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THXman 查看文章
對於Stereophile的測量與評論如何,不與論,音色.音質.音場(sound field).動態,在聲學上尤其樂器方面已然有一定性或定量的研究與表徵,在電聲器材上其客觀測量主要在於其性能指明,其與某些主觀聽感亦有相干性,主觀聽感亦有一定之方法規範,以輔客觀量測之不足,此主客觀不相違,相輔而成,而電聲器材的重播將更囿於室內聲學,使其重播性大受影響,再者亦囿於個人生理特性不同.文化.喜好...等因素,主觀差異性便不小,由如同一杯咖啡個人皆有個人的感受與評判.

電聲重播器材的主功能與性能為聲重播,並非以聲藝術創作為主,故其在性能表徵上有一定的可循性,若放棄了這些可循性的性能,未知哪位高手能製作出電聲系統?沒有麥克風.沒有示波器.沒有頻譜儀.沒有電壓量測.沒有電容.電感.電阻…..的量測,要如何創製電聲器材?並持續穩定的重覆創作出此器材?若有請介紹給小弟認識.

有些事物研究未能達單一定量表徵與個人聽感起相干性,然其定性表徵與聽感共性已然有所相干性,因此在理性與感性上.科學與藝術上是需明其辨證與統一,而非偏一失全.
廠商生產商品自然有其必須測量的東西,但聽感與測量有太多相互違背處,若相信測量結果而不相信耳朵,今天不該有廠商生產號角喇叭、真空管、無負迴授、無數位濾波的DAC等等設計。
數位濾波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數位濾波是為了讓測試數據好看,當年Peter Qvortrup提議要拿掉數位濾波時,工程師都嗤之以鼻表示不可行。現在不但有47 Labs等廠商加入這個行列,DIY迷們也樂意擁抱這種測起來數據相當差的作法。
音響器材的任務的確只有忠實重播,問題是大部分的測試連告訴我們怎樣是忠實重播這點都還未果。怎樣的數據會有更浮凸的音像?怎樣的數據會有更委婉的樂句轉折?
寫到這裡,耳邊似乎又響起羅大佑的靈魂吶喊:
聰明的你,告訴我什麼是真理?
瀟灑的你,告訴我什麼是真理?

用測量的話,我一定可以得到羅大佑音準不佳、拍子不準的結論,但是這樣差的數據卻深深打動了我的心,數十年如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