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共47頁 第一第一 ... 20282930313240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291 到 300 共計 469 條
  1. #291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HXman 查看文章
    對人類而言,不知眾大家是否覺得它的發生是否重要?
    立體聲也是因人類的錯覺效應,不知眾大家是否覺得它的發生是否重要?
    立體聲的形成,

    是測量數據無法和人腦相對應的重要因素之一.

  2. #292
    註冊日期
    2008-04-08
    文章
    352
    Thanks
    211
    Thanked 379 Times in 14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HXman 查看文章
    小弟不才,學能淺薄,上述之錯綜予論,乃需跨許多學科較易辨明闡明,以小弟是薄才,更言跨其它學科之識,實更臻於皮毛上之皮毛.小弟幾點淺薄之觀點,供眾大家參卓.

    測量並非單一、靜態的訊號測量結果.

    上述錯綜予論,將與音樂學.音樂聲學.系統音樂學.電聲學.錄音.生理聲學.心理聲學.耳科醫學..等錯綜聯繫,若能辨證別明,應有助於眾大家對事物.事理的理解,才不易混淆不明.

    人類使用感官來接收外界的訊息,但我們所看到的與所聽到的,是否真的就是實際上所發生的?答案有時候是否定的.一些有關視覺的幻覺早已眾所周知,聽學如同視覺,亦有幻覺.
    就我的觀點,輸入脈衝波、正弦波或甚至是Sweep,也都是單一、靜態的訊號,因為要能得到重複、有意義的測量結果,必定得用固定、穩定的訊號。

    是否能指點一二,現在有哪些精密的測量與科學,能實際告訴我們音樂重播的品質,並讓我們據以選購、調整、搭配音響,不再混淆呢?

    劉名振

  3. #293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立體聲的形成,

    是測量數據無法和人腦相對應的重要因素之一.
    立體聲的形成與測量數據若無法與人腦相應,立體聲原理與技術的創建與立體聲的錄.混音何來?

  4. #294
    註冊日期
    2008-04-08
    文章
    352
    Thanks
    211
    Thanked 379 Times in 14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HXman 查看文章
    對人類而言,不知眾大家是否覺得它的發生是否重要?
    立體聲也是因人類的錯覺效應,不知眾大家是否覺得它的發生是否重要?
    不管是立體聲還是單聲道,從前方播放聲音,本來就不是「原音重現」,因為我們的雙耳在真實世界中能分辨出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
    假人頭錄音搭配耳機重播,是少數能接近「原音重現」的體驗,但是耳機聽音樂又少了用身體感受聲波的這個部分,可惜啊。

    劉名振

  5.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6. #295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就我的觀點,輸入脈衝波、正弦波或甚至是Sweep,也都是單一、靜態的訊號,因為要能得到重複、有意義的測量結果,必定得用固定、穩定的訊號。

    是否能指點一二,現在有哪些精密的測量與科學,能實際告訴我們音樂重播的品質,並讓我們據以選購、調整、搭配音響,不再混淆呢?

    劉名振
    以現今的學論與技術,對重播器材輸入訊號等相關方式進行了解其性能的了解, 就現今的科技並非有誤,此能明器材的性能,至於音樂重播的品質,若非牽涉主觀聽感前,多數的客觀數據以能表明重播器材的性能特性,雖今日尚未能全所完備,然其定性.定量的指標以為各電聲工程為基底所依.

    至於其他如此龐大的相關學科,關於音樂與重播之別,及其各間的關係,小弟才薄,尚眾大家多所參研,相信對各所之位不易混淆.

  7. #296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不管是立體聲還是單聲道,從前方播放聲音,本來就不是「原音重現」,因為我們的雙耳在真實世界中能分辨出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
    假人頭錄音搭配耳機重播,是少數能接近「原音重現」的體驗,但是耳機聽音樂又少了用身體感受聲波的這個部分,可惜啊。

    劉名振
    從科學來看,以現今的科技小弟所知原音重現不可能,即使是假人頭錄音,重播系統其旨在重播載媒訊息為主,非聲藝術創作.

  8. #297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HXman 查看文章
    立體聲的形成與測量數據若無法與人腦相應,立體聲原理與技術的創建與立體聲的錄.混音何來?

    空間量測確實沒有立體聲的數據,

    1958 就有 stereo 唱片,

    至於錄.混音技術是否有立體聲的評估技術?

    我倒是沒看過.

    有資料可看嗎?

  9. #298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HXman 查看文章
    從科學來看,以現今的科技小弟所知原音重現不可能,即使是假人頭錄音,重播系統其旨在重播載媒訊息為主,非聲藝術創作.

    重播系統其旨在重播載媒訊息為主,非聲藝術創作


    重播載媒訊息有細緻度,傳真度,藝術美感的追求,

    有人甚至以為某部分可超越現場,

    是否為聲藝術創作? 私以為:是的.

    就像照片也可是藝術創作一般.

  10. #299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空間量測確實沒有立體聲的數據,

    1958 就有 stereo 唱片,

    至於錄.混音技術是否有立體聲的評估技術?

    我倒是沒看過.

    有資料可看嗎?
    請問,立體聲數據應該長成何樣?進行如何表述?

  11. #300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HXman 查看文章
    請問,立體聲數據應該長成何樣?進行如何表述?
    這不是小弟請教您的嗎?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