會太強求了些?在家用更傳真的聲音欣賞音樂,不是一種享受、一種嗜好嗎?
未來很美很好,但我們此生能不能等到那個未來還是個未知數。是不是該等那個未來到來時再來讚揚測量對發燒友的好處,現在則讓我們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的美好呢?
劉名振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