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共4頁 123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39 條
  1. #1
    註冊日期
    2008-09-10
    文章
    58
    Thanks
    10
    Thanked 18 Times in 11 Posts

    預設 uglycat 的音樂欣賞日誌

    前言:幾年前買了真正的喇叭 DY 1.8 mkII後,有段時間很喜歡在夜闌人靜時分,自己一個人坐在客廳聆聽音樂。後來不知為何,也許是忙碌或者是被其他事物吸引而忘卻一段時間。直到最近才又重新坐回客廳聽起音樂。這段時間也受到一些前輩網兄指點,增長不少知識。在這裡一併致謝。

    說來說去音響買來就是要聽音樂用的,不是用來研究器材,瞭解物理特性,那個器材比較有力或甜美。因此,我最近又開始聽起CD來了。希望手上的CD能在自己的新系統上好好聽上一輪再說。我的音樂程度有限,遠遠及不上本論壇的諸多前輩大師。偶而寫寫自己的心得,算給自己一個交代。若前輩們發現有可補充或指點晚輩之處,請不吝隨時指出。謝謝。(p.s. 我不是要介紹CD, 不過附上CD照好像變成不成文規定了)

    2011/1/7
    昨晚聽了兩首。一首是psycho推薦的Mozart Clarinet Concerto 那張CD的第二手曲子,韋伯的第一號豎笛協奏曲。


    我對韋伯之前的印象就是擅長寫作豎笛音樂。照理說晚莫札特三十年出生的韋伯,音樂很有可能受到莫札特影響。但這首曲子跟前一首莫札特臨終之作相較,我覺得特色很不同。我覺得莫札特那首比較像以協奏曲為架構,放入豎笛當主奏樂器。韋伯這首則比較像以豎笛為主角來設計樂曲,思考如何在樂團烘托下,發揮出豎笛的獨特的樂音。

    因此,在韋伯這首,豎笛獨奏的比例更多,最起碼更搶戲。單純聽的感覺,會讓人覺得這首豎笛的吹奏技巧困難的多。有時甚至覺得,其實好像不需要這麼用力賣弄嘛!也許是這個緣故,我覺得樂曲不如莫札特那首來得流暢自然。樂句與樂句之間,有時讓人覺得有點意外。當然,我只聽一次,不免拿莫札特那首來對照,未免有先入為主的成分在內而不自知。但無論如何,這首與莫札特那首,儘管都是古典樂派的作品,音樂很不相同。值得一聽,或作比較欣賞。

    不過,不知道行家,或是豎笛演奏家,比較喜歡哪一首?

    另一首則是高大宜的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史塔克演奏的完整版本。

    這首多年前用我那組簡陋的音響聽時,就覺得「好!」「寫得真好!」,不過不知是音響不夠好,還是音樂很苦,之後很少聽。但這次一聽就無法按下 stop 鍵,從頭聽到尾。好一點的音響還是很重要的。

    這首高大宜的作品,幾乎是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之後,獨奏大提琴同類作品兩百年後首次出現的最高傑作。不僅曲思,內容,結構,感情等完全迴異於巴哈的曲子,裡頭運用更多新的演奏技巧,也帶有地方音樂風格。高大宜在此曲很多地方幾乎是一個音符一個音符的交代演奏方式與要求,讓我這個一般愛樂者很難想像。

    史塔克年輕時期在布達佩斯學大提琴時,好像就與高大宜認識或往來。後來到了美國印第安那州立大學之後,陸續錄製幾次此曲,也都與高大宜有配合。所以高大宜對此曲的一些修訂,似乎在各次錄音版本也被呈現出來。

    我聽過史塔克現場演奏會一次,感覺音量很小 (不像馬友友,Rostropovich 那麼有量感),但技巧精湛。讓我聯想到帕爾曼演奏小提琴。但是聽這張CD他的演奏,力度十足,遠超過當時音樂會的體會到的震撼。有機會應該再多聽幾次細細品味。

  2.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uglycat For This Useful Post:


  3. #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83
    Thanks
    3,739
    Thanked 5,924 Times in 1,975 Posts

    預設

    咦?這篇好文章應該發表在軟體區耶!

    我知道小葉站長是主張軟體區只有特約編輯以上才可以開新主題,不過,軟體區人氣遠比不上硬體(我的責任:( ),因此似乎可以考慮開放一般使用者開新主題了....:) 不知道小葉覺得如何?

  4. #3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uglycat 查看文章
    但這次一聽就無法按下 stop 鍵,從頭聽到尾。好一點的音響還是很重要的。

    好一點的音響還是很重要的。


    這句話簡單說明了升級的部分內涵..:o

  5. #4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個見.

    光憑 uglycat 網哥.發表此般熱忱聆樂得文.

    在下是給予~高評價的.!!
    玩音響.若脫音樂本質..不可能太好..?
    聽現場為師.倘能落實入~音響調整/空間優化之概念..豈不樂哉.!!

  6. #5
    註冊日期
    2008-09-10
    文章
    58
    Thanks
    10
    Thanked 18 Times in 11 Posts

    預設

    感謝各位前輩鼓勵。小的有空會繼續努力。

    剛才回家的路上,腦子裡不知為何想起以前有人將莫札特比擬為李白,布拉姆斯比擬為杜甫。

    對於後者我覺得還蠻恰當,但實在不能理解為和莫札特能何才氣縱橫,文采非凡宏偉無比的李白相比。於是一路上一直想誰比較像李白。

    可惜我想來想去,那些知名音樂家裡,似乎還是只有貝多芬最接近。無論大作小品,不管旋律和聲曲式結構,還是抒情或激情,無不達到一等一的境界。好吧!那就讓貝多芬等於李白。

    既然想到貝多芬,那應該聽一首曲子來應景。先想起那首百聽不厭的第九號絃樂四重奏第四樂章,這首曲子勁力與穿透力之強與實在沒話講,聽一遍就絕對讓人終生難忘。這是樂聖最富創作力時期的代表作之一。不知為何又想到幽靈三重奏第四樂章。覺得貝多芬的樂曲結束總有個模式來引導,又如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結束前的賦格也是。

    好不容易到家,趕快拿貝多芬的曲子來聽,不過放入player的卻是他的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那是我很喜歡的樂章。充滿樂觀有活力,特別適合情緒不夠高昂的人聽來振奮心情。然後再放第十號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難得在貝多芬曲子裡有類似德布西夢境的片段音樂,可惜不長。

    貝多芬的十首小提琴奏鳴曲每一首都是佳作,略過任一首都不免可惜。所以要買就買全集吧!


  7. #6
    註冊日期
    2010-04-25
    文章
    602
    Thanks
    40
    Thanked 102 Times in 69 Posts

    預設

    uglycat兄不是有到新天新地挖寶,有哪些可以分享的呢

  8. #7
    註冊日期
    2008-09-10
    文章
    58
    Thanks
    10
    Thanked 18 Times in 1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en3058 查看文章
    uglycat兄不是有到新天新地挖寶,有哪些可以分享的呢
    我只有買幾張而已,其中還包括 psycho 兄介紹的CD。還需要時間。

    倒是 chen3058 兄您功力深厚,不妨多分享一下你的欣賞經驗供小弟學習。我這裡寫的純粹是隨興聽的流水日記而已。

  9. #8
    註冊日期
    2010-04-25
    文章
    602
    Thanks
    40
    Thanked 102 Times in 69 Posts

    預設

    我哪有功力可言,聽爽度而已啦,今晚聽的是 Daniel Barenboim的Mendelssohn - Songs Without Words Op.62, "Spring Song",我蠻喜歡這曲的,柔美的曲調很有種幸福的感覺,我只有找到Daniel Barenboim彈的,還沒有可以比較的,Daniel Barenboim的層次感我個人覺得控制的還不錯,但是轉折部分我覺得不夠好,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版本可以必比較看看

  10. #9
    註冊日期
    2008-09-10
    文章
    58
    Thanks
    10
    Thanked 18 Times in 11 Posts

    預設

    若說到 Mendelssohn 的春之歌,我最喜愛的版本是底下這張CD 第十二首, Daniel Deffayet 吹奏的 alto saxophone 版本。



    應該是 Selmer 的薩克斯風吧!帶有些微的鼻音高雅音色。跟演奏爵士樂那種強而有力的音色不太一樣。

  11. #10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uglycat 查看文章
    感謝各位前輩鼓勵。小的有空會繼續努力。

    剛才回家的路上,腦子裡不知為何想起以前有人將莫札特比擬為李白,布拉姆斯比擬為杜甫。
    [恕刪]


    我想莫札特的音樂有種渾然天成的感覺,而貝多芬的音樂就像是一個石匠一錘一鑿的敲出來的. 我個人覺得李白的詩那種“自然”的特質和莫札特的音樂頗有相近之處. 當然,我的音樂知識和文學知識都是很淺薄的. 說的不對,請見諒.

    另外,您有別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的版本嗎?對我個人來說,帕爾曼的錄音都像是加了一層蜜糖的聲音(我沒聽過他的現場演奏),讓我覺得音樂失去了一種活力. 我也有這套貝多芬的奏鳴曲;還有帕爾曼拉的莫札特小提琴奏鳴曲,小提琴協奏曲;舒等等. 對我來說,如果我只聽帕爾曼的錄音,我這些曲子大概聽個三,五遍,我就聽不下去了:(:(

    對我來說,
    這套莫札特的小提琴奏鳴曲 (Zig Zag Territories)
    Midori Seiler Violon, Jos Van Immerseel Pianoforte

    這兩套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

    BEETHOVEN The complete Fortepiano & Violin Sonatas Cyril Huve, Jorja Fleezanis Cypres 3cds
    Psycho大介紹過

    EMI 的 這套 (不但有小提琴,還有大提琴奏鳴曲)


    這幾套都讓我能一聽再聽又聽,而且每次聽都有一些新感覺. 缺點?我沒法一邊看小說,一邊聽音樂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