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11-25, 04:35 PM
#151
 作者: hojuiyang111
THXman 兄說得也有理,
不過若考慮預算,買套件用也是選項.
套件也不是一無是處.
當然預算無限者,或許就不適用.
不過怎樣的設計師才能作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
一個收費昂貴的設計師要懂得不只是聲學,還要懂美學,聲學設計是一門專業,很不簡單,但是怎麼把這些聲學處理的結構或是套件做到符合業主要的美學或是將之藏於無形更是一門課題!又或設計一個空間的同時也設計燈光,營造一種氛圍,讓業主更貼近音樂。
引用前輩蔡克信醫師的話,沒有人願意花大錢請人設計結果做出來像叫化屋一樣,預算不足,買套件來自己Trial and Error也是會考慮到外觀與美觀,看國外許多聲學材料也是越做越符合居家環境,畢竟賞心悅目心情好,音樂也會更加動聽。
-
-
2010-11-25, 04:38 PM
#152
 作者: chsiang
一個收費昂貴的設計師要懂得不只是聲學,還要懂美學,聲學設計是一門專業,很不簡單,但是怎麼把這些聲學處理的結構或是套件做到符合業主要的美學或是將之藏於無形更是一門課題!又或設計一個空間的同時也設計燈光,營造一種氛圍,讓業主更貼近音樂。
引用前輩蔡克信醫師的話,沒有人願意花大錢請人設計結果做出來像叫化屋一樣,預算不足,買套件來自己Trial and Error也是會考慮到外觀與美觀,看國外許多聲學材料也是越做越符合居家環境,畢竟賞心悅目心情好,音樂也會更加動聽。
因此有些聲學設計是團隊,聲學設計師與室內設計師或建築師等的結合.
-
-
2010-11-25, 04:44 PM
#153
 作者: chsiang
一個收費昂貴的設計師要懂得不只是聲學,還要懂美學,聲學設計是一門專業,很不簡單,但是怎麼把這些聲學處理的結構或是套件做到符合業主要的美學或是將之藏於無形更是一門課題!又或設計一個空間的同時也設計燈光,營造一種氛圍,讓業主更貼近音樂。
引用前輩蔡克信醫師的話,沒有人願意花大錢請人設計結果做出來像叫化屋一樣,預算不足,買套件來自己Trial and Error也是會考慮到外觀與美觀,看國外許多聲學材料也是越做越符合居家環境,畢竟賞心悅目心情好,音樂也會更加動聽。
這是當然,
愈講究,要花的預算要愈多.
有個問題很有趣,
大家願意花多少音響比率預算來處理空間?
-
-
2010-11-25, 04:48 PM
#154
 作者: hojuiyang111
這是當然,
愈講究,要花的預算要愈多.
有個問題很有趣,
大家願意花多少音響比率預算來處理空間?
我個人會願意花到30%~40%(如果不是太影響生活動線的話)
-
-
2010-11-25, 04:56 PM
#155
 作者: hojuiyang111
這是當然,
愈講究,要花的預算要愈多.
有個問題很有趣,
大家願意花多少音響比率預算來處理空間?
如果是我,15坪以內的空間,500萬以下的系統我願意花50~100萬來處理空間。若系統或空間超過則我願意花費器材價值1/4來進行空間處理。
不懂行情, 這些錢搞不好根本不夠也說不一定......那就只好DIY了~~
-
-
2010-11-25, 04:57 PM
#156
-
-
2010-11-25, 04:58 PM
#157
要看有什麼空間給我處理,
如果是像現在的共用空間的話...
不太願意花多少....會盡量用省錢的方式取代
如果在一個新家需要裝潢的,而且器材很到位的情況下,
有一個獨立的房間而且很值得做的話,
願意請專業的做很完整的規劃,跟器材同等價值也ok
-
-
2010-11-25, 06:11 PM
#158
 作者: hojuiyang111
這是當然,
愈講究,要花的預算要愈多.
有個問題很有趣,
大家願意花多少音響比率預算來處理空間?
建設我目前的音響室時,我是計劃花約30%的錢
實際進行時,稍為增加到1/3左右,共花了快四十萬(扣除非音響直接相關)
但stage I的效果,實在太差,約佔1/2強預算的壁面構造物幾乎全拆掉,大概只有唱片櫃,冷氣和天花板框有留下
stageII時又花了約20萬,專線十出頭萬
這時候我發現,施工店家所謂的好聽,還有設計,其實幾乎都沒有建立在量測的基礎上
我想,這也是消費者心中最大的問號:我花了xxx元,到底能有啥效果?
施工前的"溝通",大概就是店家的說詞和自己過去音響經驗是否能起共鳴吧?
第二階段做完,聲音是有不少的改善,可是低音就是出不來.我是長期用quad esl-63的,這一套是第一次加上超低音;我的房間不算大,低頻駐波應該會很嚴重,可是沒有...換上Martin logan monolith IIX...安娘唯,這12吋低音喜咧地動喔...於是發現這超低音有問題,趕快去修....
在stageII後,我開始認真的想來自己測量看看自己的房間到底在麥克風聽起來是怎樣...
於是開始引入EQ...Mcintosh MQ107 -> Berhinger DEQ2496 + ECM8000 -> Accuphase DQ-38 -> DRC....這部份的學費又有20萬跑不掉.儘管這網站上的人幾乎都不太認同 frequency domain的EQ方式,不過它真的是很有用的駐波處理工具.用EQ如果你都是用來砍峰而不是填谷,其實是比裝修要來的省事且有用.這階段的測量我有放過一些DG38測量圖上來,drunkenlife兄也有放過DRC(不過是stageIII)的樣子
StageIII其實和II有重疊,就是低音出來然後轟轟叫的的時期.這時我認真的思考了我長期的執念是否正確:靜電喇叭的後牆應該要硬實對稱以發揮dipole的特性.不過照LEDE觀念,後牆應該要吸音
正好網上有人要賣中古G+H....於是那可怕的箱型車開到我家...魔鐘和G+H又將十幾萬小朋友推落山谷....
後來箱型車第二次開來我家,又帶來了奇怪白色板子和一些橡膠腳.我也將喇叭改成1/3置放法,drunkenlife兄笑稱我這是巨型靜電耳機擺法,不過聲音一點都不會衝前.這部份的測量結果(DG-38和DRC)也有放上來
然後我發現,搞空間花的錢比器材還要多了
不過還有stageIV:天花板框的吸音處理還沒做,還有靜電喇叭和超低音間的避震,還有期望運用DRC方式的EQ商品化,搞稿frequency/time domain的hybidization,應該會很有趣....
小時候老爸說我和蔣介石結死冤,看到就要打死.....現在的我,容不下小朋友啊...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jagdzaku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11-25, 07:24 PM
#159
jagdzaku兄 未知您府上是否方便小弟前往聆賞音樂?
-
-
2010-11-25, 10:05 PM
#160
在下有幸.於 Jag大音響室中聆樂過..執著的 發燒玩家ㄚ..
對本地的"音響室"裝潢商(弟也是裝璜業.)聽過一些行情..
大約就是中上級住宅的1.2~1.5倍/每坪..空間越小相對成本~越高.! 因為工材/比例之故.
以上是房屋底子佳者.如 Jag大.身處B1F..先天贏了一半.空調多花一點錢是必要的.
若是樓上層.可花就多了..比如 將軍~魔王級玩法..馬西摳義啦..
AQ-EQ是夠一個水準.不論28.38.48都是..用5~10%(甚至更低.)的損失--得到30%以上改善.您說值否.舍下用是又砍高又填谷..動態幾不感到有壓縮到..不瞞各位~等到DRC完備且到位.双刀合體時..嘿嘿..
光是砍凸峰.消駐波改善已夠本..之前沒想到 Jag大是大裝修過2次.才動用到EQ.有心..!!
-
該主題的標籤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