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共30頁 第一第一 ... 3456715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41 到 50 共計 300 條
  1. #41
    註冊日期
    2010-04-25
    文章
    602
    Thanks
    40
    Thanked 102 Times in 69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如果能省,

    也沒什麼不好.


    但我的觀察,很困難,

    如果二手的兩萬元綜擴,三至四萬的喇叭,

    若使用廠商給的電源線,

    您認為入門者可以擋多久?

    二個星期?

    二個月?

    沒有規劃,一個月後,可能有的人線材全換了..:P:^)
    對入門來說原廠電源線還可以用一陣子啦,倒是隔離變壓器這樣的電源處理我覺得蠻划算的

  2. #42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en3058 查看文章
    對入門來說原廠電源線還可以用一陣子啦,倒是隔離變壓器這樣的電源處理我覺得蠻划算的
    完全同意!現在的發燒電源線那麼貴,拿10萬塊錢開始玩的人把心思投資到這些線材上不值得吧?
    我個人是寧願把錢在喇叭或是擴大機上。我覺得這樣投資報酬比高多了。入門的喇叭,差一,兩萬,差蠻多的耶!

  3. #43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如果能省,

    也沒什麼不好.


    但我的觀察,很困難,

    如果二手的兩萬元綜擴,三至四萬的喇叭,

    若使用廠商給的電源線,

    您認為入門者可以擋多久?

    二個星期?

    二個月?

    沒有規劃,一個月後,可能有的人線材全換了..:P:^)
    有些擴大機(特別是有一點年紀的),它們的電源線是沒得換的。我的ARC VT-120M(1994年),Carver的receiver (1992年),等等都沒法換電源線

  4. #44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en3058 查看文章
    對入門來說原廠電源線還可以用一陣子啦,倒是隔離變壓器這樣的電源處理我覺得蠻划算的

    這也是個有趣的問題:


    入門隔離變壓器或電源處理器的效果如何呢?

    會比換掉原廠細小電源線有效嗎?

  5. #45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入門級的電源處理器我個人是不建議, 因為往往弊大於利(高級的我沒用過), 電源處理器的好處是可以帶著走, 如果後來空間有變動也不會就不能用了. 但是如果在入門的時候就想要做好電源的基礎建設, 那我認為這些錢應該拿來拉專線.

    走明線的話, 電工一天大概1500元, 一個發燒無融絲開關1000元, 發燒座插千元附近也有許多選擇, 線纜的話不曉得現在多少錢, 但是以客廳的話拉也拉不到幾公尺吧?

    把數位類比分開拉兩條專線, 應該5,6千元可以搞定. 以常見的堅新隔離變電器, 電流量足夠的要價都要一兩萬, 數位類比也要分開的話那就要乘以二摟, 哪個划算(入門)不言而喻摟......

  6. #46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HXman 查看文章
    小弟無才,小小淺見供請卓參.

    以立體聲重播而言,它是一種可憐又自私的重播系統,因此小弟偶爾戲稱它為一人音響室,因為這是由於利用人類的聽覺特性原理所創出的播放方式,甜密點或甜密帶就是那麼的窄,想要在空間中營造出好的又自然的立體聲效果,它是必需經過設計的.甜密點或甜密帶之窄,往往是一人之席罷了.若要融入居家,那其播放設計的方式與立體聲有異.

    對聲學設計師或工程師而言,用的是聲材應該不是道具,至於所謂的聲材被稱為道具,而沒能將之用好,應是根於其無專業之能.

    甜密點或甜密帶之窄,往往是一人之席罷了,

    這說明了皇帝位的意義..


    對沒有專業和有限 tool 的“燒友”而言,

    就和墊材一樣,聲材應該也是道具,而且是重要道具,

    如何應用它?

    對入門燒友而言,處理重點就對了.

  7. #47
    註冊日期
    2008-04-08
    文章
    352
    Thanks
    211
    Thanked 379 Times in 14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HXman 查看文章
    以立體聲重播而言,它是一種可憐又自私的重播系統,因此小弟偶爾戲稱它為一人音響室,因為這是由於利用人類的聽覺特性原理所創出的播放方式,甜密點或甜密帶就是那麼的窄,想要在空間中營造出好的又自然的立體聲效果,它是必需經過設計的.甜密點或甜密帶之窄,往往是一人之席罷了.若要融入居家,那其播放設計的方式與立體聲有異.
    所以說,現代聲學在音樂演出場所要戮力於設計能讓上千人享受美好音樂的聆聽環境,
    在音樂重播場所又要汲汲於設計只有一人得以享受的狹窄甜蜜帶。

    在我看來這其中有嚴重矛盾,這是否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發燒友要抱怨音響重播聲音與現場相差甚遠?
    這是否就是為什麼報紙電視願意持續大篇幅報導滾石三十週年演唱會,本質同樣是音樂的音響展卻得靠「台灣卡卡」與「補教人生」來搏那一天的版面?

    希望這樣的討論不致於離題,我認為入門者預算還是該以選購器材為重,再來是調整喇叭擺位,「積極的空間處理」則視最後的聲音而自行決定。

    劉名振

  8.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9. #48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所以說,現代聲學在音樂演出場所要戮力於設計能讓上千人享受美好音樂的聆聽環境,
    在音樂重播場所又要汲汲於設計只有一人得以享受的狹窄甜蜜帶。

    在我看來這其中有嚴重矛盾,這是否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發燒友要抱怨音響重播聲音與現場相差甚遠?
    這是否就是為什麼報紙電視願意持續大篇幅報導滾石三十週年演唱會,音響展卻得靠「台灣卡卡」與「補教人生」來搏那一天的版面?

    劉名振
    請問兄,讓人類有立體聲的感覺的原因與特性為何?聆聽現場與重播環境的聲空間有多少特性上的聲學差異?電聲產品的重播特性與現場樂器的特性差異為何?欲得良好的立體聲重播需有哪些聽覺幻覺特性?欲得較佳的室內空間聲場(Sound Field)為多人能進行較良好的擴聲特性為何?

    重播的主軸是載媒資訊,縱使為現場實錄拾音,亦為錄音師.混音師等進行過聲藝術的二次創作,其本不與現場等同.

    如果兄認為可以弄出在一般室內或專業聲空間內配合現今的電聲設備弄出與現場一樣的聲場聲效效果,小弟願用科學與實聽與之對證.

  10. #49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希望這樣的討論不致於離題,我認為入門者預算還是該以選購器材為重,再來是調整喇叭擺位,「積極的空間處理」則視最後的聲音而自行決定。

    劉名振
    「積極的空間處理」則視最後的聲音而自行決定,

    意味著仍要作適當的處理.


    如果這套系統,買家要用二至三年,

    理論上,這十萬元的預算應要包括這二至三年的花費,

    不能超出太多.

    否則討論變得無前提.



    看倌也看得出,

    大家對不同處理環節的看法不一,

    處理先後次序也不同.

  11. #50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基本的擺放邏輯還是要有,有些能做的本來也跟家中裝飾不違背,例如客廳放地毯,類似這些處理並不能完全算進音響預算內吧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